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对留守学生的情感教育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ughty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学生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需要我们大力关注的。本文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具体分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留守学生情感教育内容,旨在更好的促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74-0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留守儿童数量增多,他们的学习、生活缺少父母的监管,加上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语文教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通过学科情感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
  一、在语文课文讲解中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丰富的素材资源,结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的进行情感教育。在情感教育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将情感教育和课堂语文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互为贯通,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學语文《游子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领悟这首诗展示的母亲对孩子浓浓亲情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觉站在母亲的角度猜想她在为自己孩子缝补衣服时候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再现古诗词的意境,回顾母亲和游子之间的对话。
  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对语文教材情感内容的挖掘,由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父母出门在外打工的不易,从而激发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通过语文课文朗读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指导留守儿童富有感情的朗读优美段落,能够在无形中陶冶留守儿童的语文情操,帮助留守儿童养成积极的思想情感。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为学生展现了世界的美好,在生动、形象语言的背后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了思想的艺术。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留守儿童细细品味文章语言,透过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因素,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和感受别人的爱。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秋天的怀念》一课时,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展现母爱无私的故事。课文中用很多具备感染力的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抓住这些情感激发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对母子之间的“生离死别”感同身受,并通过课文回归现实,珍惜实际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怀,懂得爱别人和感恩别人。
  三、通过营造语文意境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带领留守儿童进入到文章作品境界,让留守儿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黄继光》一课时,结合内容教师在网络上找到了一段与之相关的影片——《上甘岭》,带领学生观看影片的重点片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波动。在观看完影片之后,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提问,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回答问题踊跃积极。沿着课文内容,学生进一步走进课文、走进战斗英雄,激发了留守儿童热爱祖国和学习英雄的爱国情感。
  四、通过开放交流情境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
  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基于留守儿童的思想特点,教师要避免使用指责的语气和态度,对于留守儿童求知积极性教师要小心翼翼的保护,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知。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刻体悟小女孩的命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小女孩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相联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小女孩的遭遇,从而更好的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感激自己现有的生活。
  五、通过写作指导来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写作过程来向留守儿童渗透情感教育。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白杨》一课之后,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家乡的树。一名学生写了柏树,但是没有升华情感。为此,教师提问学生写柏树的原因以及柏树带给自己的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寻找到自己所写柏树具备的象征意义,即困境中的坚韧和勇往直前,由树及人,升华了写作情感。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留守儿童认知特点,从情境创设、阅读情感激发、交流情境创设等方面具体分析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旨在更好的促进留守学生成长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实践能力作为衡量学生音乐水平的唯一标准,对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快餐时代的当下,音乐教师应善于把握音乐欣赏教学本质,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发、走进生活、视听结合,逐步优化音乐课堂建构,进而有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升音乐教学总体质量。本文从近年来教学经历及感受切入探讨关于实践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美育,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素养,美的體验,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语文教学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能鉴赏美、表达美。我们要从美学的角度审视这些美,从而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乐学语文。  【关键词】美感教育;朗读之美;读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55-02  克莱德·E·柯伦所说:“当教师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伴随微课的诞生,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课堂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鲜活生动、丰富充盈的教学情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基于此,笔者以探讨微课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为切入,就微课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中的运用进以浅要解析,以期为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助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教学;微课
期刊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功。老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能技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通过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培养;语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61-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
期刊
【摘 要】小学古诗词的美育工作是社会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学校美育工作关系到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影响学生智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共识,重视美育工作。本文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进
期刊
【摘 要】精准扶贫户学生指的是家庭背景为精准扶贫户的学生,是在我国扶贫政策大背景下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很多精准扶贫户的学生容易出现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小学班主任就需要对精准扶贫户学生进行德育帮扶教育。本文将以德育帮扶为基点,对这个问题展开科学的分析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精准扶贫;德育工作;帮扶教育;小学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应培养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由于许多教师认为考试只有读写,没有听说,就不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在教学中就简单地说一说,几分钟搞定一个练习,甚至不愿教,直接忽略。这种对待“口语交际”不以为然的教学观念已经脱离时代,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让“口语交际”落到实处势在必行,而且要贴合学生的需要,贴近学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纵观课堂,“你真棒!”这样的评价语贯穿始终,表面上是激励学生,实际上却不够真诚,也不准确详实。教师应慎用“棒”字,关注评价策略,使课堂评价具有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效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质疑是学生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加速教学任务的完成,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性。  【关键词】生疑;质疑;释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愈发的严格起来。一名优秀的人才,不仅仅要在学识上有充分的发展,其德育素养也要有良好的塑造。尤其小学阶段的教学本身就是为学生塑造良好基础的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知识,同时也要意识到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与修养。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都需要参与到其中。本文将立足于当下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