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父如牛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不属牛,却像一头牛。
  这个夏天的夜晚,父亲为了把那三亩多稻田犁耙完,竟然把母亲送给他的晚饭整整放了一个夜晚。后来,母亲去喊他回家休息时,才发现他的背部和大腿都给蚊蠅叮出了血迹。虽然这样,父亲仍未停下手中的农活儿,仍然是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在田间开垦着丰收的号角。看到那碗变得冰凉的面条,母亲既感动又难过。看到父亲这样拼命地干活,考虑到父亲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母亲劝说他早点回家休息,让他明天再干。但是,固执的父亲却没有同意,他只对母亲轻轻地说了一句:“孩子还在家里,你先回去吧,我再干一会儿就回来。”这一说不打紧,父亲于是就从天黑干到旭日初升。
  父亲干活做事就是这样。每年农忙时节,我家的农活总是比别家先干完。干完自家的农活,父亲并没有忘记乡邻们,经常抽出时间,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忙的邻里乡亲。只要是他去帮过忙的乡亲们,都说父亲干活比自己家还得劲。
  闲时的日子往往比农忙的时间多,而父亲并未因为闲散而松懈下来。农忙之余,他总是努力不让自己停下来、闲下来,不断地去找事做。由于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虽然早些年也读过私塾,还上过后来的高中学堂,但是因为中农身份的原因,让他没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让他从此开始以种田为生的日子。为了维持生活,为了养家糊口,他只得从事最繁重的体力活儿,当搬运工、做建筑零工等工作。虽然工作很累又很重,但是他却丝毫没有怨言,不管哪个单位或者私人需要做体力活儿,他们总是最先想到父亲,因为在同样的条件与收入下,他做得总是比别人更用心、更专心、更投入。
  六十四年的生涯中,除去青年少年时期,在乡下做零工成了父亲人生当中最主要的工作。而当建筑零工,最重要的是要准时按点到施工场地报到,然后自觉地做事。有时遇到赶工程,还必须出早工,这样的日子又常出现在夏天。而我最不忍心看到的是父亲在炎炎烈日之下,一边晒着太阳流着大汗,一边还要挑红砖、背水泥、抬板子、担泥桶等往返于楼上梯下。这样的日子,别人的父亲可以安逸地坐在凉爽的树荫下,享受着阵阵清风。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安睡在舒适的空调室里,尽享夏日的温馨与惬意,外面骄阳似火的世界与他们无关,外面汗流浃背的生活与他们无关。而我的父亲,我那年过花甲的父亲,我那为了这个家劳碌辛苦了一生的父亲,我那因过度付出和劳累落下一身疾病的父亲,我那被岁月过早染白了头发的父亲,却坚强而执着地辗转在烈日与汗水之间,把对全家的爱全部注入苍老的面容之中,注入裂纹斑斑的双手之中,一次次让我泪流满面。
  父亲渐渐老了,身子越来越脆弱了。前几年,父亲时常感到胸口疼痛不堪。我们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却说这只是小病,吃点药就可以了,最终总以各种理由拒绝去医院看病。有一段时间,他的疼痛加剧,在实在忍受不了的情况下,他不断地服用治痛药物来克制身体的折磨。后来,他找来了一些偏方、土方,尝遍各种自治方法,由于没有对症下药,最后都无济于事。那段日子,正是家里搞农忙的时候,为了不耽误收割谷子,不影响今年的庄稼收成,他硬忍着病痛,坚持把田地间所有的农活都干完。等把农活做完后,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而且面容憔悴。为了不延误父亲的治病时期,在我们多次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强迫带他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经过初步检查,查出他的胃部出现息肉,还伴有重度的胃炎,医生说如不将息肉切除有可能继续长大或者恶化,影响到整个胃的健康。经过慎重的考虑,结合父亲的身体状况,我们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最后到武汉同济医院完成了这个手术。出院那天,一算费用花了几万元,听说这个数字,父亲惊叹不已,嘴里喃喃自语。我知道,父亲是心痛了这批治疗费,想为我们节约自己治病的钱。他知道,看病检查需要钱,检查完打针需要钱,住院动手术更需要钱。所以,手术过后不到半个月,他就开始下地干活了,而医生说至少要休养两个月。
  为了这个并不算富裕的家,父亲一直都在默默付出着……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那天的天空不算晴朗,也算不上阴沉,只是天地间笼罩着一层迷蒙的白雾。没有阳光,也没有雨露,看上去像是一片虚无的空间。我漫无目的地在巷子里走着,看着身边行色匆匆的各色路人,心中充满了迷茫。我在心里无声地呼唤着,没有人给我答案,就像眼前曲折漫长的幽深小巷,充满孤独且没有希望。  正在寂寞无聊的时候,我看到了它。一只小瓢虫,卑微地在一处幽暗潮湿的墙角根处缓缓地爬行。我陡生恶念,正想抬脚踩下,转念一想,算了
期刊
秋天刚刚来临的时候,我躲避开了双休日,选择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一,从涢水河畔出发,独自一人坐在开往钱冲的公交车里。上车后,生怕遇到认识的熟人,低着头闷闷地坐在公交车后排靠窗前的角落里,不过,途中有几个熟悉的面孔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我眯着眼睛从睫毛缝里瞟了他们几眼,然后把余光重重地落在窗外移动的树叶上,我一时寻找不出他们儿时的身影。  公交车经过王义贞镇,路过我的老家门口时,我没有呼叫司机停车,我想
期刊
终于到了这么一个时候,我送你回家。  炙热被留在屋外,室内开着空调,电风扇与空调的角度属于一种纯艺术创作,我们就在这艺术创作的氛围里度过一小段难忘的时光。  熟悉的味道,我相信我们已经相识了很久,很久。一枚土鸡蛋,来自不远的地方,可偏偏就会在这个时候,勾起人们令人难以忘怀的感动。时光咀嚼我们曾经辽阔的梦,一束冷峻而热烈的目光,仿佛逆着奔跑的时光,去追寻那一声声不知疲倦的鸡鸣。  我们也像孩童一样的
期刊
一日之中,最喜黄昏。  黄昏多么像一个空灵的梦,诱惑着,美好着,你欲走近,它却倏忽消失,于是,夜幕降临了。  记忆里最美好的黄昏,是和一群文友在仲春的乡间公路上漫步。乡间公路干净洁白,蜿蜒伸向远方,空气中弥漫着怡人的草气花香。我穿着飘逸的长裙,見有蝴蝶在身畔翩飞,便忍不住想炫舞一曲,让裙摆花一样绽放,与道旁的花儿来比比美。  天边,夕阳西沉,晚霞似火。  文友们说笑着。其实,这样美好的黄昏,有志趣
期刊
临海,一个来了让人不想走的古城。在这里,紫阳街是我每次必去的地方。它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街之一,悟真坊、清河坊、千佛井、龙兴寺……皆有着回味无穷的故事。紫阳街最初有街无名,后来,为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定名紫阳街。  清《临海县志》记载,张伯端“……性嗜鱼,在官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嗜鱼戏匿之梁间。……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经死。一日,虫自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乃喟然叹曰:‘积牍盈箱,
期刊
此刻,我凝视一张老照片。  照片上的中年人,仪表堂堂,英氣逼人,令我心潮起伏。我在欣赏帅哥吗?是的,帅哥是我父亲的六弟,我的六叔。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独立团政治部主任的六叔,拍照时已转业到地方任职。这张与祖父及家人的合影,他还穿着制服,戴着八角帽,正气凛然,依然一副战士的铿锵情怀。六叔浓眉大眼,鼻梁笔挺,五官完整遗传了祖父的基因。只见他嘴角自信地翘起微笑着,这样的微笑无疑发自内心。是啊,
期刊
焉支山水草丰美,是骏马的福地,每天都能看见焉支山山清水秀,马儿嘶鸣。  它是我家的一匹老马,一匹枣红色的母马,因产驹高大、俊美、健硕,在村子里非常有名,我的父母亲对它倾注了无尽的宠爱。父亲格外喜欢它,把它叫作“美人”。父亲从一个男人看女人的眼光看待一匹马,连母亲有点嫉妒,但看到一匹匹小马驹变成了真金白银时,欣喜还是占了上风,比父亲更懂得照顾起了这个“美人”。  老马和我相处很温驯,比父母亲待我温顺
期刊
本刊讯 12月8日至10日,《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主办的“2017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在北京揭晓,评选出年度6个奖项90余篇散文作品。其中,梁晓声《故人往事》、韩静霆《妻妾成群的王家大院》、鲍尔吉·原野《耳柏》、王宗仁《柴达木的河向西流》、李旭《四麦之地》、刘庆邦《学会守时》、蒋殊《一碗饭,一条命》、周亚鹰《从刘几到刘辉》、廖静仁《山行九日》等11篇荣获单篇散文类一等奖,蔡飞
期刊
“当河仙与海神谈判的时候——那是多么悲壮的场面啊……”小时候,奶奶总是跟我唠唠叨叨着说。  奶奶说,每当农历三月底到四月初的某一天,那是豪雨和台风还没来到的时候,九洲江带着冬春两季绵雨积聚的满河浑浊的江水,流淌到我的故乡北部湾东岸的出海口,正好适逢海洋大潮,满河白浊的江水和满湾深蓝的海水就冲撞了在一起,互不相让,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白浊的江水和深蓝的海水都腾起面目狰狞的巨浪,呼啸咆哮着推过来又
期刊
1989年5月,我被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海选选中。报到时,接待我的科长叫毛国葆,1950年生,江苏泰州人,入伍之初曾在白山黑水的克山农场干了8年,吃过大苦头,经受过大磨砺,后因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写得一手好字,吹得一口好笛,提干后调入沈阳军区空军机关,当过干事、首长秘书,后来调入院校机关,再后来调入南空高级领率机关任职。此人看上去面善随和,个头不大,清瘦单薄,嗓门尖细响亮,精气神极足。然而,他介绍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