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电视新闻媒体正处在振兴、崛起、自强和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成长期,也处在激烈的媒体竞争期。要在新形势下获得生存空间,就必须探究各种新方法、新理念。特别是自己投身新闻工作的这几年,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感要做好新闻编辑,一定要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像海绵掉在水里一样不停地吮吸氧份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综合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自己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把握的原则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并不是只知道普通原理就可以完全掌握的。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把电视新闻编排好的话,就必须掌握一些和宣传学密切相关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这些编排规律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电视新闻在编排活动中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观众心理活动的关注,都是让观众能够接受最新信息,并让这些新闻在观众心目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进行艺术性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益于适应观众心理,而管理心理也同样影响着艺术行为。电视编排和报纸编排有着很大的区别,报纸的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还在影响着现代的电视编排,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忽视了电视的形声具备的特性以及不可以重复阅读的局限性,忽视了时间的节奏优势。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
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电视新闻编辑在确定头条的时候需要掌握如下一些原则:1.最引人注目的也就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些消息在当天的报纸中已经刊出,那么电视新闻中就不应该认为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就算一些新闻的题材重大,但是由于记者没有最先拍摄到,那也不应该视为重要,因为时过境迁,不能体现电视的特色。所以,电视新闻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最新的事件报道。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每次新闻广播都是从高峰开始,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新闻节目的时间段靠后的话,它的新闻价值也就会越小,观众也提不起兴趣,就会关掉电视机或者是更换频道。所以应该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让观众感到每个新闻段当中都有值得观看的地方,都有一些高潮发生。最近广泛应用的“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方法。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直播,因为实现直播以后,一些事件的发生就很难摆在头条来播出了。3.要随时变换编排的方式。如果编排的节目都是一成不变的,观众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也就会忽略收看在既定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5—10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从低到高”是一种编排法,“从高到低”也是一种编排法。编排的形式具有多样化,所以电视新闻编排应该经常进行更新,经常推陈出新。
电视编排方面另一点值得重视的是,蕴涵在时空中的节奏感。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节奏“问题涉及新闻编辑工作的方面”;混排“只是最最简单的形成”节奏的。我们先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再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连接,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3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3条长新闻中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当然了,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二、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新的编辑艺术和技术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辑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地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地传达给观众。现在许多编辑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讲,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就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由于电视特定的传播方式,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所谓“最引人注目”,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电视编排技巧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比如一条2分钟新闻,前面1分半是录像加解说,后3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新闻与新闻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3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3条长新闻间插入2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节目段落的起伏就能体现出一定的节奏。同时,并列式以及对比式的编排方式,则可以形成相应的声势,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
三、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有许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掌握和研究。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和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观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空前提高。可以说,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的时效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陈旧的思维需要去突破,有许多形式需要去更新。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特别是在电视直播技术成熟的今天,电视新闻已经由过去的预制式向现在的直播式迈进,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现场同步发回的信号已成为各台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播出。
四、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应有新的认识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电视新闻只是对最近发生的事的报道,而忽略了它的另一种作用,那就是它传递的信息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传递知识性、趣味性的信息和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并不矛盾,这些功能都是21世纪电视新闻的主要功能。实现后一种功能,是电视新闻的本分,而传授新的知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电视新闻功能的一种拓展、一种延伸。众多电视媒体现在都在大家感兴趣的新闻中插播新闻背景。如在全球泛滥的电脑“冲击波”病毒,给众多电脑用户造成重大损失。这时,很多台在新闻节目中及时插播“冲击波”病毒的新闻背景资料,让观众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对防范病毒的再次发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节目播出的新闻,无论是知识性还是趣味性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赏,它的成功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当今的受众需要从新闻中获取知识、享受愉悦。因此,电视新闻选题有时也必须着眼于知识性和趣味性,使电视新闻成为快速、可视的“大百科全书”。
(作者单位:乌海电视台)
责任编辑:白洁
一、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把握的原则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并不是只知道普通原理就可以完全掌握的。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把电视新闻编排好的话,就必须掌握一些和宣传学密切相关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这些编排规律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电视新闻在编排活动中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观众心理活动的关注,都是让观众能够接受最新信息,并让这些新闻在观众心目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进行艺术性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益于适应观众心理,而管理心理也同样影响着艺术行为。电视编排和报纸编排有着很大的区别,报纸的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还在影响着现代的电视编排,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忽视了电视的形声具备的特性以及不可以重复阅读的局限性,忽视了时间的节奏优势。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
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电视新闻编辑在确定头条的时候需要掌握如下一些原则:1.最引人注目的也就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些消息在当天的报纸中已经刊出,那么电视新闻中就不应该认为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就算一些新闻的题材重大,但是由于记者没有最先拍摄到,那也不应该视为重要,因为时过境迁,不能体现电视的特色。所以,电视新闻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最新的事件报道。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每次新闻广播都是从高峰开始,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新闻节目的时间段靠后的话,它的新闻价值也就会越小,观众也提不起兴趣,就会关掉电视机或者是更换频道。所以应该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让观众感到每个新闻段当中都有值得观看的地方,都有一些高潮发生。最近广泛应用的“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方法。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直播,因为实现直播以后,一些事件的发生就很难摆在头条来播出了。3.要随时变换编排的方式。如果编排的节目都是一成不变的,观众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也就会忽略收看在既定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5—10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从低到高”是一种编排法,“从高到低”也是一种编排法。编排的形式具有多样化,所以电视新闻编排应该经常进行更新,经常推陈出新。
电视编排方面另一点值得重视的是,蕴涵在时空中的节奏感。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节奏“问题涉及新闻编辑工作的方面”;混排“只是最最简单的形成”节奏的。我们先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再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连接,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3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3条长新闻中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当然了,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二、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新的编辑艺术和技术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辑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地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地传达给观众。现在许多编辑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讲,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就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由于电视特定的传播方式,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所谓“最引人注目”,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电视编排技巧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比如一条2分钟新闻,前面1分半是录像加解说,后3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新闻与新闻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3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3条长新闻间插入2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节目段落的起伏就能体现出一定的节奏。同时,并列式以及对比式的编排方式,则可以形成相应的声势,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
三、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有许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掌握和研究。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和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观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空前提高。可以说,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的时效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陈旧的思维需要去突破,有许多形式需要去更新。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特别是在电视直播技术成熟的今天,电视新闻已经由过去的预制式向现在的直播式迈进,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现场同步发回的信号已成为各台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播出。
四、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应有新的认识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电视新闻只是对最近发生的事的报道,而忽略了它的另一种作用,那就是它传递的信息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传递知识性、趣味性的信息和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并不矛盾,这些功能都是21世纪电视新闻的主要功能。实现后一种功能,是电视新闻的本分,而传授新的知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电视新闻功能的一种拓展、一种延伸。众多电视媒体现在都在大家感兴趣的新闻中插播新闻背景。如在全球泛滥的电脑“冲击波”病毒,给众多电脑用户造成重大损失。这时,很多台在新闻节目中及时插播“冲击波”病毒的新闻背景资料,让观众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对防范病毒的再次发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节目播出的新闻,无论是知识性还是趣味性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赏,它的成功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当今的受众需要从新闻中获取知识、享受愉悦。因此,电视新闻选题有时也必须着眼于知识性和趣味性,使电视新闻成为快速、可视的“大百科全书”。
(作者单位:乌海电视台)
责任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