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作为大学阶段学生学习与管理的主要人员,其角色定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校园生活,甚至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所以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体育院校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个性化程度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强,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体育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为研究方向,力图实现其新形势下的准确定位。
关键词:体育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体育院校课程动静结合程度相对于其他专业要明显趋向于动,由于其专业特点和教学环境决定学生的个性多数比较张扬,这就使其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其他专业存在区别,完全的镇压式或调动式都不可能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所以新形势下要对体育院校辅导员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容易出现的问题
1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
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就要在满足校领导要求和达到学生的期望值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所以就容易造成辅导员在埋头于工作的过程中迷失自身的定位,一味地追求好的工作表现就会脱离学生群体,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使其思想教育工作和专业文化建设工作都不可能真正实现;一味地以达成学生期望为追求目标,有时又会与学校的整体规划产生矛盾,使其工作遇到瓶颈,这就是辅导员“两眼一睁,忙到天黑,两面讨好,费力费心”现状出现的主要原因[1]。
2对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足
由于辅导员的职业规划现阶段并不明确,所以不论是体育院校还是其他专业普遍存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工作中缺乏动力的现象,辅导员每天埋头于处理学校与学生关系,但由于其处于两者的中间环节,学校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学生对学校的发展方向更不会有整体的正确把握,所以辅导员每天处理大量工作对双方来讲都不可能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不容易,辅导员大量工作得不到认可,也是导致其职业认同感不足的原因[2]。
3自我实现感未有效体现
由于辅导员工作内容大多是烦琐的事务性重复,并不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做基础,这就会导致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感觉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而且每天不停地工作,闲暇时间特别少,使辅导员容易忽视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当其看到自己专业的同学或班级学生在专业领域取得较大成就时,会对自己的工作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体育院校辅导员正确的角色定位
1对辅导员功能定位
体育院校的学生其性格大多比较张扬、自律性差、容易冲动,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这就给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思想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身边的社会现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辅导员自身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自身的工作量,是达到师生共赢的有效途径。
2对辅导员情感定位
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经相对成熟,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硬性教育方式必然会使学生感到厌烦甚至反抗,特别是体育院校的学生其表现欲望强烈,而且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肯定,自尊心易受打击,对外界反应极其敏感,辅导员更应该注意尊重学生,应以“朋友”“学长”的身份与其沟通,在情感上成为学生可以依靠的人,并积极地创造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辅导员真正地了解学生,也有利于学生在面对情感困惑的时候有可以寻求帮助的渠道,学生可以主动地向辅导员寻求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辅导员的被动地位,而且可以使辅导员在问题可控的情况下参与工作,降低了其工作的难度,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赞誉,有利于辅导员在内心建立自我实现感,使其产生职业认同感。
3对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高校学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越来越突出,这为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所以将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辅导员资格进行专业认证,为其制订明确详细的职业规划,为其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体系,使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其未来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和定位,这是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最有效办法,也是促进其形成自我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周格高等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其素质建设研究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傅君英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12(06):23—25.
关键词:体育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体育院校课程动静结合程度相对于其他专业要明显趋向于动,由于其专业特点和教学环境决定学生的个性多数比较张扬,这就使其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其他专业存在区别,完全的镇压式或调动式都不可能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所以新形势下要对体育院校辅导员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容易出现的问题
1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
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就要在满足校领导要求和达到学生的期望值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所以就容易造成辅导员在埋头于工作的过程中迷失自身的定位,一味地追求好的工作表现就会脱离学生群体,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使其思想教育工作和专业文化建设工作都不可能真正实现;一味地以达成学生期望为追求目标,有时又会与学校的整体规划产生矛盾,使其工作遇到瓶颈,这就是辅导员“两眼一睁,忙到天黑,两面讨好,费力费心”现状出现的主要原因[1]。
2对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足
由于辅导员的职业规划现阶段并不明确,所以不论是体育院校还是其他专业普遍存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工作中缺乏动力的现象,辅导员每天埋头于处理学校与学生关系,但由于其处于两者的中间环节,学校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学生对学校的发展方向更不会有整体的正确把握,所以辅导员每天处理大量工作对双方来讲都不可能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不容易,辅导员大量工作得不到认可,也是导致其职业认同感不足的原因[2]。
3自我实现感未有效体现
由于辅导员工作内容大多是烦琐的事务性重复,并不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做基础,这就会导致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感觉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而且每天不停地工作,闲暇时间特别少,使辅导员容易忽视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当其看到自己专业的同学或班级学生在专业领域取得较大成就时,会对自己的工作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体育院校辅导员正确的角色定位
1对辅导员功能定位
体育院校的学生其性格大多比较张扬、自律性差、容易冲动,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这就给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思想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身边的社会现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辅导员自身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自身的工作量,是达到师生共赢的有效途径。
2对辅导员情感定位
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经相对成熟,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硬性教育方式必然会使学生感到厌烦甚至反抗,特别是体育院校的学生其表现欲望强烈,而且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肯定,自尊心易受打击,对外界反应极其敏感,辅导员更应该注意尊重学生,应以“朋友”“学长”的身份与其沟通,在情感上成为学生可以依靠的人,并积极地创造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辅导员真正地了解学生,也有利于学生在面对情感困惑的时候有可以寻求帮助的渠道,学生可以主动地向辅导员寻求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辅导员的被动地位,而且可以使辅导员在问题可控的情况下参与工作,降低了其工作的难度,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赞誉,有利于辅导员在内心建立自我实现感,使其产生职业认同感。
3对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高校学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越来越突出,这为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所以将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辅导员资格进行专业认证,为其制订明确详细的职业规划,为其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体系,使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其未来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和定位,这是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最有效办法,也是促进其形成自我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周格高等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其素质建设研究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傅君英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12(0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