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很有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较大,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的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3.学一学,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应该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我们应强化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学生的生活费主动交给老师,七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同学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给予纠正。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了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学生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音乐教学当中,老师更应该注意,幼儿的声带还未发育成熟,音乐课的练声发音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目,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一节音乐课。  关键词:幼儿音乐 教育质量 五个环节 提高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音乐是一门艺术。在诸多的音乐活动当中,不少场合都可以听到唱歌走调的现象,如果没有音响配乐,更是唱得一塌糊涂,在我们的音乐教学当中,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幼儿时期是一生的启蒙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催生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提出,教师提问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情趣的激发、学习能力形成的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具体而言,应具有以问促思、以问激情、以问引问、以问导学四个特征。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 以问促思 以问激情 以问引问 以问导学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
期刊
经典的英文读音是classic,本义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最能表现本行业精髓、最具代表性、最完美的作品。在我国,经典的“经”指的是《四书五经》、“典”的本义指《老子》、《庄子》等文化典籍;而当今所说的“经典诵读”这个概念也叫中西文化导读、古诗文诵读,台湾称它是读经教育。听说读经教育是在94年首先由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发起的,旨在利用学生13岁以下人
期刊
教师呆板的表情、冷冰冰的语言只会使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不仅教师教得艰涩,而且学生学得也乏味。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我的做法是,使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就能开启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灵活性,促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我们曾一度被表面的“激励”蒙住了眼睛,以为只要是真诚地表扬学生就是有效的评价。殊不知,这种浅层次的评价方法如果频频使用,学生也会因听腻而日渐麻木。那么,教师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作为教师,我们应善于捕捉幼儿不经意间的创造性的探索倾向,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指导,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那么,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孩子面前打开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内容,哪怕他们的理解与原音乐内涵大相径庭,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主动学习的
期刊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进步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逻辑起点,不仅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还关注学生的智力、心理、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判断一堂课有效还是无效、效益大还是小, 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做了多少精美的课件, 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悟”出了多少道理。一般来说,组织课堂教学主要有预备上课、导入新课、分析探究教材、总结巩固等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原动力。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键。我在地理教学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期刊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本文拟对初中学
期刊
摘 要:课堂的预设与动态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学过程的预设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明确学习目标,熟悉学习内容;要预设师生问题的生成,发挥教师的特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 预设 学生需求 学习目标 动态生成    怎样上这堂课——是教师课前自我反思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
期刊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语文教学实在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而这正成了语文教师教学不力、低效的借口。以辩证的观点看,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正因为其他各科都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语文科则未尝不可以让学生在紧张枯燥的应试教学中注入一缕素质教育的清新空气或者人文关怀的一泓清泉,这种反差肯定会相当吸引学生的。  从教十多年,在我语文教学的前几年,我也像许多老师一样,感到语文教学很无聊、很无奈,总是把教学的失败看作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