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的应对前景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某些国家而言,军事或政治失败是无法忍受的耻辱,对于所谓的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颠覆。埃及就是这类大国之一,当年它曾决意挽回其在1967年埃以战争中的失败并夺回西奈半岛。但只有当萨达特总统接受和平战略访问耶路撒冷后,才最终实现了上述目标。最恐怖的实例是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一战后形成的欧洲秩序几乎被它彻底颠覆。
  历史表明,有两种方式能够制衡颠覆主义强国。其一是以同样的热情与之进行对抗,就像欧洲保守势力1815年击败拿破仑,和盟国在二战中击败德国那样。另一种方法是超越其军事和经济实力的极限,前苏联的解体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目前,俄罗斯还可以选择。它可以像曾经的德国那样选择接受国际秩序。也可以坚持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领导下的俄罗斯路线,制定新的战略——也就是颠覆苏联冷战失败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虽然普京无疑是推动上述战略的主要力量,但乌克兰寻求与欧盟建立更亲密的关系——此举总体上受到欧洲和美国的欢迎——注定要加速俄国实施新战略的步伐。普京知道,他可以利用乌克兰的民族宗教分裂(东部地区绝大多数是忠于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东正教人士)来破坏上述努力。现在看来,欧洲似乎对俄罗斯在乌克兰捍卫所谓核心利益的决心估计不足。
  普京输不起这场在乌克兰争夺影响力之战。对西方而言,避免以武力重划边界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事实上也是文明世界秩序的支柱。但美欧均已明确表示不值得为乌克兰主权而付出牺牲。欧盟甚至不愿跟随美国进一步加强对俄制裁的力度。
  普京吞并克里米亚并在危机初期占据了上风。现在,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他敏锐地迫使害怕风险并四分五裂的西方在战争和妥协间进行选择。
  虽然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但如何重视对俄的战争风险都不为过。毕竟,在这样的战争中,双方都拥有大型的核武库。北约二把手阿德里安·布拉德肖因此在不久前表示,只有在俄罗斯入侵北约国家时才会考虑发动战争——尽管普京进一步加大了挑衅的力度,但他不太可能会入侵北约盟国。
  西方列强厌恶打仗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俄罗斯无视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当时美英等国承诺如果乌克兰交出核武器其领土完整则会得到尊重——向伊朗、朝鲜、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传递了危险的信号。但西方对乌克兰战争的看法是不可能改变的。而事实证明尽管制裁削弱了俄罗斯经济,但迄今为止并不足以解决乌克兰问题。于是只剩下妥协一条路——也就是说实际上默认克里姆林宫对乌克兰及其“近边界地区”提出的管辖权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不会直接插手管理乌克兰,但会坚决阻止乌克兰加入任何敌对阵营和联盟。2008年俄罗斯时任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说,“哪个国家都不愿看到自己没有加入的军事集团把势力拓展到边境上。”如果西方在此紧要关头表示默许,普京将急于结束目前这场战争,以挽救受到沉重打击的俄罗斯经济。
  但克里姆林主导的危机绝不会就此结束。事实上,普京的计划远非乌克兰所能局限,包括对临近其他国家实施“芬兰化”,其中也包括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欧盟成员国。
  要想阻止普京的边缘政策,西方领导人必须找到某种方法启动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具体而言,他们必须制定宏伟的和平计划,解决全球安全规范和军备控制等一直妨碍合作的基本问题。
  当然,俄罗斯已经算不上全球超级大国,但它仍具有大国的禀赋和特点:丰富的文化历史、庞大的规模、强大的核能力、跨越欧亚大陆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对很多国际冲突的参与能力。任何现实的大型交易必须考虑到上述特色。
  乌克兰前进的道路还难以辨认,历史上缓冲国的经历各不相同。德皇威廉二世入侵中立的比利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希特勒一待时机成熟就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但1955年后奥地利的中立得到了冷战两大阵营的认可,而奥地利现在已成为欧盟成员国。同样,1967年后,约旦一直在扮演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间非正式的缓冲国角色。未来任何阿拉伯国家都必须承担起类似的任务,因为以色列永远不可能允许它加入敌对军事联盟。
  法德联合提出的乌克兰计划呼吁建立非军事区隔开政府和分裂势力,并赋予法国总统奥朗德所谓的讲俄语的东部地区以“较强”的自主权。换言之,它符合俄国的乌克兰“联邦”构想,亲俄的东部地区将拿到外交和安全事务发言权。但不能指望借此遏制普京更大的野心。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需要西方更紧密的团结。
其他文献
曾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北约秘书长和西班牙外长。现任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西班牙高等管理学院主席和布鲁金斯学会杰出学者  所有西方国家对国际治理和经济全球化的信心正在降低。就像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所显示的那样,由对不公平和不平等的厌恶感驱动的选民越来越反对开放和推动开放的相关政体。但尽管助推上述选择的不满情绪确实存在——很多人被全球化進程远远抛在了后面
6月13日,端午节三天假日后的第一天,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附近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来了几个形色匆匆的人,他们是强生公司的质量管控部门的工作人员。  此前有媒体报道,强生最近几年50余次的产品召回中,有选择地回避了中国市场。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总局)约谈了强生公司,要求后者作出说明。  食药总局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这次约谈中,强生方面提供了一份报告,该报告说,2
中国能源政策正悄然改变。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句话提到了核电,一句出现在对2013年工作回顾中:“推动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另一句则是在谈到2014年的总体工作部署中提到,“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  此前,国家能源局在今年1月发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展示了发展核能的决心。这份文件提出,今年核电新增装机量将达864万千瓦,相当于2013年实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医疗界的两位知名专家有过一场“隔空”争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痛批“支架滥用”;而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回应说,这个说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不排除有个别病例存在问题,但中国的心脏介入手术总体上数量严重不足,更遑论“支架滥用”。  我在美国是做心血管内科的,我们最常见的急救工作,就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处理。在美国,病人进急诊室后,需要在90分钟之
2015年11月20日,阴天,北京清河一处司法鉴定所。沈博伦和吴霞,带着5个月的女儿来做亲子鉴定。“你们这是要离婚?要复婚?”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接待了他们。来做亲子鉴定的,大多是因为离婚纠纷、或是复婚生子。  “我们没结婚。”吴霞回答。  阿姨盯着他们看了好几秒:“现在年轻人怎么想的啊?时尚是吧?”  吴霞已习惯了不解的目光和神情。她32岁,是一位未婚妈妈。去计生办咨询时、在医院孕检时、临产住院时
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要搬离在北京住了14年的老社区。出生并且长大在这里的孩子不舍得走,当大人的就得竭力忍住心里的那点儿伤感,装作兴高采烈要开始新生活的样子,给孩子加油打气。  往汽车里装行李的时候,敏感的邻居老太太发现了某种蛛丝马迹,带着点疑问带着点不舍地说,“你们也要搬走了?”看来升学季之后搬走的人不少。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老太太充满感情地说,“常回来,你们在这里的家我帮你们看着。”  住了这么
2015年1月29日下午6时,《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  自2009年起,《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已连续举办六届。评选涵盖学界、政府、科技、商业、文化、公益等各个领域,致敬推动变革、守望梦想的理性力量。  2015年3月23日,《中国新闻周刊》将迎来第700期。15年来,它已成长为国内一流的具有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包
2009年2月,沙特国王阿卜杜拉。  1月23日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去世的消息一经公布,外界舆论对其盖棺定论为“谨慎的改革者”。所谓改革者,大抵是夸奖其登基之后有志于改变其王兄法赫德执政时期的沉闷局面,并为之做出很多努力;所谓谨慎则有些春秋笔法的意思,暗讽其执政后期求稳多过求变。纵观其9年摄政和10年执政之间,改与不改牵连甚多,不仅与个人意志、努力相关,更受国内外环境羁绊。美国大中东计划的失败,更是成
曾任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世界银行中国和蒙古局局长。现任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及全球经济与发展项目高级研究员  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惊人的经济增长速度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引发了一些担忧,如今,这种感觉对很多人而言更是显得不可避免。尤其是美国,除了感到自己将失去世界的主导地位之外,同时也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有些许忧心。而实际上,中国在向下一个经济发展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图/CFP  法國总统奥朗德传出与女星茱莉·加耶过从甚密,他的正式女友特里耶维勒看到报道后生病,被送往医院住院。奥朗德以私人身份响应,谴责媒体报道“侵犯隐私权”,表示他“正在研究可能采取的行动,包括法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