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8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论述了课程的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区域性.指出课程的教学需要应用多媒体、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现代地理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能够直观地、动态地、科学地展示中国地理要素的空间区域分布,揭示该区域不同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研究与创新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水平.
其他文献
基于"学校范围以外的事比学校范围以内的一元移植、多元移植两个阶段更重要”(迈克尔@萨德勒)这一点,论述了中国工科微积分学教材史上的一元移植、多元移植2个阶段的特点、地
文章简述了中国北方干旱化数据库的建立,并提出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数据源统计单元与时间序列较长而引起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对于不同数据源的基本单元采用面积权
讨论了波函数的连续性,同时提出了一些关于波函数连续性的新的观点.
吉(县)一河(津)高速公路乔原隧道位于乡宁县昌宁镇乔原村东侧约20m,左线洞体全长1572m,右线洞体全长1626m.2014年,吉河高速公路乔原隧道贯通后,出现了隧道涌水现象,导致隧道
区域地理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它体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相结合的层次与途径.本文介绍了国外新区域地理学的兴起,讨论了中国区域地理的改革问题.加强综合分析、进行自然、经济
文章结合在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了“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支持-师生互动”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总结出利用电视、摄像的“项链式”教学法.该法可培养学生采集和处理信
文章对课程的前导课自然地理课程进行了教改探讨,认为自然地理各要素课应适当合并,应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并开拓知识面,应加强实践环节并密切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为后续课程教学提
文章阐述了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区域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探讨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实行“二三三”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等教学
文章对我国中学与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在中学地理学科的设置、大学地理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上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并且这
分析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区域地理形成和发展的大背景,明确课程的内容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发挥学科优势、适应时代和地区要求是本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总目标和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