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体制的要求下,为了提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育工作者将合作学习运用到了小学预习教学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能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引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自觉接受很多新知识。只要教师切实重视井抓好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正确指导,由量变到质变,学生才会得到“自求自知”的锻炼。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独立思维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这样才能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把“预习”这个环节正式编入课例,可见预习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预习已经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了。其实课前预习既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自学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加强,最终使学习效率也得以提高。所谓“预习”,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性的自主学习活动。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在以前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现成学习条件和有效的学习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从狭义上讲,课前预习是指在上新课前就着手进入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已经独立阅读并学习了新课的内容,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课文的心理准备。从以往的实际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能够坚持课前预习的学生并不是很多,没有预习习惯的反而占了很大比例。一旦缺少了课前预习环节,许多学生就把语文学习的时间限制在仅有的四十分钟课堂之内,这就必然对语文教学的效果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二、确定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并且不断更新属于自己的教學思路、办法,让小学生能够主动预习,积极学习学习,不断努力进步,从而行之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尚属于学习的初期阶段,难免会有自学能力不强,预习概念不清等现象的产生,一般来说,小学生通常都会只是大概粗略地阅读一下课文,这样自然会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从而即便提出疑惑也价值不大。针对如此情况,教师必须要提高对预习的重视程度,科学及时地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要素、目的,如朗读课文内容,关注课后习题,识记听写生字词等。如此学生预习时明确了清晰的目标以后,自然而然可以对症下药,进行有自己特有思路和办法地预习,并可以将其合理的运用在之后的学习中,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需精心设计预习任务,培养预习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小、心理不成熟,情绪也是十分感性,因此,教师要想做好小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就需要精心设计预习任务,培养每一位小学生的预习兴趣。具体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置故事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前预习,有效激发小学生主动预习能力,让其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前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预习问题,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五四制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提前为小学生设置“文章描述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这只老虎都会什么本领?这只老虎为什么‘窝囊’?”等问题,激发小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从而保证课前预习质量。
四、教师传授合作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是让学生学习,而现代教育体系下,是要让学生如何学会去学习。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教学生如何去学习预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预习当中来,加强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特点,教学生多种多样的预习方法。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教师给学生讲解预习要求和基本步骤,首先第一组学生的任务是对课文进行阅读,了解字词的形、音和义,并标记出重点的片段及词汇;其次第二组的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作品,在预习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工具收集一些背景资料关于文章的作者及其文章内容背景,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寓意、书写顺序等,在文章中发现的优美和意味深长的段落做好批注,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后第三组学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以及要记住的重难点可以记在本子上,同时记录一些优美的语句,这样可以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合理选择和把握预习时间
课前预习若想取得理想的成效,则需要把握预习的时间。合理地安排预习时间,可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学生课前预习要想达到最佳效果,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会较为深刻。如果新课内容难度大,就要多花一些预习时间;难度小,则少花一些预习时间。学生在预习时,还要确定重难点,对自己认为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可少花费些预习时间;对难度较大、自己难以把握的内容,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上网查资料等进行学习;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标记,并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笔记。也可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内容,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结束语
语文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闵珏英.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9):70-71.
[2]孔德宣.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42+244.
[3]张炳年.探究预习作业在小学语文中年级段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19(25):59-60.
关键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引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自觉接受很多新知识。只要教师切实重视井抓好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正确指导,由量变到质变,学生才会得到“自求自知”的锻炼。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独立思维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这样才能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把“预习”这个环节正式编入课例,可见预习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预习已经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了。其实课前预习既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自学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加强,最终使学习效率也得以提高。所谓“预习”,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性的自主学习活动。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在以前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现成学习条件和有效的学习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从狭义上讲,课前预习是指在上新课前就着手进入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已经独立阅读并学习了新课的内容,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课文的心理准备。从以往的实际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能够坚持课前预习的学生并不是很多,没有预习习惯的反而占了很大比例。一旦缺少了课前预习环节,许多学生就把语文学习的时间限制在仅有的四十分钟课堂之内,这就必然对语文教学的效果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二、确定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并且不断更新属于自己的教學思路、办法,让小学生能够主动预习,积极学习学习,不断努力进步,从而行之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尚属于学习的初期阶段,难免会有自学能力不强,预习概念不清等现象的产生,一般来说,小学生通常都会只是大概粗略地阅读一下课文,这样自然会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从而即便提出疑惑也价值不大。针对如此情况,教师必须要提高对预习的重视程度,科学及时地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要素、目的,如朗读课文内容,关注课后习题,识记听写生字词等。如此学生预习时明确了清晰的目标以后,自然而然可以对症下药,进行有自己特有思路和办法地预习,并可以将其合理的运用在之后的学习中,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需精心设计预习任务,培养预习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小、心理不成熟,情绪也是十分感性,因此,教师要想做好小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就需要精心设计预习任务,培养每一位小学生的预习兴趣。具体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置故事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前预习,有效激发小学生主动预习能力,让其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前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预习问题,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五四制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提前为小学生设置“文章描述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这只老虎都会什么本领?这只老虎为什么‘窝囊’?”等问题,激发小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从而保证课前预习质量。
四、教师传授合作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是让学生学习,而现代教育体系下,是要让学生如何学会去学习。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教学生如何去学习预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预习当中来,加强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特点,教学生多种多样的预习方法。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教师给学生讲解预习要求和基本步骤,首先第一组学生的任务是对课文进行阅读,了解字词的形、音和义,并标记出重点的片段及词汇;其次第二组的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作品,在预习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工具收集一些背景资料关于文章的作者及其文章内容背景,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寓意、书写顺序等,在文章中发现的优美和意味深长的段落做好批注,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后第三组学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以及要记住的重难点可以记在本子上,同时记录一些优美的语句,这样可以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合理选择和把握预习时间
课前预习若想取得理想的成效,则需要把握预习的时间。合理地安排预习时间,可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学生课前预习要想达到最佳效果,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会较为深刻。如果新课内容难度大,就要多花一些预习时间;难度小,则少花一些预习时间。学生在预习时,还要确定重难点,对自己认为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可少花费些预习时间;对难度较大、自己难以把握的内容,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上网查资料等进行学习;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标记,并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笔记。也可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内容,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结束语
语文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闵珏英.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9):70-71.
[2]孔德宣.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42+244.
[3]张炳年.探究预习作业在小学语文中年级段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19(2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