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数学是许多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而高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着很大差距,为考虑学生的整体差异,对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充分总结分层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整体数学素质。
[关 键 词] 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180-02
高校数学作为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高校在招生时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整体差异,将学生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教学,那教学将失去针对性,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产生厌学心理[1]。那么对学生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潜力,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空间,成为目前高校数学基础课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高校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法,在原有硬件条件下,通过对学生的客观分析,将学生进行分级,对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辅导、评价,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学生带来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分层次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但分层次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对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一、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基础
目前高校在数学基础课程层次教学上主要根据学生高考数学成绩或入学后测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等级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
这种分级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简单的分级方式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差异。分层式教学方式仅仅是对学生原有数学知识及水平的分级,忽略了学生在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各项特征。学生通过测验等方面所显现出来的接受能力与水平知识都是显性的,但是学生依旧存在着一些情感领域的差异,很难通过笔试显示出来,但就是这些情感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这种分级方式,将学生强硬地分为不同等级的班级,也造成学生自尊心上的伤害[2]。一些学生因为测验时成绩不理想,从而被分入低层次班级,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对今后的学习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盲目的分层教学,对一些原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优势,但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3]。这种情况不仅会打击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会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产生一定骄傲心理,削弱他们的竞争压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分层次教学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教师通常在授课时对不同层次的班级投入的精力也不同,很多学校对层次较高的班级配备最有经验的教师,对层次较低的班级分配经验稍浅的教师。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传统教学法对学生间差距关注不够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方法
由于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导致学生数学素质差距不断加大,给高校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传统的统一教学难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带来很大的束缚。根据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高校可以将学生分为有坚实数学基础、能够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研究性”人才和能够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人才。无论哪类人才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进行改革。
(一)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分班方案
在对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方案制订时,应首先考虑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以学生自愿报名为原则,对学生进行自愿化分配。考虑这些综合因素,充分发挥分层次教学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以学院为单位分为普通班与实验班。普通班与实验班人数比例为7∶3,主要根据学生入学成绩与入学后数学摸底考试成绩,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实验班教学主要以“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培养研究与创新能力”为原则,主要目的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普通班教学主要以“简化理论,加强应用,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为原则,主要目的培养科技应用型人才。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需引入相关竞争机制,具体措施为在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综合成绩将一定比例的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进行对调。这不仅有利于激励普通班学生,也体现出了教育公平性。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由于实验班学生数学素质较好,在教材的选择上,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初级教材以基础学习为主,逐渐过渡到提升教材。将数学建模引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理解数学学习过程不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加深数学思想,并且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以往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弊端。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改变以往“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并且加强了课堂知识的深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促进学生学习交流的同时,能够真正实现自动性、网络性、研究性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普通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数学基本要求为主,但不能因为重视实验班而忽略普通班。普通班的學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较弱,不能很快适应高校生活,对学习也存在吃力的现象,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应采取理论知识够用即可、简化理论证明的原则。在讲解过程中尽量采取板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仍旧需要我们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合理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震.移动互联技术运用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性考试改革初探:以北京工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5):80-83.
[2]刘婷,韩向敏,胡江.基于高校班级文化判定的课堂教学改革:运用格群文化理论和系统聚类分析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4):26-33.
[3]孙康.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翻转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挑战:以武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111-115.
[关 键 词] 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180-02
高校数学作为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高校在招生时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整体差异,将学生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教学,那教学将失去针对性,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产生厌学心理[1]。那么对学生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潜力,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空间,成为目前高校数学基础课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高校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法,在原有硬件条件下,通过对学生的客观分析,将学生进行分级,对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辅导、评价,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学生带来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分层次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但分层次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对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一、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基础
目前高校在数学基础课程层次教学上主要根据学生高考数学成绩或入学后测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等级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
这种分级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简单的分级方式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差异。分层式教学方式仅仅是对学生原有数学知识及水平的分级,忽略了学生在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各项特征。学生通过测验等方面所显现出来的接受能力与水平知识都是显性的,但是学生依旧存在着一些情感领域的差异,很难通过笔试显示出来,但就是这些情感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这种分级方式,将学生强硬地分为不同等级的班级,也造成学生自尊心上的伤害[2]。一些学生因为测验时成绩不理想,从而被分入低层次班级,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对今后的学习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盲目的分层教学,对一些原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优势,但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3]。这种情况不仅会打击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会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产生一定骄傲心理,削弱他们的竞争压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分层次教学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教师通常在授课时对不同层次的班级投入的精力也不同,很多学校对层次较高的班级配备最有经验的教师,对层次较低的班级分配经验稍浅的教师。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传统教学法对学生间差距关注不够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方法
由于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导致学生数学素质差距不断加大,给高校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传统的统一教学难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带来很大的束缚。根据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高校可以将学生分为有坚实数学基础、能够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研究性”人才和能够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人才。无论哪类人才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进行改革。
(一)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分班方案
在对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方案制订时,应首先考虑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以学生自愿报名为原则,对学生进行自愿化分配。考虑这些综合因素,充分发挥分层次教学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以学院为单位分为普通班与实验班。普通班与实验班人数比例为7∶3,主要根据学生入学成绩与入学后数学摸底考试成绩,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实验班教学主要以“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培养研究与创新能力”为原则,主要目的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普通班教学主要以“简化理论,加强应用,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为原则,主要目的培养科技应用型人才。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需引入相关竞争机制,具体措施为在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综合成绩将一定比例的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进行对调。这不仅有利于激励普通班学生,也体现出了教育公平性。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由于实验班学生数学素质较好,在教材的选择上,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初级教材以基础学习为主,逐渐过渡到提升教材。将数学建模引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理解数学学习过程不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加深数学思想,并且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以往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弊端。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改变以往“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并且加强了课堂知识的深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促进学生学习交流的同时,能够真正实现自动性、网络性、研究性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普通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数学基本要求为主,但不能因为重视实验班而忽略普通班。普通班的學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较弱,不能很快适应高校生活,对学习也存在吃力的现象,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应采取理论知识够用即可、简化理论证明的原则。在讲解过程中尽量采取板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仍旧需要我们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合理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震.移动互联技术运用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性考试改革初探:以北京工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5):80-83.
[2]刘婷,韩向敏,胡江.基于高校班级文化判定的课堂教学改革:运用格群文化理论和系统聚类分析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4):26-33.
[3]孙康.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翻转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挑战:以武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