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比CTS更加盛气凌人,不会过分迎合消费者的庸俗需求,也不会严谨地不苟言笑,它就是它,这样的浪子不用回头。
CTS推出Coupe车型,一点都不奇怪。CTS作为凯迪拉克新一代产品线的开山之作,转变了人们对凯迪拉克的老旧印象,重新塑造了凯迪拉克鲜明的产品形象。而新一代的CTS更是有了巨大的进步,完全有资格去跟资深的宝马3系这样的德国巨头PK。如今,高性能版本有了CTS-V压阵,那优雅激情的Coupe车型自然是不可或缺。
鉴赏会上的什么“停在邻居家的隐形轰炸机”、“连魔法师看了也要回头”等古怪的形容词夸张得让我都觉得老掉牙,但是我很认同一个说法,就是凯迪拉克设计师的工作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之一,换成美国车系的设计师也同样适用。因为你可以从CTS Coupe身上,看出它是多么地接近概念车,基本上就是设计师最初想要表达的鲜明个性,它身上不用像欧洲车那般一下子就注意到它精细的工艺,也不用像日本车那般,处处都要考虑消费者需求,最后弄得跟一个家用电器一般人性化,它身上是一种不羁,一种不为世俗所动的韧性,也是打造者最初的梦想。
很多人都喜欢浪子,喜欢他们满不在乎,喜欢他们的简单,甚至粗暴,喜欢他们的不羁,还有眉眼之间的那股倔强。CTS Coupe正是这样的浪子,它比CTS更加盛气凌人,不会过分迎合消费者的庸俗需求,也不会严谨地不苟言笑,它就是它,这样的浪子不用回头。
当然,这也是造车者心中的Coupe形象,绝对不是简单地把4门改成双门。从我坐进座舱,就深刻地体会到这点,那个头部空间明显不是4门轿车版的级别,还有就是我钻进后座,为徐雨做助手爬上爬下,五感再加上第六感都告诉我,后座也不再是4门轿车版的表现(这点倒是跟这个级别所有的Coupe一样)。果然不出所料,CTS Coupe相比其他4门轿车在长度和高度上都少了2寸,宽度则增加了2寸,前挡风玻璃也减少了2度,后轮轮距加宽了近2寸,后轮轮胎的宽度更是达到了同级车最宽的275mm,更紧凑的车身以及更具肌肉感的轮眉让你一眼就能区分开CTS跟CTSCoupe。
启动的声音并不夸张,跟常规版的3.6升CTS甚是相似,那个更显粗重的方向盘在刺激着你的神经,一切都那么的熟悉,又似乎变得更加迫切。其实CTS Coupe的车身不算小巧,但是紧绷有致,整体感很强,展现出比普通版更灵活的一面。
运动版的FE3悬挂基础上(目前国内所卖的CTS 3.0L全部配备FE2,而3.6L全部装备FE3),再进行升级不仅后轮轮距加宽了近2寸,加粗中空横向稳定杆,再配合上惊人的275mm后轮宽胎,在上赛道的各种类型弯道中,比以往4门轿车版更加稳定,重心更稳的悬挂把CTS Coupe抛入弯中,你可以更加细腻地用油门和方向来入弯出弯,你能感受得到后轮撕咬着每一寸赛道,尽可能地让你把那3.6L SIDI引擎的310匹马力全部用上。太好玩了,如果你只看6.5秒的百公里加速就断定它不如6.3秒的3.6L 4门高性能版,那就太可惜了,轻了63公斤以及拥有275mm后宽胎的Coupe,是除了CTS-V之外最好玩的CTS,之前我还觉得56.80万元的售价太贵,现在可不这么认为。
照这么说,CTS Coupe也太神了吧,也不是,从转向来说,老问题还在,非常精确之余,反馈力度略重,而且在高速和低速时候的反馈力度很一致,很淡定,有刻意而为之的感觉,跟宝马之流的操控狂很不一样,欠缺一点点沟通;变速箱也老样子,平顺性OK,但极限驾驶的时候,总让你恨不得用手去把下一个挡位的齿轮推到位,老是慢半拍,总的来说还是有一点美国人习惯的“不羁”。
继续回到这个很熟悉的车内,前排座椅确实还是不太适合瘦一些的人,宽大的座椅徐雨坐的比我舒服多了。整个内饰风格和配置依旧保证了CTS原有的超一流水准,你甚至能想象美国人用粗壮的手在缝纫着内饰的皮革,虽然整体比宝马奔驰豪华许多,但看久了还是略显浮夸。配置方面都不用我多说了,伸缩式触摸屏Infotainment系统、高级硬盘式5.1声道音响,还有冷暖座椅等等,是这个级别的顶尖水平。
哦,对了,CTS Coupe的车门开关是隐藏式设计,就在车身侧面的凹槽内,为电动开关,轻触按钮车门就会弹开,很酷很拉风。而且你还可以以此向你朋友上一课,尤其是当被问到没电的时候怎么办(车内地板两侧有手动开关扳手,车外可以从行李厢开口处插入钥匙……此处省略500字)。从好的方面来讲,工程师帮我们想好了应对办法,是很人性化,只是,真的比较麻烦。
有了一流的平台做靠山,CTSCoupe的实力不会让人怀疑,而且不羁的个性会讨来更多人的喜欢。只是这个级别中的对手都不是省油的灯,宝马3系Coupe的操控依旧最强,奥迪A5 Coupe四环的威力非同凡响,英菲尼迪的G37的品质和科技是同级的典范,最终CTS Coupe只能在综合尺寸、空间、科技、动力还有舒适性等各方面之后,可以自豪地说自己表现得最均衡。当然,对于凯迪拉克来说,一辆好的车还远远不够,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
CTS推出Coupe车型,一点都不奇怪。CTS作为凯迪拉克新一代产品线的开山之作,转变了人们对凯迪拉克的老旧印象,重新塑造了凯迪拉克鲜明的产品形象。而新一代的CTS更是有了巨大的进步,完全有资格去跟资深的宝马3系这样的德国巨头PK。如今,高性能版本有了CTS-V压阵,那优雅激情的Coupe车型自然是不可或缺。
鉴赏会上的什么“停在邻居家的隐形轰炸机”、“连魔法师看了也要回头”等古怪的形容词夸张得让我都觉得老掉牙,但是我很认同一个说法,就是凯迪拉克设计师的工作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之一,换成美国车系的设计师也同样适用。因为你可以从CTS Coupe身上,看出它是多么地接近概念车,基本上就是设计师最初想要表达的鲜明个性,它身上不用像欧洲车那般一下子就注意到它精细的工艺,也不用像日本车那般,处处都要考虑消费者需求,最后弄得跟一个家用电器一般人性化,它身上是一种不羁,一种不为世俗所动的韧性,也是打造者最初的梦想。
很多人都喜欢浪子,喜欢他们满不在乎,喜欢他们的简单,甚至粗暴,喜欢他们的不羁,还有眉眼之间的那股倔强。CTS Coupe正是这样的浪子,它比CTS更加盛气凌人,不会过分迎合消费者的庸俗需求,也不会严谨地不苟言笑,它就是它,这样的浪子不用回头。
当然,这也是造车者心中的Coupe形象,绝对不是简单地把4门改成双门。从我坐进座舱,就深刻地体会到这点,那个头部空间明显不是4门轿车版的级别,还有就是我钻进后座,为徐雨做助手爬上爬下,五感再加上第六感都告诉我,后座也不再是4门轿车版的表现(这点倒是跟这个级别所有的Coupe一样)。果然不出所料,CTS Coupe相比其他4门轿车在长度和高度上都少了2寸,宽度则增加了2寸,前挡风玻璃也减少了2度,后轮轮距加宽了近2寸,后轮轮胎的宽度更是达到了同级车最宽的275mm,更紧凑的车身以及更具肌肉感的轮眉让你一眼就能区分开CTS跟CTSCoupe。
启动的声音并不夸张,跟常规版的3.6升CTS甚是相似,那个更显粗重的方向盘在刺激着你的神经,一切都那么的熟悉,又似乎变得更加迫切。其实CTS Coupe的车身不算小巧,但是紧绷有致,整体感很强,展现出比普通版更灵活的一面。
运动版的FE3悬挂基础上(目前国内所卖的CTS 3.0L全部配备FE2,而3.6L全部装备FE3),再进行升级不仅后轮轮距加宽了近2寸,加粗中空横向稳定杆,再配合上惊人的275mm后轮宽胎,在上赛道的各种类型弯道中,比以往4门轿车版更加稳定,重心更稳的悬挂把CTS Coupe抛入弯中,你可以更加细腻地用油门和方向来入弯出弯,你能感受得到后轮撕咬着每一寸赛道,尽可能地让你把那3.6L SIDI引擎的310匹马力全部用上。太好玩了,如果你只看6.5秒的百公里加速就断定它不如6.3秒的3.6L 4门高性能版,那就太可惜了,轻了63公斤以及拥有275mm后宽胎的Coupe,是除了CTS-V之外最好玩的CTS,之前我还觉得56.80万元的售价太贵,现在可不这么认为。
照这么说,CTS Coupe也太神了吧,也不是,从转向来说,老问题还在,非常精确之余,反馈力度略重,而且在高速和低速时候的反馈力度很一致,很淡定,有刻意而为之的感觉,跟宝马之流的操控狂很不一样,欠缺一点点沟通;变速箱也老样子,平顺性OK,但极限驾驶的时候,总让你恨不得用手去把下一个挡位的齿轮推到位,老是慢半拍,总的来说还是有一点美国人习惯的“不羁”。
继续回到这个很熟悉的车内,前排座椅确实还是不太适合瘦一些的人,宽大的座椅徐雨坐的比我舒服多了。整个内饰风格和配置依旧保证了CTS原有的超一流水准,你甚至能想象美国人用粗壮的手在缝纫着内饰的皮革,虽然整体比宝马奔驰豪华许多,但看久了还是略显浮夸。配置方面都不用我多说了,伸缩式触摸屏Infotainment系统、高级硬盘式5.1声道音响,还有冷暖座椅等等,是这个级别的顶尖水平。
哦,对了,CTS Coupe的车门开关是隐藏式设计,就在车身侧面的凹槽内,为电动开关,轻触按钮车门就会弹开,很酷很拉风。而且你还可以以此向你朋友上一课,尤其是当被问到没电的时候怎么办(车内地板两侧有手动开关扳手,车外可以从行李厢开口处插入钥匙……此处省略500字)。从好的方面来讲,工程师帮我们想好了应对办法,是很人性化,只是,真的比较麻烦。
有了一流的平台做靠山,CTSCoupe的实力不会让人怀疑,而且不羁的个性会讨来更多人的喜欢。只是这个级别中的对手都不是省油的灯,宝马3系Coupe的操控依旧最强,奥迪A5 Coupe四环的威力非同凡响,英菲尼迪的G37的品质和科技是同级的典范,最终CTS Coupe只能在综合尺寸、空间、科技、动力还有舒适性等各方面之后,可以自豪地说自己表现得最均衡。当然,对于凯迪拉克来说,一辆好的车还远远不够,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