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设计和生态美学的结合是一种交集和创新。共同构建一个“人、自然、技术、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将促使自然还原生态,使人类回归生态友好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原生态 绿色包装 可持续设计 生态美学
1 原·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伦理观
1.1 “原·源”生态——从原本到本源
所谓溯本求源,就是要通过人对自然原本的了解来认识生命和宇宙的本源,遵循生态规律把人的生命融入到宇宙之中,从自然生态中找回生活的本源。庄子有云:“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明晓天地之间的美,才能洞悉通达万物发展的规律。我们现在所倡行的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等,在哲学根源上都可以追溯到这种朴素的自然伦理观。
(1)生态——自然规律。就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自然生态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和谐共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
(2)原生态——自然而然的和谐发展1。所谓“原生态”,是借用了自然地理和环境科学的一种概念。是在没有受到人工影响的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一种初始状态。在艺术设计当中就是我们所要的未加粉饰雕琢的基础上进行生态设计而产生的原始美和天然美。体现了宛若天成、巧夺天工的设计妙处。标志着人类美学文明的进步,让生态美与艺术美真正实现自然之大美。
1.2 “道·法”自然——形成中西方共识的生态理论和自然伦理观
自然孕育人类,给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大千万物汇聚的环境之中,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自然环境。《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自然而然无状之状的自然。西方生态学家把这种思想作为生态理论的基础。中国古代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加以崇拜和敬畏,逐步形成超自然体的观念。形成天体之神、万物之神、四季之神等自然神灵观念,这种自然崇拜具有原生型特点的宗教崇拜形式自远古社会延续下来流传至今。《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自然伦理观与中华文明的传统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耀着生态智慧的光芒。
2 绿·设计——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设计潮流
2.1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 ,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公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2.2 低碳设计与环保观念
(1)低碳。当下流行词汇,它的目的是要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绿色设计无疑能够有效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产品提出的新的要求,它是应对行业惨烈竞争的主要手段,更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2)环保。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绿色包装具有环保可再生利用生态材料和生产工艺,树立生存开发与资源平衡的理念,通过协调人与资源的关系,充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3)特点、原则。绿色设计包括低碳和环保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如下特点:①材料严格化,尽可能的去选择天然材料,可再生性的生态环保材料。②加工天然化,在产品配制和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致癌染料等常规的制作工艺。③设计简单化,贴近自然,抛去纷繁复杂的设计,享用自然简单的设计。
2.3 天然材料与生态包装
(1)健康、自然、环保的天然材料对应绿色、美观、再生的生态包装。生态包装材料指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如竹、藤、草、芦苇等,天然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制造,价格低廉,种类丰富可以运用在各种包装上。生态包装不仅是生态包装材料,还有生态包装方式。作为对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无害的生态包装,它的材料再利用与能源循环,能够推动健康生态的包装。
(2)稳定性、功能性、实用性的结构匹配经济性、观赏性和安全性的工艺。包装的结构和工艺在包装设计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包装的结构直接关系到包装的强度、稳定性、功能性和实用性;而包装工艺主要影响到包装产品的经济性、观赏性和安全性。
2.4 技术与科技
(1)技术与手工。传统包装技术以适合的包装技术保护产品,除了基本的防震,防潮,防锈、防霉等保护技术外。还有成型、干燥、印刷、防伪等技术。所谓的生态包装还包括传统的工艺和民间手艺的特色。商品原产地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原生态包装特有的魅力值得保护利用和深入研究开发,才能真正抛弃浮华的包装回归生态包装的本质。
(2)科技与生产。现代科技工业化包装技术,从最初的人工简单包装、普通防腐功能到商品时代包装功能的多样化,再到机械化批量生产,直至如今,设计理念、生产技术、设备工艺等全面革新的时代,促使生产商不论是从材料本身,还是技术设备都必须有质的飞跃。因为科技包装的发展,新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运用纳米技术可以得到新型塑料,其具有高强度、透明耐热、安全无毒的优秀性能。应用基因新技术,可以实现包装材料直接从传统植物中生长出来。原生态包装遇到科技时代是继承更是超越。
3 美·文明——经济、社会、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美学
3.1 绿色包装与可持续设计,是生产、消费、生活的绿色生命线
在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购对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在WTO一揽子协议中的《贸易与环境协定》,促使各国企业必须生产出符合环境要求的产品及包装。绿色包装是促进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可持续设计(Sustainabile Design)是一种以符合经济、社会及生态学三者可持续经营为方针的设计方法。产品及包装使用期间不为环境带来伤害,使用结束后还能够回收再生,甚至回馈大自然。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逐渐树立起一种崇尚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
3.2 生态友好与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文需求和战略保障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是全生态世界观的社会表达。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五位一体”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语
商品经济社会人们每天消耗大量的物品,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岌岌可危,产品包装的安全、低碳、环保、再生、可持续性设计是拯救“生态”的重要手段。绿色包装、绿色消费以及文化生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美学作为新兴的学科,融合了生态学、环境学、设计学、美学等相关学科,形成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绿色设计和生态美学的结合是一种交集和创新。共同构建一个“人、自然(环境、生态)、技术、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将促使自然还原生态,使人类回归生态友好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光召.创造文化生态[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2]刘晓陶.生态设计[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3][美]伯林特.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关键词】原生态 绿色包装 可持续设计 生态美学
1 原·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伦理观
1.1 “原·源”生态——从原本到本源
所谓溯本求源,就是要通过人对自然原本的了解来认识生命和宇宙的本源,遵循生态规律把人的生命融入到宇宙之中,从自然生态中找回生活的本源。庄子有云:“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明晓天地之间的美,才能洞悉通达万物发展的规律。我们现在所倡行的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等,在哲学根源上都可以追溯到这种朴素的自然伦理观。
(1)生态——自然规律。就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自然生态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和谐共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
(2)原生态——自然而然的和谐发展1。所谓“原生态”,是借用了自然地理和环境科学的一种概念。是在没有受到人工影响的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一种初始状态。在艺术设计当中就是我们所要的未加粉饰雕琢的基础上进行生态设计而产生的原始美和天然美。体现了宛若天成、巧夺天工的设计妙处。标志着人类美学文明的进步,让生态美与艺术美真正实现自然之大美。
1.2 “道·法”自然——形成中西方共识的生态理论和自然伦理观
自然孕育人类,给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大千万物汇聚的环境之中,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自然环境。《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自然而然无状之状的自然。西方生态学家把这种思想作为生态理论的基础。中国古代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加以崇拜和敬畏,逐步形成超自然体的观念。形成天体之神、万物之神、四季之神等自然神灵观念,这种自然崇拜具有原生型特点的宗教崇拜形式自远古社会延续下来流传至今。《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自然伦理观与中华文明的传统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耀着生态智慧的光芒。
2 绿·设计——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设计潮流
2.1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 ,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公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2.2 低碳设计与环保观念
(1)低碳。当下流行词汇,它的目的是要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绿色设计无疑能够有效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产品提出的新的要求,它是应对行业惨烈竞争的主要手段,更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2)环保。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绿色包装具有环保可再生利用生态材料和生产工艺,树立生存开发与资源平衡的理念,通过协调人与资源的关系,充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3)特点、原则。绿色设计包括低碳和环保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如下特点:①材料严格化,尽可能的去选择天然材料,可再生性的生态环保材料。②加工天然化,在产品配制和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致癌染料等常规的制作工艺。③设计简单化,贴近自然,抛去纷繁复杂的设计,享用自然简单的设计。
2.3 天然材料与生态包装
(1)健康、自然、环保的天然材料对应绿色、美观、再生的生态包装。生态包装材料指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如竹、藤、草、芦苇等,天然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制造,价格低廉,种类丰富可以运用在各种包装上。生态包装不仅是生态包装材料,还有生态包装方式。作为对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无害的生态包装,它的材料再利用与能源循环,能够推动健康生态的包装。
(2)稳定性、功能性、实用性的结构匹配经济性、观赏性和安全性的工艺。包装的结构和工艺在包装设计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包装的结构直接关系到包装的强度、稳定性、功能性和实用性;而包装工艺主要影响到包装产品的经济性、观赏性和安全性。
2.4 技术与科技
(1)技术与手工。传统包装技术以适合的包装技术保护产品,除了基本的防震,防潮,防锈、防霉等保护技术外。还有成型、干燥、印刷、防伪等技术。所谓的生态包装还包括传统的工艺和民间手艺的特色。商品原产地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原生态包装特有的魅力值得保护利用和深入研究开发,才能真正抛弃浮华的包装回归生态包装的本质。
(2)科技与生产。现代科技工业化包装技术,从最初的人工简单包装、普通防腐功能到商品时代包装功能的多样化,再到机械化批量生产,直至如今,设计理念、生产技术、设备工艺等全面革新的时代,促使生产商不论是从材料本身,还是技术设备都必须有质的飞跃。因为科技包装的发展,新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运用纳米技术可以得到新型塑料,其具有高强度、透明耐热、安全无毒的优秀性能。应用基因新技术,可以实现包装材料直接从传统植物中生长出来。原生态包装遇到科技时代是继承更是超越。
3 美·文明——经济、社会、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美学
3.1 绿色包装与可持续设计,是生产、消费、生活的绿色生命线
在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购对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在WTO一揽子协议中的《贸易与环境协定》,促使各国企业必须生产出符合环境要求的产品及包装。绿色包装是促进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可持续设计(Sustainabile Design)是一种以符合经济、社会及生态学三者可持续经营为方针的设计方法。产品及包装使用期间不为环境带来伤害,使用结束后还能够回收再生,甚至回馈大自然。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逐渐树立起一种崇尚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
3.2 生态友好与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文需求和战略保障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是全生态世界观的社会表达。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五位一体”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语
商品经济社会人们每天消耗大量的物品,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岌岌可危,产品包装的安全、低碳、环保、再生、可持续性设计是拯救“生态”的重要手段。绿色包装、绿色消费以及文化生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美学作为新兴的学科,融合了生态学、环境学、设计学、美学等相关学科,形成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绿色设计和生态美学的结合是一种交集和创新。共同构建一个“人、自然(环境、生态)、技术、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将促使自然还原生态,使人类回归生态友好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光召.创造文化生态[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2]刘晓陶.生态设计[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3][美]伯林特.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