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打造“智慧河道”复合式跨部门水系监管平台

来源 :杭州·党政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拱墅区借力科技信息化手段,将地下管网监控、河道水体监管与气象预警归并整合,建立地下管网河道管理平台,打造“智慧河道”管控体系,实现全区水系管理自动化、可视化、智慧化,全力助推“五水共治”工作。
  号脉地下管网 推行市场化运作
  开展地下管网普查工作。通过市场化运作,邀请专业勘测单位,分期开展全区排水管网现状普查工作,着力理清全区管网分布情况及主干道路管网完备情况。近期普查共勘测雨、污水管网231.5公里,测量雨污水井15263个,测绘收集各类数据6.02万组,为污水管网市场化养护管理和截污纳管项目储备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
  整合河道监测点和水浸探头。重新调整和新增监测点,完善覆盖全区61条河道水质监测网,优化设置99个监测点,实现河道入境口与出境口、上游与下游、街道与街道之间水质对比的实时监测。整合全区40个水浸探头,通过前端水浸探测器和平台软件关联系统,对各监测点违规排水进行监控报警,并全程监控记录。
  同步推进截污纳管和河道整治。借力管网排摸工作,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工程,连续第二年新增日截污量超过2.5万吨,新开河全市率先评为生态示范河道,李佛桥河成为全市首条探索生态治理与截污纳管示范项目,十字港河、罗家斗河打造成市区河道水环境整治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示范工程,公建单位截污纳管“四节点、三验收”考核模式在全市进行推广。
  突破行业架构 实现全覆盖格局
  为有效整合资源,拱墅区“智慧城管”项目小组依托协同处置平台和网络,做到“三个对接”,着力强化部门间协作和共享。一是对接市级“智慧城管”平台,实现视频资源、部件测绘及平台数据共享。二是对接交通、交警、规划等职能部门,实现监控资源与GIS基础数据共享,着力为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汛期险情及路面积水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对接气象、水利等专业部门,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水位情况及实时监控数据共享,着力提升城区排涝体系和防灾减害水平。四是对接街道及园区智慧化项目,提升区域间信息共享范围与数据融合程度,着力做到汛情的快速检测和应急处置。
  管天管地管水 构建复合型智慧平台
  建立河道智能化管网分析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水位、雨量、水质、视频监控等进行全方位信息采集,在GIS系统集中标识全区河道水系图、圩区、闸泵站、排放口、排水户、低洼积水点等,实现地下管网及排水户等相关信息的动态查询。通过在河道出水口安装检测、监控设施,实现水质、闸泵站、排放口管理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
  建立地下管网动态分析系统。通过已有地下管网和规划管网的数据导入,在GIS上动态生成地下管网图,包括雨水管,污水管,可实现管网信息的动态查询,并设置管网流量自动感应监测系统,实现管网流量自动监测和应急预警。
  建立防洪排涝智能体系。结合半山地区国家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立防洪监测预警体系,实时收集区域内主要控制点的雨水情,并进行实时预警。同时,该系统与省市气象台、防汛办实行数据共享和互换,全面依靠数字信息化提升防汛抗台应急能力。截至目前,该系统共启动应急响应3次,最长连续工作时间72小时未发生故障。
  (作者单位:拱墅区委办公室)
其他文献
目前被国际输血协会(ISBT)命名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9个,包括将近300个血型抗原,40多个遗传座位和824个等位基因(http://www.ncbi.nlm.nih.gov)。血型基因分型技术日益完善,除了P血型系统外,
为探讨烟叶还原糖与烟叶、土壤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了壤土及粉砂质土2种土壤条件下15种烟叶化学成分(还原糖、尼古丁、全钾、氯、蛋白质、全氮、全磷、Mg、Ca、Fe、Mn、Cu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人类疱疹病毒6型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健康成人中约有60%~90%有感染HHV-6的证据,但是各地的感染率不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