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种种置疑,“最年轻”市长周森锋选择了沉默,将他一路提拔上来的组织部门也选择了沉默。
从“有背景”,到“打伞门”,再到“论文门”,一波接一波的置疑声,让周森锋这位“最年轻”的市长陷入无奈。
新市长深陷网络漩涡
6月21日下午,湖北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一任人民政府市长。29岁的常務副市长周森锋全票当选。
“29岁市长”“全票当选”,这些信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很快,消息被当地媒体和湖北荆楚网公布出去。这位工作刚满5年的清华大学硕士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年轻难当大任”,“升迁快是否有背景”……网络上流传着各种置疑声。首先被网民“盯”上的是周森锋的“最年轻”。他的履历被迅速“人肉”搜索,“清华大学硕士”“24岁就官至建委副主任”“刚出校门就是副处级”,不少网民置疑周森锋的家庭出身,甚至有人发贴称,他有“背景”:父亲是河南省禹州市政府官员,岳父是河南省禹州市人大主任。
“正是关于‘最年轻’的报道惹来了麻烦”,27日,宜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最初的报道中并没有说‘最年轻’,只说是‘可能是’,但网络转载时直接说成了‘最年轻’,这太引人注意了。”
刘斌证实,当天他们就让最初发布消息的荆楚网删除了有关报道,但“大网站都转载了,平面媒体也跟着介入,事情闹大了”。
随后有媒体调查,周森锋的父亲只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一个普通农民,其岳父也非政府官员。
大量媒体采访周森锋的家人、同学和师长,让新上任的市长压力很大。22日下午,周森锋赶往武汉,深夜接受新华社的采访。
采访中,周森锋说,他“不想成为新闻人物”。“我能走到今天,如果真说有什么‘背景’,这个‘背景’就是父母的养育、母校的培养、国家日益开放和民主的育人用人机制。”
事态还在发展中。周森锋的晋升历程和政绩,包括当选过程开始遭到质疑。在百度“周森锋吧”里,仅一周时间,关于周森锋的讨论帖数就达到3000多条。有人甚至将周森锋的经历,妻子的姓名、单位、职务等都贴了出来。
22日,一个网民将周森锋去年夏天下乡调研时,有人为他打伞的照片贴了出来,甚至将这张照片与温家宝总理去年在地震中亲自打伞查看灾情的照片作对比。还有网民模仿南京的天价香烟局长的照片。把周森锋开会抽的香烟照片也贴了出来,
23日中午,襄樊与宜城多个党政部门告知记者,所有媒体采访均需经过市委宣传部门统一安排,具体部门不再安排任何采访。
刘斌说,市长不接受采访,他成了各路记者追逐的对象。对于打伞照片,刘斌的解释是,“那天正好下大雨,并不排除乡镇里的干部顺带帮他打了伞,而非他主动要求。”
争议继续升温。24日,网友搜出周森锋2004年发表的论文,和一篇其他人2002年发表的论文严重雷同。
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被指有问题的作品是周森锋于2004年发表在《商业研究》期刊上的《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相似对象为王宇,柯玲2002年发表在《经济体制改革》杂志上的《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两篇论文有好几段相似,还有不少段落只是改动了几个字。
对此,周森锋选择了沉默。
宜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周是襄樊市委经过民主推荐、考察、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在今年5月提名为宜城市市长的。整个过程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而对于论文是其个人问题,宣传部不好回应。”
“一号工程”的背后
5年间调动了5个职务,清华工科硕士毕业的周森锋走上仕途,“可以理解为政策造就了周森锋,而周森锋也比较适合这项工作。”一位襄樊地方官员如是说。
2004年7月,周森锋作为清华大学与襄樊人才合作协议的第一批学生,来到襄樊建委挂职副主任。与他同时来襄樊挂职的还有清华土木工程专业的贺旺。贺旺挂职在规划局当副局长。
2004年,襄樊被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此后,城市建设和规划不科学屡遭批评,市里急需一批城市规划和土木建设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经过多次、反复沟通、协调,清华大学与襄樊签订了合作协议:襄樊将急需人才的专业等要求发给清华,由清华根据要求从有意挂职的学生中筛选。这些学生到襄樊后将挂职党政机关,担任副处级官员。
半年后,襄樊市出台人才强市战略的“一号工程”,提出用两年时间,引进百名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来襄樊任职。
从2004年起,每年襄樊都从清华引入3名左右学生挂职。2007年、2009年襄樊又相继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订协议,开始从这两所学校引入博士生以及青年教师挂职,这些挂职者也均担任副处级职务。
除急需城市规划方面人才之外,襄樊市“一号工程”的另一个背景是2003年襄樊官场腐败窝案。在此次官场地震中,包括襄樊原市委书记孙楚寅在内,70多名襄樊市干部集体落马,其中仅县市一把手就10余人。
官场地震后,整个襄樊市的干部队伍出现供血不足。襄樊市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官员培养体系,引进外地干部入襄,包括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是从外地“空降”的。而相对单纯的大学生被看作更适合用来“补血”。
大规模“输血”并未给襄樊官场带来实质性改变。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从2004到2009年。襄樊市委组织部通过挂职这种方式引入人才近30人,留下来的目前只有两人,其中之一就是周森锋。除了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的十几个人才还未满挂职期外,剩下的人几乎是一年挂职期结束就离开了。
大部分挂职者最终都没有留下来,不仅与个人的性格、志向有关,还与“水土不服”的现实有关。襄樊市水利局水库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水利局也曾分过来一名挂职干部,但“比较内向,喝酒上脸”,“一年过后,上台讲话还很紧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襄樊市官员称,很多本土干部熬了十几年才当上一个科长,引进来的人年纪轻轻一来就当副局长,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力服众,工作上很容易遇到掣肘,想待也待不下去。
作为少数留下来的干部,周森锋的成长被视为人才“一号工程”的骄傲。仕途上一路绿灯,先是担任襄樊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3年后调任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随后一年一个“台阶”,前后任宜城市委常委、宜城市副市长、代市长、直至当选市长。
襄樊市建委政策法规科一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周森锋2004年7月上任建委副主任后。分管政策法规科、工程科、信息中心,以及少量二级单位。而他的主要工作业绩是主持了《十一五》规划和组织了建委系统的《四五普法依法治理》。 前一项因牵扯到全市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被称作周森锋在建委的大手笔,后一项则使襄樊市建委获得湖北省政府授予的“2001-2005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據建委一位工作人员描述,周森锋到建委后的第一件事是到工程项目部“锻炼”,而当时室外地表温度达到了近加摄氏度。
2006年初,周森锋结婚,当时的市长李德炳出席婚礼并讲话。一位当年曾参加婚礼的襄樊官员回忆说,周森锋是2006年上半年在襄樊华晚大酒店举行婚礼的,“建委的职工几乎都去了,各个局也去了人,李市长笑称两人结婚是引凤筑巢。”
婚后,周森锋的妻子、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的霍焰直接到襄樊工作,现任该市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目前在该市信访局挂职。
晋升过程符合程序吗
陷入舆论漩涡的除了周森锋外,还有襄樊和宜城相关部门。面对这一切,引进、选拔、任用周森锋的组织部门选择了沉默。
随着论文被置疑抄袭,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置疑周森锋的引进、选拔和任用过程。27日,一个网友援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七条规定,“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这位网友称,周森锋一开始就是襄樊市建委副主任,相当于副处级,现在是县级市宜城市市长,相当于正处级,工作没有满5年,而且没有“基层”工作经历,“什么是基层,副市长算基层吗?”
针对这一置疑,宜城市市委宣传部一个科长说,满5年时间的规定,只差了几天时间而已,周森锋起点高,一开始就是副处级,现在仅仅变成正处,5年时间,只是正常的工作变动。再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还有一条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襄樊市人事局专业技术科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工作年限不够规定的情况属于破格提拔。县级干部归组织部管,按规定,副处破格的时候,必须经过省委组织部同意。即使是公开考招的副处级干部,正科必须满三年,如果不够条件的话也必须报省委组织部批准。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试图采访襄樊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一位姓吴的工作人员称,“部里已开过会,所有的采访由市委宣传部接管并统一安排。”而当记者致电襄樊市委宣传部时,该部门负责联络媒体的新闻科涂姓工作人员称,他们并不知道此事,“请不要过来,我们也无法向你们介绍任何情况。”
多次担任襄樊市干部公开选拔的襄樊市委党校教授晋宏忠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引进人才的方式有协议引进,也有公开招考。总的原则要给人才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让他们在平等竞争中施展自己的才华。相较于现下流行的公开招考,协议引进高层次人才时,选拔过程更需要透明公正。
从“有背景”,到“打伞门”,再到“论文门”,一波接一波的置疑声,让周森锋这位“最年轻”的市长陷入无奈。
新市长深陷网络漩涡
6月21日下午,湖北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一任人民政府市长。29岁的常務副市长周森锋全票当选。
“29岁市长”“全票当选”,这些信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很快,消息被当地媒体和湖北荆楚网公布出去。这位工作刚满5年的清华大学硕士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年轻难当大任”,“升迁快是否有背景”……网络上流传着各种置疑声。首先被网民“盯”上的是周森锋的“最年轻”。他的履历被迅速“人肉”搜索,“清华大学硕士”“24岁就官至建委副主任”“刚出校门就是副处级”,不少网民置疑周森锋的家庭出身,甚至有人发贴称,他有“背景”:父亲是河南省禹州市政府官员,岳父是河南省禹州市人大主任。
“正是关于‘最年轻’的报道惹来了麻烦”,27日,宜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最初的报道中并没有说‘最年轻’,只说是‘可能是’,但网络转载时直接说成了‘最年轻’,这太引人注意了。”
刘斌证实,当天他们就让最初发布消息的荆楚网删除了有关报道,但“大网站都转载了,平面媒体也跟着介入,事情闹大了”。
随后有媒体调查,周森锋的父亲只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一个普通农民,其岳父也非政府官员。
大量媒体采访周森锋的家人、同学和师长,让新上任的市长压力很大。22日下午,周森锋赶往武汉,深夜接受新华社的采访。
采访中,周森锋说,他“不想成为新闻人物”。“我能走到今天,如果真说有什么‘背景’,这个‘背景’就是父母的养育、母校的培养、国家日益开放和民主的育人用人机制。”
事态还在发展中。周森锋的晋升历程和政绩,包括当选过程开始遭到质疑。在百度“周森锋吧”里,仅一周时间,关于周森锋的讨论帖数就达到3000多条。有人甚至将周森锋的经历,妻子的姓名、单位、职务等都贴了出来。
22日,一个网民将周森锋去年夏天下乡调研时,有人为他打伞的照片贴了出来,甚至将这张照片与温家宝总理去年在地震中亲自打伞查看灾情的照片作对比。还有网民模仿南京的天价香烟局长的照片。把周森锋开会抽的香烟照片也贴了出来,
23日中午,襄樊与宜城多个党政部门告知记者,所有媒体采访均需经过市委宣传部门统一安排,具体部门不再安排任何采访。
刘斌说,市长不接受采访,他成了各路记者追逐的对象。对于打伞照片,刘斌的解释是,“那天正好下大雨,并不排除乡镇里的干部顺带帮他打了伞,而非他主动要求。”
争议继续升温。24日,网友搜出周森锋2004年发表的论文,和一篇其他人2002年发表的论文严重雷同。
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被指有问题的作品是周森锋于2004年发表在《商业研究》期刊上的《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相似对象为王宇,柯玲2002年发表在《经济体制改革》杂志上的《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两篇论文有好几段相似,还有不少段落只是改动了几个字。
对此,周森锋选择了沉默。
宜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周是襄樊市委经过民主推荐、考察、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在今年5月提名为宜城市市长的。整个过程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而对于论文是其个人问题,宣传部不好回应。”
“一号工程”的背后
5年间调动了5个职务,清华工科硕士毕业的周森锋走上仕途,“可以理解为政策造就了周森锋,而周森锋也比较适合这项工作。”一位襄樊地方官员如是说。
2004年7月,周森锋作为清华大学与襄樊人才合作协议的第一批学生,来到襄樊建委挂职副主任。与他同时来襄樊挂职的还有清华土木工程专业的贺旺。贺旺挂职在规划局当副局长。
2004年,襄樊被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此后,城市建设和规划不科学屡遭批评,市里急需一批城市规划和土木建设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经过多次、反复沟通、协调,清华大学与襄樊签订了合作协议:襄樊将急需人才的专业等要求发给清华,由清华根据要求从有意挂职的学生中筛选。这些学生到襄樊后将挂职党政机关,担任副处级官员。
半年后,襄樊市出台人才强市战略的“一号工程”,提出用两年时间,引进百名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来襄樊任职。
从2004年起,每年襄樊都从清华引入3名左右学生挂职。2007年、2009年襄樊又相继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订协议,开始从这两所学校引入博士生以及青年教师挂职,这些挂职者也均担任副处级职务。
除急需城市规划方面人才之外,襄樊市“一号工程”的另一个背景是2003年襄樊官场腐败窝案。在此次官场地震中,包括襄樊原市委书记孙楚寅在内,70多名襄樊市干部集体落马,其中仅县市一把手就10余人。
官场地震后,整个襄樊市的干部队伍出现供血不足。襄樊市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官员培养体系,引进外地干部入襄,包括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是从外地“空降”的。而相对单纯的大学生被看作更适合用来“补血”。
大规模“输血”并未给襄樊官场带来实质性改变。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从2004到2009年。襄樊市委组织部通过挂职这种方式引入人才近30人,留下来的目前只有两人,其中之一就是周森锋。除了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的十几个人才还未满挂职期外,剩下的人几乎是一年挂职期结束就离开了。
大部分挂职者最终都没有留下来,不仅与个人的性格、志向有关,还与“水土不服”的现实有关。襄樊市水利局水库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水利局也曾分过来一名挂职干部,但“比较内向,喝酒上脸”,“一年过后,上台讲话还很紧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襄樊市官员称,很多本土干部熬了十几年才当上一个科长,引进来的人年纪轻轻一来就当副局长,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力服众,工作上很容易遇到掣肘,想待也待不下去。
作为少数留下来的干部,周森锋的成长被视为人才“一号工程”的骄傲。仕途上一路绿灯,先是担任襄樊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3年后调任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随后一年一个“台阶”,前后任宜城市委常委、宜城市副市长、代市长、直至当选市长。
襄樊市建委政策法规科一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周森锋2004年7月上任建委副主任后。分管政策法规科、工程科、信息中心,以及少量二级单位。而他的主要工作业绩是主持了《十一五》规划和组织了建委系统的《四五普法依法治理》。 前一项因牵扯到全市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被称作周森锋在建委的大手笔,后一项则使襄樊市建委获得湖北省政府授予的“2001-2005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據建委一位工作人员描述,周森锋到建委后的第一件事是到工程项目部“锻炼”,而当时室外地表温度达到了近加摄氏度。
2006年初,周森锋结婚,当时的市长李德炳出席婚礼并讲话。一位当年曾参加婚礼的襄樊官员回忆说,周森锋是2006年上半年在襄樊华晚大酒店举行婚礼的,“建委的职工几乎都去了,各个局也去了人,李市长笑称两人结婚是引凤筑巢。”
婚后,周森锋的妻子、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的霍焰直接到襄樊工作,现任该市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目前在该市信访局挂职。
晋升过程符合程序吗
陷入舆论漩涡的除了周森锋外,还有襄樊和宜城相关部门。面对这一切,引进、选拔、任用周森锋的组织部门选择了沉默。
随着论文被置疑抄袭,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置疑周森锋的引进、选拔和任用过程。27日,一个网友援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七条规定,“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这位网友称,周森锋一开始就是襄樊市建委副主任,相当于副处级,现在是县级市宜城市市长,相当于正处级,工作没有满5年,而且没有“基层”工作经历,“什么是基层,副市长算基层吗?”
针对这一置疑,宜城市市委宣传部一个科长说,满5年时间的规定,只差了几天时间而已,周森锋起点高,一开始就是副处级,现在仅仅变成正处,5年时间,只是正常的工作变动。再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还有一条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襄樊市人事局专业技术科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工作年限不够规定的情况属于破格提拔。县级干部归组织部管,按规定,副处破格的时候,必须经过省委组织部同意。即使是公开考招的副处级干部,正科必须满三年,如果不够条件的话也必须报省委组织部批准。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试图采访襄樊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一位姓吴的工作人员称,“部里已开过会,所有的采访由市委宣传部接管并统一安排。”而当记者致电襄樊市委宣传部时,该部门负责联络媒体的新闻科涂姓工作人员称,他们并不知道此事,“请不要过来,我们也无法向你们介绍任何情况。”
多次担任襄樊市干部公开选拔的襄樊市委党校教授晋宏忠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引进人才的方式有协议引进,也有公开招考。总的原则要给人才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让他们在平等竞争中施展自己的才华。相较于现下流行的公开招考,协议引进高层次人才时,选拔过程更需要透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