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历史试题模式是广义的,既包括历史单科试题,又包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题,还包括文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的历史题。据此,笔者对3+x高考模式下历史科高考复习方略作一个简论。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仔细揣摩命题者把握的考试范围思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考试说明》中的 “考试内容”就是当年考试内容,应特别注意增删部分,做到考点“点点清”。如增加与知识体系有关的内容,与热点有关的内容,某一阶段重要的历史内容,应高度重视。删去的内容要大胆去掉,对于表述变化的内容要迅速理解、适应。考纲提出的考核目标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依据教材,狠抓能自成体系的历史主干知识,突出复习的系统性
主干基础知识是教学之本,也是高考的射影点。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主干历史基础知识,重视主干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
中国古代史主要有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汉唐宋元明清民族关系与对边疆的管理与开发、唐与明清的对外关系、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中央政权对广大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与用人制度、古代传统的优秀文化等。
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有中国近代化问题、志士仁人为改变中国命运所作出的努力、中共在不同历史阶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表现及成就、党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的外交、中国南海的开发利用和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等。
世界近现代史有从新航路开辟到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地联系加强的一系列问题、近代以来人类政治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欧洲与欧洲国家、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中国融入世界市场、三次科技革命等。
3、关注焦点、热点和现实问题
焦点、热点和现实问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主线。首先应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背景、现状、影响和发展趋势。其次要及时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全面分析时政热点可能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点。再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中寻找命题着眼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高考的焦点、热点和现实问题范围广、内容多,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应确立选题的标准。第一:“以我为主”,即与我国有关的问题为主。如台湾问题;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对外开放与和平发展;国共关系与台湾国民党、新民党、新党主席访问大陆;科技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加强党的治政能力建设;现代化问题;从严治党;2008年奥运会在京举办等。第二:“以世界为主”。如:联合国的改革;文明的融合与冲突;经济全球化等。第四:以具有长效性的热点为主,关注那些具有长效性、事关生存环境和国计民生的持续性重大热点。如:生态史学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防核扩散;疾病和自然灾害的防治;联合打击毒品走私等。
4、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考能力”一直是文综高考命题的主题,在高考历史能力考查中,历史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强化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
训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突出历史主干知识,找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二是精选精练力含量大的题目,理清解题思路和方法,探究命题的途径和规律。
要重视对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答案中体会“怎么答研究高考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精选试题,强化训练。把握时间适用练,编排错题反复练,审题答题规范练,注意训练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汲取经验和教训。
选择的复习资料要精,要适量,要做到“老师下海,学生上岸”。检测训练要落到实处,训练要科学从严,从解题思路、答题书写、时间界线进行实战训练。“把平时练习当作高考,让高考成为平时训练”。
教师要注意考后的讲评和方法介绍。教师主要讲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主要考查了哪些能力?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学生主要听:如何审题?如何构思答题要点?如何联系现实?如何答题规范,不出技术性错误?
5、关注学术、课改,增强复习的创新性
第一,关注高考历史命题的改革。包括指导思想、试题内容、形式的改革。从而把握从什么视角去审视和解读历史,以什么线索去贯穿历史,用什么样的体系去反映历史的本质。
第二,关注最新学术动态。命题专家大都是学术界有成就的学者,他们往往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渗透到高考命题中。如生产力范式、近代化范式、整体化范式、全球化范式、文化史范式等。
第三,关注课程改革。历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直接影响到历史高考。
第四,转变历史复习视角。如文明史的基本概念包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等,文明史的结构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
第五,关注研究性学习。从近年历史高考看研究性试题,或隐性或显性地呈现在试卷中,考生应积极主动地关注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
6、教会学生科学审题和答题,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和能力
第一,审题。考生审题就是要透过题面,阅读、分析、推敲题目的关键词语,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并准备解题的过程。审题包括审题型、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审综合角度和侧重点、审题问与课本的关系、审分值大小。
第二,答题。答题的第一步是草拟提纲,就是把答案的要点、顺序高度浓缩。第二步是筛选要点,史论结合,学科渗透,对题作答。注意层次要分明、详略要得当、字词要準确。第三步是理论分析,理性说明。
总之,历史高考复习应注重教法、学法、考法,落实讲、学、练三环节。讲要当,学要巧,练要精,落点在能力上,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权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仔细揣摩命题者把握的考试范围思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考试说明》中的 “考试内容”就是当年考试内容,应特别注意增删部分,做到考点“点点清”。如增加与知识体系有关的内容,与热点有关的内容,某一阶段重要的历史内容,应高度重视。删去的内容要大胆去掉,对于表述变化的内容要迅速理解、适应。考纲提出的考核目标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依据教材,狠抓能自成体系的历史主干知识,突出复习的系统性
主干基础知识是教学之本,也是高考的射影点。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主干历史基础知识,重视主干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
中国古代史主要有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汉唐宋元明清民族关系与对边疆的管理与开发、唐与明清的对外关系、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中央政权对广大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与用人制度、古代传统的优秀文化等。
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有中国近代化问题、志士仁人为改变中国命运所作出的努力、中共在不同历史阶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表现及成就、党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的外交、中国南海的开发利用和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等。
世界近现代史有从新航路开辟到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地联系加强的一系列问题、近代以来人类政治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欧洲与欧洲国家、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中国融入世界市场、三次科技革命等。
3、关注焦点、热点和现实问题
焦点、热点和现实问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主线。首先应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背景、现状、影响和发展趋势。其次要及时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全面分析时政热点可能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点。再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中寻找命题着眼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高考的焦点、热点和现实问题范围广、内容多,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应确立选题的标准。第一:“以我为主”,即与我国有关的问题为主。如台湾问题;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对外开放与和平发展;国共关系与台湾国民党、新民党、新党主席访问大陆;科技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加强党的治政能力建设;现代化问题;从严治党;2008年奥运会在京举办等。第二:“以世界为主”。如:联合国的改革;文明的融合与冲突;经济全球化等。第四:以具有长效性的热点为主,关注那些具有长效性、事关生存环境和国计民生的持续性重大热点。如:生态史学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防核扩散;疾病和自然灾害的防治;联合打击毒品走私等。
4、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考能力”一直是文综高考命题的主题,在高考历史能力考查中,历史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强化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
训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突出历史主干知识,找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二是精选精练力含量大的题目,理清解题思路和方法,探究命题的途径和规律。
要重视对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答案中体会“怎么答研究高考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精选试题,强化训练。把握时间适用练,编排错题反复练,审题答题规范练,注意训练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汲取经验和教训。
选择的复习资料要精,要适量,要做到“老师下海,学生上岸”。检测训练要落到实处,训练要科学从严,从解题思路、答题书写、时间界线进行实战训练。“把平时练习当作高考,让高考成为平时训练”。
教师要注意考后的讲评和方法介绍。教师主要讲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主要考查了哪些能力?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学生主要听:如何审题?如何构思答题要点?如何联系现实?如何答题规范,不出技术性错误?
5、关注学术、课改,增强复习的创新性
第一,关注高考历史命题的改革。包括指导思想、试题内容、形式的改革。从而把握从什么视角去审视和解读历史,以什么线索去贯穿历史,用什么样的体系去反映历史的本质。
第二,关注最新学术动态。命题专家大都是学术界有成就的学者,他们往往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渗透到高考命题中。如生产力范式、近代化范式、整体化范式、全球化范式、文化史范式等。
第三,关注课程改革。历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直接影响到历史高考。
第四,转变历史复习视角。如文明史的基本概念包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等,文明史的结构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
第五,关注研究性学习。从近年历史高考看研究性试题,或隐性或显性地呈现在试卷中,考生应积极主动地关注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
6、教会学生科学审题和答题,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和能力
第一,审题。考生审题就是要透过题面,阅读、分析、推敲题目的关键词语,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并准备解题的过程。审题包括审题型、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审综合角度和侧重点、审题问与课本的关系、审分值大小。
第二,答题。答题的第一步是草拟提纲,就是把答案的要点、顺序高度浓缩。第二步是筛选要点,史论结合,学科渗透,对题作答。注意层次要分明、详略要得当、字词要準确。第三步是理论分析,理性说明。
总之,历史高考复习应注重教法、学法、考法,落实讲、学、练三环节。讲要当,学要巧,练要精,落点在能力上,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权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