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采用微导管介入方式对小肝癌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明确诊断为小肝癌患者共57例,检查发现共有病灶74处,采用微导管介入方式实施了143次节段性化疗栓塞术;对于病灶部位血管丰富或多支血管供血的患者,实施了多支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术。结果 有28例患者病灶直径≤3cm,29例患者3cm<病灶直径≤5cm;57例患者经治疗后,病灶部位碘油沉积密实、完整;7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对病灶部位实施了切除,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病灶组织完全坏死;患者在手术后1a、3a、5a的生存率分别为94.74%、75.44%、47.37%;肝功能受到轻微损害。结论 采用微导管介入方式对小肝癌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小肝癌;微导管介入;治疗效果
小肝癌又称为早期肝癌,部分患者由于病灶靠近大血管或位于不同的肝叶段以及肝硬化程度严重等原因,不能接受手术进行治疗。因而,临床上常常采用微导管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现为积累经验,收集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明确诊断为小肝癌并实施微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共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57例,男41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为(59.7±3.2)岁。42例患者甲胎蛋白值升高,其中甲胎蛋白值大于500mg/L的患者为27例,甲胎蛋白值在200-500mg/L的患者为15例,另外15例患者的甲胎蛋白值正常;41例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A级,13例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B级,3例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C级;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磁共振成像、肝动脉造影检查,并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57例患者共有病灶74处。
1.2 主要方法 经股动脉按照seldinger法进行穿刺并插管,对肝固有动脉,必要时对胃左动脉、内乳动脉等实施造影。结合影像明确病灶部位供血动脉位置,使用0.9mm微导管超选择性进入病灶部位供血动脉。并将10mg丝裂霉素、1.0g氟尿嘧啶、40mg顺氯氨铂经微导管注入。经微导管缓慢的将5-13L超液化碘注入(碘油的用量需要根据病灶供血情况、肿瘤大小确定,当血液流动减慢时停止推注碘油)。
57例患者采用微导管介入方式实施了143次节段性化疗栓塞术。28-42天后通过CT对患者进行了复查,以观察有无活性病灶及碘油沉积情况。术后42-56天进行了2次微导管介入治疗。第3次介入治疗完成后,根据复查情况确定是否继续进行治疗。
2 结果
有28例患者病灶直径≤3cm,29例患者3cm<病灶直径≤5cm;57例患者经治疗后,病灶部位碘油沉积密实、完整;7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对病灶部位实施了切除,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病灶组织完全坏死。
小肝癌患者在实施了微导管介入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为程度较轻的呕吐、恶心、发热及右上部腹痛症状,经对患者采取物理降温、镇吐及护肝治疗后,上述症状于7天内逐渐消失。
手术后1a有54例患者生存,存活率为94.47%;手术后3a有43例患者生存,存活率为75.44%;手术后5a有27例患者生存,存活率为47.37%,肝功能受到轻微损害。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肿瘤的发展、肝动脉衰竭及门脉高压大出血。
3 讨论
当前国际上对小肝癌尚未有明确的、统一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于2001年1月制定的标准,当单发病灶直径≤2cm时,为微小肝癌;当单发病灶直径大于2cm小于等于5cm时,为小肝癌[1]。对于小肝癌的治疗,目前仍然以外科手术方式治疗为主。但是由于以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时,因本身存在的容易造成患者较大的创伤面、恢复时间较长、再次发病后难以再实施外科手术的缺陷,以及受到患者个体病情的限制等原因,实施微导管介入治疗逐步得到了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随着微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及新型医疗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医疗科研的深入和进步,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采用微导管介入治疗可以取得与手术切除相同的结果。
微导管介入治疗具有对患者创伤面小、风险低、短期内患者可以恢复及可以对患者多次重复手术的特点,减少或避免了外科手术方式给患者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性的插管可以准确、有效的阻断对病灶组织的血液供应,防止损害正常肝脏组织;同时,在微导管的引导下,栓塞化疗剂不仅能够进入给病灶组织供血的动脉,还能够通过逆流顺利的进入参与给病灶组织供血的门静脉小分支,从而完整、彻底的阻断了对病变组织的血液供应,使病灶组织完全坏死。
小肝癌患者的微导管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根据我院的临床实践经验,需要根据患者的随访复查情况确定。在患者接受了微导管介入治疗30天后,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进行复查,如果病灶组织碘油密实、沉积完整,没有增加新的病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周边无血液流入;而且甲胎蛋白值下降明显,则可不必再次实施微导管介入治疗,仅进行保肝及提高免疫力治疗即可,并按月进行影像学复查及对患者的甲胎蛋白值、肝肾功能进行检查,连续实施3个月的检查后再决定是否实施微导管介入治疗。
综上所述,对不适合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小肝癌患者,采用微导管介入方式对小肝癌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4):363-365.
【关键词】 小肝癌;微导管介入;治疗效果
小肝癌又称为早期肝癌,部分患者由于病灶靠近大血管或位于不同的肝叶段以及肝硬化程度严重等原因,不能接受手术进行治疗。因而,临床上常常采用微导管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现为积累经验,收集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明确诊断为小肝癌并实施微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共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57例,男41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为(59.7±3.2)岁。42例患者甲胎蛋白值升高,其中甲胎蛋白值大于500mg/L的患者为27例,甲胎蛋白值在200-500mg/L的患者为15例,另外15例患者的甲胎蛋白值正常;41例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A级,13例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B级,3例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C级;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磁共振成像、肝动脉造影检查,并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57例患者共有病灶74处。
1.2 主要方法 经股动脉按照seldinger法进行穿刺并插管,对肝固有动脉,必要时对胃左动脉、内乳动脉等实施造影。结合影像明确病灶部位供血动脉位置,使用0.9mm微导管超选择性进入病灶部位供血动脉。并将10mg丝裂霉素、1.0g氟尿嘧啶、40mg顺氯氨铂经微导管注入。经微导管缓慢的将5-13L超液化碘注入(碘油的用量需要根据病灶供血情况、肿瘤大小确定,当血液流动减慢时停止推注碘油)。
57例患者采用微导管介入方式实施了143次节段性化疗栓塞术。28-42天后通过CT对患者进行了复查,以观察有无活性病灶及碘油沉积情况。术后42-56天进行了2次微导管介入治疗。第3次介入治疗完成后,根据复查情况确定是否继续进行治疗。
2 结果
有28例患者病灶直径≤3cm,29例患者3cm<病灶直径≤5cm;57例患者经治疗后,病灶部位碘油沉积密实、完整;7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对病灶部位实施了切除,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病灶组织完全坏死。
小肝癌患者在实施了微导管介入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为程度较轻的呕吐、恶心、发热及右上部腹痛症状,经对患者采取物理降温、镇吐及护肝治疗后,上述症状于7天内逐渐消失。
手术后1a有54例患者生存,存活率为94.47%;手术后3a有43例患者生存,存活率为75.44%;手术后5a有27例患者生存,存活率为47.37%,肝功能受到轻微损害。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肿瘤的发展、肝动脉衰竭及门脉高压大出血。
3 讨论
当前国际上对小肝癌尚未有明确的、统一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于2001年1月制定的标准,当单发病灶直径≤2cm时,为微小肝癌;当单发病灶直径大于2cm小于等于5cm时,为小肝癌[1]。对于小肝癌的治疗,目前仍然以外科手术方式治疗为主。但是由于以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时,因本身存在的容易造成患者较大的创伤面、恢复时间较长、再次发病后难以再实施外科手术的缺陷,以及受到患者个体病情的限制等原因,实施微导管介入治疗逐步得到了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随着微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及新型医疗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医疗科研的深入和进步,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采用微导管介入治疗可以取得与手术切除相同的结果。
微导管介入治疗具有对患者创伤面小、风险低、短期内患者可以恢复及可以对患者多次重复手术的特点,减少或避免了外科手术方式给患者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性的插管可以准确、有效的阻断对病灶组织的血液供应,防止损害正常肝脏组织;同时,在微导管的引导下,栓塞化疗剂不仅能够进入给病灶组织供血的动脉,还能够通过逆流顺利的进入参与给病灶组织供血的门静脉小分支,从而完整、彻底的阻断了对病变组织的血液供应,使病灶组织完全坏死。
小肝癌患者的微导管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根据我院的临床实践经验,需要根据患者的随访复查情况确定。在患者接受了微导管介入治疗30天后,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进行复查,如果病灶组织碘油密实、沉积完整,没有增加新的病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周边无血液流入;而且甲胎蛋白值下降明显,则可不必再次实施微导管介入治疗,仅进行保肝及提高免疫力治疗即可,并按月进行影像学复查及对患者的甲胎蛋白值、肝肾功能进行检查,连续实施3个月的检查后再决定是否实施微导管介入治疗。
综上所述,对不适合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小肝癌患者,采用微导管介入方式对小肝癌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4):36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