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组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学校文化就是由各教研组文化汇合而成,没有教研组文化,就没有学校文化。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的一致认同感,也就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和一致的价值取向。校本教研文化关注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落脚点是在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因此,“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与针对是教研文化得以实施的主要途径。我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是教研氛围较为浓厚的学校之一,自2000年全市教科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以来,学校教科研一直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近年来我校以教研组为依托,着力加强教研组的文化建设,学校各个教研组在规范有序中得到了提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研究中得到了成长。现就我校在教研组文化建设方面一些举措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教研组设置:讲究一个“实”字
每学年的伊始,我校在配置教研组成员的时候,都要经过反复思考,认真筛选,合理配置,最终我们坚持 “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这种思想来安排教研组成员。所谓“同组异质”是指在安排同一个教研组成员的时候,对各种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的安排。每组间都安排有二至三位专业素养较强的教师,对组内的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确定合适的比例,做到老、中、青合理配备。由于组内成员的不同,这样就促进了各个层次成员的相互融合与交流;“组间同质”是指在安排教研组成员时尽量考虑组与组之间的平衡,这为激发教研组的工作热情,对教研组实施有效评价起到保障,由于科学而合理地配置了教研组成员,从而保证了教研组开展活动时的实效。
在做好组内成员合理配置的同时,就是要配备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因为教研组长是一个组的灵魂,所以组长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将组长的工作踏实的作风视为选择组长的首要条件,并对组长进行采用聘任制,这不仅在于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我们要求教研组长除了安排、协调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当好主持人以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1)在课题研究中,身先士卒,要求组内老师做到的,自己一定要率先做到。(2)对组内老师的参与教研情况有记录、有评价、有激励。(3) 对教研组的课题进展情况,有全面的把握;对教研组新生成的问题有归纳,有后续研究安排。(4)对组员们的研究结论要有提升、有综合。(5)具备相当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全面思考的能力,严防教研中“顾此失彼”。只有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这样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感召力。
二、教研组管理:讲究一个“规”字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一个教研组也必须要有各类严密的制度做保证。我们通过自下而上的民主讨论,共同制定了教研活动制度(保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资料积累制度(资料及时、有价值、有个性);组长检查制度(组长每月有侧重地检查教师的月、周、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除了资料的检查外,组长还通过听随堂课来检查教研活动研究内容的渗透情况,及时做好检查情况的记录与反馈,并作为教师日常工作考核的依据);考评制度(每月一次组长对组员的考核,学期结束时通过教师自评、互评、组长对组员的考评、考核小组对教师的考评等多种考核形式的考评)。教研组交流制度(身为教研组的一分子,就不能将自己置之度外,每个人都有责任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真正的教研实体,所以,人人都是主人,教研前都应作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备之战。现今我们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都能做到以下几点:(1)整理自己的课题研究资料,作好交流准备。(2)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3)集体备课,并形成新的更为完善的教学设计。(4)确定执教人,通过看课而透视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生成的新问题。(5)最关键的一点是,教研过程中能勇于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新的认识,决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有了这些制度的执行,保证了我们教研组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当然,在执行制度中组长和组员、组员和组员之间应该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的,使制度更加严密完善。
三、教研组活动:讲究一个“研”字
教研组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性一直是教学管理的难点。通过观察、调查我们发现以往的教研活动效率不高主要是在教研活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组内教研活动形式化——不注重内容;2、组内教研活动“研教分离”——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 3、组内教研活动随意化——不明确职责。解决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问题成为我们建设教研组的重中之重。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宣传务实教研的思想,让大家认识到教研就是帮助自己解决教学的疑点或难点问题,变“要我研”为“我要研”,其次就是组织开展一些目标明确的针对性强的教研活动,以活动来引导教师。例如,针对教师问题意识缺乏,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这一现象,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开展“问题意识”的研究;比如,我们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一个大难题——拼音教学,新教材应用以来,老师们总是觉得学生的拼音学得一点也不扎实,而新教材的要求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巩固。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并未作过全面思考,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了。所以,问题就在老师们的无奈声中、埋怨声中依然伴随着学生,始终没能得到解决。通过教研组的引导,这学期低年级教研组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了研究,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活动是我校一贯的做法,我们从教研组的客观实际出发,着手加强了集体会课制。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16个字。备课时要求各教研组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对教材进行恰当的调整和重组;集体备课月月有内容,以分析教材,钻研教材为主,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记录下来,并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各种课堂研讨活动: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在组织课堂研讨过程中关注课堂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包括研究落实教学思想、备课研究学生现状开课、评课研究教学创新、质量分析研究教学得失、教学手段研究多媒体整合、校本课程研究学生自主性学习。“同课异构”是我们各教研组经常开展的一种研讨形式。各教研组经常选取同一教材,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预案,再由每个老师根据所设计的教学预案组织课堂教学。大家在课堂教学的对比中,发现了各种教学预案不同的特点,发现学生在哪种教学的指导下,更有利于获得能力。“课例研究”也是我们要求各个教研组经常开展的课堂教学研讨的活动之一。通过课例研究活动教师们认识到:有效学习活动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一位参与研究的执教教师也谈到,课例研究它把关注点落实得更细致,也为我们的讨论指出了明确的主题,几次对同一问题的追述,让我在课堂中更清晰自己的所为所求,也因此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更多重视其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相信这对自己教学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教研组的这种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学研讨的方法,使得组内每一位教师更加自觉地学习,相互探讨、钻研业务的风气更加浓厚,由此带来的是每一位教师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到位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各种活动的开展充分促进了教研组的“研”讨氛围。
四、教研组评价:讲究一个“励”字
评价是促进常规建设的有效手段,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教师执行常规的积极性,因此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是各个教研组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评价时坚持运用激励性评价注重对教研组建设的过程性评价,改变了以往注重量的达成,忽视质的提升过程性评价。在对教研组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教师工作期终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如今,“实实在在的搞教研”已成为我们全校老师的共同心声。面对校本教研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我们没有畏惧,而是不断地求索着、践行着。尽管问题仍然很多,但我们依然要风雨兼程;尽管解决问题的策略还不够完善,但我们仍然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因为我们深知:“校本教研是发展教师,提升学校品位的立足之本,只有扎实地进行校本教研建设,教师、学校才会焕发出生命的精彩。”
一、教研组设置:讲究一个“实”字
每学年的伊始,我校在配置教研组成员的时候,都要经过反复思考,认真筛选,合理配置,最终我们坚持 “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这种思想来安排教研组成员。所谓“同组异质”是指在安排同一个教研组成员的时候,对各种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的安排。每组间都安排有二至三位专业素养较强的教师,对组内的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确定合适的比例,做到老、中、青合理配备。由于组内成员的不同,这样就促进了各个层次成员的相互融合与交流;“组间同质”是指在安排教研组成员时尽量考虑组与组之间的平衡,这为激发教研组的工作热情,对教研组实施有效评价起到保障,由于科学而合理地配置了教研组成员,从而保证了教研组开展活动时的实效。
在做好组内成员合理配置的同时,就是要配备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因为教研组长是一个组的灵魂,所以组长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将组长的工作踏实的作风视为选择组长的首要条件,并对组长进行采用聘任制,这不仅在于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我们要求教研组长除了安排、协调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当好主持人以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1)在课题研究中,身先士卒,要求组内老师做到的,自己一定要率先做到。(2)对组内老师的参与教研情况有记录、有评价、有激励。(3) 对教研组的课题进展情况,有全面的把握;对教研组新生成的问题有归纳,有后续研究安排。(4)对组员们的研究结论要有提升、有综合。(5)具备相当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全面思考的能力,严防教研中“顾此失彼”。只有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这样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感召力。
二、教研组管理:讲究一个“规”字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一个教研组也必须要有各类严密的制度做保证。我们通过自下而上的民主讨论,共同制定了教研活动制度(保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资料积累制度(资料及时、有价值、有个性);组长检查制度(组长每月有侧重地检查教师的月、周、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除了资料的检查外,组长还通过听随堂课来检查教研活动研究内容的渗透情况,及时做好检查情况的记录与反馈,并作为教师日常工作考核的依据);考评制度(每月一次组长对组员的考核,学期结束时通过教师自评、互评、组长对组员的考评、考核小组对教师的考评等多种考核形式的考评)。教研组交流制度(身为教研组的一分子,就不能将自己置之度外,每个人都有责任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真正的教研实体,所以,人人都是主人,教研前都应作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备之战。现今我们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都能做到以下几点:(1)整理自己的课题研究资料,作好交流准备。(2)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3)集体备课,并形成新的更为完善的教学设计。(4)确定执教人,通过看课而透视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生成的新问题。(5)最关键的一点是,教研过程中能勇于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新的认识,决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有了这些制度的执行,保证了我们教研组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当然,在执行制度中组长和组员、组员和组员之间应该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的,使制度更加严密完善。
三、教研组活动:讲究一个“研”字
教研组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性一直是教学管理的难点。通过观察、调查我们发现以往的教研活动效率不高主要是在教研活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组内教研活动形式化——不注重内容;2、组内教研活动“研教分离”——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 3、组内教研活动随意化——不明确职责。解决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问题成为我们建设教研组的重中之重。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宣传务实教研的思想,让大家认识到教研就是帮助自己解决教学的疑点或难点问题,变“要我研”为“我要研”,其次就是组织开展一些目标明确的针对性强的教研活动,以活动来引导教师。例如,针对教师问题意识缺乏,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这一现象,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开展“问题意识”的研究;比如,我们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一个大难题——拼音教学,新教材应用以来,老师们总是觉得学生的拼音学得一点也不扎实,而新教材的要求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巩固。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并未作过全面思考,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了。所以,问题就在老师们的无奈声中、埋怨声中依然伴随着学生,始终没能得到解决。通过教研组的引导,这学期低年级教研组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了研究,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活动是我校一贯的做法,我们从教研组的客观实际出发,着手加强了集体会课制。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16个字。备课时要求各教研组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对教材进行恰当的调整和重组;集体备课月月有内容,以分析教材,钻研教材为主,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记录下来,并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各种课堂研讨活动: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在组织课堂研讨过程中关注课堂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包括研究落实教学思想、备课研究学生现状开课、评课研究教学创新、质量分析研究教学得失、教学手段研究多媒体整合、校本课程研究学生自主性学习。“同课异构”是我们各教研组经常开展的一种研讨形式。各教研组经常选取同一教材,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预案,再由每个老师根据所设计的教学预案组织课堂教学。大家在课堂教学的对比中,发现了各种教学预案不同的特点,发现学生在哪种教学的指导下,更有利于获得能力。“课例研究”也是我们要求各个教研组经常开展的课堂教学研讨的活动之一。通过课例研究活动教师们认识到:有效学习活动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一位参与研究的执教教师也谈到,课例研究它把关注点落实得更细致,也为我们的讨论指出了明确的主题,几次对同一问题的追述,让我在课堂中更清晰自己的所为所求,也因此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更多重视其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相信这对自己教学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教研组的这种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学研讨的方法,使得组内每一位教师更加自觉地学习,相互探讨、钻研业务的风气更加浓厚,由此带来的是每一位教师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到位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各种活动的开展充分促进了教研组的“研”讨氛围。
四、教研组评价:讲究一个“励”字
评价是促进常规建设的有效手段,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教师执行常规的积极性,因此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是各个教研组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评价时坚持运用激励性评价注重对教研组建设的过程性评价,改变了以往注重量的达成,忽视质的提升过程性评价。在对教研组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教师工作期终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如今,“实实在在的搞教研”已成为我们全校老师的共同心声。面对校本教研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我们没有畏惧,而是不断地求索着、践行着。尽管问题仍然很多,但我们依然要风雨兼程;尽管解决问题的策略还不够完善,但我们仍然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因为我们深知:“校本教研是发展教师,提升学校品位的立足之本,只有扎实地进行校本教研建设,教师、学校才会焕发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