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经济的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需求逐渐增加。水稻栽培技术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其栽培技术直接关系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从水稻栽培技术的相关概述出发,然后探究水稻栽培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地推广措施。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问题;推广;应用
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整体产量。其中一些先进技术的运用,应该做好农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调整,建立合理的示范区域,从而达到水稻的高产量。因此,关于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把握该技术实施的条件以及相关的途径,然后从问题出发,分析其中有效地推广对策,进一步保障水稻的产量与整体质量。
一、水稻栽培技术的相关概述
1.水稻栽培技术的基本条件。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应该满足两个基础条件气候和土壤条件。一方面是气候条件。气候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水稻而言,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丰富的雨水支持,从而促进水稻的前期阶段的生长。因此,在水稻种植的阶段,应该对于当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做好相应的水稻种植措施,保证水稻的整体产量。另一方面,满足土壤条件。土壤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基础,关系着水稻的生长空间与潜力。很多地区对于水稻的种植有着很大的差别,需要以测土配方为基础,并注意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均衡。同时要保证土壤质地的疏松性,然后进行有机肥的合理运用,从而进一步保障水稻的高产量。
2.栽培技术的有效途径。对于栽培技术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做好品种的选择。选择一些高产、优质的品种,推动粮食的整体产量。其次,要加强壮秧的培育,奠定一定的产量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培育壮秧,运用旱育技术,以及沼液肥的使用,来降低烂秧的情况发生,并且做好时间的把控,做到技术的充分使用。最后,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即除草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对于除草的工作,应该在插秧的前期阶段进行,并做好相应的预测,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同时在农药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对人体的伤害,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而达到防治的最终效果。
二、水稻栽培技术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的灌溉条件与排水设施。对于水稻产量而言,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在于灌溉条件和排水设施。尤其是雨水的季节,有的容易出现洪水的情况,这时如果不能有效地将水稻田里的水进行排放,容易对水稻的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例如伤叶,滋生病害,造成颗粒干瘪等情况。还有,在干枯的季节。这时水稻田里的水分不够充沛,伤根导致叶片出现泛黄的情况,影响产量形成。这说明有效地排水设施与灌溉措施对于水稻的生长以及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缺乏先进的机械化管理。现今,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很多农民还是运用的传统的播种模式,由于缺乏先进的机械化管理支持以及足够的劳动力,从而造成水稻的产量降低。先进的机械化能够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节省劳动力,减少成本,因此,农机化是影响水稻种植的重要因素。
3.缺乏有效的农资产品选择。由于市场上的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新的农资品种。农民对于这些新的产品并不了解,因而在选购的环节中容易出现困扰,缺乏有效性、针对性、高效性的农资产品选择、购买。
三、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
1.旱育稀植技术。对于旱育稀植技术的运用,已经得到全国范围的普遍推广。该技术节本、增效、省工,高产高效,培育壮秧,提高水稻的抗逆性、适应能力,减少烂种烂秧的情况出现。旱育稀植技术与传统的栽培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别,应该注意一些问题。第一,关于秧田的选取。应该选择一些地势较高、土壤肥沃的地区,同时应该具备一定的排水与灌溉的条件。第二,要采取精细播种的方式,实现适时早播的目标。第三,应该做好水、肥的控制,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在田间水浸没稻苗根部的时期,应该采取移植的方式,保障一定的干燥性,同时应该对于秧苗做好全面的观察,做好苗床管理。
2.机械化插秧技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机械化技术逐渐出现,生产水平得到提高。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农民对于机械化插秧技术人士并不全面,不能了解其中的作用与优点。同时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农民比较喜欢人工插秧的方式,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使得水稻的种植效率与效果并不理想。当前对于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运用存在不完善的现象,一些地区缺乏健全的机械设备。总而言之,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助于实现种植的高效性,营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其中关于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建立规范的水稻生产,而且可以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基础上,逐渐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提升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还有,关于水稻栽培技术的使用,首先应该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恰当的插秧技术;然后做好基本苗的控制,做到精确定量栽培,从而保障通气、通风的效果,达到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3.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在前期的基础上应该加强田间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于实行的田间管理技术,应该对于秧苗的黄叶情况做好有效的控制,保障水稻的种植以及达到颗粒的增重以及壮秧的条件。同时加强水分管理 间隙灌溉,促进水稻健身栽培。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到施分蘖肥时要求田面无水,结合施肥撒除草剂灌浅水,达到以水带氮深施的目的,并保持浅水层5—7天。在水稻分蘖期开好排水沟,实施无水层湿润灌溉,增加土壤含氧量,提高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和深扎,提高根系活力。多次轻搁田,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搁田。倒2叶龄生长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一般成熟前5—7天断水,直至成熟。通過调节根系生长,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对于肥料的管理,做好以水调肥的控制,提高一定的肥料吸收能力,应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注重氮、磷、钾配比,基肥、分蘖肥、穗肥适当分配,而对于土壤肥力不充足的地方,应该适当地增加有机肥施肥量。还有,需要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工作。对于药剂的运用,一定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四、结语
关于水稻栽培的环节中,应该注意气候、土壤等条件,并采取恰当的种植方式。同时合理运用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保障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同时政府与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扶持政策,并做好相应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规范性,实现更科学化的种植模式,从而达到水稻高产的种植目标。
参考文献:
[1]游秀姬.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
[2]杨凤娇.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6(24).
[3]刘天官.浅析探讨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南方农业.2017(24).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问题;推广;应用
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整体产量。其中一些先进技术的运用,应该做好农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调整,建立合理的示范区域,从而达到水稻的高产量。因此,关于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把握该技术实施的条件以及相关的途径,然后从问题出发,分析其中有效地推广对策,进一步保障水稻的产量与整体质量。
一、水稻栽培技术的相关概述
1.水稻栽培技术的基本条件。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应该满足两个基础条件气候和土壤条件。一方面是气候条件。气候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水稻而言,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丰富的雨水支持,从而促进水稻的前期阶段的生长。因此,在水稻种植的阶段,应该对于当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做好相应的水稻种植措施,保证水稻的整体产量。另一方面,满足土壤条件。土壤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基础,关系着水稻的生长空间与潜力。很多地区对于水稻的种植有着很大的差别,需要以测土配方为基础,并注意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均衡。同时要保证土壤质地的疏松性,然后进行有机肥的合理运用,从而进一步保障水稻的高产量。
2.栽培技术的有效途径。对于栽培技术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做好品种的选择。选择一些高产、优质的品种,推动粮食的整体产量。其次,要加强壮秧的培育,奠定一定的产量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培育壮秧,运用旱育技术,以及沼液肥的使用,来降低烂秧的情况发生,并且做好时间的把控,做到技术的充分使用。最后,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即除草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对于除草的工作,应该在插秧的前期阶段进行,并做好相应的预测,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同时在农药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对人体的伤害,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而达到防治的最终效果。
二、水稻栽培技术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的灌溉条件与排水设施。对于水稻产量而言,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在于灌溉条件和排水设施。尤其是雨水的季节,有的容易出现洪水的情况,这时如果不能有效地将水稻田里的水进行排放,容易对水稻的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例如伤叶,滋生病害,造成颗粒干瘪等情况。还有,在干枯的季节。这时水稻田里的水分不够充沛,伤根导致叶片出现泛黄的情况,影响产量形成。这说明有效地排水设施与灌溉措施对于水稻的生长以及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缺乏先进的机械化管理。现今,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很多农民还是运用的传统的播种模式,由于缺乏先进的机械化管理支持以及足够的劳动力,从而造成水稻的产量降低。先进的机械化能够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节省劳动力,减少成本,因此,农机化是影响水稻种植的重要因素。
3.缺乏有效的农资产品选择。由于市场上的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新的农资品种。农民对于这些新的产品并不了解,因而在选购的环节中容易出现困扰,缺乏有效性、针对性、高效性的农资产品选择、购买。
三、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
1.旱育稀植技术。对于旱育稀植技术的运用,已经得到全国范围的普遍推广。该技术节本、增效、省工,高产高效,培育壮秧,提高水稻的抗逆性、适应能力,减少烂种烂秧的情况出现。旱育稀植技术与传统的栽培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别,应该注意一些问题。第一,关于秧田的选取。应该选择一些地势较高、土壤肥沃的地区,同时应该具备一定的排水与灌溉的条件。第二,要采取精细播种的方式,实现适时早播的目标。第三,应该做好水、肥的控制,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在田间水浸没稻苗根部的时期,应该采取移植的方式,保障一定的干燥性,同时应该对于秧苗做好全面的观察,做好苗床管理。
2.机械化插秧技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机械化技术逐渐出现,生产水平得到提高。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农民对于机械化插秧技术人士并不全面,不能了解其中的作用与优点。同时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农民比较喜欢人工插秧的方式,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使得水稻的种植效率与效果并不理想。当前对于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运用存在不完善的现象,一些地区缺乏健全的机械设备。总而言之,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助于实现种植的高效性,营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其中关于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建立规范的水稻生产,而且可以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基础上,逐渐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提升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还有,关于水稻栽培技术的使用,首先应该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恰当的插秧技术;然后做好基本苗的控制,做到精确定量栽培,从而保障通气、通风的效果,达到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3.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在前期的基础上应该加强田间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于实行的田间管理技术,应该对于秧苗的黄叶情况做好有效的控制,保障水稻的种植以及达到颗粒的增重以及壮秧的条件。同时加强水分管理 间隙灌溉,促进水稻健身栽培。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到施分蘖肥时要求田面无水,结合施肥撒除草剂灌浅水,达到以水带氮深施的目的,并保持浅水层5—7天。在水稻分蘖期开好排水沟,实施无水层湿润灌溉,增加土壤含氧量,提高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和深扎,提高根系活力。多次轻搁田,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搁田。倒2叶龄生长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一般成熟前5—7天断水,直至成熟。通過调节根系生长,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对于肥料的管理,做好以水调肥的控制,提高一定的肥料吸收能力,应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注重氮、磷、钾配比,基肥、分蘖肥、穗肥适当分配,而对于土壤肥力不充足的地方,应该适当地增加有机肥施肥量。还有,需要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工作。对于药剂的运用,一定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四、结语
关于水稻栽培的环节中,应该注意气候、土壤等条件,并采取恰当的种植方式。同时合理运用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保障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同时政府与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扶持政策,并做好相应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规范性,实现更科学化的种植模式,从而达到水稻高产的种植目标。
参考文献:
[1]游秀姬.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
[2]杨凤娇.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6(24).
[3]刘天官.浅析探讨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南方农业.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