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胞凋亡在组织的分化、发展和正常平衡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肝细胞凋亡在肝脏免疫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化学药物或毒物作用、病毒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损害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机 构】
:
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凋亡在组织的分化、发展和正常平衡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肝细胞凋亡在肝脏免疫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化学药物或毒物作用、病毒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损害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的影响.方法 6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干预组,通过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及脂多糖(LPS)建立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动态观察(6、12、24、36和48 h)大鼠血清ALT、AST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RT-PCR检测肝脏HO- mRNA变化,免疫组
甘草酸二铵有抗炎、抗氧化、保护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等作用[1].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Fas与Fas配体(FasL)结合,可引起表达Fas的靶细胞发生凋亡,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FasL介导Fas阳性的肝细胞凋亡[2]。
目的 进行一株新疆维吾尔族D型HBV的全基因克隆.方法应用PCR扩增HBV全基因,进行全基因克隆,挑取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使用BioEdit和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BLAST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1例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D型HBV病毒株的全基因序列,其基因组全长为3174 bp,与目前D基因型参照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2%~98%,与1株来自中国的DC重组基因型(
布鲁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1].布氏杆菌可侵犯全身各系统,常表现为发热、疲劳、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大等,但缺乏特异性.其肾脏合并症发病率较低,易被漏诊或误诊.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布鲁菌病合并肾脏病7例,结合文献予以报道。
目前国内外检测HBV基因分型的传统方法主要是直接测序法,由于周期长,费用高,以致于难以全面快速地反映HBV的基因型,无法在临床推广,会表现为漏诊、盲目用药和延误治疗.我们采用PCR结合Taqman MGB探针技术,对血清中HBV基因型B、C型进行分型检测,与直接测序法符合率较高。
麻疹病毒(MV)为副黏液病毒科,出疹病毒属,直径100~150 nm,病毒核心为负链单股RNA和3种核衣壳蛋白(L、P、N蛋白)组成的核壳体,外层为一含脂质双层的包膜,表面有细小的糖蛋白突起.外膜中的蛋白成分主要有膜蛋白(M蛋白)、血凝素(H蛋白)和融合蛋白(F蛋白)。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现对2009年5月24日至8月20日在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与同期急性呼吸道感染
患者男,25岁,因发热、皮疹3 d入院.患者入院前3 d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头面部、躯干出现斑丘疹、丘疹、水疱疹,外院查血WBC 13.2×109/L,中性粒细胞0.79,PLT 191×109/L,克林霉素、阿昔洛韦等疗效欠佳,且腰部酸痛明显,站立困难,确诊水痘转我院。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IFN-γ与重型乙型肝炎(SHB)患者肝脏炎性反应程度及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40例SHB患者入院时、单次血浆置换(PE)开始、PE结束及PE后5 d血清,根据SHB患者PE后5 d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及恶化组;采集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P-10、IFN-γ、TNF-α水平.结果 入院
2009年3、4月间始发于墨西哥和美国的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快,传播迅猛,人群普遍易感[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此次新型流感病毒在6周内传播的广泛程度是过去的流感病毒需要6个多月的传播才能达到的[2].作为一个新发疾病,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有必要进一步总结,现报道2009年5月至7月四川省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47例确诊为