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来客讲述“中国印象”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编者按:当今的中国充满生机和活力,已非昔日可比。凡是对中国不抱敌意或偏见的外国人,无论是记者,还是专家学者,抑或是企业家,只要他到过中国,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会让其抒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变革中的国家,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世界巨大的发展潜力;它又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发展的国家……
  
  美国商人:这是一个飞速变革的国家,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世界和平繁荣的巨大潜力
  
  [美国《共和党人美国人报》4月29日文章] 中国来鸿
  文/美国西北康涅狄格州商会会长 乔安·瑞安
  真是难以置信,我们已经抵达此次令人惊叹的旅行的最后一站!我们这个由18位工商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无疑在抓紧每一分钟体验中国文化并尽可能了解中国经济。在上海停留数日之后,我们乘汽车前往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赛兹(中国)公司就坐落在这个开发区。赛兹公司意识到了在全球发展的必要性,知道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我们遇到的许多公司领导人都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还参观了其他许多公司,既有奥地利和德国的公司,也有日本和美国的公司。他们的共同想法是:为了在全球取得成功,打入中国非常重要。
  此行之前,来自康涅狄格和纽约的许多工商界领导人彼此并不认识,但我们形成了将会保持多年的纽带。在我看来,当面临共同挑战和认真考虑在中国开展业务时,这些制造商将会互相帮助。
  ??我们参观的每座城市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上海被称为“东方的巴黎”确实当之无愧;苏州被誉为“亚洲的威尼斯”,是一座以丝绸、园艺、刺绣和古桥闻名的迷人城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如果前往中国而不参观这里的故宫、颐和园、长城和十三陵,那将是一种缺憾。
  ??新旧之间对比强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变革的国家:摩天楼鳞次栉比,许多旧房屋正在逐渐被拆迁,取而代之的是为贫困居民建设的公寓楼。
  ??变革的速度如此之快,如果游客们几年后旧地重游,总会大吃一惊。
  有人说,全世界有2/3的吊车出现在中国,有60%的水泥是中国使用的。
  交通?你肯定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公路上满是轿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卡车和自行车。便道上,行人摩肩接踵。我们处在最后一站,但我们的所见所闻证实了我的想法:这个世界确实很小,和平和繁荣的潜力巨大。
  
  拉美学者: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国家,我来中国的第一周就胖了两公斤多
  
  [哥斯达黎加《工商》双月刊4—5月号文章] 中国:令人着迷的伟大国度
  文/巴勃罗·西瓦哈·波拉斯博士
  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这个国家对我们来说非常遥远,也许是由于这种距离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了解甚少。但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快速发展的经济,它对全球贸易和政治的影响正使之成为最具吸引力和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毫无疑问,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度,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人称奇。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中国人非常和蔼、有礼貌和乐于助人。他们对外国游客态度友好。当然,他们也是优秀的商人。尽管不是所有人去中国都是为了购物,但没有人会空手而归。
  宾馆住宿条件极佳,五星级宾馆遍地都是,服务水平也是一流。至于饮食,每餐都会上10到15个菜,至少会有一半的菜肴会让客人大流口水。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我来中国的第一周就胖了两公斤多!在随后的旅途中我不得不管住自己的嘴,好让体重不再增加。
  中国古代皇帝是极其威严的,游客可以从那些雄伟的、令人赞叹不已的建筑中窥见一斑。很显然,建造这样精美的宫殿和花园需要动用古老中国的所有力量。这些建筑让我们得以有机会回味中国悠远流长的辉煌历史。
  
  法国记者: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国家,埋头苦干者会找到发展和成功的机遇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4月26日一期报道] 埋头苦干者在上海有机遇
  文/布鲁诺·比罗利
  中国的商业之都上海在不断发展。要想在那里取得成功,最好是持有高等教育文凭,并会讲中文。
  法国吉德律师事务所的达维德·布瓦图说:“5年前,我们很难从法国招聘到准备到上海工作的人,如今我每天都收到求职申请。”这位法国律师到上海已有5年,是吉德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布瓦图对他的命运很满意。10年中,他的办事处已成为在华名列前茅的外国律师事务办事处!
  是什么东西促使这些法国人前往上海?是这座城市的活力和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的好感。目前,在法国驻上海领事馆登记的法国侨民已有3500人,无疑,还有许多不守规矩的法国人没有到领事馆登记,因此,旅居上海的法国人构成了欧洲侨民中最庞大的群体之一。上海作为全球商务的中心从未停止发展步伐。当然,上海早已告别夜晚街头灯火昏暗的时期,如今,酒吧、餐馆不断增多。不过,文化生活仍比较乏味,环境污染有时让人难以忍受,交通阻塞现象依然严重。
  所有经商者都认为,要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会讲汉语。英语只有极少数人使用。拥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也是一张王牌。上海法国经济使团的格扎维埃·德尼说:“因此,理想的人选是掌握汉语、精通商业的工程师。”
  然而,对于这种“高潜力”的人才来说,上海是一个成功起飞的跑道。比如,现年25岁的达维德在巴黎一所商业学校毕业后,获得在上海一家台资信息企业实习的机会,而后轻而易举地在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找到了工作。他不会讲汉语,但已不得不开始学中文。他说:“首先需要有点谦卑精神,能接受在法国起初可能没有想到的条件下开始工作。必须准备卷起袖子大干,每个星期工作50个小时。人们会根据你的能力和进取心来评价你本人。”
  
  责编:雷向晴
  选自新华网专稿
其他文献
近日,由(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大型学术丛书《中国学者看世界》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中国首次推出的集中论述中国人如何看待当今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学术巨著,该书全面总结并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学者在这一领域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加强同各国学者平等对话和深入探讨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丛书分为八卷,分别是:国际秩序卷、国家利益卷、大国战略卷、中国外交卷、国际安全卷、非传统安全卷、世界经济卷、全球治理卷。 
期刊
沙特在阿拉伯世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它以石油为武器来捍卫阿拉伯民族的利益;但在走近他们之后,才深切地体会到,他们也有着自己对当今这个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认知,也有着自己对五彩缤纷的现代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他们的快乐、幽默、热情和友好每天都在感染着我们。    西亚非所,休息日的座谈会    2006年1月19日,我们早上八点半到达了沙特民间访问团下榻的中国大饭店,访问团团长巴戈达先生在大
期刊
编者按:60年前的中国,布满了伤痕,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但凡是生活河流淌过的地方,必将激荡起晶莹的浪花。这虽是美国大兵写自60年前中国战区的家书,但正如他的夫人洛蒂坚信的那样,由于“每本书都暗含着一个缘由,一段故事,一样期望,一种鼓励。不管等多久,总有一天,这些东西会结集出版”,因为这里有对生活对亲人无边的爱和无尽的感激。翻阅此书,一段段真实生动的文字,一幅幅可爱的小画插图,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场场历
期刊
2006年9月13日,星期三,第61届联合国大会开幕的第二天,本刊记者采访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金永健大使。这个采访时间,虽说不是特别安排,纯属巧合,但也不是毫不相关,且金大使安排采访的地点就在他现在任会长的中国联合国协会办公楼。办公楼位于北京紫禁城的东侧,一幢古色古香的中式大屋顶建筑,稳健、凝重,体现了主人的风格。当记者从西城赶到协会的会客室时,金大使已经在那里等候记者了。这就是大使几十年外交生涯养
期刊
编者按:应广大读者要求,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本刊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这是本刊为加强地方外宣报道而开设的一个新栏目。本刊记者将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殷切期望读者关
期刊
因将《水浒传》译成英语而赢得过中国文联颁发的最高翻译奖的沙博理先生就住在北京前海那片如同蜘蛛网一样复杂、密集的胡同里,胡同口常年停着一排排整齐的三轮车,他们身上和三轮车上都有“胡同游”或者“到胡同去”的明显标记,当他们踏着三轮车载着外国游客从你旁边走过时,你会听见他们操着简单的英语或者日语向游客介绍着发生在北京胡同里的历史故事。  已有九十一岁高龄的沙老在自家住的院子门口用中英文标注了门牌,而门框
期刊
译/王浩    编者按:近些年,中国崛起已经成了国际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在国内,在“崛起”前面加上“和平”两个字,现在人们更多地使用“和平发展”的提法,这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所提出的疑问,如中国崛起是否会引起国际冲突和战争,国际社会能否容纳和接受崛起的中国……下文提供了阿拉伯国家学者的一种视角,供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参考。  在中国实现了始料未及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崛起这一提法应运而出,
期刊
笔者是中国网俄文版的一名编辑,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也因为本人的俄罗斯情结,一直很关注中俄两国媒体,特别是网上媒体的相互报道情况。整理近两年来随手记下的工作札记,笔者深深感到,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入,媒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都在良性扩展中,同时,媒体所承担的责任也变得越来越重大。而正在进行中的“中俄国家年”活动,更为两国媒体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涉及政治
期刊
窗外,狂风肆虐,暴雨滂沱。  7月15日中午,很少过双休日的我正在家看电视,难得有这样的“轻松一刻”,突然接到《湖南日报》记者朱章安打来的电话:“赶快去耒阳,那里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洪灾,省委书记张春贤已从长沙出发,正往耒阳赶,请配合我们搞好此次报道。”  也许是自己的职业使然,来不及带上换洗衣服,来不及向妻子道别,我提上电脑,背上采访包,带上司机小常,以最快的速度冒雨奔赴耒阳洪水前沿,我明白自己的任
期刊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信卫星为大众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更好地实现通信卫星的作用,很多通信卫星组织应运而生,本期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之一——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Organization),简称INTELSAT。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卫星组织,于1964年8月在美国创立,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