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又运用于实践,因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有问题,学生是非常乐意的,这也是教学所必须的,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到课外广阔的天地去运用自已所学到的知识,并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努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一、指导尝试实践,懂得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让学生参加一些尝试性的实践活动,从而收集,积累生活,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如我在教《利息》这一课之前,组织了一次存钱活动,要求学生拿出压岁钱中的一部份存入了银行,并了解了一些储蓄的知识。这顶活动家长也很支持,学生也乐意参加,在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中了解了储蓄的相关知识:如储蓄的种类,什么是利息,为什么要降息等。学生有了这些生活体验,到学这一课时,就知道了它的应用价值,就更加主动地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数学随处可见,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之广泛。
二、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应用能力
操作启动思维,思维又服务于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理解掌握。如学生在学习“求圆的面积”一课中指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设计了以下实验活动:把已十六等分的学具圆,让学生四人一组运用转化的思想,即把圆转化成自已学过的图形,边拼边讨论三个问题:(1)你拼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2)你拼的图形各部份相当于圆的什么?(3)想一想怎样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已解决了问题。这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不断训练和提高。
三、布置生活作业,提升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虽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是已经加工处理过的问题,只有真正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
例如在学习了“折扣”后,我让学生自已去收集生活中有关折扣的信息,并自编应用题。结果学生有的深入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到各个 商场了解到各种促销手段,并根据自已调查来的数据与事例编成“折扣”应用题,他们编的应用题内容生动,题材多样。当课堂上出示了自已收集的题材编成的题目时,学生觉得十分亲切,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能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研究活动,增加生活常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实践对教学的要求发生的根本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责任支教会学生从小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本领。例如我在教学了“折扣”后,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9人,在参加植树劳动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8折优惠.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几个方案:
买单盒79盒:2×79=158(元)
买40盒一箱再买39盒单盒:2×40×0.9+3×39=150(元)
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
买40盒装2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两箱,既让每个同学都喝到了一盒果汁还剩余一盒,又最省钱。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不断努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指导尝试实践,懂得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让学生参加一些尝试性的实践活动,从而收集,积累生活,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如我在教《利息》这一课之前,组织了一次存钱活动,要求学生拿出压岁钱中的一部份存入了银行,并了解了一些储蓄的知识。这顶活动家长也很支持,学生也乐意参加,在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中了解了储蓄的相关知识:如储蓄的种类,什么是利息,为什么要降息等。学生有了这些生活体验,到学这一课时,就知道了它的应用价值,就更加主动地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数学随处可见,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之广泛。
二、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应用能力
操作启动思维,思维又服务于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理解掌握。如学生在学习“求圆的面积”一课中指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设计了以下实验活动:把已十六等分的学具圆,让学生四人一组运用转化的思想,即把圆转化成自已学过的图形,边拼边讨论三个问题:(1)你拼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2)你拼的图形各部份相当于圆的什么?(3)想一想怎样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已解决了问题。这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不断训练和提高。
三、布置生活作业,提升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虽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是已经加工处理过的问题,只有真正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
例如在学习了“折扣”后,我让学生自已去收集生活中有关折扣的信息,并自编应用题。结果学生有的深入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到各个 商场了解到各种促销手段,并根据自已调查来的数据与事例编成“折扣”应用题,他们编的应用题内容生动,题材多样。当课堂上出示了自已收集的题材编成的题目时,学生觉得十分亲切,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能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研究活动,增加生活常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实践对教学的要求发生的根本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责任支教会学生从小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本领。例如我在教学了“折扣”后,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9人,在参加植树劳动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8折优惠.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几个方案:
买单盒79盒:2×79=158(元)
买40盒一箱再买39盒单盒:2×40×0.9+3×39=150(元)
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
买40盒装2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两箱,既让每个同学都喝到了一盒果汁还剩余一盒,又最省钱。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不断努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