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铜镜就是用铜、锡、铅等三元合金材料铸造而成的,形体扁平或微凸,表面光亮用于照容的器物,《说文》“镜,取景之器”就已点明了它的用途。中国的青铜镜文化源远流长,齐家文化就已出现,在玻璃镜普及以前,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中国青铜器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铜镜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出现过几次兴盛的时期,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时期,尤其唐代是中国铜镜快速发展的阶段,达到了铜镜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鼎盛期。唐代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思想开放,而且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唐镜注重的是镜背纹饰艺术的发展,图案均为浮雕式的图案,与战国镜的地纹和汉镜的几何图形相比,唐镜是浮雕艺术的展示,其工艺精致,纹饰华丽,形式繁多,在铜镜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代铜镜的面径普遍加大,镜体厚重,艺术性更强,在材质的合金比例中加大了锡的成份,所以质地上就显得光亮无比,净白如银,这说明了唐镜不仅美观,且更具实用性。在造型上,冲破了几千年来传统的圆形模式,除了圆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形、葵花形及方形等式样,并且把反映人们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的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背纹饰中,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古代神话传说故事,都成为铜镜的表现题材,体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以下介绍的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铜镜,从中可一窥唐镜的特点。
瑞兽双龙葡萄镜(图1),直径21.5厘米,圆形,高镜缘,镜体厚重,有压手感。中心以伏兽为钮,伏兽形体丰腴,肢体结构明显,肢爪劲健,眼目犀利,造型巧致,腹下有穿孔。镜面以连珠纹凸棱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区装饰大小七只瑞兽和两条蟠龙,瑞兽的神态刻画细腻,目光炯炯有神,背部有凸脊,鬃毛纤毫毕现,构图变化多端,姿态各异,有的仰面朝上,有的陪小兽戏耍打闹,极富动感。蟠龙的身体作盘绕状,头部较大,双目圆睁,龙角向脑后延伸,背部有棱脊,龙鳞刻划清晰。外区以八只瑞兽和八只飞禽间隔排列,瑞兽丰满灵动,千姿百态,雀鸟翎羽华丽,翱翔盘旋,姿态娴雅。与之相伴的葡萄果实颗粒饱满,圆润光亮,枝叶相互缠绕。在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中除圆形外,还有方形的,如图2,直径9厘米。另外还有一种葡萄过墙的镜子,如图3,直径9.8厘米,内区的葡萄叶蔓通过分区的凸棱脊与外区的葡萄叶蔓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其余纹饰均大同小异。先人对于瑞兽的形体特征表现得非常之娴熟,不仅表现出其肥硕的体形,将之与代表着充满生命力、多子多孙的葡萄果实叶蔓的结合,更充分地表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情态,也正契合了大唐盛世的审美风格。纹饰的装饰手法全部为浮雕式,布局构思奇巧,古朴典雅,图案奇特逼真,制作精良。
菱花形四鸟花枝镜(图4),直径13厘米,兽钮,素缘,镜面为八曲菱花形。主纹以伏兽钮为中心,周边四只凤鸟同向翱翔,与四枝花卉间隔排列,凸棱外的曲瓣之间饰祥云纹和花卉纹。兽钮形体丰腴,肢体结构明显,腹下有穿孔。凤鸟双翅展开在花枝间自由飞翔,翎羽丰满清晰,姿态各异,有的似回首相望,有的似引颈高歌。
菱花形鸳鸯衔绶镜(图5),直径17厘米,圆钮,素缘,镜面为八曲菱花形。主纹为两只隔钮相望的鸳鸯,口衔飘逸的绶带,翎羽华丽,双翅展开似欲飞状,上方为飞翔的两只凤鸟,口衔以绶带缠绕的方胜,下方为折枝花卉纹,曲瓣内祥云纹和花卉纹间隔排列装饰。鸳鸯为雌雄偶居不离的禽鸟,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出入时成双成对不离不弃,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是人们心目中爱情永恒的象征,是代表男女之间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而绶带的“绶”与长寿的“寿”字谐音,代表着生命长久。方胜有“同心、昌盛”的意思,是寓意丰富、图案精美的吉祥符,被赋予了“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吉祥含义。鸳鸯、绶、方胜结合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对爱情长久的美好祝愿。
菱花形月宫镜(图6),直径14.6厘米,半圆钮,素缘,镜面为八曲菱花形,曲瓣间均饰祥云纹。主题纹饰为圆形内区的月宫图案,处于画面正中部位的是一株桂树,以树冠、树干、根部自上而下贯通月宫的整体,成为纹饰的主导,枝叶弯曲的树冠虽然稀疏简练,却占据了月宫的上半部分,有枝繁叶茂之感。位于桂树左侧的玉兔呈直立状,作双手拿杵臼的捣药形象,玉兔下方有一蟾蜍,四肢伸展,作自由跳跃状。位于桂树右侧的嫦娥手托果盘,盘中放着水果,双腿略弯曲,脚踏祥云,披帛飘逸于身后呈飞翔状。嫦娥被尊奉为道教中的月仙,掌管天上月宫世界,嫦娥奔月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在唐镜纹饰中出现仙人故事的道教题材,也说明了道教在唐代作为信仰对象的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
四瑞兽秦王铭带镜(图7),直径9.9厘米,圆钮,圆钮座。镜面以凸棱分隔,内区为四只脚踏云纹的瑞兽同向相互追逐状,瑞兽形体丰腴壮实,四肢肌肉发达作奔跑状,目视前方,毛发清晰可见,依次是两圈锯齿纹。外区为一周“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欲照胆,特是自明心”等二十字铭文诗句,铭文外为一圈锯齿纹和一圈斜线纹。该镜纹饰刻划细腻,铭文字口清晰突出,字体方正规整,分布均匀,制作工艺精湛。
葵花形三乐镜(图8),直径13厘米,圆钮,宽素缘,为八曲葵花形。钮的上方有三竖格,内有“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等九字铭文。左侧为一老者,头戴冠,身着广袖长袍,右手持杖,左手前指作发问状。右侧一人头戴冠,披鹿裘长衫,左手持琴而歌,神态自若。钮的下方有一棵垂柳。此镜的主题取材于《列子·天瑞》中的故事,书云:孔子游泰山,见荣启奇行乎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孔子问:“先生所以乐,何也?”荣启奇答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有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入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从这段描述来看,纹饰中持杖者应为孔子,持琴者为荣启奇,垂柳象征之野。 葵花形云龙纹镜(图9),直径12.6厘米,圆钮,宽素缘,为八曲葵花形。主纹为一条龙围绕镜钮作腾飞状,张口吐舌,双角伸举,龙须飘扬,面目十分狰狞,身体矫健飞腾,背部有鳍,龙鳞清晰,四足伸展显得刚劲有力,尾巴卷曲,四周配以流动的祥云,气势磅礴。这类镜有的在镜面铸有“千秋”二字,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七年由大臣建议将自己的诞辰定为千秋节,在这天皇帝向群臣赏赐铜镜,并用“千秋”二字作为铜镜的名称,所以也称“千秋镜”。他还写有《千秋节赐群臣镜》的诗:“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龙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家权力,皇帝将有龙纹的铜镜赏赐给大臣,足以证明皇帝对“千秋”节的高度重视。
太平万岁“”字纹镜(图10),直径9厘米,圆钮,宽素缘,为圆角方形。主纹的“”字用凸起的双线勾勒而成,转折处有“太平万岁”四字,装饰简洁明了,突出醒目,大气磅礴,充满宗教趣味。“”字为古代一种符咒,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用作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器物上使用“”字纹大多是取吉祥寓意,曾经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后来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审美成分越来越浓,逐渐演变成民族传统的审美对象,表示永恒的吉祥符号。
葵花形双鹊衔绶镜(图11),直径20.3厘米,圆钮,素缘,为八曲葵花形。双鹊翅膀展开作相对飞翔状,羽毛刻划清晰,尾翎较长,口中均衔有花结状长绶带,绶带随风飘逸。钮上方为云山,似仙山圣镜,下方有一人用绳索牵一神兽作奔跑状,曲瓣间饰祥云纹和花枝纹。喜鹊是民间象征吉祥的禽鸟,它嘹亮的叫声具有报喜的征兆,双鹊寓意着“喜相逢”,长绶带象征“长寿”,绶带挽结,表示永结同心,主题纹饰寓意着夫妻二人长命百岁,爱情长久,以及飞向仙境的内心向往。
葵花形双鸾单兽镜(图12),直径18厘米,圆钮,窄缘,为八曲葵花形。主纹为两只对峙的鸾鸟,鸾作站立状,头顶有冠,颈部弯曲,双翅展开,尾巴长而向上翘起,翎羽华丽,形象显得十分生动。钮上方为云纹,下方为一只作奔跑状口衔花枝的瑞兽,曲瓣间饰云纹和蝴蝶纹。鸾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比喻夫妻,类似于凤凰,是祥瑞之鸟,以鸾鸟和瑞兽作主题纹饰,则取吉祥的寓意。
葵花形宝相花镜(图13),直径16.7厘米,半圆钮,花瓣形钮座,窄素缘,为八曲葵花形。主纹共有六朵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两种不同的花卉相间排列,以正面俯视的装饰手法表现,莲花中心为圆盘状的莲蓬,内有七点莲子,莲瓣向四周均匀地呈放射状展开,佛教将莲花视为圣洁、吉祥的象征。牡丹花的造型饱满,花瓣呈多层次的排列,装饰简洁大方,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宝相花是古代吉祥纹样,以牡丹、莲花等为主体,造型富丽、华贵,故称“宝相花”,又名“ 宝仙花”等,含有富贵吉祥的寓意。
四神八卦十二生肖铭文方镜(图14),直径19.2厘米,半圆钮,宽素缘。镜面以两道弦纹分为三个区域,内区以镜钮为中心,依次饰四神纹饰和八卦纹饰,中区以顺时针方式依序排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纹饰,外区为二十四字铭文带。四神,也叫作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神话传说中的四方神灵,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所喜爱的吉祥物。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的八种形式,每一卦形均代表着一定的事物。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源于自然界用于纪年的十一种动物和传说中的一个民族图腾,即鼠、牛、虎、兔、龙、蛇、马、养、猴、鸡、狗、猪组成。(责编:雨岚)
铜镜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出现过几次兴盛的时期,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时期,尤其唐代是中国铜镜快速发展的阶段,达到了铜镜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鼎盛期。唐代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思想开放,而且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唐镜注重的是镜背纹饰艺术的发展,图案均为浮雕式的图案,与战国镜的地纹和汉镜的几何图形相比,唐镜是浮雕艺术的展示,其工艺精致,纹饰华丽,形式繁多,在铜镜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代铜镜的面径普遍加大,镜体厚重,艺术性更强,在材质的合金比例中加大了锡的成份,所以质地上就显得光亮无比,净白如银,这说明了唐镜不仅美观,且更具实用性。在造型上,冲破了几千年来传统的圆形模式,除了圆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形、葵花形及方形等式样,并且把反映人们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的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背纹饰中,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古代神话传说故事,都成为铜镜的表现题材,体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以下介绍的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铜镜,从中可一窥唐镜的特点。
瑞兽双龙葡萄镜(图1),直径21.5厘米,圆形,高镜缘,镜体厚重,有压手感。中心以伏兽为钮,伏兽形体丰腴,肢体结构明显,肢爪劲健,眼目犀利,造型巧致,腹下有穿孔。镜面以连珠纹凸棱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区装饰大小七只瑞兽和两条蟠龙,瑞兽的神态刻画细腻,目光炯炯有神,背部有凸脊,鬃毛纤毫毕现,构图变化多端,姿态各异,有的仰面朝上,有的陪小兽戏耍打闹,极富动感。蟠龙的身体作盘绕状,头部较大,双目圆睁,龙角向脑后延伸,背部有棱脊,龙鳞刻划清晰。外区以八只瑞兽和八只飞禽间隔排列,瑞兽丰满灵动,千姿百态,雀鸟翎羽华丽,翱翔盘旋,姿态娴雅。与之相伴的葡萄果实颗粒饱满,圆润光亮,枝叶相互缠绕。在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中除圆形外,还有方形的,如图2,直径9厘米。另外还有一种葡萄过墙的镜子,如图3,直径9.8厘米,内区的葡萄叶蔓通过分区的凸棱脊与外区的葡萄叶蔓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其余纹饰均大同小异。先人对于瑞兽的形体特征表现得非常之娴熟,不仅表现出其肥硕的体形,将之与代表着充满生命力、多子多孙的葡萄果实叶蔓的结合,更充分地表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情态,也正契合了大唐盛世的审美风格。纹饰的装饰手法全部为浮雕式,布局构思奇巧,古朴典雅,图案奇特逼真,制作精良。
菱花形四鸟花枝镜(图4),直径13厘米,兽钮,素缘,镜面为八曲菱花形。主纹以伏兽钮为中心,周边四只凤鸟同向翱翔,与四枝花卉间隔排列,凸棱外的曲瓣之间饰祥云纹和花卉纹。兽钮形体丰腴,肢体结构明显,腹下有穿孔。凤鸟双翅展开在花枝间自由飞翔,翎羽丰满清晰,姿态各异,有的似回首相望,有的似引颈高歌。
菱花形鸳鸯衔绶镜(图5),直径17厘米,圆钮,素缘,镜面为八曲菱花形。主纹为两只隔钮相望的鸳鸯,口衔飘逸的绶带,翎羽华丽,双翅展开似欲飞状,上方为飞翔的两只凤鸟,口衔以绶带缠绕的方胜,下方为折枝花卉纹,曲瓣内祥云纹和花卉纹间隔排列装饰。鸳鸯为雌雄偶居不离的禽鸟,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出入时成双成对不离不弃,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是人们心目中爱情永恒的象征,是代表男女之间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而绶带的“绶”与长寿的“寿”字谐音,代表着生命长久。方胜有“同心、昌盛”的意思,是寓意丰富、图案精美的吉祥符,被赋予了“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吉祥含义。鸳鸯、绶、方胜结合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对爱情长久的美好祝愿。
菱花形月宫镜(图6),直径14.6厘米,半圆钮,素缘,镜面为八曲菱花形,曲瓣间均饰祥云纹。主题纹饰为圆形内区的月宫图案,处于画面正中部位的是一株桂树,以树冠、树干、根部自上而下贯通月宫的整体,成为纹饰的主导,枝叶弯曲的树冠虽然稀疏简练,却占据了月宫的上半部分,有枝繁叶茂之感。位于桂树左侧的玉兔呈直立状,作双手拿杵臼的捣药形象,玉兔下方有一蟾蜍,四肢伸展,作自由跳跃状。位于桂树右侧的嫦娥手托果盘,盘中放着水果,双腿略弯曲,脚踏祥云,披帛飘逸于身后呈飞翔状。嫦娥被尊奉为道教中的月仙,掌管天上月宫世界,嫦娥奔月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在唐镜纹饰中出现仙人故事的道教题材,也说明了道教在唐代作为信仰对象的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
四瑞兽秦王铭带镜(图7),直径9.9厘米,圆钮,圆钮座。镜面以凸棱分隔,内区为四只脚踏云纹的瑞兽同向相互追逐状,瑞兽形体丰腴壮实,四肢肌肉发达作奔跑状,目视前方,毛发清晰可见,依次是两圈锯齿纹。外区为一周“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欲照胆,特是自明心”等二十字铭文诗句,铭文外为一圈锯齿纹和一圈斜线纹。该镜纹饰刻划细腻,铭文字口清晰突出,字体方正规整,分布均匀,制作工艺精湛。
葵花形三乐镜(图8),直径13厘米,圆钮,宽素缘,为八曲葵花形。钮的上方有三竖格,内有“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等九字铭文。左侧为一老者,头戴冠,身着广袖长袍,右手持杖,左手前指作发问状。右侧一人头戴冠,披鹿裘长衫,左手持琴而歌,神态自若。钮的下方有一棵垂柳。此镜的主题取材于《列子·天瑞》中的故事,书云:孔子游泰山,见荣启奇行乎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孔子问:“先生所以乐,何也?”荣启奇答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有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入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从这段描述来看,纹饰中持杖者应为孔子,持琴者为荣启奇,垂柳象征之野。 葵花形云龙纹镜(图9),直径12.6厘米,圆钮,宽素缘,为八曲葵花形。主纹为一条龙围绕镜钮作腾飞状,张口吐舌,双角伸举,龙须飘扬,面目十分狰狞,身体矫健飞腾,背部有鳍,龙鳞清晰,四足伸展显得刚劲有力,尾巴卷曲,四周配以流动的祥云,气势磅礴。这类镜有的在镜面铸有“千秋”二字,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七年由大臣建议将自己的诞辰定为千秋节,在这天皇帝向群臣赏赐铜镜,并用“千秋”二字作为铜镜的名称,所以也称“千秋镜”。他还写有《千秋节赐群臣镜》的诗:“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龙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家权力,皇帝将有龙纹的铜镜赏赐给大臣,足以证明皇帝对“千秋”节的高度重视。
太平万岁“”字纹镜(图10),直径9厘米,圆钮,宽素缘,为圆角方形。主纹的“”字用凸起的双线勾勒而成,转折处有“太平万岁”四字,装饰简洁明了,突出醒目,大气磅礴,充满宗教趣味。“”字为古代一种符咒,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用作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器物上使用“”字纹大多是取吉祥寓意,曾经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后来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审美成分越来越浓,逐渐演变成民族传统的审美对象,表示永恒的吉祥符号。
葵花形双鹊衔绶镜(图11),直径20.3厘米,圆钮,素缘,为八曲葵花形。双鹊翅膀展开作相对飞翔状,羽毛刻划清晰,尾翎较长,口中均衔有花结状长绶带,绶带随风飘逸。钮上方为云山,似仙山圣镜,下方有一人用绳索牵一神兽作奔跑状,曲瓣间饰祥云纹和花枝纹。喜鹊是民间象征吉祥的禽鸟,它嘹亮的叫声具有报喜的征兆,双鹊寓意着“喜相逢”,长绶带象征“长寿”,绶带挽结,表示永结同心,主题纹饰寓意着夫妻二人长命百岁,爱情长久,以及飞向仙境的内心向往。
葵花形双鸾单兽镜(图12),直径18厘米,圆钮,窄缘,为八曲葵花形。主纹为两只对峙的鸾鸟,鸾作站立状,头顶有冠,颈部弯曲,双翅展开,尾巴长而向上翘起,翎羽华丽,形象显得十分生动。钮上方为云纹,下方为一只作奔跑状口衔花枝的瑞兽,曲瓣间饰云纹和蝴蝶纹。鸾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比喻夫妻,类似于凤凰,是祥瑞之鸟,以鸾鸟和瑞兽作主题纹饰,则取吉祥的寓意。
葵花形宝相花镜(图13),直径16.7厘米,半圆钮,花瓣形钮座,窄素缘,为八曲葵花形。主纹共有六朵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两种不同的花卉相间排列,以正面俯视的装饰手法表现,莲花中心为圆盘状的莲蓬,内有七点莲子,莲瓣向四周均匀地呈放射状展开,佛教将莲花视为圣洁、吉祥的象征。牡丹花的造型饱满,花瓣呈多层次的排列,装饰简洁大方,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宝相花是古代吉祥纹样,以牡丹、莲花等为主体,造型富丽、华贵,故称“宝相花”,又名“ 宝仙花”等,含有富贵吉祥的寓意。
四神八卦十二生肖铭文方镜(图14),直径19.2厘米,半圆钮,宽素缘。镜面以两道弦纹分为三个区域,内区以镜钮为中心,依次饰四神纹饰和八卦纹饰,中区以顺时针方式依序排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纹饰,外区为二十四字铭文带。四神,也叫作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神话传说中的四方神灵,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所喜爱的吉祥物。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的八种形式,每一卦形均代表着一定的事物。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源于自然界用于纪年的十一种动物和传说中的一个民族图腾,即鼠、牛、虎、兔、龙、蛇、马、养、猴、鸡、狗、猪组成。(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