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一切语文行为,包括识字、写字、遣词、造句、使用字典、词典、读书、听话、说话、作文等,都有一个由掌握基础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问题,这里,我谈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1、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初入学时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造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要让学生养成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习惯,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来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卷面整洁、爱护文具等习惯。
2、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认为,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拦路虎”不要轻易放过,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要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不要象小和尚念经,读而不懂其义,这样的读就没有什么意义;“口”到了,“心”却溜了号,更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还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要心领神会,有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还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要“不运笔墨不读书”;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做记号;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要提出写读后感。
3、利用工具书来解疑答惑习惯的培养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典。从一年级起就要让学生会使用字典。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
4、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培养
我们学生最怕上口语交际课,无话可说,导致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寫作文就头疼,有的是看作文书抄袭,有的等家长回家教写,有的呢干脆自己瞎写,老师规定字数就写口水话,文不对题瞎编,让老师和家长头疼,那么怎么来改变这一现象,我们老师就要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养成了习惯的话,作文不再难,口语交际就有”话”说了,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十分重要。
5、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我们老师要教育孩子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要敢于挑战,敢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深入思考,才会获取新知识。质疑也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学生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质疑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使学生的问题简单可笑,也应鼓励并加以引导,不可打击其积极性,熄灭其智慧的火花;二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质疑,忌漫无边际,无针对性。
6、 培养学生养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所以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要督促孩子有记笔记的习惯。首先得有个自己喜欢的漂亮的笔记本,然后让他爱上上课记笔记,老师对孩子的笔记经常检查评比,对记得好的给予表扬来带动其他的同学,只要我们老师坚持这样做,学生会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7、认真倾听、交流习惯的培养
我们常在课堂上看到这种情况: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七嘴八舌,课堂一片混乱。有时候老师不得不停下来耐心地给孩子讲“学会倾听,学会尊重”,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影响孩子听课,因此,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人常说:“倾听是一种艺术”, 培养学生会倾听更是老师的艺术。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要讲清道理更要会导引,还要坚持不懈。同时我们还会看到这种情况:老师讲得筋疲力尽课堂死寂一片,任你老师问什么就是无人作答,除却课堂设计因素外,学生不会交流实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倾听和交流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对于人来说两者均不可偏废。现代社会交流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来说无论深广度还是频度都是以往任何时期无法比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老师在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
8、良好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
听是大有学问的。有的同学听人讲话心不在焉,听了以后不知所云,这就不是好的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听教师讲课,要让学生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可以表达出来。参加讨论和辨论,要听明白每个人的主要观点,看法有分歧的要能听得出分歧在哪里。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就能使学生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提高其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说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虽然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口语的能力,但并不规范、准确、完善,往往是满口方言,语句凌乱,有的还夹杂着一些粗野的话。进入小学以后,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说的质量。要坚持说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有不良习惯的,如说话哼哼唧唧、结结巴巴或带口头禅的,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纠正。
9、良好习作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作习惯主要包含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等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养成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有的学生往往想到一点就写,写了几句写不下去了,又涂掉重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想一想这篇作文重点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头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动笔。要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写作,就得改进作文的命题,加强学生自主拟题的练习,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审题,多写日记、书信等。
还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有不少学生作文写好后,往往一交了之。没有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这或许是学生习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学生的作文写好了,要让他们把初稿念一念,一边念一边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家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小学生更应该养成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主要就是这几个方面。另外还有如写日记习惯,搜集名言警句的习惯,背诵、赏析名篇的习惯等等。
总之,小学生要培养的学校习惯还很多,我在这里就不在列举了,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等特点。教师本人具有学习语文的诸多良好习惯,就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良好影响。比如说,教师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小学生便会由衷地钦佩、倾慕,并进而心揣手摹。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小学生养成上述好的学习习惯,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1、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初入学时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造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要让学生养成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习惯,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来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卷面整洁、爱护文具等习惯。
2、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认为,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拦路虎”不要轻易放过,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要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不要象小和尚念经,读而不懂其义,这样的读就没有什么意义;“口”到了,“心”却溜了号,更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还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要心领神会,有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还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要“不运笔墨不读书”;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做记号;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要提出写读后感。
3、利用工具书来解疑答惑习惯的培养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典。从一年级起就要让学生会使用字典。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
4、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培养
我们学生最怕上口语交际课,无话可说,导致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寫作文就头疼,有的是看作文书抄袭,有的等家长回家教写,有的呢干脆自己瞎写,老师规定字数就写口水话,文不对题瞎编,让老师和家长头疼,那么怎么来改变这一现象,我们老师就要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养成了习惯的话,作文不再难,口语交际就有”话”说了,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十分重要。
5、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我们老师要教育孩子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要敢于挑战,敢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深入思考,才会获取新知识。质疑也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学生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质疑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使学生的问题简单可笑,也应鼓励并加以引导,不可打击其积极性,熄灭其智慧的火花;二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质疑,忌漫无边际,无针对性。
6、 培养学生养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所以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要督促孩子有记笔记的习惯。首先得有个自己喜欢的漂亮的笔记本,然后让他爱上上课记笔记,老师对孩子的笔记经常检查评比,对记得好的给予表扬来带动其他的同学,只要我们老师坚持这样做,学生会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7、认真倾听、交流习惯的培养
我们常在课堂上看到这种情况: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七嘴八舌,课堂一片混乱。有时候老师不得不停下来耐心地给孩子讲“学会倾听,学会尊重”,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影响孩子听课,因此,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人常说:“倾听是一种艺术”, 培养学生会倾听更是老师的艺术。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要讲清道理更要会导引,还要坚持不懈。同时我们还会看到这种情况:老师讲得筋疲力尽课堂死寂一片,任你老师问什么就是无人作答,除却课堂设计因素外,学生不会交流实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倾听和交流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对于人来说两者均不可偏废。现代社会交流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来说无论深广度还是频度都是以往任何时期无法比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老师在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
8、良好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
听是大有学问的。有的同学听人讲话心不在焉,听了以后不知所云,这就不是好的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听教师讲课,要让学生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可以表达出来。参加讨论和辨论,要听明白每个人的主要观点,看法有分歧的要能听得出分歧在哪里。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就能使学生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提高其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说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虽然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口语的能力,但并不规范、准确、完善,往往是满口方言,语句凌乱,有的还夹杂着一些粗野的话。进入小学以后,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说的质量。要坚持说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有不良习惯的,如说话哼哼唧唧、结结巴巴或带口头禅的,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纠正。
9、良好习作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作习惯主要包含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等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养成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有的学生往往想到一点就写,写了几句写不下去了,又涂掉重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想一想这篇作文重点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头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动笔。要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写作,就得改进作文的命题,加强学生自主拟题的练习,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审题,多写日记、书信等。
还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有不少学生作文写好后,往往一交了之。没有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这或许是学生习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学生的作文写好了,要让他们把初稿念一念,一边念一边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家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小学生更应该养成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主要就是这几个方面。另外还有如写日记习惯,搜集名言警句的习惯,背诵、赏析名篇的习惯等等。
总之,小学生要培养的学校习惯还很多,我在这里就不在列举了,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等特点。教师本人具有学习语文的诸多良好习惯,就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良好影响。比如说,教师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小学生便会由衷地钦佩、倾慕,并进而心揣手摹。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小学生养成上述好的学习习惯,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