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在小山村里。过去,小山村里没有学校,也没有人读过书。我很幸运,赶上村里建小学,成了第一代不出村就有书读的人。不过,读小学一年级时,我已将近10岁了。
当时,教材只有《国文》(语文)和《算术》(数学)两本,此外什么书都没有。我年纪不小,又读书心切,光这两本书哪够读啊!每天课余,以及下雨的星期天(不下雨的星期天得劳动),我都十分想读课外书。学校没有,我只好到处去找。
到哪儿去找呢?
到亲戚家里找。我去亲戚家玩时,偶尔能从他们的抽屉里找到几本薄薄的旧书,或是一两张书页。征得他们的同意之后,我便把这些旧书带回了家。
在村口的路边找。在那儿,我有时会幸运地遇上路人丢弃的包装纸,只要上面有字,我就十分高兴。遇上赶集日,人们在村口买卖东西,我找到“书”的希望就更大了。
从小溪边的垃圾堆里找。春夏时节,每当下过雨,小溪边的垃圾堆里总会冲出几页潮湿的书。我不敢马上翻动,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晒干、烘干之后,再一页页分开,这比从路上捡的要干净得多。
趁赶集日找。我喜欢跟大人们到十里、二十里以外的镇上赶集,因为常常能找到不少散页书,那都是生意人用书、报包装东西时随手丢弃在地上的。我拾起,折叠整齐藏进衣袋里,有时一天能找到一、二十页书呢!
……
这些找来的“书”大半是古文,我有很多地方都看不懂,只能根据上下文推断意思;而像《千家诗》之类的,句子短而整齐,我虽似懂非懂,却可读可记;有一些是报纸,用白话文写的,有故事性,我大多能读懂……
这些“书”就是我童年时最好的“课外读物”,它们陪我度过了那些课余时间和下雨的星期天,陪我长大。
当时,教材只有《国文》(语文)和《算术》(数学)两本,此外什么书都没有。我年纪不小,又读书心切,光这两本书哪够读啊!每天课余,以及下雨的星期天(不下雨的星期天得劳动),我都十分想读课外书。学校没有,我只好到处去找。
到哪儿去找呢?
到亲戚家里找。我去亲戚家玩时,偶尔能从他们的抽屉里找到几本薄薄的旧书,或是一两张书页。征得他们的同意之后,我便把这些旧书带回了家。
在村口的路边找。在那儿,我有时会幸运地遇上路人丢弃的包装纸,只要上面有字,我就十分高兴。遇上赶集日,人们在村口买卖东西,我找到“书”的希望就更大了。
从小溪边的垃圾堆里找。春夏时节,每当下过雨,小溪边的垃圾堆里总会冲出几页潮湿的书。我不敢马上翻动,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晒干、烘干之后,再一页页分开,这比从路上捡的要干净得多。
趁赶集日找。我喜欢跟大人们到十里、二十里以外的镇上赶集,因为常常能找到不少散页书,那都是生意人用书、报包装东西时随手丢弃在地上的。我拾起,折叠整齐藏进衣袋里,有时一天能找到一、二十页书呢!
……
这些找来的“书”大半是古文,我有很多地方都看不懂,只能根据上下文推断意思;而像《千家诗》之类的,句子短而整齐,我虽似懂非懂,却可读可记;有一些是报纸,用白话文写的,有故事性,我大多能读懂……
这些“书”就是我童年时最好的“课外读物”,它们陪我度过了那些课余时间和下雨的星期天,陪我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