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班级的每位学生的性格、生活习惯都不相同,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他们大多数是由于早年父母离异或者是家人未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品行不良,为人处事不符合社会常理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在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问题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负面影响不小,轻则涣散班风、学风,损坏学校形象,重则可能给自身或者他人带来伤害。因此,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使他们逐步克服和摆脱不良习气意义重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想成功转化问题学生,首先要分析每个问题学生究竟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然后找到能够打开他们心门的那把专属钥匙,只有这样才有望达到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目的。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除了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教育智慧外,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爱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如果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那就只会对这些学生冷眼相看,冷嘲热讽,眼看着孩子破罐子破摔,继续堕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不良习气的形成绝非一天两天,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曲折性、反复性也会让教师很伤神,所以没有水滴石穿的恒心,难以见效。
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对待问题学生必须与其他同学一样,做到一视同仁。
(一)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做到一视同仁。
同样是迟到,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就不痛不痒地询问两句就过,而对待成绩差一点的或品行差的学生,就严厉批评、责罚。
同样是没有完成作业,有的老师对待平时表现好的学生会和风细雨问明原因,然后叮嘱以后注意就完事;而对待日常表现差的学生就痛斥一番,罚写罚站,甚至向家长告状。
同样是错误,不同的老师就会出现大不相同的处理结果。“爱成绩好的学生”、“喜欢听话、表现好的学生”这是普通人的共性。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尽管问题学生中有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可能在别的方面表现很突出,比如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或者是在大型集体活动中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尽管他们有时淘气,甚至做出一些违纪的行为,但是他们与其他同学有着同样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需要的是平等。“一视同仁”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
(二)安排座位时要一视同仁。
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就是好多班主任习惯把问题学生的座位安排在教室的后排或者角落。据我观察,这种做法很普遍,但绝对不是明智之举。同样在教室里,为什么前排座位或是中间位置永远是好学生坐在那里?难道后排位置或者教室角落就是问题学生的专属?
安排座位看似事小,实则不然。
一方面,长期让问题学生坐在教室后排或角落位置无异于在学生身上贴上了“坏学生”标签,让他们时时感觉到自己是不被重视的,这会在他们心里产生一种被歧视的感觉,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并做出一些逆反行为。典型表现是故意违反纪律,顶撞老师,破罐子破摔。
另一方面,总是处于这样的边缘位置,不利于教师的监督和教育。问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觉性本来就差,如果再缺少有效的监督,上课开小差、找他人说话、自己玩等等不良行为就在所难免,久而久之行为会越发散漫,成绩会越发下降,教育转化越发艰难。
一直以来,在安排学生座位方面,为了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而且有利于全班发展,我考虑更多的是学生性格特点、身材高矮、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学生成绩高低、表现好差需要考虑,但是不能作為唯一依据,更不能把那些成绩不太高、表现不太好的学生集中安排在边缘地带。此外,座位安排好后,每两周或每月可有序“滚动”一次,这样每人机会均等,更加公平,易为学生接受。
二、问题学生的心灵尤其脆弱,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一)问题学生也有自尊心,甚至更敏感、更脆弱。他们犯错误是常事,但尽量不要经常性的在大家面前批评他们。如果这样循环下去,他们也就真的不在乎了。越是这样说,尤其是众人面前,他们的脸就会在一次次数落、一次次训责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导致他们心灵扭曲。
多年以来,每当我需要和班里的问题学生谈话时,我总是在课外单独和孩子谈,因为这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会感激老师的。慢慢地,这种“感激”就会变成“感动”、化为“感恩”,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转变,行动上的改变,以报答老师。
(二)尽量不要拿问题学生说事。
有的老师为了达到教育其他学生的效果,总愿意拿一些问题学生做过的错事来举例做反面教材。也许老师这样说本身并无恶意,但是听在学生耳里却不同,他们会很难受,觉得老师给自己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当班里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时,我就不由自主地联系到之前犯过这类问题的学生身上,隔三差五的数落、讽刺他们。那时,我只顾生气,完全不顾及这些孩子当时羞愧、难受的样子。事后反思,自己就会过意不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都会犯错,贵在知错就改,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三、对于问题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好的表现要及时肯定和表扬。
一般来说,问题学生听到的批评多,表扬少。表面上看,他们好像对批评已经习惯了,麻木了,表不表扬也无所谓了。其实,恰恰相反,问题学生内心对表扬更加渴望,更加珍惜。
有些问题生自律意识差,喜欢在班里搞怪、自习时爱讲话扰乱纪律(他们其实是在刷存在感),但他们心底善良、喜欢劳动,乐于助人;有些学生常偷偷抽烟、偶尔打架(他们自认在耍酷,其实也是刷存在感),但当班里有集体活动如运动会、诗朗诵或拔河比赛时,他们非常自律,敢抢敢拼,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
之前我教过一位叫小林的学生,父母离异后他跟年迈多病的爷爷和下岗待业在家脾气粗暴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他不爱学习,偶尔还会顶撞老师,但当班级有集体活动时,他总是敢抢敢拼,努力为班级争荣誉。 这样的问题学生年年有。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促使其逐渐变好,而且表扬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自信心和向上的动力。青少年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想让别人理解自己,认识自己具备的能力。当问题学生取得成绩时,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
如果一个学生实在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不妨给他点“鼓励”也好。“鼓励”一个人是很简单的,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不也是一件好事吗?离开了肯定和表扬,问题学生也就失去奋进的动力和需求,教育转化也就宣告失败。
四、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搞定的,正所谓“积习难改”。它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期间,教师除了要对他们有耐心、有信心之外,还必须肯宽容他们。
我们班的小泽,是个问题学生。他因为父母过早离婚,后各自外出打工,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在六年级时,这个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就变得自暴自弃,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还迟到、早退、旷课。自从他今年来到我校,我就很关注他的品行和言行。我一发现他和高年级品行不良的学生在一起,就找他谈话,告诉他这样做的弊端,教育他要远离。小泽从开学到现在,几次去厕所抽烟,被校领导抓住教育多次后仍没有明显转变。面对他的顽劣行为,我没有放弃,而是尝试让他当晚自习卫生监督员,促使他慢慢转变。
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的事业,慢就是体现耐心和爱心的一种尺子。精英、尖子生毕竟是少数,那么对待大多数普通的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就需要我们慢慢来,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爱心。我们有必要每天问自己,“今天我对学生耐心了吗?”
总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是一个难题。我们既要面向全班学生,又要时时关注这些“问题学生”,有时苦口婆心、使尽浑身解数也收效甚微。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良知告诉我们,决不能漠视和舍弃“问题学生”,应当千方百计地教育、转化他们。因为转化“问题学生”和教育优秀学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會持续关爱每个孩子。让我们用真诚的爱心浇灌每朵待放的花朵,静待花开。
“问题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负面影响不小,轻则涣散班风、学风,损坏学校形象,重则可能给自身或者他人带来伤害。因此,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使他们逐步克服和摆脱不良习气意义重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想成功转化问题学生,首先要分析每个问题学生究竟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然后找到能够打开他们心门的那把专属钥匙,只有这样才有望达到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目的。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除了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教育智慧外,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爱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如果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那就只会对这些学生冷眼相看,冷嘲热讽,眼看着孩子破罐子破摔,继续堕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不良习气的形成绝非一天两天,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曲折性、反复性也会让教师很伤神,所以没有水滴石穿的恒心,难以见效。
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对待问题学生必须与其他同学一样,做到一视同仁。
(一)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做到一视同仁。
同样是迟到,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就不痛不痒地询问两句就过,而对待成绩差一点的或品行差的学生,就严厉批评、责罚。
同样是没有完成作业,有的老师对待平时表现好的学生会和风细雨问明原因,然后叮嘱以后注意就完事;而对待日常表现差的学生就痛斥一番,罚写罚站,甚至向家长告状。
同样是错误,不同的老师就会出现大不相同的处理结果。“爱成绩好的学生”、“喜欢听话、表现好的学生”这是普通人的共性。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尽管问题学生中有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可能在别的方面表现很突出,比如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或者是在大型集体活动中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尽管他们有时淘气,甚至做出一些违纪的行为,但是他们与其他同学有着同样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需要的是平等。“一视同仁”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
(二)安排座位时要一视同仁。
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就是好多班主任习惯把问题学生的座位安排在教室的后排或者角落。据我观察,这种做法很普遍,但绝对不是明智之举。同样在教室里,为什么前排座位或是中间位置永远是好学生坐在那里?难道后排位置或者教室角落就是问题学生的专属?
安排座位看似事小,实则不然。
一方面,长期让问题学生坐在教室后排或角落位置无异于在学生身上贴上了“坏学生”标签,让他们时时感觉到自己是不被重视的,这会在他们心里产生一种被歧视的感觉,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并做出一些逆反行为。典型表现是故意违反纪律,顶撞老师,破罐子破摔。
另一方面,总是处于这样的边缘位置,不利于教师的监督和教育。问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觉性本来就差,如果再缺少有效的监督,上课开小差、找他人说话、自己玩等等不良行为就在所难免,久而久之行为会越发散漫,成绩会越发下降,教育转化越发艰难。
一直以来,在安排学生座位方面,为了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而且有利于全班发展,我考虑更多的是学生性格特点、身材高矮、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学生成绩高低、表现好差需要考虑,但是不能作為唯一依据,更不能把那些成绩不太高、表现不太好的学生集中安排在边缘地带。此外,座位安排好后,每两周或每月可有序“滚动”一次,这样每人机会均等,更加公平,易为学生接受。
二、问题学生的心灵尤其脆弱,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一)问题学生也有自尊心,甚至更敏感、更脆弱。他们犯错误是常事,但尽量不要经常性的在大家面前批评他们。如果这样循环下去,他们也就真的不在乎了。越是这样说,尤其是众人面前,他们的脸就会在一次次数落、一次次训责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导致他们心灵扭曲。
多年以来,每当我需要和班里的问题学生谈话时,我总是在课外单独和孩子谈,因为这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会感激老师的。慢慢地,这种“感激”就会变成“感动”、化为“感恩”,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转变,行动上的改变,以报答老师。
(二)尽量不要拿问题学生说事。
有的老师为了达到教育其他学生的效果,总愿意拿一些问题学生做过的错事来举例做反面教材。也许老师这样说本身并无恶意,但是听在学生耳里却不同,他们会很难受,觉得老师给自己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当班里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时,我就不由自主地联系到之前犯过这类问题的学生身上,隔三差五的数落、讽刺他们。那时,我只顾生气,完全不顾及这些孩子当时羞愧、难受的样子。事后反思,自己就会过意不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都会犯错,贵在知错就改,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三、对于问题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好的表现要及时肯定和表扬。
一般来说,问题学生听到的批评多,表扬少。表面上看,他们好像对批评已经习惯了,麻木了,表不表扬也无所谓了。其实,恰恰相反,问题学生内心对表扬更加渴望,更加珍惜。
有些问题生自律意识差,喜欢在班里搞怪、自习时爱讲话扰乱纪律(他们其实是在刷存在感),但他们心底善良、喜欢劳动,乐于助人;有些学生常偷偷抽烟、偶尔打架(他们自认在耍酷,其实也是刷存在感),但当班里有集体活动如运动会、诗朗诵或拔河比赛时,他们非常自律,敢抢敢拼,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
之前我教过一位叫小林的学生,父母离异后他跟年迈多病的爷爷和下岗待业在家脾气粗暴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他不爱学习,偶尔还会顶撞老师,但当班级有集体活动时,他总是敢抢敢拼,努力为班级争荣誉。 这样的问题学生年年有。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促使其逐渐变好,而且表扬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自信心和向上的动力。青少年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想让别人理解自己,认识自己具备的能力。当问题学生取得成绩时,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
如果一个学生实在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不妨给他点“鼓励”也好。“鼓励”一个人是很简单的,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不也是一件好事吗?离开了肯定和表扬,问题学生也就失去奋进的动力和需求,教育转化也就宣告失败。
四、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搞定的,正所谓“积习难改”。它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期间,教师除了要对他们有耐心、有信心之外,还必须肯宽容他们。
我们班的小泽,是个问题学生。他因为父母过早离婚,后各自外出打工,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在六年级时,这个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就变得自暴自弃,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还迟到、早退、旷课。自从他今年来到我校,我就很关注他的品行和言行。我一发现他和高年级品行不良的学生在一起,就找他谈话,告诉他这样做的弊端,教育他要远离。小泽从开学到现在,几次去厕所抽烟,被校领导抓住教育多次后仍没有明显转变。面对他的顽劣行为,我没有放弃,而是尝试让他当晚自习卫生监督员,促使他慢慢转变。
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的事业,慢就是体现耐心和爱心的一种尺子。精英、尖子生毕竟是少数,那么对待大多数普通的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就需要我们慢慢来,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爱心。我们有必要每天问自己,“今天我对学生耐心了吗?”
总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是一个难题。我们既要面向全班学生,又要时时关注这些“问题学生”,有时苦口婆心、使尽浑身解数也收效甚微。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良知告诉我们,决不能漠视和舍弃“问题学生”,应当千方百计地教育、转化他们。因为转化“问题学生”和教育优秀学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會持续关爱每个孩子。让我们用真诚的爱心浇灌每朵待放的花朵,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