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异化在青年马克思和卢卡奇的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但由于时代的差异以及继承的理论资源的不同,二者在对异化的理解,异化的产生,异化的表现,异化的扬弃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卢卡奇异化
“物化”或“异化”理论问题一直是当代哲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学界尤其关注的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和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的比较问题。本文探讨的二者早期异化观的比较问题,首先从其概念理解与产生的根源分析起。
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使用最多的是“物化”而不是“异化”。物化,本义是指使某种抽象的东西呈现为具体的物的形式。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对商品及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由此得出了其物化概念的定义:“人自身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1]P96他指出“物化”即“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关系,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2]P97-98更明确地说,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阐明。“从客观方面看,物化指一个充满客体与商品的世界作为异己的力量同人相对立;从主观方面看,物化指一个人的活动变成了与他自己相疏远的东西,变成附属于社会自然规律的人类之外的客观商品。”[4]P144卢卡奇不仅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的影响,还受韦伯的影响:指出合理化—全名物化,同时卢卡奇还重点分析了异化对人的心理,心灵产生的影响。但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却是将对象化和异化等同起来,没有对异化、物化以及对象化进行严格的界定,而把对象性活动与异化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了。但是异化不等于物化,消除异化也不意味着消除物化。而在《手稿》中,马克思严格区分了劳动的对象化和异化。他并没有把异化和物化混为一谈,对象化是人类永恒的范畴,而异化则是一个历史范畴。他认为物化有两种:一种是对象化的物化,一种是异化的物化。作为对象化的物化,不仅不是对人的否定,而且是对人的肯定,只有异化的物化,才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的否定。
马克思一方面说明了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 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又认为私有财产加深了劳动的异化, 改变了劳动的性质, 在异化劳动的发展中, 二者的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是通过对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的分析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的。马克思认为, 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 由于私有制的出现, 使人的类本质发生异化, 具体表现在: 第一, 劳动者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指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 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 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第二, 劳动本身的异化。按马克思的观点, 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 人的聪明才智和肉体力量都体现在劳动产品上。通过这种活动, 人的智慧和体力都获得了发展, 同时劳动者还在劳动实践中感到一种创造的幸福和愉悦。但是, 在异化劳动中, 劳动的性质则完全改变: “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 而是否定自己, 不是感到幸福, 而是感到不幸, 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 精神遭摧残。劳动的异化性质一个明显的表现在, 只要肉体强制或其它强制一停止, 人们就会象逃避鼠疫那样地逃避劳动。”异化劳动的第三个内容, 是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里说的“自由”, 是指人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是指人能“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的能力, 而“自觉”则是指摆脱了本能冲动和肉体需要的状态以后,能在理性支配下自愿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然而异化劳动则使人的自由自觉的特性丧失, 变成了象动物一样的生存。第四, 是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就异化的产生和扬弃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5]P78他认为,真正扬弃异化首先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劳动者直接占有生产资料,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因为私有制造成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分离,劳动者的劳动和自身内在的需要也就直接分离了,从而使人的劳动成为异化劳动。因此,马克思常把私有制的消灭与异化劳动的扬弃看作同一过程;其次,异化的扬弃还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来实现。马克思认为,工人生产的产品不是自然而然地敌对于工人,而是通过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实现的,而资本家自身存在的条件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因此,无产阶级必须用物质手段来推翻私有制,这种手段的最高形式就是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再次,
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会最终崩溃,这不再是一种机械的历史必然性。其次,要加强无产阶级的组织建设,建立工人委员会。工人委员会的存在和发展,是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标志。这实际上就是主张无产阶级通过工人委员会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来克服资本主义的物化。最后,要通过实践,即通过无产阶级对社会生活形式的实际改造,彻底消除物化。“无产阶级本身也只有当它真正面向实践时,它才能克服物化。”[1]P301卢卡奇强调,克服物化意识,就必须运用总体性的思想,认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透过物化现象,发现人本身。
参考文献:
[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卢卡奇异化
“物化”或“异化”理论问题一直是当代哲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学界尤其关注的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和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的比较问题。本文探讨的二者早期异化观的比较问题,首先从其概念理解与产生的根源分析起。
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使用最多的是“物化”而不是“异化”。物化,本义是指使某种抽象的东西呈现为具体的物的形式。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对商品及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由此得出了其物化概念的定义:“人自身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1]P96他指出“物化”即“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关系,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2]P97-98更明确地说,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阐明。“从客观方面看,物化指一个充满客体与商品的世界作为异己的力量同人相对立;从主观方面看,物化指一个人的活动变成了与他自己相疏远的东西,变成附属于社会自然规律的人类之外的客观商品。”[4]P144卢卡奇不仅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的影响,还受韦伯的影响:指出合理化—全名物化,同时卢卡奇还重点分析了异化对人的心理,心灵产生的影响。但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却是将对象化和异化等同起来,没有对异化、物化以及对象化进行严格的界定,而把对象性活动与异化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了。但是异化不等于物化,消除异化也不意味着消除物化。而在《手稿》中,马克思严格区分了劳动的对象化和异化。他并没有把异化和物化混为一谈,对象化是人类永恒的范畴,而异化则是一个历史范畴。他认为物化有两种:一种是对象化的物化,一种是异化的物化。作为对象化的物化,不仅不是对人的否定,而且是对人的肯定,只有异化的物化,才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的否定。
马克思一方面说明了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 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又认为私有财产加深了劳动的异化, 改变了劳动的性质, 在异化劳动的发展中, 二者的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是通过对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的分析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的。马克思认为, 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 由于私有制的出现, 使人的类本质发生异化, 具体表现在: 第一, 劳动者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指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 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 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第二, 劳动本身的异化。按马克思的观点, 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 人的聪明才智和肉体力量都体现在劳动产品上。通过这种活动, 人的智慧和体力都获得了发展, 同时劳动者还在劳动实践中感到一种创造的幸福和愉悦。但是, 在异化劳动中, 劳动的性质则完全改变: “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 而是否定自己, 不是感到幸福, 而是感到不幸, 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 精神遭摧残。劳动的异化性质一个明显的表现在, 只要肉体强制或其它强制一停止, 人们就会象逃避鼠疫那样地逃避劳动。”异化劳动的第三个内容, 是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里说的“自由”, 是指人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是指人能“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的能力, 而“自觉”则是指摆脱了本能冲动和肉体需要的状态以后,能在理性支配下自愿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然而异化劳动则使人的自由自觉的特性丧失, 变成了象动物一样的生存。第四, 是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就异化的产生和扬弃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5]P78他认为,真正扬弃异化首先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劳动者直接占有生产资料,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因为私有制造成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分离,劳动者的劳动和自身内在的需要也就直接分离了,从而使人的劳动成为异化劳动。因此,马克思常把私有制的消灭与异化劳动的扬弃看作同一过程;其次,异化的扬弃还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来实现。马克思认为,工人生产的产品不是自然而然地敌对于工人,而是通过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实现的,而资本家自身存在的条件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因此,无产阶级必须用物质手段来推翻私有制,这种手段的最高形式就是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再次,
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会最终崩溃,这不再是一种机械的历史必然性。其次,要加强无产阶级的组织建设,建立工人委员会。工人委员会的存在和发展,是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标志。这实际上就是主张无产阶级通过工人委员会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来克服资本主义的物化。最后,要通过实践,即通过无产阶级对社会生活形式的实际改造,彻底消除物化。“无产阶级本身也只有当它真正面向实践时,它才能克服物化。”[1]P301卢卡奇强调,克服物化意识,就必须运用总体性的思想,认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透过物化现象,发现人本身。
参考文献:
[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