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设计教学问题,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章从趣闻热点、生活实践及实验现象三个方面着手,巧妙灵活地为课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引发层层追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
追问 化学课堂 教学设计
没有问题,就不能激活思维,无法展开探究。因此,探究性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就在于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设计教学问题。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和未知的奥秘往往会充满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果教师能够恰当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那么教与学自然都会变得轻松愉悦并且得以事半功倍,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在自主探究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一、趣闻热点引发追问,激发兴趣
课堂上,只有教师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才会凝聚,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对问题的思索探究,热情愉快地学得新知。相反,如果教师不注意创设迎合学生心理的问题情境,即使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再有层次、有逻辑,教师的努力也会事倍功半。初中生对故事趣闻很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探究动机定会受到强烈激发,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笔者曾引用一篇颇具闹剧性的“水变油”故事创设情境: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位奇人,名为王洪成,他游历各地表演水变油的奇妙之术。他只要在水中滴入一种特制的神奇药水,水会即刻变为油,而且还会迅速着火,熊熊燃烧。以致当时一些媒体对其大力报道,甚至将他的把戏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有的大企业也准备花费巨资购得这种轰动大江南北的神奇药水。讲至此处,学生个个面带好奇、惊讶之色,个个用探询的目光望着我,于是我就势提出大家心中共同的疑惑:“王洪成的神奇药水究竟是何物?水真的可以变身为油吗?如果不能,又是何缘由?本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所有问题的答案。”如此一来,通过有趣的故事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探究真相的欲望,促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探究之中。
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故事趣闻很多,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之中巧妙地结合运用,就会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学习新知的强大动力。尤其当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与教学相关的更多趣闻资料可以结合声音、图片甚至是以视频的形式来播放,还会给学生带来更为强烈的感官冲击,使学生兴趣倍增。
二、联系生活引发追问,驱动自主
化学隐身于生活与自然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中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更为紧密。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会让学生感到化学亲切而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活跃地去思考和探索,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教师从校园中采摘几朵盛开的鲜艳花朵,将其带入课堂。创设情境时,笔者将鲜花分发给学生,并请学生互相传递共闻花香。学生感慨于花朵的清新香气之时,教师就势提问:“大家是否闻到了花朵的清香?我们为什么可以闻到这清新的香气呢?”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演示一个小实验:将几滴红色墨水滴进盛水的烧杯之中。随后请学生观察墨水在水中的变化,并提出疑问:“这种变化又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平日熟视无睹的现象中竟然潜伏着奇妙的化学知识,学生内心充满强烈的好奇和疑惑,层层追问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冲动,于是教师就势引领学生展开对新知识更为深入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
加强化学教学与生活情景及自然现象的联系,不仅可让学生领悟化学的重要用途,还可以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联系生活情景、联系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还会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探索的动力增强,会使整个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三、实验现象引发追问,激活思维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意义重大,化学实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实验中伴随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容易激发学生喜欢化学、学习化学的热情,促使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一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支蜡烛,课上让学生自己做“纸杯烧水”的趣味实验:首先学生向纸杯中加水,然后点燃蜡烛并将烛火对着纸杯底加热。持续几分钟,杯子底部慢慢变黑,杯子里的水则开始沸腾。此时,学生将烛火熄灭,然后将杯底的炭黑轻轻除去,学生惊奇地看到纸杯底竟然完整无缺。教师随即抛出学生内心正要急于探明的问题:“烛火将纸杯里的水都煮沸了,纸杯竟然没被烧破,这是为什么呢?从中推测,燃烧需要怎样的条件呢?”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探讨。令学生震惊不已的实验结果已经激起了他们探究真相的强大动力,因此学生积极转动思维,踊跃探讨辩论,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成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纸杯要想着火需要到达一定的温度,而这个温度要高于水沸腾时的温度,因此会出现水虽沸腾,但纸杯仍然完好的现象。当然,可燃物燃烧的一个重要条件也就随之浮出水面。
相比教师苍白的讲解,学生动手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会使学生兴趣更浓,思维更活,理解更透,印象更深。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亲自动手实验,自主参与探究讨论,学生从中深切体验到了化学学习的极大成就感,从而学习化学的兴趣愈加浓厚。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把握教学内容、迎合学生心理,为课堂创设巧妙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层层追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启迪学生的探究思维,还会使学生在轻松而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求索,快乐收获,让学习变成一种幸福。
(作者为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设计教学问题,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章从趣闻热点、生活实践及实验现象三个方面着手,巧妙灵活地为课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引发层层追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
追问 化学课堂 教学设计
没有问题,就不能激活思维,无法展开探究。因此,探究性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就在于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设计教学问题。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和未知的奥秘往往会充满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果教师能够恰当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那么教与学自然都会变得轻松愉悦并且得以事半功倍,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在自主探究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一、趣闻热点引发追问,激发兴趣
课堂上,只有教师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才会凝聚,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对问题的思索探究,热情愉快地学得新知。相反,如果教师不注意创设迎合学生心理的问题情境,即使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再有层次、有逻辑,教师的努力也会事倍功半。初中生对故事趣闻很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探究动机定会受到强烈激发,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笔者曾引用一篇颇具闹剧性的“水变油”故事创设情境: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位奇人,名为王洪成,他游历各地表演水变油的奇妙之术。他只要在水中滴入一种特制的神奇药水,水会即刻变为油,而且还会迅速着火,熊熊燃烧。以致当时一些媒体对其大力报道,甚至将他的把戏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有的大企业也准备花费巨资购得这种轰动大江南北的神奇药水。讲至此处,学生个个面带好奇、惊讶之色,个个用探询的目光望着我,于是我就势提出大家心中共同的疑惑:“王洪成的神奇药水究竟是何物?水真的可以变身为油吗?如果不能,又是何缘由?本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所有问题的答案。”如此一来,通过有趣的故事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探究真相的欲望,促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探究之中。
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故事趣闻很多,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之中巧妙地结合运用,就会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学习新知的强大动力。尤其当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与教学相关的更多趣闻资料可以结合声音、图片甚至是以视频的形式来播放,还会给学生带来更为强烈的感官冲击,使学生兴趣倍增。
二、联系生活引发追问,驱动自主
化学隐身于生活与自然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中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更为紧密。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会让学生感到化学亲切而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活跃地去思考和探索,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教师从校园中采摘几朵盛开的鲜艳花朵,将其带入课堂。创设情境时,笔者将鲜花分发给学生,并请学生互相传递共闻花香。学生感慨于花朵的清新香气之时,教师就势提问:“大家是否闻到了花朵的清香?我们为什么可以闻到这清新的香气呢?”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演示一个小实验:将几滴红色墨水滴进盛水的烧杯之中。随后请学生观察墨水在水中的变化,并提出疑问:“这种变化又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平日熟视无睹的现象中竟然潜伏着奇妙的化学知识,学生内心充满强烈的好奇和疑惑,层层追问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冲动,于是教师就势引领学生展开对新知识更为深入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
加强化学教学与生活情景及自然现象的联系,不仅可让学生领悟化学的重要用途,还可以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联系生活情景、联系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还会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探索的动力增强,会使整个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三、实验现象引发追问,激活思维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意义重大,化学实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实验中伴随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容易激发学生喜欢化学、学习化学的热情,促使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一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支蜡烛,课上让学生自己做“纸杯烧水”的趣味实验:首先学生向纸杯中加水,然后点燃蜡烛并将烛火对着纸杯底加热。持续几分钟,杯子底部慢慢变黑,杯子里的水则开始沸腾。此时,学生将烛火熄灭,然后将杯底的炭黑轻轻除去,学生惊奇地看到纸杯底竟然完整无缺。教师随即抛出学生内心正要急于探明的问题:“烛火将纸杯里的水都煮沸了,纸杯竟然没被烧破,这是为什么呢?从中推测,燃烧需要怎样的条件呢?”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探讨。令学生震惊不已的实验结果已经激起了他们探究真相的强大动力,因此学生积极转动思维,踊跃探讨辩论,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成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纸杯要想着火需要到达一定的温度,而这个温度要高于水沸腾时的温度,因此会出现水虽沸腾,但纸杯仍然完好的现象。当然,可燃物燃烧的一个重要条件也就随之浮出水面。
相比教师苍白的讲解,学生动手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会使学生兴趣更浓,思维更活,理解更透,印象更深。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亲自动手实验,自主参与探究讨论,学生从中深切体验到了化学学习的极大成就感,从而学习化学的兴趣愈加浓厚。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把握教学内容、迎合学生心理,为课堂创设巧妙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层层追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启迪学生的探究思维,还会使学生在轻松而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求索,快乐收获,让学习变成一种幸福。
(作者为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