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如果教育理论不包括审美教育的研究,则是不完整的理论。语文是一种充满美丽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不同结构体系的美学。教育的中国主题教育如果缺少美,则将是一个糟糕的教育。仅仅拿教材来说,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我们可以依靠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帮助和指导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准确地创造美。这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审美教学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指归的。而美育(审美教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手段。通过审美教育,不单单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其立足点是理想人格的塑造,是净化,美化人类。只有具备审美能力和创造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才可能让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心灵,得到精神升华,它的美化,进入生命最高状态。因此,审美教育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精神世界水平。
  一、在课文分析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在文学审美方面,中学语文课文中包括一个个全面的形象美和各种各样的审美风格,比如苏州园林,朴实的美丽小橘灯,精致的外壳,等等。教师通过挖掘和分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方面理性指导、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首先,要抓住美的语言。高尔基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到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活跃想象,生发出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其次,要抓住美的形象。美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老师,她外貌温柔美丽,心地慈爱,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甘苦,及时为孱弱的孩子排除痛苦悲伤,是一位老师的美好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
  最后,要抓住美的意境。王国维的意境说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确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家所勾画的这幅深秋傍晚天涯游子凄凉的旅行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乌鸦是昏暗的,小桥旁边的人家是稀稀落落的。在荒凉的古道上夕阳残照,西风扑面,无家可归的游子骑的马是消瘦的,举目所见,整个景物是如此悲凉、凄惨。这实际上是无家可归的“断肠人”的审美感受与心境的写照,或者说是断肠人悲凉心境在自然景物上所打上的印记。
  二、中学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是借助语文教材、语文课堂及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美的因素,强调的是以美育人,以美启智,从根本上讲,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改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三、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一种语言规范,又是文化和艺术,我们用来积累精神财富的一项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特色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首先,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审美能力,然后转达、感染学生,从而引发学生共鸣。其次,以正确引导学生对“美”的理解,启发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語文作为载体的美,时刻体现着不同主题。
  三、在听、读方面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因此课文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包括教师和学生)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首先是激发情趣美。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兴趣。老师的角色,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个方向,即通过文本仔细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营造美丽的情感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进来。
  其次是培养美的意识。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逐渐建立的。教师应珍惜,呵护,在阅读模式的文章上下工夫。阅读范文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中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地发现美、感受美。
  四、结语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材料中无处不在,与当前审美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中学语文中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必需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中的审美教育的内容,与各种各样的审美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发挥很大作用,并有利于学生在早年追求美好的事物,感觉美好的生活,有利于他们形成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刘丽红.谈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4.
  [2]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张和发.寓审美情趣培养与语文教学中[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4]张万有.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
  [5]王伯峻.浅谈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试论[J].学科教育,2002.
其他文献
经过多年来的新闻改革和实践,新闻写作向文学借鉴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最多的。在坚持和确保新闻作品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地借鉴一些文学手法为表达新闻事实眼务,使报刊的
2005年8月24日,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颁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表明了政府相关部门对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决
在农科类院校的自然学科中,实验室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学实验室,负责专、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平台,又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1];另一类是科研实验室,是研究生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场所,是创造性成果的聚集地及创新人才的汇总基地[2],实验室水平直接关乎科研质量。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投入,实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逐渐走向高端化,大批大
大豆九丰6号和7号的选育邱长久,赵发(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九三科研所嫩江161441)九丰6号、7号系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九三科学研究所育成。分别于1995、1996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九
摘 要: 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地人民来往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中西方人交往中,由于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造成中西方人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异,导致各自价值观不同。中国人受封建统治的影响,对个人利益看得较轻;而西方人受革命运动的影响,更加看重自由、人权及个的利益。本文對中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差异、目标的差异及价值观实现的差异进行了描述及分析。  关键词:
不管什么样的新闻报道,都是为了让读者看的,没有读者的新闻报道,就算花费了再大的精力去采写,也没有意义。这是新闻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 我们是记者,同时又是读者。每天,当
放射免疫治疗(RIT)是利用针对肿瘤特异或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携带的放射性核素来实施细胞毒作用的一种肿瘤治疗模式,在此,单抗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载体,同时本身也能通过促细胞凋
摘 要: 工会组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必须始终把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必须把坚持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并不断地创建学习型、创新型、落实型、服务型、节约型的工会,成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和关键问题,也是新时期工会工作应着力解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对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和归宿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包含了马、恩对人类生活
电视化妆作为电观事业中一顶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为塑造观众喜爱的荧屏形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长期以来,把化妆当成上镜前临时描描眉、画画唇、涂涂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