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历史学科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1.形式思维逐步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思维开始形成并得到较快发展。
形式思维是指在对历史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抽取史实的本质属性。它所反映的是史实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史实之间的确定界限。例如讲秦末农民战争时,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出问题:秦末农民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又怎样推翻了秦的统治?它在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辩证思维,是指对史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仅反映史实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史实的相对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例如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既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赞扬文天祥抗元斗争的精神?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地去分析、认识这些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过程。
2、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
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的不同,思维活动被区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了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的。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因此他们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再生性思维。但是,中学生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他们能以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对待学习,以探索和创造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在史学小论文中,充分表现出创造性思维。例如:阐述隋炀帝如何不容有才华学识的人,宠信专事阿谀奉承、弄奸藏刁的小人;唐太宗怎样思贤望才、爱护人才、善于用才,最后得出结论:“从隋朝的快速灭亡和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来看,人才对于辅国安邦是多么重要!”。有的能提出与教材的论断不同的见解,且不无道理。这些论述和见解,不是从教师和教材那里获得的,而是他們自己的创见。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教学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激发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兴趣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于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
2.指导阅读:针对学生不善于读书,不会进行分析、概括的问题,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活动。
3.巧设疑难: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张学良、杨虎城,在拘捕蒋介石以后打算如何处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展开争论,最后统一认识。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4.比较异同:在教学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比较的方法很多,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如“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一个历史事件的两个对立面(如美国内战的南北双方)等都可以进行比较。
5.写作实践:事实证明,开展学史作文及写小论文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这种写作,可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提出一些新见解,阐述某种新观点,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和智慧。
三、重视传授思维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才算最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只有按照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历史思维的品格,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因此,传授思维方法,首先要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例如在讲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拿破仑上台的原因时介绍到:“当时法国正处于外国干涉之下,国内王党分子也在密切配合。大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用以镇压人民的反抗,击败外国干涉军,并防止王党的复辟。拿破仑了解到国内的形势后冒险回国。大资产阶级希望他能凭借武力改组腐败无能的督政府;军火商和金融资产阶级向拿破仑提供了上千万法郎的金钱;巴黎的一部分军队也归附他。拿破仑夺取了政权,从此开始了拿破仑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的统治。由此可以看出,分析任何英雄人物能够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为什么获得成功或者遭到失败,都要从当时的形势或物质条件来分析。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原则。”这样,就把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交给了学生,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正确地进行分析或解释。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历史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分类法等,结合有关知识的讲授教给学生。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他们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
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需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的品格,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适时适度: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器官。启发思维的难度要适中、量度要适宜,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2.因人循序: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类型等是各不相同的,必须因人而异。另外,还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
3.反馈强化: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时,要注意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作出调节。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发问并作出评价,以强化学生思维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
4.尊重主体: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机会。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能在教学中有意压制学生的独立思考。只有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
1.形式思维逐步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思维开始形成并得到较快发展。
形式思维是指在对历史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抽取史实的本质属性。它所反映的是史实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史实之间的确定界限。例如讲秦末农民战争时,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出问题:秦末农民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又怎样推翻了秦的统治?它在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辩证思维,是指对史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仅反映史实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史实的相对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例如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既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赞扬文天祥抗元斗争的精神?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地去分析、认识这些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过程。
2、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
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的不同,思维活动被区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了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的。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因此他们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再生性思维。但是,中学生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他们能以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对待学习,以探索和创造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在史学小论文中,充分表现出创造性思维。例如:阐述隋炀帝如何不容有才华学识的人,宠信专事阿谀奉承、弄奸藏刁的小人;唐太宗怎样思贤望才、爱护人才、善于用才,最后得出结论:“从隋朝的快速灭亡和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来看,人才对于辅国安邦是多么重要!”。有的能提出与教材的论断不同的见解,且不无道理。这些论述和见解,不是从教师和教材那里获得的,而是他們自己的创见。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教学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激发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兴趣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于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
2.指导阅读:针对学生不善于读书,不会进行分析、概括的问题,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活动。
3.巧设疑难: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张学良、杨虎城,在拘捕蒋介石以后打算如何处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展开争论,最后统一认识。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4.比较异同:在教学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比较的方法很多,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如“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一个历史事件的两个对立面(如美国内战的南北双方)等都可以进行比较。
5.写作实践:事实证明,开展学史作文及写小论文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这种写作,可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提出一些新见解,阐述某种新观点,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和智慧。
三、重视传授思维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才算最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只有按照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历史思维的品格,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因此,传授思维方法,首先要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例如在讲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拿破仑上台的原因时介绍到:“当时法国正处于外国干涉之下,国内王党分子也在密切配合。大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用以镇压人民的反抗,击败外国干涉军,并防止王党的复辟。拿破仑了解到国内的形势后冒险回国。大资产阶级希望他能凭借武力改组腐败无能的督政府;军火商和金融资产阶级向拿破仑提供了上千万法郎的金钱;巴黎的一部分军队也归附他。拿破仑夺取了政权,从此开始了拿破仑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的统治。由此可以看出,分析任何英雄人物能够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为什么获得成功或者遭到失败,都要从当时的形势或物质条件来分析。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原则。”这样,就把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交给了学生,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正确地进行分析或解释。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历史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分类法等,结合有关知识的讲授教给学生。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他们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
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需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的品格,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适时适度: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器官。启发思维的难度要适中、量度要适宜,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2.因人循序: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类型等是各不相同的,必须因人而异。另外,还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
3.反馈强化: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时,要注意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作出调节。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发问并作出评价,以强化学生思维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
4.尊重主体: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机会。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能在教学中有意压制学生的独立思考。只有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