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住房成了人们谈论最多的热点话题,正当不少人抱怨“50年的工资不够买套房”,或对房租的节节升高大发牢骚时,另一些人却在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人花不多的钱就有了“栖身之地”,而且住得很惬意。有的人设计的小屋因妙趣横生,连老外都争着购买!
城市下的蛋壳屋
24岁的北漂小伙戴海飞,大学时学的就是建筑专业。年初在自己公司的“双年展”上,展示了一个设计项目,叫做“城市下的蛋”,即可以移动的蛋形小屋。为了满足在北京拥有一套属于自己房子的梦想,戴海飞决定利用公司的设计概念,给自己造一座房子。于是,他跟表哥借了6400多块钱,作为买材料的成本,在几名学弟学妹的帮助下,造出了这座蛋形小屋。又花了三千多元,才把小屋从湖南老家运到了公司楼下。
在海淀区成府路的一个大院里,戴海飞的一座小屋像一颗巨大的鸡蛋,立在草坪上。小屋两米来高,麻袋拼成的外皮,看上去有些不起眼。“蛋壳”上,被掏出一个椭圆形的小门,没有锁。小屋的下边,装有轮子,可以挪动。戴海飞轻轻一掀,就钻进了屋。白天,他在公司里工作、学习,晚上12点,从楼上的公司下来,钻进小屋睡一觉,早上8点起床,上楼就是公司。从里边,可以看出小屋由竹条编织而成,上面用一些钉子进行固定。
戴海飞介绍,在竹条外,还有竹席、保温膜和防水膜,最外边是麻袋拼成的保温层,麻袋里填充着发酵木屑和草籽,到了春天里面可以长出草来。进入冬季以后,小屋越发冷了,晚上大概只有三四度。由于“蛋壳”只有约一拃厚,小屋里并没比室外暖和多少。戴海飞就只能用蓄电池,每个月到公司充一次电,晚上冷了就用电热毯。蛋形小屋里摆设简单,一张约一米宽的床。床尾藏有一个水箱,里面有压力系统,可以把水压上来供洗漱用。一水箱水大概能用三天,用完了就到公司去接。
戴海飞已经在小屋里住了快两个月了,因为没有房租的负担,现在他偶尔还能去咖啡厅里享受“小资生活”。
戴海飞公司负责人张轲表示,很多人以为戴海飞住“蛋屋”是迫于无奈,其实这是他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他不是你们想象的样子,苦哈哈的,这个‘蛋屋’其实是很有情趣的。”
“蛋屋”被公布到网上后,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连央视都作了报道。一时,“蛋粉”涌来,很多学生、商人、记者,还有外国人。多数人是来看稀奇的。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郎,围着“蛋屋”看了个遍,发出一声感叹“It‘s amazing!"(太神奇了!)
也有人为商机而来,赵贵海在北京一家投资公司任职,看到“蛋屋”新闻后,立即赶来实地考察。他说,“蛋屋”点燃了自己埋藏心底多年的梦想。他还说,自己愿提供资金,很想和戴海飞合作向外界推广这种奇妙的袖珍房子。有趣的是,一位叫艾丽莎的法国女外教参观后,当场就提出要订购一套这样的浪漫小窝。
被拍卖的“9平米胶囊别墅”
2010年12月3日,网友“老锡儿”发表配图博客《北京硕士12万建“9平米胶囊别墅”究竟牛在哪》,称其朋友“是一所知名的理工科大学硕士”,3个月时间,花费12万,打造一个9平方米“里面的所有装置全部用手机控制”的智能胶囊别墅。他还介绍,制作者打算在网上“拍卖这幢豪宅”,并看情况开家创业公司,“相信这是全世界第一家出售智能胶囊的别墅公司”。
通过14张图片,该网友“解构”了这个9平方米豪宅。房体本身是个深红色的开顶集装箱,箱顶可以种花种菜,箱内配有旋转浴室和厨房,以及伸缩自如的桌子、椅子、需要时才滑出来的床。而装在屋顶的风力发电机,则可以为小屋提供能源解决方案。发帖人着重提到,手机承担着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核心作用,“通过网络控制一个家具控制器,操纵8个继电器和20多个无限开关”,因此能够控制灯光和智能家居,而这幢小屋里的所有能源使用情况也可以在手机监控系统中看得很清楚。
对此,马同学坦陈是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他们愿意依据自身知识不断进行改进,最终实现其实用价值,何况其自身也比北京的“蛋形小屋”要宜居,这也是提供一种生活的方式,如有可能还想成立智能家居公司,将这种创意推向市场。
树上筑窝——创意来自北京鸟巢
2011年2月8日,湖南益阳飘雪。远远的,桃江县兴坪村,有一所木屋建在15米高的树顶上。四周满是被大雪覆盖的竹林,像极了《飞屋周游记》里的小屋。熊玉虎的老伴王苏安,双手举过头顶,画了一个圈:你们应该夏天来,木屋被铁枣树的树叶和竹林环绕,房顶像撑开一把绿色大伞!
63岁的熊玉虎,退休前是当地农村能源服务站站长,搞过建筑设计施工,发明过沼气自动出料器等设备。2010年3月,熊玉虎和老伴王苏安到北京旅游。北京“鸟巢”给了他灵感。他就想:北京“鸟巢”是建筑在地上的,他要在树上建一个名副其实的“鸟巢”。
于是,熊玉虎建房之前,给自己的房子起好名字——“原野鸟巢”。
“原野鸟巢”就“长”在熊家屋后竹林里的一颗铁枣树上。铁枣树周长约1.5米,从树根到房屋顶部,高约15米,是熊玉虎32年前亲手种下的。
从4月开始,熊玉虎每天从梯子上爬上去查看树木情况,画图纸设计,再搬运木料,进行施工。建房子前,熊玉虎仔细研究了树的承重,确定了屋子的分布力量等。一切确保房屋“绝对安全”。屋子固定在铁枣树主要的四个枝杈上。为了不伤害树枝,熊玉虎在每个固定木屋的树杈上包裹了海绵。
小屋长4.1米,宽4米,高3.5。为了节约空间,除了铝合金窗户外,屋子的建筑材料均是木板。小屋虽小,但五脏俱全—有厨房、电视橱柜,以及连通沼气池的厕所、还有可以洗澡的水塔......
熊玉虎说,他还打算在小屋出口处建一个栏杆,在窗户边支一个木板,用塑料盆装沼气肥种菜,以便“推开窗户就能摘到菜”。王苏安没进过木屋,她印象最深的是熊玉虎不肯下来:“他一般是吃过早饭,甚至不吃早饭就上去,中午下来吃午饭,再上去,傍晚下来吃晚饭,有时半夜三更还在上面,喊都喊不下来。”
陪熊玉虎干活的是一把二胡。王苏安在下面收拾房子,在做饭的时候,经常听见二胡声。“具体拉的什么,我也不知道,应该是花鼓戏《刘海砍樵》吧?呵呵,‘刘老海’!”
7月中旬左右,房屋的架子刚刚支起,熊玉虎和老友庆国安、熊汉祥等3个人就在屋子里住了十几个晚上。他们说,被郁郁葱葱枝叶遮盖的“鸟巢”,看风景相当不错,周围都是树木,能看见远方大山起起伏伏的轮廓。
对于人们担心的吃喝拉撒,熊玉虎说,他用竹子和木板做了一个扶梯直达“鸟巢”门口。房屋墙暗设机关,墙体拉下就是可以睡觉的床。
厕所、厨房、供水都不成问题,因为树下有水井,把树下井里的水抽上去,储存在屋顶的不锈钢水塔里,解决了供水问题。厨卫的废物废水都从管道通往树下沼气池。小屋密封性好,装了250瓦灯泡就暖和,能源是沼气。做饭则是用电磁炉。
目前,熊玉虎已经花了3万块钱在这树房子上。不过他觉得挺值:“我喜欢原生态的生活,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也很低碳。”
15米高空的空气和地面的空气有多大区别?他说,在里面睡一晚,第二天感觉就比较好。所以,“鸟巢”建成后,熊玉虎就上去常住,他还想装电脑、太阳能热水器、网线。
别说乡亲四邻,就连益阳、长沙等地的网友也赶来观看,可把老熊忙坏了。
留日海归设计胶囊旅馆
距离春节只有几天了,因为实在买不到火车票,吉林小伙塔赞知道,今年春节肯定回不了家了。但他没有料到,他的胶囊旅馆却在春运的寒风里未开先红。作为中国首家胶囊旅馆的负责人,他平均一天要接受一两家媒体采访。
“给你一个1.1X1.1X2.2大的方格,你能赚到钱吗?如果赚少,给你68个这样的方格,你能赚到钱吗?”在上海中山北路“希泰胶囊旅馆”里的床铺前,面对着整洁的上下铺——更确切的说,是一个个方格时,心里出现一个念头。海归创业这事儿,就像这里的老板、留日海归塔赞说的那样:“创业项目不好找,但是有些事儿你可以敲碎了做。”
每个入住这里的客人都有一个免费的储物箱,格子里能放下随身衣物、然后爬进这个2.6立方米左右大的空间,睡前可以用舱壁上的按钮设置闹铃,每个舱位有独立的换气扇。如果想打发睡前的一小段时光,只需额外支出一元钱,就可以从前台领取一个视听包,里面有一个遥控器、一个耳麦、一个烤好制定影片的SD卡,连接上舱壁上的显示器,拉下遮光帘,就可以看电影了。当然,你得带上耳麦,这里的隔音效果高于低声咳嗽,低于高亢的呼噜。
“除了姚明来我们有点困难,其他人我保证会住的很舒服。”塔赞表示,他创办胶囊的初衷来自于日本读书时的经历。“2003年圣诞时,我去看朋友,大家聚会到很晚,回我住的房子很远,我也不想麻烦朋友,就住到附近一家胶囊旅馆里。在日本,如果是传统的宾馆,一晚上至少要1万多日元,那差不多是我一个月房租的1/3。但胶囊旅馆只要3000日元左右。”此后在日本的几年,塔赞不仅多次入住过胶囊旅馆,课余时间还曾在胶囊旅馆做过服务员。读MBA期间,还专门写了一篇探讨胶囊旅馆经营的论文。“我就是把传统的宾馆化整为零,敲碎了做,成本低了,但效益是一样的。”
塔赞意外地以“格子控”(“控”是指对某种东西特别着迷)的形象红了:除了公共浴室、洗漱及消毒区、休闲区和卫生间,胶囊旅馆里的休息区是一个一个的“格子”,客人存放行李的储物箱也是“格子”、塔赞表示化整为零的“格子”正是控制成本的关键所在。他指着脚下方格图案的地毯说:“我特意选择这种拼接方格地毯,不仅静音效果好,而且节约。脏了、坏了,换掉那一块就行。”
对于“胶囊”的成本,塔赞介绍:“这68个舱位是向德国一家公司定制的,制作的磨具也要算到成本里,但每个尺寸、零件部位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的。”至于具体的数据,塔赞没有直接透漏,只表示:“在日本,这样一个胶囊的制作成本约合5万元人民币。”对人员聘用,塔赞绝对学习日本的经验:“白天4个服务员,晚上3个服务员就可以了。而且有些时段可以聘请勤工俭学的学生,也是增加社会就业岗位。”
对于旅馆的选址,塔赞的名单是曾经有包括虹桥机场、地铁枢纽站附近等在内的5个选择。“最后选择新客站这里是性价比的结果。”塔赞说:“比如你想去太仓,车票卖完了,便可以在这里休息几个小时。而且上海打车很贵,如果你加班到半夜,打车回家还不如去胶囊旅馆。上海晚上11点以后没地铁了,打车也很贵,第二天一早还要赶公交车过来,挤车......那还不如在这里住下,也就几十块钱,还能多睡几个小时。”
沙特的“帐篷城”
四平方公里居住300万人,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3平方米。其中还包括了公用厕所等活动区域。你是否很难想象世界上真有这样一个地方?
班达是世博会沙特馆负责米纳帐篷城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据他介绍,沙漠里阳光暴晒严重,所以根据当地气候和类型,专门设计了耐热、防火的帐篷。还专门“整治”强烈的日晒,帐篷的材质能够对阳光进行过滤,只有10%的阳光能够透入帐篷中,大大减少紫外线的照射,从而确保帐篷内的温度适宜。此外,每个帐篷的顶端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通风口,可以自由开合,满足人们对自然风的需求。
这个通风口由一台中央电脑进行控制,视天气好坏或者风力大小来打开或者关闭。白色帐篷虽然从外面看起来很闷热,实际上却并不如此。每个帐篷都会通过中央空调提供冷气。用班达的话说,帐篷里的温度平均为28度,比外面凉快8一10度左右。他还介绍,米纳城人员繁杂,流动性强,容易造成火灾。因此我们在造建帐篷城的时候,改变了帐篷的传统材质。“现在的帐篷利用了一种防火、防晒、防雨和沙尘暴的材料建造,寿命长达50年。这种材料是特氟龙,它是由添加了玻璃纤维的高性能涂料制成的,可以说是相当昂贵的一种材料,以至于建造帐篷比盖房子要贵。此外,为了防止意外,每个帐篷里还配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这样就巧妙解决了火灾隐患。”
事实上,这样新颖“蜗居”房屋的存在,向公众很好诠释了创新城市房屋建设的理念。
城市下的蛋壳屋
24岁的北漂小伙戴海飞,大学时学的就是建筑专业。年初在自己公司的“双年展”上,展示了一个设计项目,叫做“城市下的蛋”,即可以移动的蛋形小屋。为了满足在北京拥有一套属于自己房子的梦想,戴海飞决定利用公司的设计概念,给自己造一座房子。于是,他跟表哥借了6400多块钱,作为买材料的成本,在几名学弟学妹的帮助下,造出了这座蛋形小屋。又花了三千多元,才把小屋从湖南老家运到了公司楼下。
在海淀区成府路的一个大院里,戴海飞的一座小屋像一颗巨大的鸡蛋,立在草坪上。小屋两米来高,麻袋拼成的外皮,看上去有些不起眼。“蛋壳”上,被掏出一个椭圆形的小门,没有锁。小屋的下边,装有轮子,可以挪动。戴海飞轻轻一掀,就钻进了屋。白天,他在公司里工作、学习,晚上12点,从楼上的公司下来,钻进小屋睡一觉,早上8点起床,上楼就是公司。从里边,可以看出小屋由竹条编织而成,上面用一些钉子进行固定。
戴海飞介绍,在竹条外,还有竹席、保温膜和防水膜,最外边是麻袋拼成的保温层,麻袋里填充着发酵木屑和草籽,到了春天里面可以长出草来。进入冬季以后,小屋越发冷了,晚上大概只有三四度。由于“蛋壳”只有约一拃厚,小屋里并没比室外暖和多少。戴海飞就只能用蓄电池,每个月到公司充一次电,晚上冷了就用电热毯。蛋形小屋里摆设简单,一张约一米宽的床。床尾藏有一个水箱,里面有压力系统,可以把水压上来供洗漱用。一水箱水大概能用三天,用完了就到公司去接。
戴海飞已经在小屋里住了快两个月了,因为没有房租的负担,现在他偶尔还能去咖啡厅里享受“小资生活”。
戴海飞公司负责人张轲表示,很多人以为戴海飞住“蛋屋”是迫于无奈,其实这是他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他不是你们想象的样子,苦哈哈的,这个‘蛋屋’其实是很有情趣的。”
“蛋屋”被公布到网上后,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连央视都作了报道。一时,“蛋粉”涌来,很多学生、商人、记者,还有外国人。多数人是来看稀奇的。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郎,围着“蛋屋”看了个遍,发出一声感叹“It‘s amazing!"(太神奇了!)
也有人为商机而来,赵贵海在北京一家投资公司任职,看到“蛋屋”新闻后,立即赶来实地考察。他说,“蛋屋”点燃了自己埋藏心底多年的梦想。他还说,自己愿提供资金,很想和戴海飞合作向外界推广这种奇妙的袖珍房子。有趣的是,一位叫艾丽莎的法国女外教参观后,当场就提出要订购一套这样的浪漫小窝。
被拍卖的“9平米胶囊别墅”
2010年12月3日,网友“老锡儿”发表配图博客《北京硕士12万建“9平米胶囊别墅”究竟牛在哪》,称其朋友“是一所知名的理工科大学硕士”,3个月时间,花费12万,打造一个9平方米“里面的所有装置全部用手机控制”的智能胶囊别墅。他还介绍,制作者打算在网上“拍卖这幢豪宅”,并看情况开家创业公司,“相信这是全世界第一家出售智能胶囊的别墅公司”。
通过14张图片,该网友“解构”了这个9平方米豪宅。房体本身是个深红色的开顶集装箱,箱顶可以种花种菜,箱内配有旋转浴室和厨房,以及伸缩自如的桌子、椅子、需要时才滑出来的床。而装在屋顶的风力发电机,则可以为小屋提供能源解决方案。发帖人着重提到,手机承担着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核心作用,“通过网络控制一个家具控制器,操纵8个继电器和20多个无限开关”,因此能够控制灯光和智能家居,而这幢小屋里的所有能源使用情况也可以在手机监控系统中看得很清楚。
对此,马同学坦陈是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他们愿意依据自身知识不断进行改进,最终实现其实用价值,何况其自身也比北京的“蛋形小屋”要宜居,这也是提供一种生活的方式,如有可能还想成立智能家居公司,将这种创意推向市场。
树上筑窝——创意来自北京鸟巢
2011年2月8日,湖南益阳飘雪。远远的,桃江县兴坪村,有一所木屋建在15米高的树顶上。四周满是被大雪覆盖的竹林,像极了《飞屋周游记》里的小屋。熊玉虎的老伴王苏安,双手举过头顶,画了一个圈:你们应该夏天来,木屋被铁枣树的树叶和竹林环绕,房顶像撑开一把绿色大伞!
63岁的熊玉虎,退休前是当地农村能源服务站站长,搞过建筑设计施工,发明过沼气自动出料器等设备。2010年3月,熊玉虎和老伴王苏安到北京旅游。北京“鸟巢”给了他灵感。他就想:北京“鸟巢”是建筑在地上的,他要在树上建一个名副其实的“鸟巢”。
于是,熊玉虎建房之前,给自己的房子起好名字——“原野鸟巢”。
“原野鸟巢”就“长”在熊家屋后竹林里的一颗铁枣树上。铁枣树周长约1.5米,从树根到房屋顶部,高约15米,是熊玉虎32年前亲手种下的。
从4月开始,熊玉虎每天从梯子上爬上去查看树木情况,画图纸设计,再搬运木料,进行施工。建房子前,熊玉虎仔细研究了树的承重,确定了屋子的分布力量等。一切确保房屋“绝对安全”。屋子固定在铁枣树主要的四个枝杈上。为了不伤害树枝,熊玉虎在每个固定木屋的树杈上包裹了海绵。
小屋长4.1米,宽4米,高3.5。为了节约空间,除了铝合金窗户外,屋子的建筑材料均是木板。小屋虽小,但五脏俱全—有厨房、电视橱柜,以及连通沼气池的厕所、还有可以洗澡的水塔......
熊玉虎说,他还打算在小屋出口处建一个栏杆,在窗户边支一个木板,用塑料盆装沼气肥种菜,以便“推开窗户就能摘到菜”。王苏安没进过木屋,她印象最深的是熊玉虎不肯下来:“他一般是吃过早饭,甚至不吃早饭就上去,中午下来吃午饭,再上去,傍晚下来吃晚饭,有时半夜三更还在上面,喊都喊不下来。”
陪熊玉虎干活的是一把二胡。王苏安在下面收拾房子,在做饭的时候,经常听见二胡声。“具体拉的什么,我也不知道,应该是花鼓戏《刘海砍樵》吧?呵呵,‘刘老海’!”
7月中旬左右,房屋的架子刚刚支起,熊玉虎和老友庆国安、熊汉祥等3个人就在屋子里住了十几个晚上。他们说,被郁郁葱葱枝叶遮盖的“鸟巢”,看风景相当不错,周围都是树木,能看见远方大山起起伏伏的轮廓。
对于人们担心的吃喝拉撒,熊玉虎说,他用竹子和木板做了一个扶梯直达“鸟巢”门口。房屋墙暗设机关,墙体拉下就是可以睡觉的床。
厕所、厨房、供水都不成问题,因为树下有水井,把树下井里的水抽上去,储存在屋顶的不锈钢水塔里,解决了供水问题。厨卫的废物废水都从管道通往树下沼气池。小屋密封性好,装了250瓦灯泡就暖和,能源是沼气。做饭则是用电磁炉。
目前,熊玉虎已经花了3万块钱在这树房子上。不过他觉得挺值:“我喜欢原生态的生活,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也很低碳。”
15米高空的空气和地面的空气有多大区别?他说,在里面睡一晚,第二天感觉就比较好。所以,“鸟巢”建成后,熊玉虎就上去常住,他还想装电脑、太阳能热水器、网线。
别说乡亲四邻,就连益阳、长沙等地的网友也赶来观看,可把老熊忙坏了。
留日海归设计胶囊旅馆
距离春节只有几天了,因为实在买不到火车票,吉林小伙塔赞知道,今年春节肯定回不了家了。但他没有料到,他的胶囊旅馆却在春运的寒风里未开先红。作为中国首家胶囊旅馆的负责人,他平均一天要接受一两家媒体采访。
“给你一个1.1X1.1X2.2大的方格,你能赚到钱吗?如果赚少,给你68个这样的方格,你能赚到钱吗?”在上海中山北路“希泰胶囊旅馆”里的床铺前,面对着整洁的上下铺——更确切的说,是一个个方格时,心里出现一个念头。海归创业这事儿,就像这里的老板、留日海归塔赞说的那样:“创业项目不好找,但是有些事儿你可以敲碎了做。”
每个入住这里的客人都有一个免费的储物箱,格子里能放下随身衣物、然后爬进这个2.6立方米左右大的空间,睡前可以用舱壁上的按钮设置闹铃,每个舱位有独立的换气扇。如果想打发睡前的一小段时光,只需额外支出一元钱,就可以从前台领取一个视听包,里面有一个遥控器、一个耳麦、一个烤好制定影片的SD卡,连接上舱壁上的显示器,拉下遮光帘,就可以看电影了。当然,你得带上耳麦,这里的隔音效果高于低声咳嗽,低于高亢的呼噜。
“除了姚明来我们有点困难,其他人我保证会住的很舒服。”塔赞表示,他创办胶囊的初衷来自于日本读书时的经历。“2003年圣诞时,我去看朋友,大家聚会到很晚,回我住的房子很远,我也不想麻烦朋友,就住到附近一家胶囊旅馆里。在日本,如果是传统的宾馆,一晚上至少要1万多日元,那差不多是我一个月房租的1/3。但胶囊旅馆只要3000日元左右。”此后在日本的几年,塔赞不仅多次入住过胶囊旅馆,课余时间还曾在胶囊旅馆做过服务员。读MBA期间,还专门写了一篇探讨胶囊旅馆经营的论文。“我就是把传统的宾馆化整为零,敲碎了做,成本低了,但效益是一样的。”
塔赞意外地以“格子控”(“控”是指对某种东西特别着迷)的形象红了:除了公共浴室、洗漱及消毒区、休闲区和卫生间,胶囊旅馆里的休息区是一个一个的“格子”,客人存放行李的储物箱也是“格子”、塔赞表示化整为零的“格子”正是控制成本的关键所在。他指着脚下方格图案的地毯说:“我特意选择这种拼接方格地毯,不仅静音效果好,而且节约。脏了、坏了,换掉那一块就行。”
对于“胶囊”的成本,塔赞介绍:“这68个舱位是向德国一家公司定制的,制作的磨具也要算到成本里,但每个尺寸、零件部位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的。”至于具体的数据,塔赞没有直接透漏,只表示:“在日本,这样一个胶囊的制作成本约合5万元人民币。”对人员聘用,塔赞绝对学习日本的经验:“白天4个服务员,晚上3个服务员就可以了。而且有些时段可以聘请勤工俭学的学生,也是增加社会就业岗位。”
对于旅馆的选址,塔赞的名单是曾经有包括虹桥机场、地铁枢纽站附近等在内的5个选择。“最后选择新客站这里是性价比的结果。”塔赞说:“比如你想去太仓,车票卖完了,便可以在这里休息几个小时。而且上海打车很贵,如果你加班到半夜,打车回家还不如去胶囊旅馆。上海晚上11点以后没地铁了,打车也很贵,第二天一早还要赶公交车过来,挤车......那还不如在这里住下,也就几十块钱,还能多睡几个小时。”
沙特的“帐篷城”
四平方公里居住300万人,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3平方米。其中还包括了公用厕所等活动区域。你是否很难想象世界上真有这样一个地方?
班达是世博会沙特馆负责米纳帐篷城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据他介绍,沙漠里阳光暴晒严重,所以根据当地气候和类型,专门设计了耐热、防火的帐篷。还专门“整治”强烈的日晒,帐篷的材质能够对阳光进行过滤,只有10%的阳光能够透入帐篷中,大大减少紫外线的照射,从而确保帐篷内的温度适宜。此外,每个帐篷的顶端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通风口,可以自由开合,满足人们对自然风的需求。
这个通风口由一台中央电脑进行控制,视天气好坏或者风力大小来打开或者关闭。白色帐篷虽然从外面看起来很闷热,实际上却并不如此。每个帐篷都会通过中央空调提供冷气。用班达的话说,帐篷里的温度平均为28度,比外面凉快8一10度左右。他还介绍,米纳城人员繁杂,流动性强,容易造成火灾。因此我们在造建帐篷城的时候,改变了帐篷的传统材质。“现在的帐篷利用了一种防火、防晒、防雨和沙尘暴的材料建造,寿命长达50年。这种材料是特氟龙,它是由添加了玻璃纤维的高性能涂料制成的,可以说是相当昂贵的一种材料,以至于建造帐篷比盖房子要贵。此外,为了防止意外,每个帐篷里还配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这样就巧妙解决了火灾隐患。”
事实上,这样新颖“蜗居”房屋的存在,向公众很好诠释了创新城市房屋建设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