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非常有害的,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探究初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并寻找克服逆反心理的良策,帮助初中学生摆脱逆反心理的阴影,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55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初中学生中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对教师、家长、社会各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 造成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
(1)教育工作的失误
教师处理问题不当,采取强制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本身自己言行不一,都会促使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并带来蝴蝶效应。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千篇一律的授课,不着边际的谈话,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有的教育工作者把思想教育工作片面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单纯看管,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一味地对学生施加压力,迫使学生就范。有的学校教育内容单一,用统一的模式把学生框起来,在一个起点上进行教育。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2)家庭和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由于经济条件的优越和教育观念的错误,很多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或受到一点小小的挫折,便形成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作用,使一些家长对子女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过分要求,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而与此相反,有的学生由于父母工作忙,无瑕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有的则由于父母离异、死亡或经济困难等原因,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他们往往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反应冷淡,缺乏信心,容易造成孤癖的性格,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2.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
(1)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变化所引起的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与童年时期相比,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这种社会独立性使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不满足教师和家长把自己当孩子看,故意与教师和家长唱“对台戏”。
(2)学生主体内部的综合心理因素影响
初中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开始对生活中或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直,对教师、家长的教导,常喜欢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尤其是对那些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及产生了你越不让我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3)学生认知水平的偏差影响
初中学生自尊心强,有时又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尤其当他们屡遭挫折、失败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对教师、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甚至把教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嘲弄自己。因此,与教师对立,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1. 全面评价学生,努力尊重学生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只有教师关注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这样会使他们进步得更快。当我们教师努力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时,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2. 加強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
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体会,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教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受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处理问题,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3. 重视心理辅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简易的自我疏导方法。如让学生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并教会学生对别人正确认识,公正评价,使学生既会自我调控,又善于自我解脱,自我振奋,从而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具有相对复杂的原因,疏导、纠正这种心理要置于社会之中,与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研究。应强调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防治,引导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社会、自己与逆境。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级中学 746000)
关键词: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55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初中学生中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对教师、家长、社会各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 造成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
(1)教育工作的失误
教师处理问题不当,采取强制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本身自己言行不一,都会促使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并带来蝴蝶效应。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千篇一律的授课,不着边际的谈话,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有的教育工作者把思想教育工作片面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单纯看管,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一味地对学生施加压力,迫使学生就范。有的学校教育内容单一,用统一的模式把学生框起来,在一个起点上进行教育。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2)家庭和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由于经济条件的优越和教育观念的错误,很多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或受到一点小小的挫折,便形成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作用,使一些家长对子女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过分要求,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而与此相反,有的学生由于父母工作忙,无瑕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有的则由于父母离异、死亡或经济困难等原因,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他们往往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反应冷淡,缺乏信心,容易造成孤癖的性格,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2.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
(1)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变化所引起的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与童年时期相比,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这种社会独立性使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不满足教师和家长把自己当孩子看,故意与教师和家长唱“对台戏”。
(2)学生主体内部的综合心理因素影响
初中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开始对生活中或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直,对教师、家长的教导,常喜欢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尤其是对那些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及产生了你越不让我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3)学生认知水平的偏差影响
初中学生自尊心强,有时又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尤其当他们屡遭挫折、失败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对教师、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甚至把教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嘲弄自己。因此,与教师对立,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1. 全面评价学生,努力尊重学生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只有教师关注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这样会使他们进步得更快。当我们教师努力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时,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2. 加強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
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体会,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教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受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处理问题,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3. 重视心理辅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简易的自我疏导方法。如让学生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并教会学生对别人正确认识,公正评价,使学生既会自我调控,又善于自我解脱,自我振奋,从而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具有相对复杂的原因,疏导、纠正这种心理要置于社会之中,与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研究。应强调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防治,引导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社会、自己与逆境。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级中学 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