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合唱唱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唱合唱必须采用“合唱唱法”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每个合唱队员只有能熟练运用“合唱唱法”进行演唱才是一名合格的合唱队员,这是在合唱界取得了共识的。吴灵芬教授作为一名合唱指挥的权威,她是深刻理解“合唱唱法”对合唱效果的决定性作用的,因此在她的学术活动中,都每每极强调“合唱唱法”,是“合唱唱法”的积极倡导者。马革顺教授的新作《合唱学新编》在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四月版一书中对合唱唱法也有系统的论述。
  究竟什么是“合唱唱法”?
  “合唱唱法”强调“合”字,是在合唱中,运用美声发声的位置方法,注重共性消除个性的演唱方法。说白了,一句话,在合唱的演唱中,凡是使人能听到某个人的存在的唱法都不是“合唱唱法”;反过来说,那些使人听不到个人存在的唱法就是“合唱唱法”。
  依据个人的理解,“合唱唱法”在实际训练中包括合唱理念(或称为合唱意识)和合唱技巧两大部分。
  一、合唱理念
  1.合唱理念强调队员要了解个人与整体的关系。
  正如吴灵芬教授所指出的:“我们合唱队要求个体服从全体,合唱队里没有我,只有我们。这取决于合唱队员或者乐队队员的耳朵,通过耳朵去辨别,调整自己的声音,让自己融入集体声音,调整自己的共鸣腔和发声位置,这样来做到和谐。西方把合唱作为一种人的质量的和谐度,追求和谐,追求爱心,这是人文教育的一种手段,就是这个道理。”
  2.合唱理念要求队员清楚自己该做好哪些。
  每个合唱团员都必须练出“一心三用”的基本功,培养自己“一心三用”的本领:一是用心看指挥,正确表达指挥的意图;二是用心唱好自己的声部;三是用心聆听本声部其他成员和其他声部的声音,随时调控自己在演唱中的音量、音色和情感的表达。每个合唱团成员,不仅要背过本声部的乐谱,也要熟悉总谱,熟悉指挥在指挥中的任何细节,这正是“功夫在唱外”。
  培养合唱理念,要求平日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多琢磨,积极培养积极的合唱意识,并把它“融化在血液里,贯彻在演唱中”。
  二、合唱技巧
  合唱唱法中的合唱技巧,是在合唱理念的指导下,加强自己对声音的控制、协调和统一,诸如发声方法的统一、音色的统一、音量的统一和音乐表现的统一等等。
  1.“合唱唱法”采用合唱发声法。
  合唱发声法是在美声发生位置的基础上,注重合唱中的共性,学会自我控制、协调和统一。合唱歌曲时的发声状态是以混声、半声、轻声为主,柔和富有弹性的、有控制的气息始终支持着统一要求的歌唱并隐藏在歌声中(不要听到控制呼吸的痕迹)。演唱时各声区少带有胸声,在听觉上不明显;歌唱时的喉咙咽壁始终处于稳定的开放状态,每一歌唱者发声时发声器官处于最大的放松状态,声音焦点的位置清晰靠前,声音平直抒情,柔和没有火气,演唱时声音的整体线条非常清晰,抒情性强,理智地参与演唱。正如秋白先生说的那样,要声带的部分振动,那才是合唱的声音,全段振动了,那就成了各自的声音了。
  2.“合唱唱法”强调采用童声的音色。
  童声是天然的直声,他们的声音极具纯洁之美,柔和有穿透力,具小号般的金属感,是明显的头腔共鸣,高音无颤抖,假声不嘶哑。童声没有成人唱歌时种种的喉音和“颤抖”,更易使声音在音色上保持一致。大家都知道,欧洲的合唱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欧洲合唱的精髓是极度放松的直声唱法。因而欧洲的合唱团要求成年的男女歌手模拟童声,力求直声。相反的是,我们的一些合唱队员,以为自己能发颤抖的声音才是高水平,认为越颤越好,他们没想到,合唱犹如一根钢丝绳,每个人的声音就是单根钢丝,不用拉直的细钢丝,而是用具有各种不同弯曲波形的细钢丝,绞成的钢丝绳是多么糟糕、多么粗糙而不能使用。合唱何尝不是如此?
  3.“合唱唱法”是多种歌唱技巧的综合运用
  “合唱唱法”除了采用合唱发声法外,如果每个人能在合唱意识的统一下,更能在演唱中要做到下列九个字——高、竖、深、轻、柔、直、齐、准、和,应是掌握了合唱技巧的精髓了。当然,合唱中使用普通话的发音与吐字咬字的要求也是不言而喻的,这里不多说。
  高是指发音的高位置,竖是指瘦腮和竖立的口形,深是指气息要深。高、竖、深的要求正是说明合唱要坚持美声唱法。轻是指轻的音量,柔是指对音色的要求,直是指唱歌时力求直声,总之,轻、柔、直是要求演唱时坚持直声弱唱,只有弱唱才能有效地消除个性。齐不但指对节奏的要求,更泛指在演唱时对指挥意图的理解和表达上的步调一致;准不仅是指对每个人对音高(特别是对变音)的准确把握,也指各声部间音程关系的准确;和则是指和谐统一。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合唱团能在指挥的训练时坚持上述九点,它将是很专业的了。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旋律纵横交织发展的高层次艺术形式,它来源于真情的歌唱。合唱艺术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参加合唱艺术活动的每个队员来说,它是一个逐步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采用合唱唱法来演唱既是一种认识问题,又是需要指挥跟队员慢慢磨合的一个长期过程。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思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渐渐显示出来,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焕发出不可遏止的勃勃生机:课堂理念——由知识本位转向人文关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课堂内涵——由“灌水”走向“点火”,使课堂教学增值;课堂交往——由孤独走向互动,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不管是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语文版、山东版的必修选修教材,还是新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中、高年级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由此可见,阅读、写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养成良好的阅读、写字习惯将受益一生。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小学生阅读书写习惯的养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营造阅读写字氛围  一是在班内开展“献一本看百本”活动,学生要有书可读,这无疑是解决
期刊
教育部门虽然非常重视美术教育,但是发展得极不均衡,小学好于初中,城市好于农村。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村美术教育严重滞后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领域只重视语、数、外等所谓“主科”教学质量的评价,美术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从而导致“主科”占课情况十分严重。加上美术教学的软硬件建设落后,农村师资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大部分美术课都由其他科老师兼任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七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学习热情普遍很高,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但是大约一个学期过后,一些学生便开始掉队落后,不及格甚至放弃不学。学生的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是长期让学校和教师为之困扰和头痛的一件事。年级越高,分化越为明显,由此造成了不少英语学习差的学生对英语失去信心,有的甚至放弃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如何才能改善两极分化现象,使这些学生恢复对英语的学
期刊
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及政治、道德等知识都要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教师既不是灌输者,也不是附从者,而是美的活动的诱导者、组织者。教师的责任在于义不容辞地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受教育者在符合美的规律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教师
期刊
新学期已经拉开了序幕,展现在师生面前是一本全新的体育教育课本──《体育与健康》。把体育与健康有机结合,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体现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新理念。由于新教材在教学目标、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与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学
期刊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习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把知识就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
期刊
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标将写字教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如何科学地落实写字教学计划,使写字教学更具有效性呢?笔者作为一名专职写字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一个中心”——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写字教学的出发点,是写字教学的中心。那么,如何抓住这一中心,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良
期刊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地用“√”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文章要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积累、自我表达、自我完善的一个有效平台。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