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莉娟(1990-),女,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文章通过对贵州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经济环境和贵州省主导产业现状的客观分析,探讨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论证其成因,提出贵州省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再造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为贵州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低碳经济;主导产业;竞争力
1.贵州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危机之后的“新常态”,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
贵州省在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以后,提出“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1,这一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与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战略相结合起来,将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战略机遇。
2.贵州省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2.1新经济形势下主导产业的新内涵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其经典著作《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首次提出主导产业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革新创造的可能或利用新的有利可图或至今未开发的资源的可能,将造成很高的增长率并带动这一经济中其他方面的扩充力量”。
主导产业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可持续的关键因素,能否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是主导产业能否保持优势的前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主导产业不仅要顾及经济在数量上的增长,还必须考虑到现有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开发程度等的约束,承担起协调经济社会环境的职责。
2.2贵州省主导产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第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省经济加速发展,形成了电力、煤炭、化工、有色、烟酒、冶金、特色食品及民族制药等为主体的主导产业2,成为对贵州省国民经济影响较大、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国内同行业排名靠前、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2009年,贵州省电力、煤炭、化工、有色、烟酒、冶金、特色食品及民族制药等主导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0%,主导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3新形势下贵州省主导产业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的主导产业在地域分布上较为分散,目前,贵州省大部分区(市)县都以贵州省的主导产业作为区(市)县的重点产业予以发展,对自身的区位条件及资源禀赋考虑不足。
工业园区是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贵州省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工业园区无序兴建现象突出,规模普遍较小,入驻企业数量少,园区土地利用粗放、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效益低、管理不规范,工业园区对入驻企业要求标准不明确,大多为一时利益,缺乏长期规划。
贵州省主导产业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较小,整个主导产业企业的规模均不大。同时,贵州省主导产业企业的竞争力不强,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盈利水平不高,效益不理想。
在2009年的“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中,贵州省的主导产业只有9个企业10项产品获得该称号,这对于贵州省主导产业成千上万的产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贵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偏少,高层次科技研发机构、研发人才更少,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和团队,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严重不足。
3.贵州省主导产业发展不理想的成因分析
3.1主导产业的确立有待考究
经过前面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发展至今,贵州省的主导产业距离支柱产业所要求的产值规模尚有一定的差距。造成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
3.2工业基础不牢固
贵州省的工业化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工业化进程的起点是重工业建设,60年代的“三线建设”带动了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贵州省的主导产业大多起步于那个时期。
3.3区位条件制约
贵州省地处内陆,与沿海城市相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获得先进的技术信息,在引进先进设备等方面也容易滞后于沿海城市。技术水平制约着产品质量,从而影响产业的竞争力。
3.4长期以来对主导产业缺乏统一布局规划
贵州省主导产业的集中度低,在空间上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也就没有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这与贵州省长期以来对主导产业的布局缺乏规划、缺乏引导有关。
3.5多元化主体没有培育起来
多元化主体的培育有利于一个行业增强竞争力、活跃市场,虽然贵州省主导产业中也有部分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但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私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设备落后,管理者素质不高,主导产业以国有企业为主。
4.促进贵州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再造的对策建议
4.1重新审视和研究主导产业
发展贵州省主导产业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出恰当的主导产业,在选择时应依照主导产业确立的标准,站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内,对贵州省当前的主要产业进行深入调研,以企业竞争力、发展潜力、产品占有率等指标体系为衡量依据,在贵州省内部、西部地区和全国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充分考虑贵州省的人文特征和产业的外部竞争环境,挖掘出贵州省既具有比较优势、又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带动其他产业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和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
4.2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主导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确立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6%以及碳排放强度下降17%的目标。贵州应在国家和省各项节能标准和单位产值能耗限额的环境政策下,推广和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全面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完善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举措。
4.3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
作为产业发展和集群化的重要载体,贵州省各种园区的合理布局、功能定位、服务配套等对主导产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贵州省政府曾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实施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4.4集聚创新要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主导产业的升级与竞争优势再造,其实质上是生产要素和产业条件在空间或技术结构上的重新整合,其本质是创新。贵州省虽然在区位优势处于劣势,但是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加快推进以贵州大学为首的校企联合的等创新平台建设,整合周边的科技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科技服务。
4.5发挥政府在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再造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政策调整和制度变迁带来的良好机遇,建立起能保证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证体系,用政策和制度来保证贵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 号).
[2]王念,刘文国.栗战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O/L].新华网贵州频道,2010-10-27.
[3]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黔府发[2010]16号).
摘要:文章通过对贵州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经济环境和贵州省主导产业现状的客观分析,探讨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论证其成因,提出贵州省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再造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为贵州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低碳经济;主导产业;竞争力
1.贵州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危机之后的“新常态”,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
贵州省在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以后,提出“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1,这一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与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战略相结合起来,将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战略机遇。
2.贵州省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2.1新经济形势下主导产业的新内涵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其经典著作《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首次提出主导产业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革新创造的可能或利用新的有利可图或至今未开发的资源的可能,将造成很高的增长率并带动这一经济中其他方面的扩充力量”。
主导产业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可持续的关键因素,能否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是主导产业能否保持优势的前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主导产业不仅要顾及经济在数量上的增长,还必须考虑到现有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开发程度等的约束,承担起协调经济社会环境的职责。
2.2贵州省主导产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第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省经济加速发展,形成了电力、煤炭、化工、有色、烟酒、冶金、特色食品及民族制药等为主体的主导产业2,成为对贵州省国民经济影响较大、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国内同行业排名靠前、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2009年,贵州省电力、煤炭、化工、有色、烟酒、冶金、特色食品及民族制药等主导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0%,主导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3新形势下贵州省主导产业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的主导产业在地域分布上较为分散,目前,贵州省大部分区(市)县都以贵州省的主导产业作为区(市)县的重点产业予以发展,对自身的区位条件及资源禀赋考虑不足。
工业园区是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贵州省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工业园区无序兴建现象突出,规模普遍较小,入驻企业数量少,园区土地利用粗放、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效益低、管理不规范,工业园区对入驻企业要求标准不明确,大多为一时利益,缺乏长期规划。
贵州省主导产业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较小,整个主导产业企业的规模均不大。同时,贵州省主导产业企业的竞争力不强,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盈利水平不高,效益不理想。
在2009年的“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中,贵州省的主导产业只有9个企业10项产品获得该称号,这对于贵州省主导产业成千上万的产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贵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偏少,高层次科技研发机构、研发人才更少,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和团队,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严重不足。
3.贵州省主导产业发展不理想的成因分析
3.1主导产业的确立有待考究
经过前面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发展至今,贵州省的主导产业距离支柱产业所要求的产值规模尚有一定的差距。造成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
3.2工业基础不牢固
贵州省的工业化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工业化进程的起点是重工业建设,60年代的“三线建设”带动了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贵州省的主导产业大多起步于那个时期。
3.3区位条件制约
贵州省地处内陆,与沿海城市相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获得先进的技术信息,在引进先进设备等方面也容易滞后于沿海城市。技术水平制约着产品质量,从而影响产业的竞争力。
3.4长期以来对主导产业缺乏统一布局规划
贵州省主导产业的集中度低,在空间上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也就没有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这与贵州省长期以来对主导产业的布局缺乏规划、缺乏引导有关。
3.5多元化主体没有培育起来
多元化主体的培育有利于一个行业增强竞争力、活跃市场,虽然贵州省主导产业中也有部分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但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私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设备落后,管理者素质不高,主导产业以国有企业为主。
4.促进贵州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再造的对策建议
4.1重新审视和研究主导产业
发展贵州省主导产业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出恰当的主导产业,在选择时应依照主导产业确立的标准,站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内,对贵州省当前的主要产业进行深入调研,以企业竞争力、发展潜力、产品占有率等指标体系为衡量依据,在贵州省内部、西部地区和全国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充分考虑贵州省的人文特征和产业的外部竞争环境,挖掘出贵州省既具有比较优势、又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带动其他产业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和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
4.2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主导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确立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6%以及碳排放强度下降17%的目标。贵州应在国家和省各项节能标准和单位产值能耗限额的环境政策下,推广和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全面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完善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举措。
4.3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
作为产业发展和集群化的重要载体,贵州省各种园区的合理布局、功能定位、服务配套等对主导产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贵州省政府曾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实施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4.4集聚创新要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主导产业的升级与竞争优势再造,其实质上是生产要素和产业条件在空间或技术结构上的重新整合,其本质是创新。贵州省虽然在区位优势处于劣势,但是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加快推进以贵州大学为首的校企联合的等创新平台建设,整合周边的科技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科技服务。
4.5发挥政府在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再造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政策调整和制度变迁带来的良好机遇,建立起能保证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证体系,用政策和制度来保证贵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 号).
[2]王念,刘文国.栗战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O/L].新华网贵州频道,2010-10-27.
[3]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黔府发[201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