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文化的出现对中小学生网络道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面临的挑战出发,剖析了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现状,提出了增强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小生网络学道德问题的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刍议
网络文化是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网络文化为中小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无限的空间、多变的环境和全新的机遇。同时,不良的网络文化也给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带来了诸多困扰。那么,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增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据CNNIC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上网人数达到5910万,世界排名第二,其中学生的比例为28%;2012年过半,已经达到5.38亿中国网名。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小学生来说,网络包罗万象,网络世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方便中小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而在道德问题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价值观不清晰
网络传播诱发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网上传播的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为主,这往往与接触这些信息的中学生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严重的会形成另一种殖民主义。
1.2形成暴利倾向
网络对学生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不良影响,一些对网络一往情深的青少年,把上网当作自己生活的全部,沉溺于网上游戏,甚至为上网而逃学,游戏中的厮杀和血腥场面不但引不起同情,还形成了暴力倾向,对游戏里面的厮杀充满了成就感。在对中国青少年犯罪的数据统计,暴力案件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群中不断递增,并且案件的实施者也向着低龄化、团体化方向发展。因此长时间的沉溺与网络暴力游戏中,也会使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增加。
1.3缺失信任
网上的欺诈信息、黄色信息、反动信息令人防不胜防,使青少年学生深受其害。这种在“人机”之间进行的缺乏真实感和确定性的交往方式。而且信息虚假毒害学生。目前,网络信息可信度太低,假信息多,炒作、哗众取宠成分大,聊天格调普遍低下。很多学生往往难辨真伪,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观。他们沉迷于虚无缈茫的情感渲泄之中,久而久之,其心理极易被扭曲。不少网吧为了争夺、吸引学生网迷,故意在电脑中设置暴力、凶杀、色情和荒诞离奇的信息与软件。这无疑会毒害那些阅历不深、良莠难辨的青少年学生,腐蚀他们本应纯洁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和迅速蔓延。
1.4存在双重人格
中小学生正处在社会性發展的关键期,长期进行人机对话,就减少了真实环境下的人际接触和交流,以致在现实中不会与人交往,孤僻抑郁,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严重影响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在生活中中小学生都知道骂人是不礼貌的,但是由于网络是个虚拟空间便随意在网上聊天时使用不文明语言。
1.5婚恋观扭曲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发育阶段,而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对较弱,但是网络上经常会自动弹跳出以黄色、暴力为主要内容的不良信息。当中小学生面对这些色情信息后,很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他们的人格扭曲。也致使中小学生的爱情观和婚恋观扭曲。
2分析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
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原因、个人原因以及学校和家庭的原因。第一,社会原因主要有西方的文明渗透我国的传统理论道德,其次在道德相对主义上认为不同社群以及不同个体的道德价值和观点不是统一的。而在现如今的中小学生里这种思想愈发的多,导致中小学生很难掌道德方向,失去集体主义的坚定信念。而个人原因是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的重要时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在需要被关注的同时心里上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达到的正好可以利用网络来完成。家庭和学校原因指的是家庭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3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应对思考
网络的负面效应已经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消除网络弊端,崇尚网络文明,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需要。
首先,学校应当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杜绝无聊网络行为的诱惑,树立远大理想,专心致志地搞好学习。家长也应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帮助学生端正上网的态度,加强对学生校内外管理。
其次需规范网络秩序,清除网络垃圾,提高科技水平,确保网络安全。建立相关的技术管理机构,升华网络技术水平,清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净化互联网之信息环境。
最后,需加强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络自律精神,要让中小学生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培养中小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增强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区别、学会选择。只有正确的指导,才能让他们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网络判断能力。不仅如此,对于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应从小抓起,从而树立起网络道德意识。
4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网络道德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被动为主动,把绿色信息传输给学生,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卓有成效将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提升起来。
参考文献
[1]胡晨,宋广文.对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议[J].中国德育,2016(05):14-17.
[2]胡晨.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新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422-423.
[3]潘小军.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刍议[J].教学与管理,2014(03):75-77.
关键词:网络文化;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刍议
网络文化是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网络文化为中小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无限的空间、多变的环境和全新的机遇。同时,不良的网络文化也给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带来了诸多困扰。那么,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增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据CNNIC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上网人数达到5910万,世界排名第二,其中学生的比例为28%;2012年过半,已经达到5.38亿中国网名。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小学生来说,网络包罗万象,网络世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方便中小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而在道德问题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价值观不清晰
网络传播诱发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网上传播的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为主,这往往与接触这些信息的中学生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严重的会形成另一种殖民主义。
1.2形成暴利倾向
网络对学生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不良影响,一些对网络一往情深的青少年,把上网当作自己生活的全部,沉溺于网上游戏,甚至为上网而逃学,游戏中的厮杀和血腥场面不但引不起同情,还形成了暴力倾向,对游戏里面的厮杀充满了成就感。在对中国青少年犯罪的数据统计,暴力案件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群中不断递增,并且案件的实施者也向着低龄化、团体化方向发展。因此长时间的沉溺与网络暴力游戏中,也会使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增加。
1.3缺失信任
网上的欺诈信息、黄色信息、反动信息令人防不胜防,使青少年学生深受其害。这种在“人机”之间进行的缺乏真实感和确定性的交往方式。而且信息虚假毒害学生。目前,网络信息可信度太低,假信息多,炒作、哗众取宠成分大,聊天格调普遍低下。很多学生往往难辨真伪,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观。他们沉迷于虚无缈茫的情感渲泄之中,久而久之,其心理极易被扭曲。不少网吧为了争夺、吸引学生网迷,故意在电脑中设置暴力、凶杀、色情和荒诞离奇的信息与软件。这无疑会毒害那些阅历不深、良莠难辨的青少年学生,腐蚀他们本应纯洁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和迅速蔓延。
1.4存在双重人格
中小学生正处在社会性發展的关键期,长期进行人机对话,就减少了真实环境下的人际接触和交流,以致在现实中不会与人交往,孤僻抑郁,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严重影响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在生活中中小学生都知道骂人是不礼貌的,但是由于网络是个虚拟空间便随意在网上聊天时使用不文明语言。
1.5婚恋观扭曲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发育阶段,而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对较弱,但是网络上经常会自动弹跳出以黄色、暴力为主要内容的不良信息。当中小学生面对这些色情信息后,很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他们的人格扭曲。也致使中小学生的爱情观和婚恋观扭曲。
2分析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
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原因、个人原因以及学校和家庭的原因。第一,社会原因主要有西方的文明渗透我国的传统理论道德,其次在道德相对主义上认为不同社群以及不同个体的道德价值和观点不是统一的。而在现如今的中小学生里这种思想愈发的多,导致中小学生很难掌道德方向,失去集体主义的坚定信念。而个人原因是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的重要时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在需要被关注的同时心里上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达到的正好可以利用网络来完成。家庭和学校原因指的是家庭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3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应对思考
网络的负面效应已经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消除网络弊端,崇尚网络文明,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需要。
首先,学校应当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杜绝无聊网络行为的诱惑,树立远大理想,专心致志地搞好学习。家长也应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帮助学生端正上网的态度,加强对学生校内外管理。
其次需规范网络秩序,清除网络垃圾,提高科技水平,确保网络安全。建立相关的技术管理机构,升华网络技术水平,清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净化互联网之信息环境。
最后,需加强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络自律精神,要让中小学生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培养中小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增强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区别、学会选择。只有正确的指导,才能让他们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网络判断能力。不仅如此,对于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应从小抓起,从而树立起网络道德意识。
4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网络道德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被动为主动,把绿色信息传输给学生,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卓有成效将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提升起来。
参考文献
[1]胡晨,宋广文.对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议[J].中国德育,2016(05):14-17.
[2]胡晨.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新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422-423.
[3]潘小军.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刍议[J].教学与管理,2014(0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