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推荐视域下信息茧房的负效应研究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算法广泛渗透于社会各领域的时代,基于用户偏好的算法推荐逐渐成为互联网新闻分发的主要方式,涵盖“个性化定制”的客户端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其无法准确判断信息价值且不断进行同质化内容推送,信息茧房再次引发关注.本文探讨信息茧房负效应在算法推荐下的具体表现,并提供“破茧”之策.
其他文献
大家常讲近四十年以西方为代表的主流新闻理论有一定的政治偏向,有很强的现代化意识形态指向,甚至是冷战意识指向.我的感受是,这些政治偏向和它在知识质量上的低水平是挂钩的——为了与冷战的现代化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为了将西方市场新闻业的规范塑造成普适性原则,它们往往会对历史材料进行大幅度的筛选和重组.比如,在主流的新闻历史和理论叙述中,特定时代和环境中的欧美新闻业被描述为逐步开放进步的、新闻本位的、专业主义的.我们需要对复杂的历史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压低知识质量的反智过程.
期刊
学位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学界的经典理论,但在新的舆论传播环境下,“反沉默螺旋”现象出现.在新媒体时代,“反沉默螺旋”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多数的暴虐”现象的发生,维持着网络社会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也存在被一些非理性少数派利用的情况,从而成为极端性舆论轰炸的工具.因此,探索“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螺旋”之间的张力关系,理性看待新媒体舆情,是当下新媒体舆论传播研究的重点.
暖新闻的报道与传播对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缓解内心焦虑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暖新闻报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媒体工作者的认识错误.对此,媒体应重新认识“暖新闻”,从内涵认知、报道力度、内容价值等方面来重构报道模式,从而提升其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