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要抓住四个着力点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中,诗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她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人们的心灵。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不喜欢诗,所以其文学趣味低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诗、读好诗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陶冶学生美好心灵的良好措施。重视诗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教学诗歌如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而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也无所适从,不外乎了解一下中心思想,主旨感情,满足于读一读、背一背便万事大吉。其实,《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诗歌的教学上规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以看出,“积累、感悟和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低。那么,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去做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积累在于多读,要指导学生多读诗歌,感悟和运用是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诗歌的方法后的迁移和延伸,学生不懂得学习方法,感悟和运用就成为一句空话。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呢?应当抓住以下四个着力点进行教学。
  
  一、整体把握,理解内容
  
  首先是指导学生审视题目。透过诗歌题目,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范畴:是写景诗还是叙事诗,是咏物诗还是咏史诗,是思乡诗还是送别诗,是田园诗还是边塞诗,由此能够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又由于各自的境遇不同,诗中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如李白,由于志存高远,他的诗多豪迈雄奇,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怀。杜甫由于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磨难,他的诗常感时伤乱,忧国忧民。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一生以统一中国为己任,他的诗慷慨沉郁,形成“建安风骨”。
  
  二、抓住意象,体会情感
  
  意象,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体现思想的景和物。意象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的反映,包含着作者的情思,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用了九个意象,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意境,烘托出旅人的哀愁。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诗,教师就有必要指导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忧国志士,薄命佳人,哀婉,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超凡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明月→思乡,怀人。
  
  三、分析技巧,掌握特色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的主要内容。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对比、烘托、衬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联想、想象、象征、用典以及各种修辞。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品行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又如王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人动静结合,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寂静。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表达技巧,不仅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特点,而且可以运用到答题中去,提高答题质量。
  
  四、品味语言,体味意蕴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学生领悟词句的具体含义,体味作品的意蕴。诗歌的语言主要有:清新,就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就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绚丽,就是运用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明快,就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就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此外,还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等。品味诗歌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从关键词语着手。首先要抓住其中的动词。因为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中的诗眼。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其中的“悦”和“空”均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造语警拔,寓意深长,寄托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其次要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的“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其他还有一些重要的名词、数词和副词,都使诗歌的意蕴表现得更为深刻。当然,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不仅仅局限于个别的词和句,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风格,是清新、质朴,还是绚丽、明快,或是含蓄、简洁等等。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和生活信息化的背景下,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英语的五种基本能力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英语语言文化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了将学生的写
新形势下,优秀运动队的管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与时俱进,把“建设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具体工作中。要想管理好运动队,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就要坚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青少年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校生作为青少年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发展受到诸方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民法》之间的区分标准是调整对象;作为特别私法,它调整市场竞争领域内的法律关系。一旦面向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承担起落实国家政策目标的职责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所面临的困
三相电能计量工作中错误接线情况时有发生,以某县供电公司员工所遇问题为例,分析出现的几种错误接线情况,并从提高工作效能的角度,展开对分析方法的探讨。
【摘 要】 纵观今天中小学生作文现状,不少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别人的话,或者张口说瞎话,存在着“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大、空、抄、背、套”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我们发现:说真话、诉真情是作文获得成功的关键。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行文标准的局限,学生作文众口一词,缺乏创意。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写放胆文,写个性文。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语言,袒露真实的心灵世界,抒发独
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大众伦理,是法律及其实践生成和发达的基础。现代法治文化,是吸收了中国传统伦理又融入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