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胰岛素强化疗法对2型糖尿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916579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 (CSⅡ)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Ⅱ)对初发 2型糖尿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 MSⅡ组(45例)和 CSⅡ组(45例)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比较血糖、胰岛素、⊿I30/⊿G30、Homa-IR 及INSAUC的变化。结果:两种强化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明显下降 (P<0.01);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I30/⊿G30升高(P<0.01);HomaIR降低(P<0.01),INSAUC升高(P<0.01),MSⅡ组更为明显。结论:短期 CSⅡ强化治疗较MSⅡ改善初发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更明显。
  关键词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Ⅱ) and 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Ⅱ)on islet cell function at the onset of type 2 diabetes.Method:90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SⅡ and MSⅡ groups.The patients of both groups were given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keep two weeks.Result: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level of fasting and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I30/⊿G30,Homa-IR and INSAUC. Conclusions: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pump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store or partly do the function of islet βcell than 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
  Key words insulin pump intensive therapy type 2 diabetes
  
  資料与方法
  入选标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符合WHO 1999年诊断标准)且空腹血糖>11.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4 mmol/L。
  排除标准:严重感染;严重肝、肾疾患及心功能不全;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伴有其他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患者,达3级高血压标准,并除外内分泌疾病、肝病、药物、应激等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
  2005年4月~2008年2月连续住院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32~64岁,平均43.8±8.6;体重指数22±2.9kg/m2。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 Ⅱ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Ⅱ组),每组45例。完成试验者共88例,其中CSⅡ组完成45例,MSⅡ组完成43例。两组患者入选时无论年龄、BMI、HbAlc, FBG还是PG2h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治疗。入组患者初始均予检测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CSⅡ组:每日胰岛素总量的50%为基础值,余三餐前剂量(Bolus)给予;MDⅡ组:采用诺和锐与诺和灵N胰岛素,分别于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并视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两组均监测末梢指尖血糖,空腹、三餐后2时及凌晨3时,每日5~7次。血糖控制达标持续2周后停用胰岛素24小时(达标血糖控制定义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复查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指标。当末梢血糖≤3.9mmol/L,无论有无症状均定义为低血糖。
  统计学方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l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I30/⊿G30=[(I30-I0)/(G30-G0)];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0.5×I0+I30+I60+I120+0.5×I18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软件为SPSS15.0。
  
  结 果
  CSⅡ组和MSⅡ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治疗前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明显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CSⅡ组治疗前后⊿I30/⊿G30差异有显著性(P<0.05),INSAUC差异有显著性(P<0.001);Homa-lR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MSⅡ组治疗前后INSAUC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30/⊿G30和HomalR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分别经过CSⅡ和MSⅡ治疗2周后,⊿I30/⊿G30差异有显著性(P<0.05), INSAUC差异无显著性(P>0.05),Homa-lR差异无显著性(P<0.05)。CSⅡ组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次数为18例次,平均低血糖发生率为1.6%,而MSDⅡ组发生低血糖次数为35例次,平均低血糖发生率为3.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
  
  讨 论
  传统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法无法提供类似生理性基础胰岛素,要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就要加大胰岛素用量,故容易使患者发生低血糖,而胰岛素泵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提供持续24小时的基础胰岛素输注,有效抑制肝糖输出,从而使血糖基线平稳下降,且餐前大剂量可快速抑制餐后血糖高峰,从而更易获得稳定的血糖控制。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较低,血糖变异性小。可在短期内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最大程度地逆转高血糖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另推测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由于它模拟的生理性脉冲式分泌模式可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糖尿病患者紊乱的基础分泌模式;胰岛素泵提供的胰岛素降糖模式可能与正常的降糖模式相吻合,出现“生物共振”,更有利于胰岛细胞的功能改善,从而获得了更佳的治疗效果。这些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祝方,纪立农,韩学尧,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5-9.
  2 Purrello F,Rabuazza A M.Metabolic factors that affect beta-cell function and survival. J Diabetes Nutr Metab,2000,2:8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时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国内报道的心电图具有急性心肌梗死(AMI)样图形改变及血清心肌酶升高的24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影响治疗。结论:动态分析心电图演变情况十分重要,冠脉造影对两者鉴别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酶 心肌梗死
期刊
永久起搏器植入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其操作并不难。但是在人体内置入了组织相容性的异物,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起来较为困难。并发症的出现与操作者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笔者分析我院近3年采用头臂静脉切开和穿刺琐骨下静脉相结合植入75例永久起搏器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5~2007年12月因缓慢性心失常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75例,其中男54例,女21例;年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CABG)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7年10月36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死亡(病死率1.4%)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在无明显禁忌征的情况下,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资料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同时接受心理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各种心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疗效评定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同时施以药物治疗、功能康复和心理治疗,对加速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治疗 生活满意指数    资料与方法  2001年9月~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对55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后TIA停止时间短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P<0.05)。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
期刊
关键词 脑供血不足 诊断标准 年龄可逆性 一级预防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93例病人均符合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52例,女41例;发病年龄40~45岁20例,45~60岁34例,60岁以上39例;临床病程3~20年。  临床表现:反复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并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情况发生。近2/3患者有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结果和预后。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慢性硬膜下血肿72例,男52例,女20例,最大年龄78岁,平均62岁,50岁以上占64%;单侧血肿60例,双侧血肿12例,有15例患者开始为硬膜下积液,以后演变为慢性硬膜
期刊
摘 要 目的:提高老年人肺部感染认识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老年人肺部感染106例。结果:老年人肺部感染症状多不典型,体征无特异性,部分病人以非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X线表现多为小片状或条状阴影,外周血象白细胞升高不明显,易误诊、漏诊,易合并真菌二重感染,治疗应早期积极抗感染,同时注意综合治疗。结论:老年人肺部感染易误诊、漏诊,X线检查仍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积极抗感染同时综合治疗,病情控制后
期刊
关键词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临床资料  1998~2006年收治的18例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符合《临床神经病学》诊断标准[1],男12例,女6例,年龄65~83岁,平均67.3±3岁,均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有10例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其中继发性肺结核4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2型糖尿病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肺心病3例,高血压病5例,冠心病4例,脑梗死2例。  临床表现:低热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7月间的5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胃黏膜病变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服用药物、原发病密切相关。结论:重视预防对于减少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急性 胃黏膜病变 病因 机制 防治    資料与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7月门急诊或住院的急性胃黏膜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