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丽堂皇 明快清新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铜镜就是用铜、锡、铅等三元合金材料铸造而成的,形体扁平或微凸,表面光亮用于照容的器物,《说文》“镜,取景之器”就已点明了它的用途。中国的青铜镜文化源远流长,齐家文化就已出现,在玻璃镜普及以前,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中国青铜器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铜镜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出现过几次兴盛的时期,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时期,尤其唐代是中国铜镜快速发展的阶段,达到了铜镜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鼎盛期。唐代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思想开放,而且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唐镜注重的是镜背纹饰艺术的发展,图案均为浮雕式的图案,与战国镜的地纹和汉镜的几何图形相比,唐镜是浮雕艺术的展示,其工艺精致,纹饰华丽,形式繁多,在铜镜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代铜镜的面径普遍加大,镜体厚重,艺术性更强,在材质的合金比例中加大了锡的成份,所以质地上就显得光亮无比,净白如银,这说明了唐镜不仅美观,且更具实用性。在造型上,冲破了几千年来传统的圆形模式,除了圆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形、葵花形及方形等式样,并且把反映人们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的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背纹饰中,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古代神话传说故事,都成为铜镜的表现题材,体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以下介绍的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铜镜,从中可一窥唐镜的特点。
  瑞兽双龙葡萄镜(图1),直径21.5厘米,圆形,高镜缘,镜体厚重,有压手感。中心以伏兽为钮,伏兽形体丰腴,肢体结构明显,肢爪劲健,眼目犀利,造型巧致,腹下有穿孔。镜面以连珠纹凸棱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区装饰大小七只瑞兽和两条蟠龙,瑞兽的神态刻画细腻,目光炯炯有神,背部有凸脊,鬃毛纤毫毕现,构图变化多端,姿态各异,有的仰面朝上,有的陪小兽戏耍打闹,极富动感。蟠龙的身体作盘绕状,头部较大,双目圆睁,龙角向脑后延伸,背部有棱脊,龙鳞刻划清晰。外区以八只瑞兽和八只飞禽间隔排列,瑞兽丰满灵动,千姿百态,雀鸟翎羽华丽,翱翔盘旋,姿态娴雅。与之相伴的葡萄果实颗粒饱满,圆润光亮,枝叶相互缠绕。在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中除圆形外,还有方形的,如图2,直径9厘米。另外还有一种葡萄过墙的镜子,如图3,直径9.8厘米,内区的葡萄叶蔓通过分区的凸棱脊与外区的葡萄叶蔓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其余纹饰均大同小异。先人对于瑞兽的形体特征表现得非常之娴熟,不仅表现出其肥硕的体形,将之与代表着充满生命力、多子多孙的葡萄果实叶蔓的结合,更充分地表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情态,也正契合了大唐盛世的审美风格。纹饰的装饰手法全部为浮雕式,布局构思奇巧,古朴典雅,图案奇特逼真,制作精良。
  菱花形四鸟花枝镜(图4),直径13厘米,兽钮,素缘,镜面为八曲菱花形。主纹以伏兽钮为中心,周边四只凤鸟同向翱翔,与四枝花卉间隔排列,凸棱外的曲瓣之间饰祥云纹和花卉纹。兽钮形体丰腴,肢体结构明显,腹下有穿孔。凤鸟双翅展开在花枝间自由飞翔,翎羽丰满清晰,姿态各异,有的似回首相望,有的似引颈高歌。
  菱花形鸳鸯衔绶镜(图5),直径17厘米,圆钮,素缘,镜面为八曲菱花形。主纹为两只隔钮相望的鸳鸯,口衔飘逸的绶带,翎羽华丽,双翅展开似欲飞状,上方为飞翔的两只凤鸟,口衔以绶带缠绕的方胜,下方为折枝花卉纹,曲瓣内祥云纹和花卉纹间隔排列装饰。鸳鸯为雌雄偶居不离的禽鸟,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出入时成双成对不离不弃,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是人们心目中爱情永恒的象征,是代表男女之间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而绶带的“绶”与长寿的“寿”字谐音,代表着生命长久。方胜有“同心、昌盛”的意思,是寓意丰富、图案精美的吉祥符,被赋予了“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吉祥含义。鸳鸯、绶、方胜结合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对爱情长久的美好祝愿。
  菱花形月宫镜(图6),直径14.6厘米,半圆钮,素缘,镜面为八曲菱花形,曲瓣间均饰祥云纹。主题纹饰为圆形内区的月宫图案,处于画面正中部位的是一株桂树,以树冠、树干、根部自上而下贯通月宫的整体,成为纹饰的主导,枝叶弯曲的树冠虽然稀疏简练,却占据了月宫的上半部分,有枝繁叶茂之感。位于桂树左侧的玉兔呈直立状,作双手拿杵臼的捣药形象,玉兔下方有一蟾蜍,四肢伸展,作自由跳跃状。位于桂树右侧的嫦娥手托果盘,盘中放着水果,双腿略弯曲,脚踏祥云,披帛飘逸于身后呈飞翔状。嫦娥被尊奉为道教中的月仙,掌管天上月宫世界,嫦娥奔月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在唐镜纹饰中出现仙人故事的道教题材,也说明了道教在唐代作为信仰对象的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
  四瑞兽秦王铭带镜(图7),直径9.9厘米,圆钮,圆钮座。镜面以凸棱分隔,内区为四只脚踏云纹的瑞兽同向相互追逐状,瑞兽形体丰腴壮实,四肢肌肉发达作奔跑状,目视前方,毛发清晰可见,依次是两圈锯齿纹。外区为一周“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欲照胆,特是自明心”等二十字铭文诗句,铭文外为一圈锯齿纹和一圈斜线纹。该镜纹饰刻划细腻,铭文字口清晰突出,字体方正规整,分布均匀,制作工艺精湛。
  葵花形三乐镜(图8),直径13厘米,圆钮,宽素缘,为八曲葵花形。钮的上方有三竖格,内有“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等九字铭文。左侧为一老者,头戴冠,身着广袖长袍,右手持杖,左手前指作发问状。右侧一人头戴冠,披鹿裘长衫,左手持琴而歌,神态自若。钮的下方有一棵垂柳。此镜的主题取材于《列子·天瑞》中的故事,书云:孔子游泰山,见荣启奇行乎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孔子问:“先生所以乐,何也?”荣启奇答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有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入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从这段描述来看,纹饰中持杖者应为孔子,持琴者为荣启奇,垂柳象征之野。   葵花形云龙纹镜(图9),直径12.6厘米,圆钮,宽素缘,为八曲葵花形。主纹为一条龙围绕镜钮作腾飞状,张口吐舌,双角伸举,龙须飘扬,面目十分狰狞,身体矫健飞腾,背部有鳍,龙鳞清晰,四足伸展显得刚劲有力,尾巴卷曲,四周配以流动的祥云,气势磅礴。这类镜有的在镜面铸有“千秋”二字,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七年由大臣建议将自己的诞辰定为千秋节,在这天皇帝向群臣赏赐铜镜,并用“千秋”二字作为铜镜的名称,所以也称“千秋镜”。他还写有《千秋节赐群臣镜》的诗:“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龙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家权力,皇帝将有龙纹的铜镜赏赐给大臣,足以证明皇帝对“千秋”节的高度重视。
  太平万岁“”字纹镜(图10),直径9厘米,圆钮,宽素缘,为圆角方形。主纹的“”字用凸起的双线勾勒而成,转折处有“太平万岁”四字,装饰简洁明了,突出醒目,大气磅礴,充满宗教趣味。“”字为古代一种符咒,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用作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器物上使用“”字纹大多是取吉祥寓意,曾经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后来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审美成分越来越浓,逐渐演变成民族传统的审美对象,表示永恒的吉祥符号。
  葵花形双鹊衔绶镜(图11),直径20.3厘米,圆钮,素缘,为八曲葵花形。双鹊翅膀展开作相对飞翔状,羽毛刻划清晰,尾翎较长,口中均衔有花结状长绶带,绶带随风飘逸。钮上方为云山,似仙山圣镜,下方有一人用绳索牵一神兽作奔跑状,曲瓣间饰祥云纹和花枝纹。喜鹊是民间象征吉祥的禽鸟,它嘹亮的叫声具有报喜的征兆,双鹊寓意着“喜相逢”,长绶带象征“长寿”,绶带挽结,表示永结同心,主题纹饰寓意着夫妻二人长命百岁,爱情长久,以及飞向仙境的内心向往。
  葵花形双鸾单兽镜(图12),直径18厘米,圆钮,窄缘,为八曲葵花形。主纹为两只对峙的鸾鸟,鸾作站立状,头顶有冠,颈部弯曲,双翅展开,尾巴长而向上翘起,翎羽华丽,形象显得十分生动。钮上方为云纹,下方为一只作奔跑状口衔花枝的瑞兽,曲瓣间饰云纹和蝴蝶纹。鸾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比喻夫妻,类似于凤凰,是祥瑞之鸟,以鸾鸟和瑞兽作主题纹饰,则取吉祥的寓意。
  葵花形宝相花镜(图13),直径16.7厘米,半圆钮,花瓣形钮座,窄素缘,为八曲葵花形。主纹共有六朵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两种不同的花卉相间排列,以正面俯视的装饰手法表现,莲花中心为圆盘状的莲蓬,内有七点莲子,莲瓣向四周均匀地呈放射状展开,佛教将莲花视为圣洁、吉祥的象征。牡丹花的造型饱满,花瓣呈多层次的排列,装饰简洁大方,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宝相花是古代吉祥纹样,以牡丹、莲花等为主体,造型富丽、华贵,故称“宝相花”,又名“ 宝仙花”等,含有富贵吉祥的寓意。
  四神八卦十二生肖铭文方镜(图14),直径19.2厘米,半圆钮,宽素缘。镜面以两道弦纹分为三个区域,内区以镜钮为中心,依次饰四神纹饰和八卦纹饰,中区以顺时针方式依序排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纹饰,外区为二十四字铭文带。四神,也叫作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神话传说中的四方神灵,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所喜爱的吉祥物。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的八种形式,每一卦形均代表着一定的事物。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源于自然界用于纪年的十一种动物和传说中的一个民族图腾,即鼠、牛、虎、兔、龙、蛇、马、养、猴、鸡、狗、猪组成。(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清末,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画坛也发生了急剧变化。怡情养性的士大夫文人画日见衰微,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书画作品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新的流派。画家们继承陈淳、徐渭以来的水墨写意花卉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的用笔融入绘画,以苍劲酣畅的笔法,淋漓的墨色,鲜艳强烈的敷彩,创造出气势磅礴的艺术形象,开拓了文人画的新途径。此时一直到民国,社会上流行一堂四屏的画轴,即花鸟四条
期刊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各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化,如藏族使用藏文,蒙古族使用蒙文,新疆少数民族使用回文,云南纳西族也有几近失传的纳西文……遗憾的是这些文字在铜镜上尚未发现过,或者说他们当时没有制造铜镜的条件或技术。尽管如此,仍有极其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字镜出现,它像晨曦中闪烁的星星,是中国灿烂辉煌的铜镜史中的奇葩。今将本人收藏及所知的几种少数民族文字镜从历史的背景加以探讨。  一、契
期刊
一位资深藏友转让给我一面西汉四乳草叶纹青铜镜(见图1、2)。镜直径13.8厘米,厚0.2厘米,重260克,2012年9月末出土于汉江、月河交汇处的沉船中。据他叙述,收到时铜镜锈迹斑斑,经水泡、除锈后,背面花纹才显露出来,敲击呈木声,重量很轻,显示其铜质已经矿化。镜作圆形,正面近似平面,背面圆钮,柿蒂纹钮座。座外阳雕两道宽平方栏,格内每边刻篆体三字铭连续铭文为十二字:“日有,宜酒食,长富贵,乐毋事。
期刊
王拯(1815-1876年),初名锡振,字定甫,号少鹤,又号龙壁山人,广西马平(今柳州)人。清著名文学家,善书画、诗词,被誉为“清末广西四大词人”之一,在词方面影响较大。著有《龙壁山诗文集》、《茂陵秋雨词》等。  王拯自小父母双亡,家贫如洗,7岁就投靠守寡亦贫寒的姐姐,姐姐平日靠替人洗衣维持生计,但她却不遗余力地支持弟弟读书,希望以后会有出息。王拯聪颖好学,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考中进士,被任
期刊
邢窑白釉执壶  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执壶,又称“注子”、“注壶”,隋代出现的酒具;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  此件白釉执壶是唐代邢窑产品,高19厘米,釉面洁白光润,胎质坚硬,达到了陆羽所谓“类雪”、“类银”乃至“白胜霜雪”的程度。壶嘴的设计对于线的运用非常娴熟,在造型上是一条向上斜挑起来的弧线,从壶身的
期刊
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宋代铜镜铸造出现了重要变化,在沿袭、模仿唐镜形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宋代历史文化内涵的载体。  宋代铸镜造型独特而多样,题材丰富而写实,纹饰纤细而秀丽,制作简洁而实用。尤其是在铜镜上创造性地铸上长柄,突破了中国古代铜镜一向以钮系悬挂的习惯,是铜镜形制上一次重大的革新,成为宋镜一大特色。可以讲,有柄镜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决不能看做是圆形镜上仅多了一个把柄而已,它有着深厚
期刊
钧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钧窑瓷器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多种窑变色彩。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而且还以开片为奇,开片又称“迸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釉裂开片中还出现了各种生动美妙的窑变效果,形成了钧釉的独有特色,从而确立了钧瓷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着重从工艺及审美的角度来论述古代钧瓷釉色的特征及变化。  一、唐代(7—1
期刊
杨飞云不商业。他甚至连专业模特都不用  他最常画的是自己的妻子,他追求古典油画的美感与质感  他今年快50岁了,一年只画五六幅作品  不是说他不勤奋,而是他太用心  对一个画家来说,这样的产量确实不多,但对半个哲学家来说,思考的空间已经足够大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中央美院的油画系教授杨飞云,但几乎每一个学画的人都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和摄影记者一道前往采访,因为11月7日杨飞云的个人画展即将在中国
期刊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器物被誉为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就是著名的虢季子白盘。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通高39.5厘米,重215.5千克,是目前所见体积最大的西周铜器。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器,器作圆角长方形,方唇折沿,矩形四足,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器口缘下部饰兽目交连纹,下腹部环饰波曲纹。器内底铸铭文8行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征伐狁,斩敌
期刊
金银器收藏一直是收藏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金与银都属于稀有的贵金属,它们具有美丽的光泽,质地柔软,易于加工,因而成为最受工匠艺人欢迎的加工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这种易于加工的特点,使金银器还能够加工改制、花样翻新,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金银制品。金、银又都具有耐氧化和腐蚀的特性,可历经千年,仍新亮如初,因此不少金银制品历代相传,成为传世之宝。  中国金银器技艺起源于商周时期。汉唐时期,中国金银器技艺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