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偷影子的人》谈“成人童话”的特征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an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新媒体的不断演进和快餐文化的高速膨胀,文学的情感慰藉功能变得越发突出,“童话”逐渐挣脱儿童文学标签的禁锢,成为消解成年人生活压力与修补心灵创伤的一种文学载体.本文以法国小说《偷影子的人》为例,尝试从主题设定、人物刻画和情感基调三个层面出发,探讨“成人童话”的特征.
其他文献
阮籍咏怀诗历来被认为意旨幽深,婉曲隐秀,“百代之下,难以情测”.古今学者对阮籍诗作背后的无穷深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歌中的各种意象因其可鉴性、创造性和永恒性,在品读
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历来被认为带有作者曹雪芹自身的自传色彩,贾宝玉最终遁入空门的结局也昭示了曹雪芹的佛学思想.贾宝玉这个具有佛性的人物,其思想中的佛学内涵对于理解曹
《千字文》成为世界上现在出书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识字课本,不能不说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随着近两年的“国学热”的升温,《千字文》又重回大众视野中.但
情感是诗词理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由悲伤的不同层次组成,这首诗的悲伤是分度来表达的.可以说,《声声慢》是李清照悲苦境况的文学
本文采用文体学方法兼结合创作背景、创作理念等因素,对饶宗颐先生代表性诗作进行文本细读,分析饶先生在创作中是如何运用佛语与佛教意象的,以及这些佛语与佛教意象在绘景、
奥地利女作家英格伯格·巴赫曼被奉为当代最优秀的德语作家之一,享誉世界.究其一生经历过走红的辉煌也遭遇过背运的低谷,褒奖与怀疑始终追随着她.作为战后女性作家,巴赫曼不
和雷蒙·卡佛(Raymond Carver)的很多“极简主义”短篇小说不同,《大教堂》是卡佛的“开阔”式作品.对《大教堂》进行修辞阅读后发现,小说中的“我”在叙事结尾走出封闭的自
石黑一雄的作品《远山淡影》《浮世画家》《长日将尽》等都是书写记忆主题,通过记忆衔接过去和现在,记忆不仅叙述了主人公过去的事情也展现了主人公对待过去事实的一些看法和
《沈清传》是具有代表性的朝鲜古典小说,其故事情节较为简单易懂,对于作品的分析也常常至于对沈清这一孝女的形象分析或孝文化的时代意义;但在它看似浅易的叙事方式的背后是
由拉康提出的三界论,是其关于主体形成理论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实在界、想象界和象征界构成了人的主体心理结构的三个维度.经过这三个维度的探寻,个体自我最终会建立起对自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