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诠释这片乡土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以恭敬之心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是作者内心的山水,更是对海淀这片大美山水的诠释……
  曾经海子成片满目稻浪遍地荷香一派北国水乡风光的海淀,以其秀美的山川,成为皇家在京城修建园林阆苑的首选之地。
  无论是当年“首都副食品基地”时代满目翠绿间的鸟鸣蛙鼓,还是今天核心区建设时代数字潮流的流光溢彩,海淀这片充满魅力的热土,以其博大的爱,孕育着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科技文明融合的最新成果。旖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文化氛围,密集的高素质人才,发达的现代科技产业,田园式的生态环境,这些使海淀成为中国最富魅力、最具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地区之一。
  斗转星移,虽然今天的海淀已经难以寻到淳朴的乡土的气息,但这片热土上的儿女却以不同的方式留存下了那片乡土最朴实、最真切的美。
  2012年7月12日,由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共同主办的“2012·大美海淀·乡土书画三人展”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开幕展出。徐沛东、姜昆、张飙、朱宪民、田伯平、曹灿、杨在葆、杨洪基、戴玉强、李琦、张路等著名艺术家、评论家,陈中、张国政、赵蕊蕊等奥运会冠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曹志和于友先、胡振民、阎晓宏、李昭玲、张占琴、穆鹏、陈惠丰、臧桂武、刘恪、丁志明、肖熙之、张宝章、张志田、王珍明等中央、市、区相关领导,以及来自社会各界教育家、艺术家、摄影家等数百人出席了开幕式。
  杨再春、杨永安、田添这三位在海淀乡土上,准确地说是从60年代的清河边的大学校园、清河镇、六郎庄的柳荫下成长起来的书画家,他们从一点一划、一笔一墨开始,在海淀的山水间汲取艺术的营养,穿越自己的人生沧桑,分别走到了各自的高度,实现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杨再春:用艺术传承文化
  杨再春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除了体育之外,他的大半生与墨有缘,其艺术生命就是在墨与纸的黑白之间练就的。由于杨再春长得魁梧,肤色黝黑,每天又几乎被如烟如缕的墨香所缠绕,因此不少朋友称他为“墨人”。
  杨再春先生原本是河北唐山人,1959年,15岁的杨再春因体育成绩突出,被保送到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从此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在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杨再春6岁就开始描红模子,一本颜真卿的《多宝塔》伴随他度过了中学时代。1968年,杨再春又先后拜书法大家郑诵先、黄高汉两位先生为师,刻苦研习汉隶、魏碑,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书以及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等诸家法贴,逐渐形成了“凝重中有飞动,庄严中寓活泼”,“重笔如山石坠地,轻笔如燕子点水”的独特风格。
  在这次展览中,杨再春先生带来了数十件敬录毛泽东经典诗词的书法作品。既有十九条屏的《沁园春·雪》全文,和用条幅呈现的军长朱德和党代表毛泽东发布的四言诗“布告”;也有用对联、横幅、册页等形式书写的《沁园春·长沙》局部,和“鹰击长空”、“指点江山”等单列词语。其中,由杨再春12小时一气呵成的90米长卷,抄录了37首毛主席诗词,令观众叹为观止。
  几十年来,杨再春始终坚持用艺术传承文化,他还尝试过以砖雕、赏瓶、卷缸、瓷板等为材质进行书法创作,把书法艺术演绎到极致。如今身患癌症的他,依然没有放下笔墨,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乐观豁达的心态诠释出了艺术最深层的内涵——追溯历史、传承经典、凝聚力量、激扬斗志,这也恰是海淀古镇千年以来所沉淀的海纳百川、淀积千里的精神与气魄。
  杨永安:醉心松柏
  走进展厅,杨永安先生的《凤凰迎客松》、《龙松延寿》尤为吸引观众眼球。虬曲的树干、苍劲的枝叶凸显了苍松啸霜傲雪的精神和气概。而这种精神仿佛根植于杨永安内心深处的数十年的积淀,也在潜移默化地濡染、改造着观赏者的精神世界。
  杨永安先生是张大千弟子梁树年先生的关门弟子,其画作以轻松翠柏而见长,在继承传统国画技艺的同时,不拘泥于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将内敛与奔放相容,重墨轻收,行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949年出生于海淀区清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杨永安,受父亲影响,自幼就喜欢写字画画,海淀这片大自然的乡村风光遂成了他最佳的写生场所。尽管中学时代杨永安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文革”却断送了他的画家梦。1968年,他回乡务农,曾当过木工、杂工,也种过地。他白天参加繁重的农业劳动,中午休息的时候,别人都抽支烟解解乏,杨永安却随手抓起块小石子、小草棒就画画,大自然是他写生的最佳场所,天上飞的鸟儿,地里拔节的庄稼,甚至玉米秸上蠕动的虫子都成为他写生的对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上经》),杨永安以古人这句话为座右铭,奋发向上,这不仅使他从普通社员到生产队长、村主任,再到副乡长、乡长;也引领他从田地间走向了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确立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知名美术家的声誉。
  半个多世纪,弹指而过。杨永安在海淀这片乡土中找到了心之所归,并将这些内心深处的感悟通过笔墨传达给每一位观众——“我是喝清河的水、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从1968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东升乡,土地、师生、感情、工作、艺术追求、刻苦和磨练,整个过程都历历在目。多年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始终以松的精神、柏的坚强作为本源激励自己,松柏汲取大自然的灵气,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啸霜傲雪、英姿伟岸,正是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
  田添:田世画风续彩
  田添先生“得荫余馨承高艺,质涵清丽有家风”,出自名门,自少年时代开始,就受到祖父——著名工笔画大师田世光先生和叔叔田镛的熏陶,耳濡目染,既得田派工笔花鸟画之真谛。
  田氏家族六代久居京城西郊柳浪庄(今六郎庄),与颐和园近在咫尺。每逢春夏,只要田世光先生身体力行,就一定到园子里写生踏青,田添也经常陪着去,感受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交映的大美海淀,这也为他日后较为成熟的笔墨及传统章法打下了基础,也对中国绘画有了较深的认识与理解。
  1980年至1983年,田添又受业于溥松窗、秦岭云、徐湛、刘炳森、金鸿钧等诸位先生,后又得何海霞、梁树年、俞致贞、白雪石、程振国等诸位先生指教,系统学习了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及书法等科目。多年的潜心学习与临摹,加之对乡土风情以及对艺术的顿悟,田添创造性地继承了双钩重彩画法。纵观其作品《远瞩图》、《盛夏图》等,皆收张有度,给人以积极向上、憧憬美好生活的感觉,笔情墨趣间传达出了画家浓厚的生活情致。
  今天,在业界已经颇具影响力的三位艺术家,没有忘记海淀山水的滋养和海淀乡野风光的熏染,他们用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时代特质的作品,以虔诚的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国色国香、典雅大气的艺术风范。
  海淀区文联主席卫汉青说,三位艺术家用自己的书画作品和实践,为拥有三山五园和曹雪芹、纳兰性德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海淀这片乡土,为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70多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为首的120多个科研机构和包括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海淀这片现代知识经济热土,增添了一束鲜花、一缕亮色。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不仅承载着传统书画艺术的真谛,更蕴含着把海淀区建设成首都文化中心的激情,这种传承继往、开创未来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潜移默化的艺术启迪。
  言为心声,书为心迹,画为心像。这些以恭敬之心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是作者内心的山水,更是对海淀这片大美山水的诠释,而海淀的山水,也会因他们灵动的笔触而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人才只有走人行道,也就是人走的道,才能为民心,为太平发挥作用。  讨论人才的重要性的文章太多了。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人们得出结论:人才聚,事业举;人才散,事业衰。历史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李世民义释尉迟敬德,朱元璋礼贤拜刘基。这些故事流传至今实际已被抽象化,变为一种期盼,成为人们对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期待。  能把中国折腾得有点模样的帝王,多会聚集人才。战国的七雄争霸
期刊
耄耋之年创办享誉海内外的《稻香湖》诗刊,说明了艾砂、马乙亚两位老人既是现代诗歌的举火者,又是现代诗歌的守望者。  一本崭新的《稻香湖》诗刊,飞落在山东安丘县青云湖畔我的家,打开2012年春天的这个上午。  随后电话打进北京,千里之外,一位老妇人,一位诗歌的老妈妈的声音,电话那头响起……  艾砂、马乙亚,是一对穿越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诗坛伉俪。2006年,他们的爱情故事就被中国妇女报社评为“中国十大经
期刊
罗氏的经营高招就在于:别人尽力讨好顾客,他则把重心放在公司雇员身上,做到“员工第一”。他认为在市场观念上是“顾客第一”,但在经营管理上,则必须做到“员工第一”。  现代企业的成功,实际上是人才战略的成功。然而,怎样择才用人?有许多世界著名企业家,他们在使用和管理人才上,方式各异,但把握的标准是共通的:让人才在自己手下发挥最大价值。  李嘉诚:左右手与  “客卿”并重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在其长江实
期刊
《可可西里档案》的出版不仅仅是简单的回顾和“揭秘”,而是对我国新闻传播责任与社会使命的一次总结与弘扬。  当我收到王厉子著《可可西里档案——青新藏三省合围“一号行动”解密》一书的文稿时,仿佛时间女神又把我从春天的京城拉回了令我难以忘怀的十一年前,拉到了美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那片神奇的土地,拉到了在那片神奇土地上的宝石——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在中国默默沉睡了亿万年的“睡美人”被世人所知,是源于一
期刊
临汾作为一座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转型中独树一帜,展现了在社会趋势面前灵活的应变性,和拥抱变革、励精图治的开放精神。  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该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丁村、尧都、大槐树、壶口瀑布,全国半数以上元代戏台等华夏人文历史古迹星罗棋布;这里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期刊
“大美海淀·奇石文化展”拉开了酒店式博物馆的序幕,让人们在酒店里休闲之余,享受艺术的文化陶冶。  2012年7月1日,“大美海淀·奇石文化展”在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景酒店拉开帷幕。  作为海淀区旅游产业重要的展示窗口之一,北京稻香湖景酒店首度推出了酒店式博物馆概念。通过在酒店内布展一些艺术品形成小型博物馆,使旅游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由此成为海淀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中国
期刊
9月1日,是全国学生迈入新学期的第一天。  9月10日,是中国法定的教师节。  8月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被辞退的教授邹恒甫,微博污损北京大学,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关注,战火蔓延进了9月。  都是教育话题。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教育功不可没,为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培育了大批人才,实现了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科教兴国的夙愿。  可是,我们就能满足吗?  时下,中国走到了改革开放的一个十字路口。社会财富
期刊
世界500强中国79家企业上榜首超日本  《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陆(含香港在内,不包括台湾)进入世界500强的上榜公司已经连续第9年增加。2011年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上榜的企业数量是61家,包括台湾是69家。而今年(不包括台湾)共有73家公司上榜,比去年增加了12家,包括台湾是79家。《财富》预计,这一数字仍将继续向上跳动。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势头,到2014年世界500强企
期刊
今人如果能从内涵丰富的书院文化之中,提炼与现代教育接轨的精神品质,显然大有裨益。  教育根本在立志  书院见于唐代末年,在唐代有两种场所被称为书院:一种是中央政府设立的藏书、校书之所;还有一种是民间设立的供人们读书治学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皇权的更替,政治上新兴的科举制度取代六朝以来的门阀世族。书院文化逐渐兴盛,逐步具有讲学、祭祀、藏书之功能。以秉承师道尊严,知行合一,传承儒家思想,完善人伦道德
期刊
推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通力合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予以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规范和推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部也牵头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地方各级政府也都纷纷出台了相关措施。与此同时,国家也启动了“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民办教育迎来了新的契机,并获得了快速发展。民办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