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连续工作51年,任校长49年。在我的带领下,有的当副校长20年、当主任30年、教语文40年,从没有人跑官要官,都是些公廉做事的事业迷、工作狂,为农村教育默默无闻地干了一辈子。1994年,全国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经验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被誉为一面不褪色的旗帜。
我校的前身是一所挂在半山腰、占地一亩半、百名师生的庙宇小学。1964年,我任校长后,搬迁到年久失修的粮油加工厂。面对破烂不堪的厂房,带领师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劳动建校,用教育局给的8000元钱,建成左云县第一所农村中学。为实现创办更好的农村教育的理想,1975年又带领师生以50把铁锹、8辆小平车起家,在一面千亩荒山上移山平地500亩,挖运土石百万立方米,一立方米一立方米地铺,可以铺往北京一个来回。创办了股份制实体经济,尽管占的股份很少,但已实现利、税、费4亿元,按千人学校算,人均创造财富40万元。一边办学、一边创业、一边建设,自筹资金上亿元建成当时左云县标志性的新时代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同时还为两个贫困乡镇援建了两所小学,去年又开工新建更漂亮的第6所学校。累计培养、培训了各类人才5.2万人,使农民的后代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命运。
我们历经艰难,理想、信念不变。征战了半个多世纪,攻克了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地位低、体制障碍、经费困难、条件简陋、教师待遇低、住房难、留不住好教师好校长、学生基础差、上学难上学贵、教育质量低”10个方面的难题,并把这些难题转化成为独特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改写了农村教育的历史。
51年间,地方财政为我校基本建设投资234万元,年均不到5万元。照此推算,创办5个股份制实业、建成6所学校、培养培训各类人才5.2万人、实现利、税、费4亿元,节约教育投资2亿元,需要1000多年。从建校、办厂、兴学育人与社会效益来说,半个世纪干了一番躺在国家怀里等、靠、要十个多世纪才能干好的千秋基业,书写了一个个教育神话。告别了一个政府包不了、学校活不了的时代,翻过了一页教育穷、穷教育的历史。这是一首投资最小、效益最大化的教育史诗。
1983年率先创办了免费职业教育,不懈实施“创造可与城市学校相媲美的优质教育资源,办好适应农村教育需求,适合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学校;教好每个学生,不让学生的身心受伤害,不让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掉队,让学生走上学习做人、学习做学问、学习做事情的人生正道”的优质教育_T程,解决了一方农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农民子女都能享有近便、省钱的优质教育。这为农村教育完全能够办好开创了范例。
我校生源是没钱进城的农民子女,起点低、基础差,然而我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始终在循序渐进地稳步提高。入学率、升学率、普及率一直名列全县前茅。中考总均分在全县所有参加考试的学校中多半是前一、二名;职业培训每年4000多人;县运动会十连冠。
我校毕业生升学有后劲,就业有本领,创业有精神,不少人成为大同地区靠创办实体经济挖掉穷根、改变命运的领头雁。这是对农村教育、创业教育的最好回报。这是只有遵循科学的教育思想,采取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付出超人的心血,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
在为子孙选择好学校就是选择好大学、好前途、好命运的时代潮流中,我们不仅自己的子女就读于自己创办的草根学校,而且还把家在城里的孙子、外甥也叫回这所农村学校上学,这表明我们对农村教育的虔诚与自信。
在社会转型、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中,不少农村学校人去校空,我们这所山区老学校却越办越好,这充分说明农村教育完全能够办得更好。关键要有四宝:特别重视农村教育的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宝中之宝;特别好学习、特别爱创业、特别会办学的好校长、好教师是国之宝;自主创业、自主办学、自主创新的办学体制,自主创业、自主生财、自主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与人师型的人才呕心沥血办教育,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专心致志抓经济、搞建设,诚实型、服务型人才尽心竭力搞服务这样一种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协调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是传家宝;具有多重思维、多种常识的一校之长,抓学习、出主意、用贤才,抓思想、把方向、搞服务,抓经济、兴教育、育人才,是生命之宝。有了这四宝,再穷、再苦、再难的教育也完全能够办得更好。
我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个草根教育家,三次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受到邓小平同志、胡耀邦总书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108项奖励。这不光属于我们这个超常付出的群体,也属于新中国的农村教育。
2011年10月23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看了我们写给他老人家《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企盼》的信后,作了明确的批示:“马文有校长和综合技术学校的办学事迹,十分感人。对目前学校安全工程存在的困难应予解决。请山西省政府商财政部办理。”
199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太原晋祠宾馆专门接见我时说:“我用两个休息日,看完了以你们为原型拍摄的两部电视剧,很感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你们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办教育,难能可贵,像你们这样的人才难得……”
2007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新华社一份呈报材料上批示:“今年教师节前要宣传一批像马文有这样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好典型。”
同一天,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感谢马老师献身农村教育45年所做的突出贡献。马老师的办学精神值得大力弘扬,办学路子值得大力推广。”
2007年9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率团慰问学校。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村教育工作者和农村教育的殷切关怀与高度重视。还有省、市、县的领导们都在关键时期为我们解决了关键问题,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他们的政绩自然会名垂青史。
在学而优则仕思想深深烙印在全民脑海中的国度;在人人最想做官、最有本事的人做官、全民最羡慕做官的大潮中;在我的同学绝大多数都工作生活在大中城市,有的是将军级、有的是省部级、有的是厅局级的干部,在同时期的全国劳动模范、人大代表都早已被提拔重用;在几千名大学生竞考一个公务员岗位、几十个博士生竞考一个县处级职务的激烈竞争中,我先后10次婉谢提拔做官的机会,两次主动把校长职位请县委书记兼任,自己甘愿当副校长,践行了温总理有志于教育的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的教诲,死心塌地地坚守农村教育,表明了我们献身农村教育的执著与自觉! 我在交班之前,多方融资2亿元,兴办了大到诸如新建第六所学校、新办实体经济、翻修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校舍、加固了餐厅和小白楼,小到垃圾桶都换成了新的等66件实事。
建校以来,一贯坚持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坚持教育、生产、科技相结合。创办了农场、林场,种树100亩,校园绿化面积达60%;开展科学种田,为农村无偿培育优良品种16万斤,华北地区科学种田观摩会在我校召开。2011年又创办了万亩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做精做强现代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教育滑向两耳不闻窗外事、张嘴吃饭、伸手穿衣的今天,我校师生员工仍然坚持每年参加生产劳动20天,每个班级种一块试验田、一方树林、一片香花。半个世纪,年年如此,这在当代教育史上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上下求索中,弘扬了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创新、育人为本”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前人未曾走过或没有走通的学校办实业,实业兴学校,学校出三才(人才、钱财、物质精神财富),三才富社会这样一条教育、科技、经济三结合,三种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齐开发,人才、钱财、物质精神财富一起拿的农村教育道路;攻克了前人未曾攻克或没有攻克了的教育穷、穷教育这一世界性难题。这是一种原始的教育创新,应该成为一种永恒的时代精神。
我们半个世纪坚守农村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不光是创办了5个股份制实体经济,实现利、税、费4亿元,建成了6所学校,培养了5.2万名人才,为国家节约2亿元的教育经费,更重要的是生动地再现了马克思“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不仅“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而且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光辉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多少年来,我们不懈努力,把学校办成了中西部农村教育的范例,树起一面中国农村教育的旗帜,铸就了农村教育的丰碑,成为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美丽缩影与鲜活的化石,回答了我国中西部农村究竟应该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也就是中西部农村教育的方向道路问题。我虔诚地希望后来人要前赴后继,把她打造成中国甚至世界教育文化遗产。
靠自身的功能造血更有生命力;靠自己的骨头长肉更有骨气;靠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创造财富更光彩;靠公廉做事生存发展更把稳;靠上级领导重视与各界人士支持前进更神通;靠自主思想、自主创业、自主改革创新成功更神圣;靠全体员工同舟共济、不懈奋斗,发展农村教育经济,办好农村教育更有保证。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秘密武器。
51年间,我没有在教职员工家吃过一顿饭,没有收受过任何人的贿赂,没有贪占过学校、产业的钱财,带出一茬又一茬不贪污受贿、公廉做事的师长团队。各级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多次监督、审查,都没有发现人们所担心、所想象的经济问题,2002年,上级纪委经过两个多月的内查外调,查明事实真相后,他们对大家说:“我们查出一个共产党人的楷模,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当受到保护。”
为冲破旧体制的障碍,创新办学体制;为发展教育经济、创办更好的农村教育,我们所承担的风险、想的问题、处理的难题、耗费的精力、绞尽的脑汁、跑的路子、碰的钉子、欠的人情债、丢的面子、招惹的是非、得罪的同志、遭到的打击、受到的迫害、蒙受的委屈、流过的汗水泪水血水,失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对于那种习惯于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更不会那样去做。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鼓励,获得了人民的口碑。
6位资深记者看了挂在半山腰的古庙,又看了如今的绿色学校,无不感慨地说:“你们以超人的心血,干了一番笑乾坤、泣鬼神的神圣事业,堪称奇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方向、一种希望、一种光彩的事业。”
原国家教育部副总督学郭振有说:“马文有是一位教育家,一位创造了农村教育奇迹的教育家。如果能有像马文有这样一批教育家,山西的农村教育,中国的农村教育就大有希望了‘。”
刘聪睿说:“马老师在农村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办学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他51年扎根农村,放弃许多升迁的机会,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情怀足以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教育家相媲美。传播他的思想,公开他的事迹,意义重大,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范例。”
我们这个团队经过51年的不懈奋斗,赢来这样的口碑,说明做官是一阵子,做人办教育是一辈子。
人们说我,思想不老、精神不倒、身体挺好,有生之年我还想做一点利国利人的事。
计划在左云新建一所标志性的幼儿园,在圣天万亩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农民子女兴建一所圣田幼儿园,一所田园小学。
建设好农、科、教一体化的山西圣天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学生创造实习场所,实现绿色食品(粮、菜、瓜、果、肉、蛋、奶)自给。
拍摄一部反映一群人为把农村学校办得更好而一辈子献身农村教育的精品电视剧。
筹备感恩还情事宜,拟在明年农村教育盛典时,特邀51年间关怀、重视、支持过学校的仁人志士,向他们偿还半个世纪欠下的人情债。感恩方式:颁发重教政德奖,学校付费到台湾观光,进人30集电视连续剧的角色……青史留名、树碑立传。
我这个人,生于忧患,长于磨难,源于学干,成于信念,历经磨难,信仰弥坚。半个世纪,几经风雨,几见彩虹,这般人生无比艰辛,其苦无尽;无上神圣,其乐无穷。
耗尽心血时,留下一种草根教育思想,一种时代精神,留下一座无字的丰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校的前身是一所挂在半山腰、占地一亩半、百名师生的庙宇小学。1964年,我任校长后,搬迁到年久失修的粮油加工厂。面对破烂不堪的厂房,带领师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劳动建校,用教育局给的8000元钱,建成左云县第一所农村中学。为实现创办更好的农村教育的理想,1975年又带领师生以50把铁锹、8辆小平车起家,在一面千亩荒山上移山平地500亩,挖运土石百万立方米,一立方米一立方米地铺,可以铺往北京一个来回。创办了股份制实体经济,尽管占的股份很少,但已实现利、税、费4亿元,按千人学校算,人均创造财富40万元。一边办学、一边创业、一边建设,自筹资金上亿元建成当时左云县标志性的新时代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同时还为两个贫困乡镇援建了两所小学,去年又开工新建更漂亮的第6所学校。累计培养、培训了各类人才5.2万人,使农民的后代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命运。
我们历经艰难,理想、信念不变。征战了半个多世纪,攻克了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地位低、体制障碍、经费困难、条件简陋、教师待遇低、住房难、留不住好教师好校长、学生基础差、上学难上学贵、教育质量低”10个方面的难题,并把这些难题转化成为独特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改写了农村教育的历史。
51年间,地方财政为我校基本建设投资234万元,年均不到5万元。照此推算,创办5个股份制实业、建成6所学校、培养培训各类人才5.2万人、实现利、税、费4亿元,节约教育投资2亿元,需要1000多年。从建校、办厂、兴学育人与社会效益来说,半个世纪干了一番躺在国家怀里等、靠、要十个多世纪才能干好的千秋基业,书写了一个个教育神话。告别了一个政府包不了、学校活不了的时代,翻过了一页教育穷、穷教育的历史。这是一首投资最小、效益最大化的教育史诗。
1983年率先创办了免费职业教育,不懈实施“创造可与城市学校相媲美的优质教育资源,办好适应农村教育需求,适合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学校;教好每个学生,不让学生的身心受伤害,不让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掉队,让学生走上学习做人、学习做学问、学习做事情的人生正道”的优质教育_T程,解决了一方农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农民子女都能享有近便、省钱的优质教育。这为农村教育完全能够办好开创了范例。
我校生源是没钱进城的农民子女,起点低、基础差,然而我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始终在循序渐进地稳步提高。入学率、升学率、普及率一直名列全县前茅。中考总均分在全县所有参加考试的学校中多半是前一、二名;职业培训每年4000多人;县运动会十连冠。
我校毕业生升学有后劲,就业有本领,创业有精神,不少人成为大同地区靠创办实体经济挖掉穷根、改变命运的领头雁。这是对农村教育、创业教育的最好回报。这是只有遵循科学的教育思想,采取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付出超人的心血,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
在为子孙选择好学校就是选择好大学、好前途、好命运的时代潮流中,我们不仅自己的子女就读于自己创办的草根学校,而且还把家在城里的孙子、外甥也叫回这所农村学校上学,这表明我们对农村教育的虔诚与自信。
在社会转型、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中,不少农村学校人去校空,我们这所山区老学校却越办越好,这充分说明农村教育完全能够办得更好。关键要有四宝:特别重视农村教育的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宝中之宝;特别好学习、特别爱创业、特别会办学的好校长、好教师是国之宝;自主创业、自主办学、自主创新的办学体制,自主创业、自主生财、自主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与人师型的人才呕心沥血办教育,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专心致志抓经济、搞建设,诚实型、服务型人才尽心竭力搞服务这样一种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协调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是传家宝;具有多重思维、多种常识的一校之长,抓学习、出主意、用贤才,抓思想、把方向、搞服务,抓经济、兴教育、育人才,是生命之宝。有了这四宝,再穷、再苦、再难的教育也完全能够办得更好。
我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个草根教育家,三次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受到邓小平同志、胡耀邦总书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108项奖励。这不光属于我们这个超常付出的群体,也属于新中国的农村教育。
2011年10月23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看了我们写给他老人家《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企盼》的信后,作了明确的批示:“马文有校长和综合技术学校的办学事迹,十分感人。对目前学校安全工程存在的困难应予解决。请山西省政府商财政部办理。”
199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太原晋祠宾馆专门接见我时说:“我用两个休息日,看完了以你们为原型拍摄的两部电视剧,很感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你们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办教育,难能可贵,像你们这样的人才难得……”
2007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新华社一份呈报材料上批示:“今年教师节前要宣传一批像马文有这样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好典型。”
同一天,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感谢马老师献身农村教育45年所做的突出贡献。马老师的办学精神值得大力弘扬,办学路子值得大力推广。”
2007年9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率团慰问学校。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村教育工作者和农村教育的殷切关怀与高度重视。还有省、市、县的领导们都在关键时期为我们解决了关键问题,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他们的政绩自然会名垂青史。
在学而优则仕思想深深烙印在全民脑海中的国度;在人人最想做官、最有本事的人做官、全民最羡慕做官的大潮中;在我的同学绝大多数都工作生活在大中城市,有的是将军级、有的是省部级、有的是厅局级的干部,在同时期的全国劳动模范、人大代表都早已被提拔重用;在几千名大学生竞考一个公务员岗位、几十个博士生竞考一个县处级职务的激烈竞争中,我先后10次婉谢提拔做官的机会,两次主动把校长职位请县委书记兼任,自己甘愿当副校长,践行了温总理有志于教育的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的教诲,死心塌地地坚守农村教育,表明了我们献身农村教育的执著与自觉! 我在交班之前,多方融资2亿元,兴办了大到诸如新建第六所学校、新办实体经济、翻修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校舍、加固了餐厅和小白楼,小到垃圾桶都换成了新的等66件实事。
建校以来,一贯坚持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坚持教育、生产、科技相结合。创办了农场、林场,种树100亩,校园绿化面积达60%;开展科学种田,为农村无偿培育优良品种16万斤,华北地区科学种田观摩会在我校召开。2011年又创办了万亩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做精做强现代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教育滑向两耳不闻窗外事、张嘴吃饭、伸手穿衣的今天,我校师生员工仍然坚持每年参加生产劳动20天,每个班级种一块试验田、一方树林、一片香花。半个世纪,年年如此,这在当代教育史上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上下求索中,弘扬了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创新、育人为本”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前人未曾走过或没有走通的学校办实业,实业兴学校,学校出三才(人才、钱财、物质精神财富),三才富社会这样一条教育、科技、经济三结合,三种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齐开发,人才、钱财、物质精神财富一起拿的农村教育道路;攻克了前人未曾攻克或没有攻克了的教育穷、穷教育这一世界性难题。这是一种原始的教育创新,应该成为一种永恒的时代精神。
我们半个世纪坚守农村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不光是创办了5个股份制实体经济,实现利、税、费4亿元,建成了6所学校,培养了5.2万名人才,为国家节约2亿元的教育经费,更重要的是生动地再现了马克思“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不仅“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而且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光辉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多少年来,我们不懈努力,把学校办成了中西部农村教育的范例,树起一面中国农村教育的旗帜,铸就了农村教育的丰碑,成为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美丽缩影与鲜活的化石,回答了我国中西部农村究竟应该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也就是中西部农村教育的方向道路问题。我虔诚地希望后来人要前赴后继,把她打造成中国甚至世界教育文化遗产。
靠自身的功能造血更有生命力;靠自己的骨头长肉更有骨气;靠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创造财富更光彩;靠公廉做事生存发展更把稳;靠上级领导重视与各界人士支持前进更神通;靠自主思想、自主创业、自主改革创新成功更神圣;靠全体员工同舟共济、不懈奋斗,发展农村教育经济,办好农村教育更有保证。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秘密武器。
51年间,我没有在教职员工家吃过一顿饭,没有收受过任何人的贿赂,没有贪占过学校、产业的钱财,带出一茬又一茬不贪污受贿、公廉做事的师长团队。各级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多次监督、审查,都没有发现人们所担心、所想象的经济问题,2002年,上级纪委经过两个多月的内查外调,查明事实真相后,他们对大家说:“我们查出一个共产党人的楷模,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当受到保护。”
为冲破旧体制的障碍,创新办学体制;为发展教育经济、创办更好的农村教育,我们所承担的风险、想的问题、处理的难题、耗费的精力、绞尽的脑汁、跑的路子、碰的钉子、欠的人情债、丢的面子、招惹的是非、得罪的同志、遭到的打击、受到的迫害、蒙受的委屈、流过的汗水泪水血水,失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对于那种习惯于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更不会那样去做。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鼓励,获得了人民的口碑。
6位资深记者看了挂在半山腰的古庙,又看了如今的绿色学校,无不感慨地说:“你们以超人的心血,干了一番笑乾坤、泣鬼神的神圣事业,堪称奇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方向、一种希望、一种光彩的事业。”
原国家教育部副总督学郭振有说:“马文有是一位教育家,一位创造了农村教育奇迹的教育家。如果能有像马文有这样一批教育家,山西的农村教育,中国的农村教育就大有希望了‘。”
刘聪睿说:“马老师在农村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办学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他51年扎根农村,放弃许多升迁的机会,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情怀足以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教育家相媲美。传播他的思想,公开他的事迹,意义重大,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范例。”
我们这个团队经过51年的不懈奋斗,赢来这样的口碑,说明做官是一阵子,做人办教育是一辈子。
人们说我,思想不老、精神不倒、身体挺好,有生之年我还想做一点利国利人的事。
计划在左云新建一所标志性的幼儿园,在圣天万亩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农民子女兴建一所圣田幼儿园,一所田园小学。
建设好农、科、教一体化的山西圣天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学生创造实习场所,实现绿色食品(粮、菜、瓜、果、肉、蛋、奶)自给。
拍摄一部反映一群人为把农村学校办得更好而一辈子献身农村教育的精品电视剧。
筹备感恩还情事宜,拟在明年农村教育盛典时,特邀51年间关怀、重视、支持过学校的仁人志士,向他们偿还半个世纪欠下的人情债。感恩方式:颁发重教政德奖,学校付费到台湾观光,进人30集电视连续剧的角色……青史留名、树碑立传。
我这个人,生于忧患,长于磨难,源于学干,成于信念,历经磨难,信仰弥坚。半个世纪,几经风雨,几见彩虹,这般人生无比艰辛,其苦无尽;无上神圣,其乐无穷。
耗尽心血时,留下一种草根教育思想,一种时代精神,留下一座无字的丰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