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清山水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zi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梅清是明清时期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标新立异的绘画风格使其在“摹古”“仿古”风靡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梅清以善画黄山闻名,其独特的绘画构图形式与肆意放纵的笔墨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画面意境,将个人情感更为浓烈地表现出来,其绘画作品或气势豪迈,或清秀隽永,或意境悠远。梅清的山水画极其重视对主观作用的传达,更是将寓情于景的写意表现形式推向了新的高峰。文章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梅清个人的生平经历,深入研究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特点,并对其部分艺术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梅清;创新;绘画风格;黄山
  1 时代背景
  梅清出生在封建社会时期的末端,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代。明末清初,政局十分动荡,此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政府官僚腐败成性,以致人们的生活痛苦不堪,地方性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在思想文化上,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束缚了人们的创造性发展,晚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带动了一系列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为绘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时代背景的驱使下,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人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统治了人们几百年的程朱理学思想,打击了程朱理学在当时的主流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传统文化所桎梏的僵化思想,抨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的体制。思想解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中国的传统绘画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变革发展。①
  2 梅清的生平经历
  梅清幼时家境优渥,因此自小就深受艺术文化氛围的熏陶。不过在梅清二十二岁时,清军攻占北京,明朝随之覆灭,亲人的相继离世,家族的落败以及亡国之痛,使梅清的心理与精神受到了双重打击。自后,其为国效力的赤子之心也随之消散,隐居山林过着无名无利的闲适生活。然而,梅清依旧对红尘有所留恋,不甘于寂寞,对仕途仍抱有向往,他希望自身所学能够有所价值,因此先后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却纷纷落败,以致使他再次产生了归隐的想法。梅清生活在一个被民族与阶级矛盾包围的时代,复杂的政治局面使梅清一生博学多才却怀才不遇,因此其借自然之情抒发心中意气,将艺术作为思想情感寄托的物质载体,将内心压抑的情感倾赋于山林之中,用尽一生深入自然生活,体验山川四时朝暮,以诗画会友,云游四方,游历人间。②
  3 梅清山水画的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至明清,已经形成了相当庞大且成熟的绘画审美体系,效仿前人、模仿古人的绘画技能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形势。梅清、石涛等人不拘泥于传统绘画程式,在继承传统的问题上,主张借古开今、推陈出新,讲究写生、创作的重要性,画家笔下的作品要反映时代的特征,体现时代的精神,认清中国绘画是随时代发展的。可以说,梅清的绘画创作是极具时代特征与个人主义色彩的。中国山水画是思想艺术与审美观念结合的产物,是展示艺术家思想情感以及观念的艺术载体,它不仅仅是一种单调的绘画形式。近代画家李可染讲究师法造化,将临摹、写生、创作作为绘画的三大基本步骤,三者缺一不可。梅清处在一个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摹古”“仿古”思潮极其泛滥的时代,就忽视了写生与创作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绘画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临摹的作用,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传移摹写”绘画理论,通过临摹深入了解古人的绘画技法。梅清通过临摹古人的绘画作品,领会他们的经验技巧的同时,又推陈出新,画作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独具一格。其中五代时期的荆浩、关仝的雄浑壮阔的北方山水与董源、巨然清旷秀雅的南方山水对梅清影响巨大。荆浩、关仝笔下的北方山水画气势豪迈,山体高耸入云,表现出空旷高远、山势宏伟的气势,展现出北方山水的壮阔与雄伟。董源、巨然笔下的南方山水清秀隽永,平淡天真,烟雨蒙蒙,似轻盈缥缈的薄纱般飘逸,文雅柔润。①元四家对梅清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在梅清的仿古山水中,依稀可以看到王蒙山水画的特征,其苍茫辽阔、重峦叠嶂的画面风格深深影响着梅清,复杂多变的牛毛皴、解索皴为后期梅清形成的独特的绘画笔墨语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梅清在学习古人笔墨语言的同时,并未复制粘贴传统的构图程式,而是以崭新的视角,对其画面进行创新,通过独特的画面意境表现山水画的形态特征,显示出独特的物体质感。在梅清早期的临摹作品《仿李营丘雪景》中,从其略显稚嫩的笔墨技法中可以看出梅清这时的绘画风格与后期有所不同,但又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的表现,大都以古人的传统技法为主,树木、山石刻画得十分生动,简洁洗练,笔墨厚重稳健,肆意洒脱,酣畅淋漓,构图比较繁密。在其代表作《黄山图》等一系列册页中,梅清运用了沈周的点苔式技法,浓淡干湿并用,或密集,或稀疏,依附于山体之上,随着山体与树木的形体结构分布,节奏感十足,通过苔点的分布,将山石与树木刻画得更为质感,为画面增加了盎然的生机活力。梅清笔下的黄山或烟雾缭绕,或奇峰峻岭,变幻万千。梅清绘黄山常常以线勾勒,以墨色晕染,墨线融为一体,营造出云海茫茫的朦胧的意境之美。梅清笔下的黄山,山峰高耸入云,以焦墨枯笔点苔,密布于山峰之上,以此来展现天地间的混沌之象、黄山的奇艳之美,梅清以此为精神寄托,强烈地表现主观情感下的自然万物。由此可见,梅清虽然借鉴了沈周的点苔式绘画技法,却在处理上脱离了沈周的影子,以独特的苔点来表现超现实的自然景物,以此达到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在梅清的临摹创作中,画面中可以明显看出梅清并未将古人的传统绘画程式复制粘贴到自身的创作之中,而是吸取古人的经验之谈以新的视角来表现画面意境。②
  梅清独特的笔墨语言表现形式有一定的技法基础作为基奠,更重要的是其讲究师法造化,尊重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概括提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笔墨语言,这为文人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明清时期,以梅清、石涛等人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反对当时以摹古盛行的绘画主流形式,主张绘画应突出强调自身的主观情感意识,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形式,借古以开今,不断发展创新,要与时代相顺应,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坚持我用我法。梅清在画面构图的塑造上,更加注重突出表现自身的主观情感,对客观的自然物象进行概括提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表现方式。③梅清一生云游四方,切身体验自然山川之变化,领略师法造化的真谛,先后在宣城、泰山、昆山留下了足迹。其后期作品主要以黄山为主,其创造精神孕育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完美地展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之中,其黄山题材的山水画将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梅清现存于世的作品大都以描绘黄山的奇峰峻岭为主,梅清对黄山情有独钟,后期以黄山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将自身置于黄山之中,与其融为一体,深刻感受黄山带来的洗礼。他将自身的情感与胸中意气全身心地投入黄山的创作之中,强烈地抒发自身的情感。梅清画中的黄山气势磅礴,枝干奇特,或倒挂,或崎立,山峰陡峭,意境新奇。这些奇异的山石与松树为黄山增添了一份清冷幽深的意境,这也是梅清内心的真实独白。④梅清以独特的取景视角选取黄山的奇景构图画面,不局限于前人的构图程式,另辟蹊径,结合真实的客观景象,并非凭空捏造博取眼球。在其代表作《高山流水图》中,作者结合真实的客观景象,将画面进行概括提炼,以笔墨语言赋予纸上,圆柱形的陡峰横卧于群峰之中,山势磅礴豪迈,山壁陡峭,山涧流淌出湍急的瀑布,发出自然的水流声响。山下一古人手抱古琴,坐于巨石之上,与山涧瀑布琴瑟和鸣,悠然自得。山下苍松掩映,情景交融,意境空旷幽深。画家对山体采用淡笔干皴的绘画技法,然后浓墨的苔点随着山体的走势依次叠加,营造出山势苍茫的厚重感,山石清丽且富有凹凸的山石的立体质感,将整幅画面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梅清笔下的松树奇异乖张,古松蟠延曲折,松树的枝叶茂密,亭亭玉立,饶有姿态。梅清通过对黄山景象的真切体验,以满腔的情怀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梅清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赋予了黄山生命,其笔下的黄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自然景观,而是有血有肉的灵魂,使人心神向往。⑤在梅清的代表作《九龙潭图》中,梅清采用了写意与写实相互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营造出了苍茫空灵的艺术氛围,其流畅富有律动的线条,独特的构图,显露出黄山真实而虚渺的一面。画中的巨石有序地分布在画面之中,远近关系层层递进,远山与雾霭融为一体,由近及远,一条瀑布贯穿画面,从远山中缓缓泻下,穿过巨石之间,一气呵成,使整幅画面一脉相连,使观者置身其中,仿佛依稀可以听见瀑布湍急的水流声,感受到水流浸润山石,缓缓流过。画中的树木随山石而生,偶有几颗巨石中肆意长出奇异的树木,妖娆多姿,树叶茂密生长,枝干相互缠绕,随意生长,以达到画家追求的极朴拙的画面效果。画中一巨石之上有两位白衣隐士,一位静止站立,一位悠然闲坐,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丝清远的诗意感。画中流动的瀑布与静置的树木山石相互融合,画中有动有静,相互牵制,达到了平稳洗练的画面表现形式。作者在处理山石时,多以淡笔干皴,以致达到山石皴裂的质感,树木的枝叶浓淡干湿相结合,郁郁葱葱,十分茂密。画面的左上方以行书题书,洒脱畅快,升华了画面的意境氛围。①《黄山十景》图册是梅清晚年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梅清晚年时期再登黄山时所画,相较前期的黄山作品,此时的笔法更加老练,画面构图更加夸张豪放,线条感更加强烈,对主体物的刻画更加凸显其怪异的特征。梅清对于浮丘峰的刻画,与图册中的其他山峰在绘画方式与画面的意境處理上有所不同。浮丘峰作为黄山最为重要的山峰,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幽远之感,所以梅清在刻画浮丘峰时,十分注重画面表达出的清冷缥缈之意境。浮丘峰在《黄山十六景》与《黄山十九景》中均有出现,画中三座高峰由近及远依次伫立在画面之中,作者采用了淡墨勾勒山体形态,线条看似随意却精炼地表现出山体的虚无之感,笔墨寥寥,惜墨如金,以干笔皴擦山体,少许点染,营造出万籁空寂的朦胧意境,几座远山的刻画更是增添了画面的远近层次关系。梅清在画面构图的处理上留有大量的空白,用淡墨晕染云团,将山体下端包围,营造出山峰的缥缈之感,给人以只可远观不可近看的幽远空灵的距离感。②
  4 梅清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
  梅清一生游历人间,隐居山林,对自然万物有了最真切的了解,其对艺术追求的精神是十分可贵,值得后人去学习。自然界中奇异峻峭的石峰、山林涧清幽的泉水瀑布是梅清笔下独具一格的异景,师法造化使其艺术审美得到了提高,并带给梅清对艺术与生活的感悟。梅清的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新的养分,梅清在汲取前人绘画技法的同时,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又坚持创新,虽然继承前人的经验,但有所取舍,将其变我法。可以说梅清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笔墨丰富且具有深刻的内涵,在当时摹古盛行的时代独树一帜,带领部分文人画家冲破了传统绘画枷锁的束缚,为后期的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为现代化审美意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
  5 结语
  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一定的发展方向和属于自身发展的一系列绘画程式,画家们将自身置于自然界之中,将自身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融入画面之中,在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的相互交融渗透下,创造出画面意境与笔墨结合的完整画面。梅清对于山水画的执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新精神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后世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提供了重要的宝贵资料。④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载体的古代字画之所以能够世代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正是修复和装帧。这些古旧字画在漫长的光阴中流转传承,而作为常见字画载体的纸,极易在天然环境中老化,逐渐出现各种问题,假如未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就会直接影响古旧字画的寿命及其文化艺术价值,甚至会因日渐朽烂而毁于一旦。文章围绕明州(宁波古称)古字画修复装裱技艺中的关键步骤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摘 要:香炉的用途主要是盛置烧香以为供具,用以祭祀、供奉等。香炉在闽台地区信仰习俗中的地位很重要,也包含一定的规矩与制度。中国香文化中组成部分之一的闽台香炉在形制、造型上各具特色,材质也多种多样。  关键词:香炉;闽台地区;香文化  1 香炉与点香  香炉,顾名思义是一种焚香的器具。香炉的用途主要是盛置烧香以为供具,用以祭祀、供奉等。古人对于焚香炉具的重视可由焚香的作用谈起。古人借由焚烧香料所产生
摘 要:玉石雕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最早的文化系列之一,自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萌芽。在这条河流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真正的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就是玉文化带来的价值和艺术取向。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民族,吉祥图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有其必然原因的。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玉雕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吉祥图案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玉文化;玉雕;吉祥图案
摘 要: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了一批彩绘漆器,漆器上的彩绘填补了六朝时期中国美术史的空白,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叶中国十大考古收获之一。文章从美学的角度,以宫闱宴乐图漆案为观察对象,从图像、形式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探究其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朱然墓;宫闱宴乐图漆案;漆画;美学价值  0 引言  宫闱宴乐图漆案于1984年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墓中出土,其以漆画彩
摘 要:现代社会,文物展览越来越成为文物保护、文物开发和提高人们文物意识和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怎样做好文物展览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文章从文物展览的相关内涵、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等出发,论述了文物展览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且提出了对应性的建议措施,就怎样做好文物展览保护工作给出了回答。  關键词:文物保护;展览;对策  1 文物展览保护的内涵  文物展览保护指的是在文物离开库房通过一定的展示方法对外展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体系机构,博物馆的公益性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社会教育价值日益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进入新时代,基层博物馆如何利用资源创新发展,让博物馆馆藏文物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已成为新时代博物馆研究领域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以界首市博物馆社会教育实践为例,立足创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实践分析,探索界首市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以期为基层博物馆社会教育提供参考.
武平县博物馆是武平历史、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林改文化的重要资源载体,充分展示了武平历史的变迁和客家人的奋起,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武平历史文化内涵.开发武平县博物馆中的地方课程资源,挖掘潜在性、多样性、具体性的地域文化,使馆内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传承地方文化知识,与馆校合作,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是大势所趋.
摘 要:青海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受自然气候环境和库房环境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影响了整体的稳定性,不利于长期保管和展览,对库区馆藏青铜器的保存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选取一批病害典型、不稳定的青铜器进行科学保护修复。文章以馆藏圆銎宽叶倒钩铜矛的修复保护为例,阐述保护修复的科学检测及修复方法。  关键词:青铜器;保护修复;展览;研究;有害锈;分析;检测  0 前言  距今約4000年时,青海地区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是珍藏和展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捐赠文物的重要场所,是弘扬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窗口,是加强中新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陈列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是开展国际主义教育、彰显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的典型教材.文章从馆藏文物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入手,分析了陈列馆开展国际主义教育的背景条件、精神价值及资源优势,对发挥陈列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职能和社会教育的平台作用进行了思考,从而进一步有效推进国际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在不断地加大,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博物馆作为文物珍藏的集中场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民族文化与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推动我国文物行业以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博物馆的文物能够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够加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博物馆文物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