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12年2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举办了一场“神奇化学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演示活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张海燕老师发明的自制教具“神奇化学牌”在学科教学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化学牌被北京市有关单位推荐参加全国自制教具大赛,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也对神奇化学牌教学法进行了报道。我刊(www.cmee-online.com)为此特别采访了张海燕老师,在此一同分享自制教具应用于学科教学所收获的成功与快乐。
自制教具,顾名思义,就是指师生共同参与,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自己动手研制的教具、学具、标本、模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的统一配置教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而新教具的生产、配备、应用又需要一定的周期,于是自制教具便有了“生长繁衍”的大环境,各地自制教具大赛的风起云涌也推动了自制教具的研制与应用。
自制教具的魅力有哪些?
魅力之一:灵活性
教具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由于需要考虑成本、工艺等因素,其实用性难免受到制约,教师在使用中自由裁量的余地也比较小。而自制教具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求而构思和制作的,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既可随便观察、触摸、实验,又可根据教学需求拆卸、组装或更改;有些自制教具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教学需求变换规则,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张海燕老师和学生使用的化学牌为例,化学牌上标注了各种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游戏是围绕物质间的反应关系而展开的,即出与化学牌上标的物质能够反应的化学牌。与扑克牌打法基本相似,先出完牌者为胜。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时期及学生对物质关系的掌握情况对化学牌上的物质进行选择、重组,以帮助学生轻松、快捷地掌握化学反应规律;还可以像玩扑克牌一样,不断变换玩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说自制教具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还承载着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魅力之二:针对性
教具也是针对教学内容需求而设计的,而且因其制作复杂或材料稀缺等原因,个人通常没有能力制作,因此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因为教具是工厂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位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方式,更无法顾及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教育教学实际需求不得不让位于教具的既有功能。而教师自制的教具,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心理特点以及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制作的,并充分考虑了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融为一体,使教学效果轻松达到。
如,张海燕老师反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在讲到酸碱盐知识时,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起来都有一些困难,更不用说之前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了。尤其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学生难以掌握众多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学起来非常吃力。正是基于这个教学难点,张海燕老师萌发了使用化学牌的想法。据张老师介绍,使用化学牌后,学生在玩牌的过程中将各个物质间的关系理得非常清晰,甚至在头脑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构架。
魅力之三:趣味性
反复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课堂也变得枯燥无味。而自制教具的原材料通常来源于日常生活,在课堂上使用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会随之提高。教具应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应用中达到这个境界的教具才能称得上是好教具。
魅力之四:易得性
教具作为学校资产,一般都处于严格管理之中,除上课时教师给学生作集体演示外,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教具做得再好,但是如果因为价格昂贵或易损坏等原因而将其束之高阁,那教具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自制教具通常利用废旧物品或廉价物品制作而成,经济实用,学生随用随取,能充分发挥教具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为什么自制教具能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省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碰到较为抽象难懂的教学重难点,在向学生讲授的过程中,绞尽脑汁,设计各种教学方案,但是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如果针对这些教学重难点设计制作教具,并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运用,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扎实、透彻,为教学创造了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更加省力,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的目的。
以前,每当讲到酸碱盐这部分知识时,张海燕老师就要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讲解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还要设计大量练习题课上课下进行练习,批阅一张张试卷;而学生也要一道道地做练习题,一遍遍地书写繁冗的化学方程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做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身心俱疲,但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而依托化学牌,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熟悉化学语言。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化学中的各种符号和众多方程式就像是化学语言,后续的化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好化学语言的基础之上,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玩化学牌时,各种游戏规则完全以化学知识体现,众多化学物质及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方程式不断地充斥于耳目、闪现于大脑并逐渐内化,化学语言逐渐成为他们化学思维的载体。第二阶段: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学生要打好牌,必须明确每种物质与其他所有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他们充分利用、挖掘所学知识,并深度把握、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学时脑子里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被串联起来,原有的知识脉络被打通,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第三阶段:扩充化学知识体系。在玩牌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遇到知识难点、盲点或是发现新问题,为了赢牌,他们不得不向教师、同学请教,或是自己去查阅书本和各种资料,使得原有知识体系不断得到扩充。
化学牌让化学教师和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上解放出来,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其他环节,建立良性循环机制;而学生也能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制教具不光是师生教与学的得力助手,对社会适用人才的培养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自制教具的设计、制作到使用,都将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素养,如创新能力、科学探究素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下面以化学牌自制教具为例,分析它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人才品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首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各个岗位上的人才,面临的不完全是有解决预案的程序性问题,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去发现进而解决的问题。自制教具通常是教师和学生一同就教学中的重难点而设计和制作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使用中不断发现自制教具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完善、改进。如在张海燕老师和学生使用化学牌时,最初是将物质名称写在牌的中央,但后来发现,当抓了一大把牌拿在手里后,下面一张牌上的物质名称会被上面的那张牌遮住。大家商量后,将物质名称写在牌的角上,这样就解决了名称被挡住的问题。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如果将物质名称写到角上,化学牌中央就出现一片空白区,这既不美观又浪费。为了充分利用化学牌,最后商定在牌中央空白处设置一些化学小问题、小提示或是相关化学实验装置图。这样,学生在玩牌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又复习了化学知识。而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其次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制教具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潜移默化中,教师就将探究和创新的种子播散在学生心间,经过悉心培育,就会在学生内心慢慢发芽、成长。在张海燕老师教过的部分学生中,在他们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后,仍然很喜欢玩化学牌,不仅如此,还结合高中化学知识,创制了三国杀版的化学牌。能独立创制出三国杀版的化学牌,说明学生对整个化学体系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已经站在了一个足够高的化学制高点上;而且说明创新的种子已经在学生心底茁壮成长,而这种创新型人才正是未来我们国家建设和发展所急需的拔尖人才!
再次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往往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协作、沟通交流,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尤其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使他们由之前同教师、同学的被动社交向主动社交转变,并慢慢开始敢于在师生面前表达自己看法和意愿。张海燕老师发现班上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在和同学一起玩牌过程中逐渐放开自我、敞开心扉,和小组成员建立了很好的友谊。
还有就是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这一点,化学牌自制教具表现得非常突出,尤其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学生作用更大。在玩化学牌时,不光要求学生掌握大量化学知识,还要求其有一定的打牌技巧。在多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追随教师指引的路子走,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他们的思维向不同维度发展、延伸,从某种角度说,他们的思维还保持着自我独立性。在玩化学牌的过程中,他们的打法往往更加灵活,表现出较高的牌技。而学习较好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往往更专注于化学知识本身。所以会出现化学成绩不是很出色的学生赢了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情况。这会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内心发出这样一种呼喊:原来我也行!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学习较好的学生则会向他们学习灵活的打牌技法,活跃和拓展了思维,这无疑营造了学生间相互学习的良好局面。
最后就是学生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自制教具的制作原则是“少花钱,多办事”,初步统计,在1 000余种中小学教学仪器、模型、标本、挂图中,能自制的就有430多种。如果这些能自制的教具都采用人工自制的方式,全国30多万所中小学校节省下来的原材料和教学经费将会多么可观!在教具制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心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节约资金,降低教育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自制教具虽“魅力四射”,但在使用时也要悠着点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和多媒体一样,自制教具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度”。如果在教学中适时、适度使用,将使教育教学如虎添翼;但是如果过分依赖自制教具,盲目崇尚和滥用,必将作茧自缚、徒增负担,最终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张海燕老师特别强调了使用化学牌时需要着重注意的3个问题:
1.紧密结合教学需求
自制教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能弥补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应该从分析教材入手,筛选出适合使用自制教具的教学内容,明确制作目的。
2.教师必须予以指导
化学牌教学法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必须在源头上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奋其力,自求得之。尤其是刚开始玩化学牌时,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正误性还把握不准,教师必须监督、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化学知识去打牌,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否则会误导学生,对后续的化学学习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3.必须有所节制
当学生在玩牌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运用自如的时候,化学牌的使命就基本完成了。但这时往往也是学生玩得最起劲的阶段,他们的牌技和化学知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渐入“佳境”,一些学生会在放学后还在教室里玩化学牌。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必须进行正确引导,既不能强行禁止,也不能任其发展。
制作自制教具能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产生哪些积极作用?
第一,教师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每构思一个框架,每制作一个部件,每完成一件教具,都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都需要具有极大的耐力和韧性,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意志上的磨炼。
第二,在教具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必然涉及很多相关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和生产操作技能,可能有很多知识超越了教师现有的知识水平,因此必须不断去学习,这将为教师拓展自身知识面提供契机。
第三,在与学生一起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教师将有机会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心理,进而在后续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施教才会入耳入心。张海燕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引入化学牌自制教具后,发现了学生身上的很多微细特点,这是她之前没有注意到的,这促使她重读了大学时期学过的《教育心理学》,并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采访心悟
通过对张海燕老师的采访,我们看到了“神奇化学牌”对改进化学教学方法、丰富化学教学手段、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应用的广阔天地。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实施的当下,广大教师应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去面对周围的事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研制出适合教育教学的新教具,给教学实际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效,给师生带来合作探究的乐趣,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从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中收获成功与快乐。
2012年2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举办了一场“神奇化学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演示活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张海燕老师发明的自制教具“神奇化学牌”在学科教学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化学牌被北京市有关单位推荐参加全国自制教具大赛,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也对神奇化学牌教学法进行了报道。我刊(www.cmee-online.com)为此特别采访了张海燕老师,在此一同分享自制教具应用于学科教学所收获的成功与快乐。
自制教具,顾名思义,就是指师生共同参与,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自己动手研制的教具、学具、标本、模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的统一配置教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而新教具的生产、配备、应用又需要一定的周期,于是自制教具便有了“生长繁衍”的大环境,各地自制教具大赛的风起云涌也推动了自制教具的研制与应用。
自制教具的魅力有哪些?
魅力之一:灵活性
教具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由于需要考虑成本、工艺等因素,其实用性难免受到制约,教师在使用中自由裁量的余地也比较小。而自制教具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求而构思和制作的,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既可随便观察、触摸、实验,又可根据教学需求拆卸、组装或更改;有些自制教具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教学需求变换规则,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张海燕老师和学生使用的化学牌为例,化学牌上标注了各种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游戏是围绕物质间的反应关系而展开的,即出与化学牌上标的物质能够反应的化学牌。与扑克牌打法基本相似,先出完牌者为胜。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时期及学生对物质关系的掌握情况对化学牌上的物质进行选择、重组,以帮助学生轻松、快捷地掌握化学反应规律;还可以像玩扑克牌一样,不断变换玩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说自制教具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还承载着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魅力之二:针对性
教具也是针对教学内容需求而设计的,而且因其制作复杂或材料稀缺等原因,个人通常没有能力制作,因此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因为教具是工厂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位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方式,更无法顾及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教育教学实际需求不得不让位于教具的既有功能。而教师自制的教具,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心理特点以及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制作的,并充分考虑了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融为一体,使教学效果轻松达到。
如,张海燕老师反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在讲到酸碱盐知识时,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起来都有一些困难,更不用说之前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了。尤其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学生难以掌握众多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学起来非常吃力。正是基于这个教学难点,张海燕老师萌发了使用化学牌的想法。据张老师介绍,使用化学牌后,学生在玩牌的过程中将各个物质间的关系理得非常清晰,甚至在头脑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构架。
魅力之三:趣味性
反复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课堂也变得枯燥无味。而自制教具的原材料通常来源于日常生活,在课堂上使用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会随之提高。教具应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应用中达到这个境界的教具才能称得上是好教具。
魅力之四:易得性
教具作为学校资产,一般都处于严格管理之中,除上课时教师给学生作集体演示外,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教具做得再好,但是如果因为价格昂贵或易损坏等原因而将其束之高阁,那教具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自制教具通常利用废旧物品或廉价物品制作而成,经济实用,学生随用随取,能充分发挥教具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为什么自制教具能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省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碰到较为抽象难懂的教学重难点,在向学生讲授的过程中,绞尽脑汁,设计各种教学方案,但是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如果针对这些教学重难点设计制作教具,并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运用,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扎实、透彻,为教学创造了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更加省力,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的目的。
以前,每当讲到酸碱盐这部分知识时,张海燕老师就要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讲解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还要设计大量练习题课上课下进行练习,批阅一张张试卷;而学生也要一道道地做练习题,一遍遍地书写繁冗的化学方程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做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身心俱疲,但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而依托化学牌,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熟悉化学语言。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化学中的各种符号和众多方程式就像是化学语言,后续的化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好化学语言的基础之上,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玩化学牌时,各种游戏规则完全以化学知识体现,众多化学物质及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方程式不断地充斥于耳目、闪现于大脑并逐渐内化,化学语言逐渐成为他们化学思维的载体。第二阶段: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学生要打好牌,必须明确每种物质与其他所有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他们充分利用、挖掘所学知识,并深度把握、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学时脑子里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被串联起来,原有的知识脉络被打通,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第三阶段:扩充化学知识体系。在玩牌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遇到知识难点、盲点或是发现新问题,为了赢牌,他们不得不向教师、同学请教,或是自己去查阅书本和各种资料,使得原有知识体系不断得到扩充。
化学牌让化学教师和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上解放出来,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其他环节,建立良性循环机制;而学生也能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制教具不光是师生教与学的得力助手,对社会适用人才的培养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自制教具的设计、制作到使用,都将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素养,如创新能力、科学探究素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下面以化学牌自制教具为例,分析它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人才品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首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各个岗位上的人才,面临的不完全是有解决预案的程序性问题,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去发现进而解决的问题。自制教具通常是教师和学生一同就教学中的重难点而设计和制作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使用中不断发现自制教具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完善、改进。如在张海燕老师和学生使用化学牌时,最初是将物质名称写在牌的中央,但后来发现,当抓了一大把牌拿在手里后,下面一张牌上的物质名称会被上面的那张牌遮住。大家商量后,将物质名称写在牌的角上,这样就解决了名称被挡住的问题。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如果将物质名称写到角上,化学牌中央就出现一片空白区,这既不美观又浪费。为了充分利用化学牌,最后商定在牌中央空白处设置一些化学小问题、小提示或是相关化学实验装置图。这样,学生在玩牌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又复习了化学知识。而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其次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制教具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潜移默化中,教师就将探究和创新的种子播散在学生心间,经过悉心培育,就会在学生内心慢慢发芽、成长。在张海燕老师教过的部分学生中,在他们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后,仍然很喜欢玩化学牌,不仅如此,还结合高中化学知识,创制了三国杀版的化学牌。能独立创制出三国杀版的化学牌,说明学生对整个化学体系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已经站在了一个足够高的化学制高点上;而且说明创新的种子已经在学生心底茁壮成长,而这种创新型人才正是未来我们国家建设和发展所急需的拔尖人才!
再次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往往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协作、沟通交流,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尤其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使他们由之前同教师、同学的被动社交向主动社交转变,并慢慢开始敢于在师生面前表达自己看法和意愿。张海燕老师发现班上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在和同学一起玩牌过程中逐渐放开自我、敞开心扉,和小组成员建立了很好的友谊。
还有就是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这一点,化学牌自制教具表现得非常突出,尤其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学生作用更大。在玩化学牌时,不光要求学生掌握大量化学知识,还要求其有一定的打牌技巧。在多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追随教师指引的路子走,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他们的思维向不同维度发展、延伸,从某种角度说,他们的思维还保持着自我独立性。在玩化学牌的过程中,他们的打法往往更加灵活,表现出较高的牌技。而学习较好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往往更专注于化学知识本身。所以会出现化学成绩不是很出色的学生赢了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情况。这会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内心发出这样一种呼喊:原来我也行!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学习较好的学生则会向他们学习灵活的打牌技法,活跃和拓展了思维,这无疑营造了学生间相互学习的良好局面。
最后就是学生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自制教具的制作原则是“少花钱,多办事”,初步统计,在1 000余种中小学教学仪器、模型、标本、挂图中,能自制的就有430多种。如果这些能自制的教具都采用人工自制的方式,全国30多万所中小学校节省下来的原材料和教学经费将会多么可观!在教具制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心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节约资金,降低教育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自制教具虽“魅力四射”,但在使用时也要悠着点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和多媒体一样,自制教具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度”。如果在教学中适时、适度使用,将使教育教学如虎添翼;但是如果过分依赖自制教具,盲目崇尚和滥用,必将作茧自缚、徒增负担,最终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张海燕老师特别强调了使用化学牌时需要着重注意的3个问题:
1.紧密结合教学需求
自制教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能弥补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应该从分析教材入手,筛选出适合使用自制教具的教学内容,明确制作目的。
2.教师必须予以指导
化学牌教学法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必须在源头上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奋其力,自求得之。尤其是刚开始玩化学牌时,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正误性还把握不准,教师必须监督、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化学知识去打牌,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否则会误导学生,对后续的化学学习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3.必须有所节制
当学生在玩牌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运用自如的时候,化学牌的使命就基本完成了。但这时往往也是学生玩得最起劲的阶段,他们的牌技和化学知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渐入“佳境”,一些学生会在放学后还在教室里玩化学牌。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必须进行正确引导,既不能强行禁止,也不能任其发展。
制作自制教具能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产生哪些积极作用?
第一,教师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每构思一个框架,每制作一个部件,每完成一件教具,都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都需要具有极大的耐力和韧性,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意志上的磨炼。
第二,在教具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必然涉及很多相关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和生产操作技能,可能有很多知识超越了教师现有的知识水平,因此必须不断去学习,这将为教师拓展自身知识面提供契机。
第三,在与学生一起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教师将有机会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心理,进而在后续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施教才会入耳入心。张海燕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引入化学牌自制教具后,发现了学生身上的很多微细特点,这是她之前没有注意到的,这促使她重读了大学时期学过的《教育心理学》,并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采访心悟
通过对张海燕老师的采访,我们看到了“神奇化学牌”对改进化学教学方法、丰富化学教学手段、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应用的广阔天地。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实施的当下,广大教师应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去面对周围的事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研制出适合教育教学的新教具,给教学实际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效,给师生带来合作探究的乐趣,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从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中收获成功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