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谈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数千年来一辈辈先人捻须而作,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歌宝库,滋养了一代代国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初期受西学的影响诗歌曾略有淡化,但随着近些年的国学热,诗歌教学也逐步被重视,新的课程标准也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各版本教材在编订是诗歌的数量和内容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教法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中国古诗词是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中的明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圣人之言足见其在教学中教学中的分量。古诗词意境深远、状物生动、语言精炼、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内涵,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通过它后人能看到古人的生活,体悟前人的情感,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那辗转反侧一定是新郎无眠的情思,那夭夭桃红的一定是新娘的玉容,它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美育功能
  1、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文字的诗可以简单解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如李白的《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佳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思想情操的美化。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內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词中,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2、丰富想象力。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由此可以引出古诗词的第三个作用,那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古诗词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的空间。学生在读古诗词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诗词教学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在一线教学中总结教法如下:
  教法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如笔者在教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出示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同样是写长江之景,但两者心情并不一样,前者是漂泊多年的老者在听到收复后急切归乡的欢愉和喜悦,而后者则是挚友离别后的万分留念和不舍。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教法二:在“诗象”中想象,悟情。
  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如在柳宗元的《江雪》的教学中,笔者在简单疏通字词后,出示了课件,让学生在课件的帮助下想象诗景:远山高耸巍峨,白雪覆其上,给人辽远高洁之感;绝飞鸟,无人烟,脱俗的犹如仙境,这境如诗人的政治理想,即使现实再寂寥在寒冷,但诗人决不妥协。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锐意进取的老头,遭遇政治打击后却没有放下心中抱负,高远清丽的诗境中透露出如冬梅般的铮铮傲骨。
  总之,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作为教育者必须将诗词传承下去。在教育的启蒙阶段它更是无比珍贵的资源。我们要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美,爱上诗词的美。让诗词沉淀在心间,变成丰厚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江平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论[M].上海:上海三联教材文库.2001.
  [2]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戴宝云.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 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5] 陈向春.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长春大学学报.2005.(8).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