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教育盘点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又一新的里程碑。岁末通过的十七大报告“教育”关键词跃然卷首。“职教大发展”、“两岸三地高教大交融”,中华大地,教育出现了新气象。
  
  2007——教育大事记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问题放在了社会建设里,表明教育问题事关民生、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也反映了党中央在“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格局中对教育的新思考、新认识。十七大报告中,对教育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并且落脚点都是很实在的民生问题。可以说,把教育放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意味着中国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高度地概括和涵盖了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五大民生问题。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和核心内容。作为“五有”之首的“学有所教”,掷地有声地传达出了党中央对于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2007年6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配套文件,就落实新的资助政策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且各项资助政策均涵盖民办高校。
  按照这个体系,以后每年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经费,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以及学校的支出加在一起超过500亿元;每年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受到资助的学生人数超过2000万名,其中包括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职生。这个体系形成之后,国家将保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已为实施新的助学政策投入154亿元,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约82亿元;2008年全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将达到308亿元,中职所占比例仍将过半。
  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覆盖了经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并备案,实施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专部和中等职业学校等。资助对象覆盖所有在校一、二年级农村户籍的学生、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后,受资助的学生将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0%。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连续资助两年。
  
  ●2007年4月25日,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中华职业教育社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联合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于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创立。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九十年来,中华职业教育社努力把职业教育与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紧密结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建设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1995年倡议发起的“温暖工程”,开辟了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的新途径。实践证明,中华职业教育社是凝聚有志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的重要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党外人士和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桥梁,是推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的积极力量。
  
  ●2007年6月起,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全面启动。
  
  随着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承办的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陆续开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全面启动。按照工作计划,全年共培训31个专业的11750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大规模组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这在我国尚属首次。随着国家级培训的全面启动,省级培训也进入到了广泛开展阶段。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五项计划之一,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是该计划的重要内容和主干项目。该项目计划到2010年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15万人,其中,国家级培训3万人,省级培训12万人,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大批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
  
  ●2007年11月,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完成。
  
  2007年11月,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教育部、财政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年度立项建设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2所高等职业院校为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项目建设期为3年。
  各地教育、财政部门和院校举办方将按职责划分,对立项建设单位进行重点支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中央直属部门和民办院校董事会除要履行其申报时承诺的专项资金外,还要加大对其所属项目院校的投入力度,以确保“十一五”末立项建设单位的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达到本地区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立项建设单位重点建设专业改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开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工作。教育部和财政部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逐年考核。“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至少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06年,已有28所高职院校首批入选,2008年还将选出3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2007——官员谈教育
  
  2007年,中国各级官员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从总书记、总理到教育部领导,官员们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里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等多次作出重要表态和批示,形成了非常可贵的以“发展教育”为关键词的舆论环境。在这些言论的背后,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官员们对教育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 高教领域
  “国家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扶持力度,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吉林省长春市、松原市考察时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上指出。
  
   “大学创一流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解决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立地’,就是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大量的科技问题。”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上说。
  
  “高校贷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历史形成的,这几年正在陆续显现。”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表示,未来教育部将为高校贷款设立上限额度,设置预警指标,帮助学校化解贷款风险。
  
  “中国高考正在逐渐打破‘一卷试天下’的局面,体现着中国教育评价体系在多元化发展中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努力。”
  ——针对今年我国16个省分省命题,15个省统一命题的情况,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指出这是在全国统一的标准下,针对各省教育的不同情况所进行的高考改革。
  
  ● 职教领域
  “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重要内容。”
  ——在2007年举行的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国家将构建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经过连续两年扩招100万人。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划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扩招50万人,使中等职业教育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此举意味着中职到2010年实现招生800万人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7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这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有五个‘不得’,让家长放心。”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表示,实习管理办法特别要加强劳动保护,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教育投入没有制度保障,二是人才培养中的学历化倾向,能力建设薄弱,与企业需求脱节。”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目标。
  
  “我们应该改变一种观念,只有上大学才是人才,只有上大学才有出路的这样一种观念。上中等职业学校,掌握一技之长,掌握自己谋生的基本本领,用自己的手、吃自己的饭,应该是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一种理念。”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提出上职业院校应该提倡。
  
  2007——各地教育经纬
  
  2007年,我国各个地方都先后出台了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举措。可以说,我国教育正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发展特色。值此年末盘点之际,我刊特别围绕各地教育发展,力图以文字的形式描摹出2007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
  
  ● 2007年北京
  为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和创新团队开出新
  的“支持方案”
  ——在过去的2007年,北京市用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资金在千万元以上。北京市教委还决定,从职业院校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在编在岗教师中选拔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00名,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的资助,主要用于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进修、企业实践、教育科研、学术会议等项目;将评选20个专业创新团队,每年资助15万元,连续资助两年。另外,北京市还拟建两个职业教师培训基地,每个培训基地将获得200万元以上的资助。
  
  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降低学费或免收学费
  ——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北京市对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行享受降低学费或免收学费的优惠政策。政策实施范围涉及区县两级财政拨款的学校,其中,市级财政拨款校62所(中专学校43所、技工学校19所),区县财政拨款校58所(中专学校2所,职高学校56所)。另外,根据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未来五年,北京市将逐步实行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
  
  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建立甲、乙两个等
  级的助学金制度
  ——2007年,北京市试行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制度实施办法,共分甲、乙两个等级及临时性困难补助。持有北京市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和享受社会优抚待遇的革命烈士子女、孤儿享受甲等助学金,即免交学费(最高每学年免2200元),每人每年可获得生活、学习补助1000元。另外,对其他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各学校则将根据其家庭实际困难程度设立乙等助学金,给予困难学生不同程度的补助。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临时性困难补助,可获得一次性困难补助3000元。
  
  ● 2007年上海
  设“晨光计划”培养高职院校青年骨干教师
  ——2007年,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晨光计划”。该计划主要重点培养30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为他们开展科学研究和今后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与以往不同,“晨光计划”在确定资助项目时,采用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分门别类的办法,使高职资助对象成一个单独的培养系列。有关人士表示,高职资助对象“单列”,有利于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以促进高职院校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晨光计划”受资助的项目分成普通高校A类和高职院校B类,在已确认受资助的96个项目中,有18个项目来自高职院校。
  
  “工作经历转学分”列入教育发展规划
  ——在《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该市将组建十大职业教育集团。其中特别强调,要支持运行良好的职教集团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包括进行“工作经历转换成学分”等试点。上海市教委已将制定“工作经历转换成学分”细则的权力下放至各职业教育集团。具体学分折算方案将由各职教集团根据自身情况和教学计划自主决定。不过,最终版本仍须交由市教委审定、备案。上海市首家职业教育集团——现代护理职教集团“工作经历转学分”的具体计划已在商榷中,并极有可能参照“免读不免考”的模式,但整个培养计划会更强调知识更新。
  
  大一新生全面接受职业发展教育
  ——2007年秋季开学起,上海各高校大一新生全面接受职业发展教育。该市从本年起分阶段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即将开展的起始阶段工作将帮助学生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为其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的职业发展教育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好知识、技能、素质储备。同时,各高校将建立起一支由辅导员、班导师、专业教师、校内外专家以及职业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队伍。
  


  
  ● 2007年天津
  与教育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2007年,天津市政府和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在津全面启动。经过五年的试验,初步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求,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天津“三步走”战略和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促进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面向西部招收2.5万名中职学生
  ——2007年,天津采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形式,面向西部招收了2.5万名中职学生。同时还积极推进行业内高、中等职业学校紧密结合、有效衔接的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区县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所属职业院校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职教集团,2007年共组成10个职教集团。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2007年天津评出一批示范性中职校,并在重点专业领域建设10个左右技术设备先进、专业种类齐全、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
  
  培养出全国首批17名“双师型”硕士
  ——2007年,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实现国内职技高师院校研究生培养零的突破,其培养的全国首批17名“双师型”硕士分别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其中10名研究生同时考取了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有1人获得了国家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是国家专门设置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从2004年起,该校率先在同类高校中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全国首批高层次、高水平的特色职教师资。
  
  “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落户
  


  ——2007年,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5月共同在天津举办“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展示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果,让全社会追技能人才之“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是人才制度与观念的一项改革。下一步,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将共建“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围绕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航空机电及现代制造业人才等八大培养基地,服务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等重大项目,建立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新的职业教育联动机制。
  
  ● 2007年重庆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举行
  ——2007年6月26日,由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交通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以“展示、交流、合作、发展”为主题的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的参赛师生选手,在汽修、电工电子、烹饪、服装和计算机5个专业的比赛中一较身手,展示广大中职师生的精神风貌和职业技能。参赛的392名教师和1045名学生选手是在各省份预赛的基础上选拨出来的,在为期3天的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分别参加了5个专业、15个分项的比赛,共有146名选手获得了此次大赛一等奖。
  
  第五届全国职业教育现代技术装备展
  览会举行
  ——2007年,6月28日—6月30日由教育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职业教育现代技术装备展览会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召开。展会共有近200多家国内企业、20多家国外著名厂商、近千所职业院校参加,是历届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展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本届技术装备展览会,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职业院校办学理念、技术装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产学研成效作为评价高校业绩重要指标
  ——从2007年开始及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将着力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重庆将尝试在一至两所高校进行“办学模式改革试验”的试点,给予试点高校充分的自主权,力争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尽快形成符合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要求的体制机制。同时,重庆还将把服务和贡献作为评价高校工作的重要标准,将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效作为评价考核高校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大力推行“双评价”考评方式,即人才培养质量由用人单位来评价,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由社会来评价。
  
  ● 2007年广东
  工学结合中职教育模式零距离对接企
  业需求
  ——2007年,广东有150所中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贫困地区学子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免费入读,通过一部分时间在学校读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学习。学校与若干对口企业达成协议,企业按件计酬给学生发放工资,学生可以工资收入还抵学费等,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贫困学子继续受教育的问题。参与工学结合的企业也非常欢迎这些中职学生,相比外来工,企业更欢迎这些单纯、好学、上进中职学生,通过3年工学结合学习,他们与企业共成长,熟悉企业运作和企业文化。
  
  


  发布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07年9月,广州发布《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定今后广州的普通高中学生可自愿转入中职学校学习,而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将试行联合办五年制班等方式,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生的招生比例,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同时,广州还将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准许具备高级工资格以上、在广州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可落户广州。
  
  大学生当乡村教师每年可获退费6000元
  ——2007年底,广东省下发《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从2008年起,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标准按每人每年6000元计算,所需经费由广东省财政统一安排。《办法》规定,享受上岗退费政策的对象包括:广东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及暂缓就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其中,外省生源毕业生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及暂缓就业的广东生源本、专科毕业生。退费标准定为每人每年6000元,任教一年退一年费用,本科毕业生退费以4年为限,专科毕业生退费以3年为限。
  
  ● 2007年香港
  香港高校与“挑战杯”结缘
  ——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第三次代表香港地区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此次代表团共由13所香港院校的130余人组成。1997年,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在内的4所香港高校组成的代表团,观摩了由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五届“挑战杯”竞赛。1999年,9所香港高校的学生携40件作品正式参加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从2003年开始,香港中文大学校内成立创新创业促进委员会,专项开展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举办“校长杯”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院之间联合开发跨学科合作项目,并为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和培养精粹作品和精英学子。
  
  牛津大学在香港开设办事处
  拟招更多中国学生
  ——2007年,英国牛津大学在港开设中国香港办事处。以帮助牛津大学招收更多的香港及内地学生。中国香港办事处是继纽约及东京之后牛津大学在全球设立的第三个海外办事处,有助于加强与中国的联系。牛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已由10年前的70多名增至去年的806名,仅次于美国留学生人数。中国香港办事处可为香港和内地学生提供更多升学信息,也令面试程序更为方便,预计牛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将进一步增加。此外,办事处的设立有助于牛津大学与香港和内地院校加强学术合作。预计牛津大学未来几年将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全面进军中国市场。
  
  


  香港大学:本科交换生计划扩展到27个
  国家地区
  ——2007年,香港大学的交换生计划不断扩展版图,由下半学年开始,学校本科生可到27个国家或地区当交换生。2006至2007学年共有735名港生踏足23个国家和地区,这学年参与的同学数目更会增加超过20%,达逾900名。每年亦有相若数目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换生在港大修读。现在,港大学生可前往23个国家或地区近150所伙伴院校,参与可计算学分的交换生计划,有机会参加与各式各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包括外国政府、非政府机构、跨国公司所提供的数以百计的实习工作或志愿服务,及大量的学术交流团和国际会议。
  
  八所港校扩大研究生招生
  四六级不被承认
  ——2007年,随着2008年香港院校录取非本地学生的招生比例从10%增至20%,港校也将逐步扩大内地研究生的招生人数。2007年在内地招研的八所港校分别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赴港读研的学生在学习模式上有两种选择:研究式和修课式。修课式接近于国内大学的本科教学模式,而研究式是由老师带着做研究,类似读研模式。后者比前者要难申请,如果学生不是名校毕业,且成绩平平,基本没有机会申请到研究式。此外,研究式招生还很看重学生是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这无疑抬高了学生申请的门槛。 但多数港校都不承认英语六级成绩,一般学校要求,学生必须雅思6.0或新托福80分以上。
  
  香港科技大学EMBA课程登全球排名冠军
  ——2007年,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凯洛格)管理学院合办的EMBA课程,登上年度全球排名榜冠军位置。该课程是首个跻身国际级排名榜榜首的香港本地开办课程。能够占据国际级排名榜中的首位,足以肯定香港为商界领袖所提供的高等教育的素质。该课程于1998年起开办,是一项糅合中西精萃的独特合办课程,为亚洲国际级才俊提供最优秀的管理教育。其中,香港科大该课程在修读人士“工作经验”方面排名第一,在“教授国际化背景”排名第二,在“国际学生”排名第三。
  
  香港特区政府:非香港学生毕业后可以
  留港工作
  ——2007年,香港特区政府允许非本地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留港工作。非本地学生毕业后留港工作,他们的薪酬福利条件可达到市场水平。如有关学生为应届非本地毕业生,他们可不受限制地在毕业后继续留港,逗留期限为12个月。上述措施能够扩大及优化香港的人才库,增强香港的竞争力,而且有关建议不会对本地劳工市场有显著的影响。
  
  ● 2007年澳门
  澳门明德慈善会向希望工程职业
  教育助学计划获捐款50万元
  ——2007年,来自澳门的明德慈善会向中国青基会捐款50万元,用于在北京市东城区百年农工子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广东省肇庆市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联合经济学校举办3个“明德慈善会希望工程班”,资助150名贫困农民子女就读职校。这是希望工程职教助学计划推出之后接受的首笔捐款,3个希望工程班已开始招生。希望工程班由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统一招生,将学生吸引到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在学校以“希望工程班”形式集中管理;在费用上采取基金资助一部分、学校减免一部分、学生半工半读承担一部分的方式进行综合性资助;受助生将得到从招生到就业的全程服务。
  
  澳门5所高校今年将在25个省(市、区)
  自主招生
  ——2007年,澳门5所高校将在北京等内地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自主招生。澳门在内地招生的5所大学是: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旅游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2007年6月9日至13日,北京地区考生可到北京教育考试院办理报名手续。与香港高校相比,澳门高校的学费相对较低,录取分数线也略低于港校。报考澳门高校,考生必须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参加2007年高考,成绩达到本地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其中,报考澳门大学的考生要达到一本分数线。澳门高校学费每年在2万澳门元以上,学生在澳门的住宿费和生活费每年约需2万至3万澳门元。此外,澳门各校还将为成绩优异的内地考生提供奖学金。
  
  ● 2007年台湾
  福州大学等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缔
  结姐妹学校
  ——2007年,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分别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签署缔结姐妹学校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教师互派、学生互派、教学科研交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领域展开密切合作。根据意向书,福州大学将和台湾文化大学互换学术信息资料;为互访的学生、学者提供食宿交通等便利,并互派老师进行短期学术考察。福建农林大学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两高校将每年互派优秀骨干老师前往对方学校任教;双方互聘教授,并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双方争取相互承认学生所获专业学分;双方轮流举办夏令营、冬令营;充分利用双方实验室开展科研合作;双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台湾将放宽香港澳门居民来台就读大
  学资格
  ——2007年,台当局“陆委会”讨论通过由教育部门提报的香港、澳门居民赴台就学办法修正草案,其中放宽港澳居民来台就读大学资格,而申请在台修读研究所亦非难事。在“陆委会”放宽港澳生来台就学条件中,放宽港澳居民来台就读大学资格,从在港澳连续居留8年缩减为6年;而在港澳大学毕业者,可以申请来台就读研究所,且在台大学毕业的港澳学生离台返回港澳连续两年后,亦可在港澳以申请方式来台就读研究所。
  
  台高校掀大陆热
  东吴大学49%学生想到大陆深造
  ——2007年,台湾东吴大学举行了“两岸研究生校园论坛”。两岸学子围绕“两岸社会现代化”的主题,宣读了各自视角独特、分析精到的论文。在台湾学子发表的十篇论文中,有九篇通过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展开讨论。调查显示台湾大学生对全球化(资讯)需求高达90%以上,对全球化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台湾学生国家认同状况表现为:全球意识愈强者,中国认同则愈强;有49%的学生希望到大陆进一步深造,而希望到大陆就业的学生则超过了63%。
  
  台湾明年起全面冻结博士生与
  硕士生招生人数
  ——2007年,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宣布,从2008年起全面冻结岛内博士生与硕士生的招生人数,使之不再增加,之后还将逐年缩减。有关人士表示,此次核定的2008学年岛内高等院校招生总额,采取“总量零增长”原则,其中大学本科招生名额限定在13万名,硕士生总量限定在4.9万名,博士生总量限定为6300名。过去6年来,台湾的硕博招生人数激增1.5万人,每年招生总数超过5.5万人,但社会对博士、硕士的需求量并未水涨船高,造成高文凭人才供过于求。
  
  台湾院校学术影响力评比
  台大17个领域得第一
  ——2007年,由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首度完成的《近五年台湾WOS期刊论文“期刊影响系数”权重积分统计结果》公布,在台湾院校学术影响力评比中,台湾大学在总共20个学术领域内取得17个第一名。这项统计排名呈现的是台湾各院校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表现”。台湾大学包办IF总积分第一名的十七个学科分别为:物理、化学、数学、地球科学、电机、信息、化工、土木、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生物学、免疫与微生物、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神经病学(心理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以及生态(环境)学等。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为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与大学院校共同捐助成立的专责评鉴机构。
  
  国外教育在2007年里呈现出了多种声音和多种样貌。我们在此截取其中比较富有代表性的教育新闻看点,并试图从中寻找到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相一致的普遍性规律,以及国外教育带给国内教育的启示,从而丰富我们发展有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内涵与视野。
  
  2007——国际教育搜索
  
  欧盟实施为期7年的“终身学习计划”
  从2007年1月开始,为期7年的欧盟“终身学习计划”开始实施。自此,欧盟有了一个统一的终身学习计划,它把从儿童到老人的所有年龄段的人全部覆盖其中。该计划的实施年限为2007-2013年,是现有相关教育与培训计划的延伸和整合,预算金额高达近70亿欧元,用于鼓励欧盟内部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鼓励创新等。
  
  第十届国际教育会议在古巴召开
  第十届国际教育会议于2007年1月29日至2月2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拉美教师协会等机构的5500名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在教育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围绕本届大会的主题“研究拉美国家以及世界的教育学思想”,各国代表共提交了2411项议题,数量名列历届会议之首。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政府应该实行有利于教育的政策、重视教育投入、保证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带动社会向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沙特阿拉伯高等教育持续扩张
  将新开11所大学
  2007年3月初沙特阿拉伯高等教育部部长宣布,沙特政府计划在未来3年内新开设11所大学。这些遍布全国的大学,将重点关注应用科学,根据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提供技能培训。沙特阿拉伯高等教育部官员介绍说:“这个国家完成中等教育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这些新兴大学就是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设立的,它们将为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作好准备。”
  
  哈佛大学迎来建校317年来首位女校长
  2007年2月11日,有317年建校历史的美国哈佛大学迎来了首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她接替因宣称“女性在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先天逊于男性”而被迫在2006年2月辞职的前校长萨默斯,成为哈佛第28任校长。此前,福斯特是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的院长,从未领导过大型学府。尽管福斯特缺乏管理大型学术机构的经验,但哈佛大学负责挑选校长的专门委员会认为,她是一名优秀管理人员,拥有卓越的人际处理能力。
  
  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引发教育界争论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自尽。这起枪击案再次引发美国国内对教育环境和教育政策的争论。一方面是美国教育环境十分开放,校园周围没防护围栏,社会不良分子很容易犯罪。而这个明显的硬伤却始终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另一方面是美国的教育政策问题。如青少年安全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缺失,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影视网络色情暴力文化对校园的侵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等。
  
  澳大利亚启动“技能代币券”项目
  错失学历者受益
  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部长朱莉·毕晓普2007年5月份宣布,澳大利亚公民将通过“澳大利亚技能代币券”项目,获得更多提高技能和就业的机会。“澳大利亚技能代币券”项目包含工业技能代币券和商务技能代币券两种,旨在为符合条件的澳大利亚公民提供基本技能和商务技能的培训。毕晓普在讲话中说,“技能代币券”的受益者是25岁以上、未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的人,以及那些认为已错失进一步教育与培训机会的人。政府将向每人提供金额为3000澳元的“技能代币券”,让他们到公立院校、私立院校或社区培训学校接受教育和培训。
  
  第一届非洲TVET峰会举行
  第一届非洲TVET峰会于2007年5月28日在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举行,会议的主题之一是“利用基于新的信息通讯技术的方案接入并介入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该峰会作为全非洲一年一度的信息化学习会议中的一部分。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组织,由学习联盟、联合国驻非洲的教育处和联邦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协会联合承办。在会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专家、政策制定者和一线工作者交流了经验,探讨了能有效巩固和提高职业技能的最佳实践策略和运行机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全球教育领域腐
  败现象严重
  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7年6月6日公布了一份名为《学校腐败:出路在何方》的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教育领域腐败现象严重,采取应对行动刻不容缓。这份报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根据全球60多个国家的相关部门、发展机构和国家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花费数年时间得出的调查结果,揭示了教育体系腐败现象的多样性。报告认为,要解决教育体系的腐败现象,政治决策与领导至关重要。此外,更加透明的规章制度、更加优秀的管理能力以及鼓励社会参与和监督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日本研修生制度问题频生
  2007年7月2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从各地劳动基准监督署统计,2006年日本全国有1209所企业因违反劳动法规使用外国研修生被劳动基准监督署警告、指导。被警告、指导的企业数比2005年增加65%,这个数字为历年来最高。另外,2006年各地企业因为研修生、实习生等问题而被投诉的案件也增加了84%,多达232件,这个数字也是历年来最高。由此看来在日本违法侵犯研修实习生人权事件非常普遍。按照日本政府的说法,日本的研修生、实习生制度,主要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但是实质上,外国研修生、实习生成了日本的廉价劳动力,支撑着日本产业。
  
  名流频频曝出文凭造假丑闻
  韩国彻查“学位门”
  韩国检察机关2007年8月9日宣布,鉴于2007年7月以来知名人士频繁曝出文凭造假丑闻,韩国将从9日起开展一项打击伪造学位和毕业证书的大规模行动。韩国检察机关官员说,这一行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对象是伪造文凭谋取职位者。官员说,行动将涵盖全国,主要打击伪造研究生学位和学业成绩、剽窃论文、伪造考试档案和产品质量认证等行为。
  
  经合组织:高教扩张未导致学历贬值
  《2007年教育概览:经合组织教育指标》是经合组织及伙伴国教育系统各种数据的年度资料,提供一系列最新可比指标。2007年度报告主要调研了日益扩展的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扩大对个人和国民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迄今为止并未看到所谓学历价值通胀的迹象”。报告也首次审视了教育效益问题,探讨教育界需作出何等程度的改革努力,才能像其他行业那样在公共预算压力日增的今天产生更大效益。
其他文献
一个开满郁金香的国度,它的教育水平名列欧洲前茅。它还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福利国家之一,所有大专院校的开支均由政府支付      荷兰,素有“欧洲花园”的美称,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荷兰是个很小的国家,但却创造了许多世界奇迹,十五、十六世纪就凭借着世界上最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而称霸于世,被誉为“海上马车夫”。总人口只有1630万的荷兰,却有45万人口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教育水平名列欧洲前茅。
期刊
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事实上是在推动一场教育革命    在全社会都关注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应用于我国教育组织,成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话题。近日,《教育与职业》就此问题走访了国内认证界的权威人士,北京明标企业管理咨询中心国家注册教育专业高级咨询师、高级审核员王化义先生。    教育组织认证已引起国家重视    我国教育组织的“国标”(GB/T19001)认证工作,
期刊
美英等国及中国香港地区将大学校长的身份明确定位于职业管理者。中国内地大学校长的身份定位却长期处于模糊和游移的尴尬境地,这显然已不适应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须与时俱进地将大学校长的身份予以回归。    美国: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美国只有不到50%的大学校长可依据与董事会的合同拥有学者头衔,其他的纯粹是管理人员。在美国高校有一个共识,一旦就任大学校长就必须将自己的研究计划和教学工作在任期
期刊
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到学校与社会、专业与企业的关系,小到学校内部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德育与职业人才培养的关系等,都需要稳妥驾驭和妥善处理    1999年底,北京市文秘档案职业学校和北京求实中学合并成立了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并成功申办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3月,随着原北京130中学的并入,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得到扩大,形成了三个校区三大类专业的办学格局:望京校区
期刊
为了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庆市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与英格玛(中国)有限公司于2006年4月联合创办了面向农村贫困户子女的英格玛职业培训学校,重庆市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任也由此落在了它的肩上。  学校创办以来,在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扶贫办干部培训中心、重庆市扶贫办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校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耕耘,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已进入了科学
期刊
如今网络已渗透到社会各个群体,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网络道德该执行什么样的标准,大学生这个群体又在网络道德的建构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519名有上网习惯的大学生进行了网络道德的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采用“单盲”设计,即不告知大学生调查的目的是网络道德,而只是告知其在进行网络知识的问卷调查。    现状引人深思    缺乏人际间基本信任  接受调查的
期刊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期待,江西师范大学从自身优势出发,探索出了服务新农村的模式    近年来,作为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为已任,以提升教师专业化为主线,全方位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努力构建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体系,逐步走出一条促进学校综合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有机结合的办学道路。  前不久,《教育与职业》记者走进了江西师范大学,深入了解了该校服务农村教育的创新举
期刊
麻省理工学院的演变历程表明,大学的办学方向要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走出“十字路口”    在反思自己教育经历的过程中,创建一所一流大学的想法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创始人威廉·巴敦·罗杰斯的内心愈发强烈。在赠地法案的推动和罗杰斯个人的努力下,1865年2月20日,波士顿市中心的商业图书馆响起了麻省理工学院第一堂课的钟声。  在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院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一流大
期刊
几排平房、三幢教学楼勾勒出北京市商业学校的原貌。  1999年8月,在北京市市政府的统筹下,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一商集团教育资源合并重组,建立新的北京市商业学校后,为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领导班子率领全校教工团结拼搏,艰苦创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北京市商业学校旧貌换新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校生规模由2617人增加到近8000人;建筑面积由2万平方米增加到8万平方米;教学设
期刊
“大学生研究机会计划”现在仍是全美大学中最大、最广泛的计划    1957年,发明偏振片照相机的埃德温·H·兰德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座—《伟大之产生》对该校的教学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认为,大学标准化的考试和评分制度只能压抑学生成为伟大人物的潜力。学生应被教授视为年轻的同事,并给予他们从事独立、有激励性科研的机会。  几年后,埃德温·H·兰德专门设立了一项托管基金,供麻省理工学院使用。1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