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我脱口而出的“这个问题,请同桌之间先讨论讨论”这句话,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老师,我们没有同桌!”
是的,全班49个同学,每人一张桌子,左右同学都隔着五、六十厘米宽的走道,孩子们真不知道哪个同学才算是自己的同桌。
“哦,那就前后讨论吧。”这句话很快化解了尴尬。除了有几个孩子一时不知该跟前面还是后面的同学讨论外,大部分同学都进入了学习状态。
此时,行走在小小过道间的我,耳畔不觉回响起熟悉的老歌:“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这歌声挥之不去,伴随而来的,是那些或依稀或清晰的太多的关于同桌的故事和记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又到大学,每一个清晰或模糊的页面里,似乎都有一个同桌的身影,随便点击一个,就会闪出一些关键词,什么“三八线”“小人书”啦,什么“挑花线”“砸铜板”啦……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伴着记忆,一一化为藏在心底的甜蜜。
大宝是跟我同桌了四年的小学同学,这似乎是天时、地利、人和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奇遇。那时,老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遵循男女生搭配、优差生互补的原则,对“品学兼下”的特殊对象给予“优质待遇”。坐在班长旁边的,是班里的头号调皮大王;坐在我这个副班长旁边的,自然也算个“角色”。我一、二年级的同桌小花留级了,三年级时与本该上四年级的留级学哥大宝做了同桌。大宝不是好惹的主,可我毕竟有跟调皮鬼长期作战的丰富经验,加上老师的撑腰,自然不会忍气吞声甘心被欺。于是,我们这对冤家一上来便针锋相对,大动干戈。那节数学课刚结束,不知道为什么,大宝抓起我的作业本一路跑开了,我在后面不依不饶地紧追。眼看就要追上了,大宝抓起身旁的凳子往走廊里一横,我来不及收脚,身子跟着凳子一起摔倒在了地上,爬起来时,左手食指已血肉模糊。等班长带着我到村卫生室包扎好回教室,大宝已老老实实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泪鼻涕一大把,显然已经被老师狠狠收拾过了。
直到现在,每次看到大宝,我都会举起左手食指,让他“参拜”那条浅浅的疤痕。而当年伤心的泪眼,也早已笑成两朵美丽的小花。
“老师来了叫我一声”“别说话,老师在后面”,在那些仿佛谁都会和老师成天为敌的日子里,同桌是不二的盟友;“笔借我用下”“水让我喝口”,同桌的东西似乎就是自己的;“快写,写完借我抄抄”“晚上有啥作业”,学习上的事儿,同桌之间也绝对保持资源共享;“咱班的小A和小B有猫腻”“放学后在大桥下集合,前村和后村同学官兵捉强盗”,童年的世界很大,同桌总能让我成为班级秘密的知情者……
同桌,一个时常被我们念叨的词语,乘着回忆的翅膀,总能让我们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七彩的童年,总能让我们津津有味地诉说那些充满稚趣和温馨的故事,总能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无价和成长的快乐。可是,一些教师也许是想摧毁同桌盟友,削弱“天敌”战斗力,也许是孩子们离老师眼里的“乖”的距离太遥远,有些孩子就没有了同桌。
孩子要有同桌,趁他们还没有长大,快快还给他们一个“同桌的你”吧,让他们的童年不再孤单和枯燥,让他们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无限次复制童年的甜蜜,拥有一份同桌的幸福与温暖。
(李臻,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小湖校区,2144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是的,全班49个同学,每人一张桌子,左右同学都隔着五、六十厘米宽的走道,孩子们真不知道哪个同学才算是自己的同桌。
“哦,那就前后讨论吧。”这句话很快化解了尴尬。除了有几个孩子一时不知该跟前面还是后面的同学讨论外,大部分同学都进入了学习状态。
此时,行走在小小过道间的我,耳畔不觉回响起熟悉的老歌:“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这歌声挥之不去,伴随而来的,是那些或依稀或清晰的太多的关于同桌的故事和记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又到大学,每一个清晰或模糊的页面里,似乎都有一个同桌的身影,随便点击一个,就会闪出一些关键词,什么“三八线”“小人书”啦,什么“挑花线”“砸铜板”啦……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伴着记忆,一一化为藏在心底的甜蜜。
大宝是跟我同桌了四年的小学同学,这似乎是天时、地利、人和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奇遇。那时,老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遵循男女生搭配、优差生互补的原则,对“品学兼下”的特殊对象给予“优质待遇”。坐在班长旁边的,是班里的头号调皮大王;坐在我这个副班长旁边的,自然也算个“角色”。我一、二年级的同桌小花留级了,三年级时与本该上四年级的留级学哥大宝做了同桌。大宝不是好惹的主,可我毕竟有跟调皮鬼长期作战的丰富经验,加上老师的撑腰,自然不会忍气吞声甘心被欺。于是,我们这对冤家一上来便针锋相对,大动干戈。那节数学课刚结束,不知道为什么,大宝抓起我的作业本一路跑开了,我在后面不依不饶地紧追。眼看就要追上了,大宝抓起身旁的凳子往走廊里一横,我来不及收脚,身子跟着凳子一起摔倒在了地上,爬起来时,左手食指已血肉模糊。等班长带着我到村卫生室包扎好回教室,大宝已老老实实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泪鼻涕一大把,显然已经被老师狠狠收拾过了。
直到现在,每次看到大宝,我都会举起左手食指,让他“参拜”那条浅浅的疤痕。而当年伤心的泪眼,也早已笑成两朵美丽的小花。
“老师来了叫我一声”“别说话,老师在后面”,在那些仿佛谁都会和老师成天为敌的日子里,同桌是不二的盟友;“笔借我用下”“水让我喝口”,同桌的东西似乎就是自己的;“快写,写完借我抄抄”“晚上有啥作业”,学习上的事儿,同桌之间也绝对保持资源共享;“咱班的小A和小B有猫腻”“放学后在大桥下集合,前村和后村同学官兵捉强盗”,童年的世界很大,同桌总能让我成为班级秘密的知情者……
同桌,一个时常被我们念叨的词语,乘着回忆的翅膀,总能让我们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七彩的童年,总能让我们津津有味地诉说那些充满稚趣和温馨的故事,总能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无价和成长的快乐。可是,一些教师也许是想摧毁同桌盟友,削弱“天敌”战斗力,也许是孩子们离老师眼里的“乖”的距离太遥远,有些孩子就没有了同桌。
孩子要有同桌,趁他们还没有长大,快快还给他们一个“同桌的你”吧,让他们的童年不再孤单和枯燥,让他们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无限次复制童年的甜蜜,拥有一份同桌的幸福与温暖。
(李臻,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小湖校区,2144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