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信息化防汛已经成为未来防汛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使用信息化防汛的手段,可以实时进行雨水管理、台风信息管理、防汛综合信息管理、防汛信息网上管理,提高了防汛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提升防汛信息化水平的方法进行思考。
关键词:提升;防汛;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U6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家对防汛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防汛工作更加的具有科学性以及高效性,尤其是防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推广信息化技术在水文、防汛中的应用,投入小、效益大。
一、防汛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系统开发滞后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各地防汛信息化建设中信息采集存在不足,只有水文信息采集相对比较完整,加之采集技术缺少统一的标准,导致应用时可靠性、精度等无法满足要求。水利工程视频实时监控处于初始阶段,关于工程险情、灾情、旱情等信息的自动采集仍然没有启动。应用系统开发相对滞后,存在信息采集数据不全,应用比较分散,系统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同时,局域网一般是由招投标进行外包单独开发,缺乏统一的设计、验收标准,造成应用系统后续开发滞后。
(二)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困难
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进。不能将信息化建设看作是阶段性的工作,否则就会造成系统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变成华而不实的“花瓶项目”。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必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前,个别区域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制约因素,如数据中心和基本数据库建设滞后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
各区域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究其原因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认识不一致。有的区域领导对水利信息化建设不重视,加之区域经济发展慢,成为影响整个区域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同时也不利于整个区域水利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发挥;有的区域领导对此比较重视,积极通过自筹资金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相关部门自主开发应用系统,为防汛抗旱作提供有效服务。
(四)防汛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
由于多年来未发生大水,人们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认识不足,对防汛抗洪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不能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上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人们的水患意识,提高现阶段防御水灾害的综合能力,改变人们对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的观念。
(五)缺乏健全的信息化建设体制
在建设体质方面,防汛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责任权利不够统一的情况,比如,数据的输送、网络的连接以及通话保障是由电信部分负责的,雨情、天气的预测、河流水文情况的预测、水库的预测等由水利部门进行负责,地质灾害的预测由国土局进行负责。此外,在防汛信息化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只是使省级防汛办和地级市防汛办达到了信息的传输和通信,县级城市之间无法达到邻近城市、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对防汛指挥的决策造成了影响。
二、提升防汛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
在防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化系统工程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信息化工程内容繁琐,在运行、建设、维护方面需要安排一批具有良好水利知识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人员进行管理,所以,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比如选出一部分业务水平能力强的人进行深造,对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的水利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另外,水利单位要招聘一些业务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人才,来进一步提高防汛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设水平和维护水平。
(二)提高经济投入力度
为了可以建立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决策指挥系统,要从多个方向、多个方面提高资金的投入力度。由于我国目前的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很多信息源无法及时进行收集,为了提高建设水平,就需要准备足够的资金,要从电信、水利、水文、气象等部门进行资金的筹集,使用非工程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设。
(三)加大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防汛信息化建设指的是使用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行河流的治理和开发,达到防汛工程全程信息化的管理效果,提高防汛业务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推进防汛工程的现代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对这种变化进行适应,管理部门的领导要提高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吸取洪涝灾害的经验教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确保防汛工作的时效性、广泛性和科学性,降低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进行统一管理规划
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统一规划、提高领导管理力度、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是建设防汛信息化系统的基础,相关的领导人员要对自身的认识进行提高,加大管理力度,通过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防汛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防汛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进行项目规划时,要根据当地情况,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的编制,防止出现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开发的情况,此外,要对信息化建设系统和上下游防办之间的关系,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確保防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按照重点建设,逐步扩展的建设理念进行建设
由于防汛信息化工程属于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多个行业之间都有联系。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对重点工程先进行信息化建设,以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作为指挥中心开展信息化防汛工程的建设,比如在2011 年我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已经建设完工,分别在十多个直辖市和自治区建设了128 个水情分析中心,并对 1885 个中央报汛站进行了改造,建设了防汛信息骨干网络,通过将其防汛指挥系统具体到抗旱防汛工程中,每半个小时相关信息就会实时上报到国家的水利部门,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此系统一共包含了通信子系统、采集子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等,通过建立这个系统,洪水信息、暴雨信息、水情信息的获取时间明显缩短,工情、水情、雨情的的监测准确率有效提高,可以更好的对洪涝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报,为抢险方案和防汛预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在重点防汛信息建设工作完成后,进行地方信息机构、科研机构的建设,并由中央水利管理部门对信息源进行统一收集,制定统一计划,对资金进行落实,提高薄弱环节、薄弱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化网络的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保证汛期国家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防汛工作的开展需要将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引入进来,将信息化落实到各个防汛工作环节,在充分认识到防汛信息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后,要对传统的思想进行转变,提高防汛信息化水平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重视领导管理以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保证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保证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芳,尉飞新.上海市防汛信息化业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探索[J].上海水务,2009,02:44-46.
[2]郭敏,林振凯.洞头县防汛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3,02:30-32.
[3]樊蓉.对陕西省防汛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3,05:35-36.
[4]姜莉,李典初,王志刚.浅谈平度市防汛信息系统的应用[J].山东水利,2007,02:40-41.
[5]敖云飞,张向东.对巴彦淖尔市防凌防汛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内蒙古水利,2007,04:23-24.
[6]吕华,倪晓冉,王鹏.大汶河防汛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J].山东水利,2009,Z1:50-52.
关键词:提升;防汛;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U6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家对防汛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防汛工作更加的具有科学性以及高效性,尤其是防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推广信息化技术在水文、防汛中的应用,投入小、效益大。
一、防汛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系统开发滞后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各地防汛信息化建设中信息采集存在不足,只有水文信息采集相对比较完整,加之采集技术缺少统一的标准,导致应用时可靠性、精度等无法满足要求。水利工程视频实时监控处于初始阶段,关于工程险情、灾情、旱情等信息的自动采集仍然没有启动。应用系统开发相对滞后,存在信息采集数据不全,应用比较分散,系统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同时,局域网一般是由招投标进行外包单独开发,缺乏统一的设计、验收标准,造成应用系统后续开发滞后。
(二)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困难
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进。不能将信息化建设看作是阶段性的工作,否则就会造成系统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变成华而不实的“花瓶项目”。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必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前,个别区域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制约因素,如数据中心和基本数据库建设滞后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
各区域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究其原因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认识不一致。有的区域领导对水利信息化建设不重视,加之区域经济发展慢,成为影响整个区域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同时也不利于整个区域水利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发挥;有的区域领导对此比较重视,积极通过自筹资金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相关部门自主开发应用系统,为防汛抗旱作提供有效服务。
(四)防汛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
由于多年来未发生大水,人们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认识不足,对防汛抗洪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不能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上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人们的水患意识,提高现阶段防御水灾害的综合能力,改变人们对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的观念。
(五)缺乏健全的信息化建设体制
在建设体质方面,防汛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责任权利不够统一的情况,比如,数据的输送、网络的连接以及通话保障是由电信部分负责的,雨情、天气的预测、河流水文情况的预测、水库的预测等由水利部门进行负责,地质灾害的预测由国土局进行负责。此外,在防汛信息化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只是使省级防汛办和地级市防汛办达到了信息的传输和通信,县级城市之间无法达到邻近城市、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对防汛指挥的决策造成了影响。
二、提升防汛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
在防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化系统工程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信息化工程内容繁琐,在运行、建设、维护方面需要安排一批具有良好水利知识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人员进行管理,所以,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比如选出一部分业务水平能力强的人进行深造,对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的水利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另外,水利单位要招聘一些业务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人才,来进一步提高防汛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设水平和维护水平。
(二)提高经济投入力度
为了可以建立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决策指挥系统,要从多个方向、多个方面提高资金的投入力度。由于我国目前的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很多信息源无法及时进行收集,为了提高建设水平,就需要准备足够的资金,要从电信、水利、水文、气象等部门进行资金的筹集,使用非工程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设。
(三)加大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防汛信息化建设指的是使用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行河流的治理和开发,达到防汛工程全程信息化的管理效果,提高防汛业务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推进防汛工程的现代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对这种变化进行适应,管理部门的领导要提高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吸取洪涝灾害的经验教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确保防汛工作的时效性、广泛性和科学性,降低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进行统一管理规划
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统一规划、提高领导管理力度、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是建设防汛信息化系统的基础,相关的领导人员要对自身的认识进行提高,加大管理力度,通过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防汛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防汛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进行项目规划时,要根据当地情况,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的编制,防止出现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开发的情况,此外,要对信息化建设系统和上下游防办之间的关系,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確保防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按照重点建设,逐步扩展的建设理念进行建设
由于防汛信息化工程属于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多个行业之间都有联系。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对重点工程先进行信息化建设,以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作为指挥中心开展信息化防汛工程的建设,比如在2011 年我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已经建设完工,分别在十多个直辖市和自治区建设了128 个水情分析中心,并对 1885 个中央报汛站进行了改造,建设了防汛信息骨干网络,通过将其防汛指挥系统具体到抗旱防汛工程中,每半个小时相关信息就会实时上报到国家的水利部门,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此系统一共包含了通信子系统、采集子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等,通过建立这个系统,洪水信息、暴雨信息、水情信息的获取时间明显缩短,工情、水情、雨情的的监测准确率有效提高,可以更好的对洪涝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报,为抢险方案和防汛预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在重点防汛信息建设工作完成后,进行地方信息机构、科研机构的建设,并由中央水利管理部门对信息源进行统一收集,制定统一计划,对资金进行落实,提高薄弱环节、薄弱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化网络的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保证汛期国家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防汛工作的开展需要将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引入进来,将信息化落实到各个防汛工作环节,在充分认识到防汛信息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后,要对传统的思想进行转变,提高防汛信息化水平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重视领导管理以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保证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保证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芳,尉飞新.上海市防汛信息化业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探索[J].上海水务,2009,02:44-46.
[2]郭敏,林振凯.洞头县防汛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3,02:30-32.
[3]樊蓉.对陕西省防汛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3,05:35-36.
[4]姜莉,李典初,王志刚.浅谈平度市防汛信息系统的应用[J].山东水利,2007,02:40-41.
[5]敖云飞,张向东.对巴彦淖尔市防凌防汛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内蒙古水利,2007,04:23-24.
[6]吕华,倪晓冉,王鹏.大汶河防汛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J].山东水利,2009,Z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