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从络病论治经验

来源 :北京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xy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属于中医“消渴”合并“阳痿”的范畴,从消渴合并阳痿的中医病机阐述与络病关系,提出治疗当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联合温肾、益气、疏肝、健脾等治法,兼顾治本与治标,同时处理好清热与补虚、清热与活血的关系,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可取得一定疗效.
其他文献
臁疮俗称“裤口毒、裙边疮、老烂腿”,该病缠绵难愈,治疗极为棘手.中医外科治疗臁疮经验丰富,且疗效较好.《外科正宗》记录大量治疗外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其中就有关于臁疮的记载,包括臁疮的成因、证候特点、治法.本文总结其对于臁疮的诊治思想,旨在为当今臁疮治疗提供思路.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反复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咯血为临床特征.目前,西医学对支扩反复发作的治疗主要着眼于抗生素升级,但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使其治疗成为难点.中医认为支扩症状的反复发作与湿邪为患遏阻气机,脾失健运而痰湿内生,恶性循环,互为因果有关.国家级名老中医许公岩先生运用“升降理论”及“肺脾同调”思想,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性疾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创制了“苍麻丸”,通过苍术、麻黄的不同比例配伍,达到汗、利、化的作用,意在恢复脾肺升降,推化痰湿.临床实践证实苍麻丸能显
王京奇老师擅长中医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提出脾虚气弱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尤重健脾益气,贯穿治疗始终.根据症状表现和病机演变规律,提出分期论治.初期肝脏炎症损伤尚不严重,多见脾虚气弱、痰浊瘀阻证,治以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法;中期随着肝脏炎症不断加重,以气阴两虚、湿热毒结证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祛湿;后期病由脾及肾,正气大伤,邪势未衰,正虚邪恋,多见脾肾阳虚、痰湿停聚证,以温补脾肾、燥湿化痰为治则.
失眠病机总属阳不入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大、嗜食肥甘,易引起气机不畅,形成气郁,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及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产生痰湿瘀热(火)等病理产物,影响阴阳交通,阳不入阴而致失眠.气郁与失眠的发生密切相关,气郁为六郁之始,可化火伤阴,可兼夹他邪,包括痰瘀食郁等,气郁日久又可导致阴阳两虚,故临床治疗应当以调气解郁安神为本,清热除烦为辅,兼以益气养阴、温阳健脾以固本,活血化痰治标,同时配以养心、重镇安神之品.治疗时运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加减,并配合心理疏导,包括言语安慰、生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生在妇女绝经前后,主要由于女性在此时期肾精和肾气渐而衰竭,阴阳失衡,营卫不和,气血津液代谢障碍,进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和法”作为中医的治疗大法,古今医家广泛应用及发展,基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不和”的病机,临床以“和”为治则,调和脏腑阴阳,以期阴平阳秘.
《卫生家宝方》是一部仅存抄本残卷、而近年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挖掘整理的南宋中医临床方书著作.该书首次明确记载了“痛渴者”“疾之久”会出现“足膝发恶疮、漏疮”这些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记载了与当代糖尿病认识极为吻合的有关消渴病的病因认识、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其他并发症、药物和服用法及禁忌等内容,所载方剂选药及倡导的“益气养阴”法在临床被广泛应用.
节食后闭经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气血不足、胃热阴虚2个方面,治疗上应遵循“慢养脾胃,血海自生”及“清热养阴”之法,前者主张慢养脾胃以恢复脾胃健运水谷之功能,脾胃健则水谷运、血海充,后者则以清胃热、养胃阴以改善脾胃腐熟水谷之功能,将水谷之精微转化为可以充养血海之营血阴精.结合女性月经周期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因势利导则月经下.同时基于该病特点,应在个体化治疗基础上重视心理疏导,同时做好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及健康减重知识宣教,嘱咐患者起居有常、规律饮食或少食多餐、适当运动,助其建立信心,循序渐进,方能避免闭经、早衰或不孕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临床常见的以发热伴局部疼痛为主症的甲状腺疾病,其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均符合中医温病特点,笔者参照叶天士治疗温病的“卫气营血”理论来辨治亚甲炎.临证中根据“卫气营血”辨证要点,将亚甲炎病程分为“肺卫风热”“气分实热”“邪伏营阴”“瘀热内阻”四个阶段进行辨治,分别予以疏风清热解毒、清肺泄热、清热通腑、清营透热、凉血散血等治法,佐以软坚散结、疏利肝胆等,使邪去正复,热退肿消.
期刊
“阴火”指脾胃元气虚损,阳气郁闭而产生的内伤之火,可广泛存在于五脏六腑中,或虚或实,寒热错杂.“客气”出自于仲景之著,起于中气不足而生寒热.两论对临床治疗寒热错杂型消化道系统症候群均有积极指导意义,“阴火”可谓是对“客气”进一步的继承与发扬.本文从病因病机、病证特点、治则治法入手,对两论作简要分析,以希加深对两论认识,对临床消化道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胸满”多表现为患者胸胁部的胀闷不舒感,若无器质性病变,西医学多将其归为神经官能症类病.中医可从外感六经和内伤杂病两个角度来辨治胸满病证.外感传变有六经之别,病机多责之表邪郁闭肺气、少阳经气不利抑或暑热上犯,内伤病位有上下之别,病机需详辨痰实上壅胸膈、腑实腑气不降、气陷短气不相顺接等.临证时需鉴明清补两端,外邪盛则清之,内伤甚则补之,权衡祛邪与扶正的时机,在把握主要病机的基础上,进行药味配伍,方可发挥出中医学独特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