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手术颈内动脉损伤的紧急处理与接续治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1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颈内动脉损伤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结局,总结临床预防及诊治的经验与教训。

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0-2009年国内三家医院在经鼻内镜蝶窦与鞍区手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疾病包括外伤性视神经病变1例、蝶窦黏液囊肿1例、真菌性蝶窦炎1例、鞍区腺样囊性癌1例、垂体瘤1例,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诊治经过,从中总结患者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损伤的经验教训。

结果

颈内动脉损伤与解剖定位不准、手术操作不当直接相关;损伤部位分别位于海绵窦段(3例)、破裂孔段(1例)、床段(1例);损伤类型包括破裂出血(3例)、海绵窦瘘(1例)、假性动脉瘤(1例)。采用凡士林纱条紧急填塞蝶窦,以及颈内动脉覆膜支架植入(2例)和血管栓塞(2例)介入治疗可有效控制出血;除1例患者术中因出血死亡,其余4例患者均成功救治,无脑、眼部并发症;除1例患者放弃原发疾病治疗外,其余3例患者二次手术或后续处理获得治愈。

结论

术前重视影像学检查,术中精确定位判断、规范手术操作和果断止血处理,术后积极寻求血管损伤修复的多学科合作,可有效降低颈内动脉损伤及其造成的手术风险。

其他文献
本期杂志以变应性鼻炎(AR)为重点内容,发表了数篇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儿童变应性鼻炎严重度与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相关性》一文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持续性AR的严重度与慢性炎性反应状态有关[1],提示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青岛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与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的调查分析》一文反映了目前尚有相当多的患者(包括儿童监护人)对AR缺乏客观、正确的认
目的探讨下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下咽癌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78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KM法)统计。结果KM法统计178例患者下咽癌预期生存时间中位数为42.8个月(1~127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7%和35%,各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I+Ⅱ期76.2%,Ⅲ期46.7%,IV期29.6
由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中华医学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国际耳内科医师学会及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国际耳科论坛暨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IAPA)第十六届年会”拟定于2012年10月-19-21日在北京举行。
目的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种自我治疗手法(改良Epley法、改良Semont法和Brandt-Daroff法)进行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的对比研究。方法168例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四组,改良Epley组45例,改良Semont组43例,Brandt-Daroff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不使用复位法。比较四组治疗1周和1个月时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6个月时的复发率,并对四组
喉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高发。由于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直接影响喉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因为肿瘤的部位和累及喉部范围方面的差别,使其对喉功能的破坏和影响及治疗后果产生明显差别。
自1911年英国医生Noon首次报道“枯草热”(花粉症)的脱敏疗法(desensitization),迄今已整整100年。所谓脱敏疗法,是指通过应用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减轻由于变应原暴露而引发的症状,使患者实现针对该变应原的临床耐受乃至免疫耐受,又称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简称免疫治疗)。
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3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五届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拟于2013年6月13日(周四)一16日(周日)在苏州举行。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鼻炎分类、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及难治性鼻窦炎,并初步达成《鼻炎分类共识》、《非变应性(血管运动性)鼻炎诊断和治疗共识》。本次会议征文内容包括:①
内听道先天性异常在颞骨先天性畸形中占12%,临床上较为少见。但由于内听道内解剖细小、复杂,含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蜗神经异常可致严重听力损失,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因此,认识内听道的先天性异常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拟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了解蜗神经等发育情况及预测手术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是术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影像学检查是评价内听道解剖形态最直观的方法,CT和MRI对观察内听道骨性结构
对于咽部病变,临床医生容易忽略触诊检查。现报道一例以触诊扁桃体发现的扁桃体转移癌。; 患者男,55岁:主诉音哑3个月于2011年11月20日就诊丁小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医师未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发现咽部黏膜轻度充血,舣扁桃体呈包埋型I度大,无红肿,表而光计,未见明显肿物隆起,没有进行颈部触诊。
患者 男,37岁,因鼻塞3年,面部浮肿、脱毛,伴躯干、四肢起红斑1年余于2011年12月18日人院。患者3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鼻塞,常有涕中带血,曾多次在当地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诊断为“鼻窦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偶可缓解。1年余前出现双眼睑及颜面部潮红、浮肿,眉毛、睫毛、鼻毛及面部毳毛渐脱落,躯干、四肢断续出现片状红斑或散在淡红色结节,天气炎热时感轻微瘙痒,部分结节样皮损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