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损伤周边部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实验研究(摘要)
【机 构】
:
215006 苏州医学院附一院,215006 苏州医学院附一院,215006 苏州医学院附一院,无锡市医学放射免疫检测中心,无锡市医学放射免疫检测中心
【出 处】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4年10期
其他文献
报告我科收治的6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s),对32例进行随访,时间从1.5年至23年平均45月。在历时24年中,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结扎、开颅铜丝导入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球囊栓塞等。本文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讨论,其中以颈内动脉球囊栓塞效果最佳。
报告659例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各种类型的并发症121例,发生率18.4%,其中脑脊液鼻漏35例,手术后视觉障碍6例,尿崩症60例。低血钾8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鼻出血5例,鼻中隔穿孔2例和蝶窦内感染2例,手术中大出血2例。5例持久性脑脊液鼻漏经再次手术修补后愈。其余病人都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本组死亡4例。
采用联合入路切除巨型颅咽管瘤(>6cm)7例,其中4例全切除,无一例死亡。根据肿瘤生长方向可分为横轴生长型和纵轴生长型。前者采用额下-翼点-颞下联合入路,后者采用额下-侧脑室联合入路。尽管肿瘤巨大,但采用联合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也能做到全切除。
自1993年1月~8月,我们用自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例,其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例4例。20例中,动脉瘤分布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颈内-后交通动脉3例,颈动脉窝动脉(颈眼动脉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4例,前交通动脉7例,基底动脉下段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1例,均做了微弹簧圈动脉瘤内闭塞术,其中14例完全闭塞,其余6例部分闭塞(准备第二次栓塞)。除2例前交通动脉
将钨微弹簧圈置入兔股浅动脉和耳缘静脉,观察动物体重及被栓塞部位血管和血栓病理变化。在栓塞13周内,实验组兔的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呈直线上升趋势。栓塞1周时,血管腔内有新鲜血栓,管壁有蛋白样物质沉着;2周时血栓机化,与管壁连接紧密,血栓内有再生管道,内膜增厚,管壁肌细胞有变性;4~13周,内膜显著增厚,管腔狭窄,内弹力板断裂、破碎、肌细胞萎缩,管壁纤维组织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