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在当今新时代和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合作办学立德树人全过程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新任务,是决定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发展的关键。以党建引领合作办学中心工作,将党的领导贯穿合作办学立德树人全过程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措施,是将党的领导统领教育对外开放全过程的重要途径,为中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关键词] 党建;合作办学;立德树人
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在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组织建设、如何提升党建工作的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打造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帮助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积极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要培养适应全球化背景、善于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有正确价值取向和工作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人才。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合作办学机制,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用“四个意识”领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把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到学院各方面的工作中去。发挥合作办学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全程参与合作办学管理的全过程,健全办学机制,领导统战、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着重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站在为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基层党组织,人员和机构与其他学院要同样配置,在院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合作办学党组织设置和各项党务工作与其他学院必须同步开展。在教学工作方面,中外师资需按要求比例配备,中方选派教师以中共党员为主;在管理工作方面,中共党员应覆盖所有行政岗位;在学生工作方面,以班级团组织为单位严格按照比例发展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必须实现全覆盖。需设立联合管理委员会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决策機构,委员会成员由中外双方人员共同组成,并且中方人员在管理团队中需占多数,中方党组织需全程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决策过程,并监督工作执行情况。必须形成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的管理工作领导机制,确保以党建引领合作办学中心工作,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合作办学立德树人全过程,确保合作办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做好入党启蒙教育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日活动等制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合作办学院校领导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从合作办学双方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合作办学院校的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和标杆,引导和影响着广大师生。
入党启蒙教育是党员教育的基础,是激发学生政治热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关键阶段。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中西文化交融下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抢抓一个“早”字,做到“早播种、早发现、早培养、早收获”,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展入党启蒙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结合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社团,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校培训,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提升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强化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教育、党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带领全体新生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积极行动,引导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从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三、严守意识形态关,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要始终保持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成立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监管。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面对网络世界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特点,党务工作者和专职辅导员能够自觉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融入学生网络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及行为变化,做到转换自身角色,与学生共情境,主动把握网络话语权,在事关大是大非问题上主动发声,实现正确舆论导向。合作办学专业课使用的原版教材须经重重审核,确保教材内容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要严格进行师德师风宣传教育,严禁外籍教师在课堂上发表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政治言论和不当见解,严禁传播宗教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可以设立由中共党员学生组成的课堂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和教学效果。确保在外籍教师的课程中配备的学生助教全部为中共党员,同时针对一些涉及中外文化、中外政治、中外历史、中外背景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内容的课程,在课后由党员学生助教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中外差异比较”的专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意识形态思想阵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本来,防止外来,及时阻止西方文化的侵袭。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树立党建统领一切工作的理念,打造合作办学特色思政教育,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中外合作办学更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具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人文道德情怀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时代新人。中外合作办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融入教学和管理体系,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首要追求,把提升學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要严格遵照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情况,制订思政课的教学计划,足额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保质保量完成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确保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严格执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和分析时事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2]。
在选派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教学学风优良的思政课教师开设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还要逐渐加大中方教师特别是中共党员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着力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特别是目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可以借助我国疫情防控这本实践教材,坚持思想铸魂,在疫情防控中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上好“思政大课”,通过专题讲座、党团培训、年级例会等方式,让学生在中外疫情防控的对比中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利用全社会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与事迹,通过党支部和团支部,开展主题党课和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正面宣传教育,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扎实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和爱国引领,将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做到个人,做到心坎,从而培养具有奉献精神、斗争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五、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仰,打造专业化职业化党务工作队伍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专职组织员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专职组织员和辅导员由学校统一选聘,校学生处和合作办学院校共同管理。要从学历、外语水平、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业务工作能力对选聘的专职组织员和辅导员进行综合测评,加强对专职组织员和辅导员的培训和考评,确保党务工作队伍拥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信仰、优秀的综合素质、专业的党务工作能力及较高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打造合作办学“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专业化职业化党务工作队伍。同时,根据合作办学师资队伍以外籍教师为主的实际情况,通过组织中外教师会议、团队建设活动、信息平台交流、共同参加各类学生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外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在工作中党务工作者与外籍教师开展正面沟通。
通过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将“党员是先进模范”的理念和印象传递给外籍教师,用共产党员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增强外籍教职工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取得他们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外籍教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更好地顺利开展。
六、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合作办学党建活动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原有载体建设基础上,突出新载体建设,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特点,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实现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促进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对传统的党建载体进行创新。积极推进党员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主要利用互联网、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和合作办学院校网站等新媒体手段,建立信息传播平台,实现党支部之间、党支部与党员之间,尤其是党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即时沟通,为党员教育工作开通新平台。同时要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借助新媒体,依托新方法,尤其是在提升开展网络思政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利用党建新载体,积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七、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将中华文化融入支部活动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文化自信的丰富资源宝库。中外合作办学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支部活动形式,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四史”教育,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理论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融入党支部活动。同时还要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与人文素质涵养融合,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能力的文创课程包来增加学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情操,从红色革命文化中获得智慧滋养和精神砥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青年自觉意识和自省精神,培养根植于学生内心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振兴使命感,厚植其家国情怀,使广大青年在走出国门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达到“出国更爱国”的效果。
八、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打造中外合作办学党建特色品牌
中外合作办学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合作办学立德树人教育全过程,在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既要搭建平台,更要树立党建品牌,不断完善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机制,结合专业特点,凝练自身特色,创出独有品牌。坚持质量至上,融合创新,突出中外教学管理理念融合、专业融合、课程融合、技术手段融合,发挥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对教育国际化的辐射作用。同时在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等方面下深功夫,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合作办学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特色化、项目化、品牌化建设,打造出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具有很强感染力和影响力,真正达到“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良好示范、引导效果。强基固本、凝神聚力,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推动合作办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知中国、爱中国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教育必然要求筑牢党建根基,体现育人时代特色。合作办学虽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管理模式国际化、教育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主体国际化等特征,但同样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要以党建引领合作办学,始终认为这是确保新时代合作办学高校正确办学方向的重要政治保证。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推进基层党建创新,丰富基层党建内涵,结合合作办学特点,落实党建工作任务,培养优秀涉外办学管理人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合作办学党建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及教职工党员、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探索基层党建的新途径,推进基层党建创优创新,不断加强合作办学党建品牌化建设,彰显基层党建特色,提升基层党建质量。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党建工作基础,通过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路径,将党的领导贯穿合作办学立德树人全过程,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茹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34-36.
[2]李俊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解决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38-39.
[关键词] 党建;合作办学;立德树人
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在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组织建设、如何提升党建工作的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打造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帮助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积极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要培养适应全球化背景、善于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有正确价值取向和工作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人才。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合作办学机制,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用“四个意识”领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把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到学院各方面的工作中去。发挥合作办学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全程参与合作办学管理的全过程,健全办学机制,领导统战、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着重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站在为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基层党组织,人员和机构与其他学院要同样配置,在院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合作办学党组织设置和各项党务工作与其他学院必须同步开展。在教学工作方面,中外师资需按要求比例配备,中方选派教师以中共党员为主;在管理工作方面,中共党员应覆盖所有行政岗位;在学生工作方面,以班级团组织为单位严格按照比例发展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必须实现全覆盖。需设立联合管理委员会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决策機构,委员会成员由中外双方人员共同组成,并且中方人员在管理团队中需占多数,中方党组织需全程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决策过程,并监督工作执行情况。必须形成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的管理工作领导机制,确保以党建引领合作办学中心工作,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合作办学立德树人全过程,确保合作办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做好入党启蒙教育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日活动等制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合作办学院校领导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从合作办学双方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合作办学院校的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和标杆,引导和影响着广大师生。
入党启蒙教育是党员教育的基础,是激发学生政治热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关键阶段。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中西文化交融下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抢抓一个“早”字,做到“早播种、早发现、早培养、早收获”,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展入党启蒙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结合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社团,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校培训,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提升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强化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教育、党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带领全体新生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积极行动,引导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从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三、严守意识形态关,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要始终保持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成立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监管。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面对网络世界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特点,党务工作者和专职辅导员能够自觉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融入学生网络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及行为变化,做到转换自身角色,与学生共情境,主动把握网络话语权,在事关大是大非问题上主动发声,实现正确舆论导向。合作办学专业课使用的原版教材须经重重审核,确保教材内容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要严格进行师德师风宣传教育,严禁外籍教师在课堂上发表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政治言论和不当见解,严禁传播宗教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可以设立由中共党员学生组成的课堂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和教学效果。确保在外籍教师的课程中配备的学生助教全部为中共党员,同时针对一些涉及中外文化、中外政治、中外历史、中外背景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内容的课程,在课后由党员学生助教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中外差异比较”的专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意识形态思想阵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本来,防止外来,及时阻止西方文化的侵袭。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树立党建统领一切工作的理念,打造合作办学特色思政教育,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中外合作办学更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具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人文道德情怀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时代新人。中外合作办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融入教学和管理体系,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首要追求,把提升學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要严格遵照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情况,制订思政课的教学计划,足额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保质保量完成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确保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严格执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和分析时事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2]。
在选派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教学学风优良的思政课教师开设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还要逐渐加大中方教师特别是中共党员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着力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特别是目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可以借助我国疫情防控这本实践教材,坚持思想铸魂,在疫情防控中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上好“思政大课”,通过专题讲座、党团培训、年级例会等方式,让学生在中外疫情防控的对比中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利用全社会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与事迹,通过党支部和团支部,开展主题党课和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正面宣传教育,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扎实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和爱国引领,将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做到个人,做到心坎,从而培养具有奉献精神、斗争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五、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仰,打造专业化职业化党务工作队伍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专职组织员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专职组织员和辅导员由学校统一选聘,校学生处和合作办学院校共同管理。要从学历、外语水平、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业务工作能力对选聘的专职组织员和辅导员进行综合测评,加强对专职组织员和辅导员的培训和考评,确保党务工作队伍拥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信仰、优秀的综合素质、专业的党务工作能力及较高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打造合作办学“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专业化职业化党务工作队伍。同时,根据合作办学师资队伍以外籍教师为主的实际情况,通过组织中外教师会议、团队建设活动、信息平台交流、共同参加各类学生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外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在工作中党务工作者与外籍教师开展正面沟通。
通过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将“党员是先进模范”的理念和印象传递给外籍教师,用共产党员规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增强外籍教职工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取得他们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外籍教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更好地顺利开展。
六、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合作办学党建活动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原有载体建设基础上,突出新载体建设,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特点,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实现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促进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对传统的党建载体进行创新。积极推进党员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主要利用互联网、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和合作办学院校网站等新媒体手段,建立信息传播平台,实现党支部之间、党支部与党员之间,尤其是党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即时沟通,为党员教育工作开通新平台。同时要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借助新媒体,依托新方法,尤其是在提升开展网络思政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利用党建新载体,积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七、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将中华文化融入支部活动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文化自信的丰富资源宝库。中外合作办学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支部活动形式,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四史”教育,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理论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融入党支部活动。同时还要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与人文素质涵养融合,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能力的文创课程包来增加学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情操,从红色革命文化中获得智慧滋养和精神砥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青年自觉意识和自省精神,培养根植于学生内心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振兴使命感,厚植其家国情怀,使广大青年在走出国门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达到“出国更爱国”的效果。
八、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打造中外合作办学党建特色品牌
中外合作办学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合作办学立德树人教育全过程,在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既要搭建平台,更要树立党建品牌,不断完善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机制,结合专业特点,凝练自身特色,创出独有品牌。坚持质量至上,融合创新,突出中外教学管理理念融合、专业融合、课程融合、技术手段融合,发挥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对教育国际化的辐射作用。同时在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等方面下深功夫,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合作办学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特色化、项目化、品牌化建设,打造出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具有很强感染力和影响力,真正达到“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良好示范、引导效果。强基固本、凝神聚力,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推动合作办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知中国、爱中国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教育必然要求筑牢党建根基,体现育人时代特色。合作办学虽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管理模式国际化、教育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主体国际化等特征,但同样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要以党建引领合作办学,始终认为这是确保新时代合作办学高校正确办学方向的重要政治保证。要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推进基层党建创新,丰富基层党建内涵,结合合作办学特点,落实党建工作任务,培养优秀涉外办学管理人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合作办学党建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及教职工党员、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探索基层党建的新途径,推进基层党建创优创新,不断加强合作办学党建品牌化建设,彰显基层党建特色,提升基层党建质量。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党建工作基础,通过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路径,将党的领导贯穿合作办学立德树人全过程,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茹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34-36.
[2]李俊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解决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