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互联网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了,但是无论搬到什么地方去,无论走到哪里,我想百度人从来没有忘记我们对网民的承诺,没有忘记我们的使命,那就是为人们提供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让人们找到所求。”
写给从硅谷归来的李彦宏:
如果有人问,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说,是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互联网对社会的介入,无疑于一次变革。作为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先驱,我有幸在这个激情澎湃的十年中扮演了一名缔造者的角色。
有朋友曾说,搜索引擎的兴盛,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人们对网络搜索的依赖,让知识变得“不值钱”,准确地说,是获取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我时常对人讲,李彦宏并不聪明,百度也并不神奇,只是在这个十年里,百度率先起步,让中国网民从认识、了解、喜爱到依赖,百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扮演起了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的领军者。
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总是给人一夜成名的错觉,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如何伴随着刚刚过去的这十年,与中国互联网一起成长,一起腾飞的故事。
从硅谷到北京
1999年底,正值圣诞节,我回到相别八年之久的祖国。辽阔而古朴的北京寒风萧瑟,正是这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从硅谷到北京的航班,短暂而漫长,下飞机的那一刻,我对自己说,矢志已久的搜索引擎梦想,从现在开始。
寒风拂过的一刹那,我隐约感觉到,衣领上似乎还残留着硅谷海风的盐腥味,踏上这片阔别已久的熟悉土地,下意识地握了握拳头,放声大啸。我知道,接下来,我要挑战那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巨型隐形杀手。
那段留学岁月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1997年夏天,我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创业之路。在美国西部的艳阳高天下,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转眼间就变成了整洁漂亮的工业园区,新经济和新技术的魔力曾让我感叹不已。
在去硅谷之前的日子里,《华尔街日报》是我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英雄,几乎天天占据着《华尔街日报》的重要版面,吸引着那时年轻的我兴奋的眼球。“做大家需要的东西”是我的梦想,在硅谷,Infoseek的CTO威廉•张,为我的梦想打开了第一扇窗户。这个来自台湾地区拥有哈佛博士头衔的“江湖高人”,让我意识到,在沧海横流的英雄境界里也可以有书生的一席之地。很快,我们成为了知己。
与威廉•张携手合作的日子里,我们迎来过Infoseek在股市上的无限春光,也遭遇过被收购被重排座次的业界寒流。年轻的好处在于人可以承担冒险的冲动与代价,岁月更迭,曾经的商海浮沉,都沉淀为耐人琢磨的经验。
有朋友曾这样形容后来的我:“无论是接听手机还是开拉车门,语调、动作都慢条斯理,几乎无法想像这样一个阴柔的男人如何能在波诡云谲的IT界杀出重围自立门户。也许,奇迹总是令凡人措手不及。”然而,我的创业并非是外界所认为的奇迹。
如今,我依然能够清晰地忆起那些蝉声如雨的夜晚,房间里彻夜不熄的灯光,和熬红的眼睛一样闪烁不定的电脑界面,仿佛一部影影绰绰的黑白纪录片。北京大学资源楼里七百多个紧张的日日夜夜,记载了我和合作者们难忘的创业经历。选址设想从硅谷得到启发,因为这里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遥遥相望,周围绿树成荫,而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以便老师和学生兼职搞技术。
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
2000年3月,北京,春寒料峭,在还弥漫着春节余兴的时节,百度公司正式成立了。
5个专职技术人员,其余都是来自北大、清华的兼职学生,梦想与实力的悬殊差距刺激着这个团队年轻的心脏,文弱的身躯负载着旁人难揣的野心。只有在两个人的场合,我才会对徐勇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的技术人才实在是太少了。那时,搜索引擎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我始终坚信,随着网上内容的丰富,人们对搜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随着中国语言不断发展,中国独特规模经济体不断成长,我们认为依赖进口技术做中国的事情难以持久,我们相信中国人会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技术了解中国文化。
徐勇是我的北大校友,在伯克利大学加州分校做过生物学博士后的奇才,在我“梦想家”式的鼓动下接受回国创业的人生设计。当初,我们的融资目标是100万美金,威廉•张后来告诉我,风险投资商在签字前,曾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他:“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威廉•张告诉对方,“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于是,120万美金的投资让我和徐勇敲定了回国的决心。
在短短的历史里,百度在自己坚守的领域有很多次转型。最重要的,也是第一次的大转型是在大家对网站最不看好的2001年,百度从一个技术供应商转变为独立的网站运营商。建立自己的网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要和自己原来的客户门户网站竞争。随之而来的是对盈利模式的改变:竞价排名。这是一个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方式。
2001年7月,我在深圳疗养,在百度深圳分公司通过电话召开会议,向全体股东提出百度要转型独立做搜索引擎网站,开展竞价排名。始料不及的是,这个提议遭到股东们的一致反对。与董事们沟通了几个小时,依然无法说服投资人。接下来,也许是我平生第一次发怒,将自己的手机狠狠地摔到桌子上,对着电话那头吼道: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那就别干了!最终,股东们同意了我的提议。他们告诉我: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
第一天的竞价排名收入仅仅是1.9元,第二天也仅3元多,但第三天超过了10元,第五天超过了200元。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为了盈利,忘却盈利
2003年6月,百度成立后的第三个年头,已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并杀进中文网站“四强”。在中国本土与Google的对垒中,百度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对我来说,一旦想好了做一件事情,就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我喜欢享受工作的过程,没有什么能替代看到别人使用我的产品时的那种满足。
后来的百度,头顶着众多光环,与此同时,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着两个强敌:Google和阿里巴巴。Google曾被我视为最强大的隐形对手,在百度的不懈努力下,一直对其保持着明显优势;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方面是无可争议的领先者,占据着80%以上的市场份额,它旗下的淘宝网对百度进行屏蔽,希望借此鼓励用户直接到淘宝搜索商品信息。这无疑对我们形成了挑战。
面对攻势,百度需要转型。接下来,我们让网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的百度。用“框计算”计划回应“云计算”概念;推出的新广告平台“凤巢”试图将广告和搜索结果区分开来;百度知道、贴吧等网页搜索对营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百度“有啊”电子商务平台成功启动……
我曾告诉许多人,我的理想是希望靠技术改变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有时,为了盈利暂时忘却盈利,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把财富看得更广义一点的话,它应该意味着幸福。金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拥有幸福的生活。
“李彦宏”
写给从硅谷归来的李彦宏:
如果有人问,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说,是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互联网对社会的介入,无疑于一次变革。作为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先驱,我有幸在这个激情澎湃的十年中扮演了一名缔造者的角色。
有朋友曾说,搜索引擎的兴盛,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人们对网络搜索的依赖,让知识变得“不值钱”,准确地说,是获取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我时常对人讲,李彦宏并不聪明,百度也并不神奇,只是在这个十年里,百度率先起步,让中国网民从认识、了解、喜爱到依赖,百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扮演起了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的领军者。
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总是给人一夜成名的错觉,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如何伴随着刚刚过去的这十年,与中国互联网一起成长,一起腾飞的故事。
从硅谷到北京
1999年底,正值圣诞节,我回到相别八年之久的祖国。辽阔而古朴的北京寒风萧瑟,正是这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从硅谷到北京的航班,短暂而漫长,下飞机的那一刻,我对自己说,矢志已久的搜索引擎梦想,从现在开始。
寒风拂过的一刹那,我隐约感觉到,衣领上似乎还残留着硅谷海风的盐腥味,踏上这片阔别已久的熟悉土地,下意识地握了握拳头,放声大啸。我知道,接下来,我要挑战那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巨型隐形杀手。
那段留学岁月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1997年夏天,我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创业之路。在美国西部的艳阳高天下,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转眼间就变成了整洁漂亮的工业园区,新经济和新技术的魔力曾让我感叹不已。
在去硅谷之前的日子里,《华尔街日报》是我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英雄,几乎天天占据着《华尔街日报》的重要版面,吸引着那时年轻的我兴奋的眼球。“做大家需要的东西”是我的梦想,在硅谷,Infoseek的CTO威廉•张,为我的梦想打开了第一扇窗户。这个来自台湾地区拥有哈佛博士头衔的“江湖高人”,让我意识到,在沧海横流的英雄境界里也可以有书生的一席之地。很快,我们成为了知己。
与威廉•张携手合作的日子里,我们迎来过Infoseek在股市上的无限春光,也遭遇过被收购被重排座次的业界寒流。年轻的好处在于人可以承担冒险的冲动与代价,岁月更迭,曾经的商海浮沉,都沉淀为耐人琢磨的经验。
有朋友曾这样形容后来的我:“无论是接听手机还是开拉车门,语调、动作都慢条斯理,几乎无法想像这样一个阴柔的男人如何能在波诡云谲的IT界杀出重围自立门户。也许,奇迹总是令凡人措手不及。”然而,我的创业并非是外界所认为的奇迹。
如今,我依然能够清晰地忆起那些蝉声如雨的夜晚,房间里彻夜不熄的灯光,和熬红的眼睛一样闪烁不定的电脑界面,仿佛一部影影绰绰的黑白纪录片。北京大学资源楼里七百多个紧张的日日夜夜,记载了我和合作者们难忘的创业经历。选址设想从硅谷得到启发,因为这里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遥遥相望,周围绿树成荫,而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以便老师和学生兼职搞技术。
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
2000年3月,北京,春寒料峭,在还弥漫着春节余兴的时节,百度公司正式成立了。
5个专职技术人员,其余都是来自北大、清华的兼职学生,梦想与实力的悬殊差距刺激着这个团队年轻的心脏,文弱的身躯负载着旁人难揣的野心。只有在两个人的场合,我才会对徐勇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的技术人才实在是太少了。那时,搜索引擎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我始终坚信,随着网上内容的丰富,人们对搜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随着中国语言不断发展,中国独特规模经济体不断成长,我们认为依赖进口技术做中国的事情难以持久,我们相信中国人会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技术了解中国文化。
徐勇是我的北大校友,在伯克利大学加州分校做过生物学博士后的奇才,在我“梦想家”式的鼓动下接受回国创业的人生设计。当初,我们的融资目标是100万美金,威廉•张后来告诉我,风险投资商在签字前,曾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他:“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威廉•张告诉对方,“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于是,120万美金的投资让我和徐勇敲定了回国的决心。
在短短的历史里,百度在自己坚守的领域有很多次转型。最重要的,也是第一次的大转型是在大家对网站最不看好的2001年,百度从一个技术供应商转变为独立的网站运营商。建立自己的网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要和自己原来的客户门户网站竞争。随之而来的是对盈利模式的改变:竞价排名。这是一个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方式。
2001年7月,我在深圳疗养,在百度深圳分公司通过电话召开会议,向全体股东提出百度要转型独立做搜索引擎网站,开展竞价排名。始料不及的是,这个提议遭到股东们的一致反对。与董事们沟通了几个小时,依然无法说服投资人。接下来,也许是我平生第一次发怒,将自己的手机狠狠地摔到桌子上,对着电话那头吼道: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那就别干了!最终,股东们同意了我的提议。他们告诉我: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
第一天的竞价排名收入仅仅是1.9元,第二天也仅3元多,但第三天超过了10元,第五天超过了200元。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为了盈利,忘却盈利
2003年6月,百度成立后的第三个年头,已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并杀进中文网站“四强”。在中国本土与Google的对垒中,百度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对我来说,一旦想好了做一件事情,就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我喜欢享受工作的过程,没有什么能替代看到别人使用我的产品时的那种满足。
后来的百度,头顶着众多光环,与此同时,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着两个强敌:Google和阿里巴巴。Google曾被我视为最强大的隐形对手,在百度的不懈努力下,一直对其保持着明显优势;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方面是无可争议的领先者,占据着80%以上的市场份额,它旗下的淘宝网对百度进行屏蔽,希望借此鼓励用户直接到淘宝搜索商品信息。这无疑对我们形成了挑战。
面对攻势,百度需要转型。接下来,我们让网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的百度。用“框计算”计划回应“云计算”概念;推出的新广告平台“凤巢”试图将广告和搜索结果区分开来;百度知道、贴吧等网页搜索对营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百度“有啊”电子商务平台成功启动……
我曾告诉许多人,我的理想是希望靠技术改变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有时,为了盈利暂时忘却盈利,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把财富看得更广义一点的话,它应该意味着幸福。金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拥有幸福的生活。
“李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